抗日战争的故事
来源:好兔宠物网
抗日战争的故事 第二次西征——杨靖宇 1936年11月,杨靖宇率部来到桓仁县外三堡,召开有军部领导3师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杨靖宇认真总结了西征经验教第二次西征会议纪念碑人和训,决定把第三师部队改编为骑兵,趁敌人不备,迅速突向铁岭、法库一带,在冬季利用辽河封冻之际,冲到热河,进而找到党中央和红军。这一计划使抗联上下一片欢呼,负责全师训练工作的杨俊恒参谋长披星戴月地为部队挑选良驹,希望西征早一天出兵。因为部队里大多数战士都不会骑马,训练骑术成了出兵前又一件大事。杨俊恒整天在马背上上下翻滚,一遍又一遍地给战士们作示范。 “不用害怕,记住,心一定要细,手抓紧缰绳,上身贴马背,双脚踩牢马蹬,猛一用力,翻身上马„„”,就这样,从晨曦到夜幕降临,他修长的身影一直留在战马嘶鸣的训练场地上,经常忘了喝水和吃饭。10余天过去了,他原本魁梧的身材变得黑瘦。虽然每天训练都很累,但笑容始终挂在战士们脸上,他们时刻准备开往前线。1936年11月下旬的一个夜晚,一阵集合号响起,400多名抗联战士在训练场上紧急集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跃上战马,冒着凛冽的寒风,挥师西征。为了隐蔽起见,部队白天休息,夜间行军,可还是被日军发现了,1000多个鬼子紧紧“咬”住抗联部队,师部决定狠狠地教训一下身后的鬼子们。第三师骑兵部队来到一个地势较高的山坡,杨俊恒手挥大刀,大喊一声:“冲啊!”率先扬刀冲向敌人。战士们个个英勇无比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斗,一时间,枪声震天,地上的雪花被战马溅起半米高,不可一世的日军突然遭受攻击,惊慌失措,弃枪而逃。如此几次,第三师西征部队冲破敌人封锁,途经兴京、清原,路经铁岭,跨越南满铁路北段,历经一个月,终于抵达法库县三面船石仿佛寺辽河东岸。胜利就在眼前,抗联战士激动得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