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7014003 学分: 3.5 总学时:68
说 明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名家名著。
2、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文精神。 【教学任务】
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介绍“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讲授其的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20年代的文学 第三章 30年代的文学 第四章 40年代的文学 【教学原则和方法】
1、 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以作家作品为讲析重点。以作家作品带文学史。 2、主要采取讲授法。教师讲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及音像作品赏析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之从中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道德的熏陶,提升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和当代审美的标准独立地阅读鉴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本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既注重本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其扩展性;既关注其学术性又具备可接受性;既接受前人的成果又力争富有前瞻性,同时还要讲究师范性。
【先修课程要求】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1
【学时分配】 序号 内 容 学 时 安 排 小计 理论 实验 习题 上机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 1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2 2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4 4 3 4 5 文学革命兴起时期和20年代文学 三十年代文学 40年代文学 20 32 10 0 0 20 32 10 68 总 计
【教材与参考书】
68 0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东霖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现代文学30年 》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版
大纲内容
引言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
反封建的文学;爱国的文学;开放的文学;多元的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范畴 (一)、什么是“现代文学”? (二)、什么是“文学的现代化” (三)、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
2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
1917—1927年 文学革命十年(新文学的准备期) 1927—1937年 左翼文学十年(新文学的丰收期) 1937—1949年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重要文学社团的有关知识。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近代文学的发展
(一)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近代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1、1840—1894年 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 古典文学的继续
2、1895—1904年 戊戍变法时期 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3、1905—1916年 辛亥革命时期
二、外国文学的逐步引进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新文学社团的成立时间、主要发起人、文学主张
一、文学研究会 二、创造社
三、语丝社、未名社、南国社、新月社及其它社团
第三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新文学社团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语丝社 未名社 南国社 新月社
3
抗战文学十年(新文学的调整期)
第二章 文学革命的兴起时期和20年代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鲁迅生平、思想;理解《狂人日记》、《伤逝》的主题及人物形象;掌握《阿Q正传》的思想内涵及人物形象;把握三作的艺术特色,进而理解《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了解叶绍均、郁达夫生平,理解其代表作的思想内涵及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理解郭沫若的新诗《女神》的艺术特色;
了解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闻一多以“三美”为核心的新格律诗理论; 理解周作人散文《乌篷船》的艺术成就。 【内容提要】
第一节 鲁迅和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
一、生平;思想演变过程:两次绝望及民主主义、进化论、启蒙主义思想的形成;
创作概况。 二、作品选 《狂人日记》 (一)主题 (二)狂人形象 (三)艺术创新
三、《阿Q正传》——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 (一)主题 (二)阿Q形象 四、《伤逝》 (一)题材 (二)主题
五、《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六、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
第二节 叶绍钧和他的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一、生平与创作 二、作品选 《潘先生在难中》 1、潘先生形象
4
2、作品的主题 2、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郁达夫和他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一、生平与创作 二、作品选
《春风沉醉的晚上》 1、“我”与陈二妹的形象 2、思想内涵
3、抒情小说艺术特色
第四节 郭沫若的《女神》及其他诗人的新诗创作
一、胡适的《尝试集》
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闻一多以“三美”为核心的新格律诗理论 三、郭沫的新诗创作
(一)、生平、思想与新诗创作 个性主义与泛神论 (二)、作品选
《风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 《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五节 周作人、冰心和他们的散文
一、周作人生平与创作 二、作品选 《乌篷船》 品和冲淡艺术追求 三、冰心生平与创作 四、作品选 《笑》《往事》 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鲁迅小说主题和艺术特色 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结构
5
《乌篷船》的艺术追求 【复习思考题】
一、谈《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阿Q艺术形象论析。
三、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社会历史根源。 四、如何认识子君的结局? 五、谈潘先生形象的内涵。 六、郁达夫抒情小说的抒情结构。 七、谈郭沫若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八、简谈《乌篷船》平和冲淡的艺术特色。 九、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 三十年代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三十年代小说创作概况;
理解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小说代表作的思想内涵,掌握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了解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掌握曹禺的话剧《雷雨》戏剧冲突、主要人物形象及结构特色,了解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子夜》主人公性格和艺术结构;老舍小说对国民性格的弱点的揭露与批判;巴金、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茅盾和他的小说《子夜》《春蚕》
一、 生平与创作 二、 作品选 《子夜》
(一)、题材与主题
表现民族资本家与买办金融资本家的矛盾,以民族资本家与买办金融资本家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再现了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面貌,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 人物形象
6
1、 2、 3、 4、
吴荪甫 赵伯韬 冯云卿 屠维岳
(二)、“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 1、 宏大的结构
2、 心理分析为主的人物描写 3、 象征、隐喻性的环境描写 三、《春蚕》 1、 题材与主题
2、 老通宝、多多头的形象 3、 艺术成就
第二节 老舍和他的小说《骆驼祥子》
一、 生平与创作 二、 《骆驼祥子》 (一)、题材与主题 (二)、人物形象
1、祥子形象的多重含义 2、虎妞
(三)、《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第三节 巴金和他的小说《家》
一、生平与创作 二、《家》
(一)、题材与主题 (二)、人物 1、 觉新 2、 高老太爷 3、 觉慧 (三)、艺术特色
第四节 沈从文和他的小说《边城》
7
一、 生平及创作 二、作品选 《边城》》 (一)题材与主题 (二)艺术风格
第五节 曹禺和他的话剧《雷雨》
一、生平与创作 二、 《雷雨》 (一)、题材与主题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重在表现封建伦理道德和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也表现出对反抗精神的同情与礼赞。这是一部命运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二)、人物形象 1、周朴园
自私专横、冷酷虚伪,为封建色彩的资本家。 2、繁漪
“雷雨”式的人物。不幸;抗争;乖戾。以“雷雨”般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自己。 3、鲁贵、周萍 4、周冲、四凤 (三)、艺术特色
1、“三一律”原则与“回溯式”结构 戏剧冲突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2、人物语言个性化、动作性强。 3、象征色彩浓厚的戏剧背景和氛围。 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
第六节 鲁迅杂文《灯下漫笔》与散文创作
一、鲁迅杂文和散文创作概况 二、作品选
《灯下漫笔》的论点 《灯下漫笔》论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8
《子夜》的艺术结构;
《骆驼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巴金小说的艺术风格;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在《边城》中的表现; 《雷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回溯式”结构; 《灯下漫笔》的论证 【复习和思考题】
一、论《子夜》的艺术结构。 二、吴荪甫形象分析。 三、谈《子夜》的人物塑造。 四、论祥子的悲剧历程和成因。
五、《春蚕》中老通宝和多多头形象的对比分析。 六、《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七、谈虎妞艺术形象的复杂性 八、分析觉新、觉慧形象。 九、谈《边城》的艺术风格。 十、《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十一、《雷雨》中蘩漪形象分析。 十二、论《雷雨的“回溯式”结构 十三、陈述《灯下漫笔》的中心论点。
第四章 40年代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围城”的含义,理解《围城》的思想内涵,理解方鸿渐形象及作品的讽刺艺术;
理解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的艺术风格; 了解40年代新诗的创作概况; 了解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
钱钟书小说《围城》的讽刺艺术。 【教学内容】
9
第一节 钱钟书的《围城》
一、作者简介 二、作品选 《围城》
(一)、题材与主题
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人本的形而上的(人的基本存在困境、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新儒林外史”。 (二)、人物形象
方鸿渐等高级知识分子群像。 (三)、艺术成就 (1)讽刺艺术
(2)象征及比喻性的构思 (3)学者、思想者式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
一、作者简介 二、作品选 《金锁记》 (一)、题材与主题 (二)、人物形象:曹七巧 (三)、艺术成就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40年代新诗的创作概况;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三节 艾青的诗歌
艾青诗歌的特色概述
第四节 “九叶派”诗歌
“九叶派”诗歌概述
第五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
(一)概述
郭沫若的历史剧的题材、主题和艺术风格
10
(二)《屈原》简析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九叶派”。 思考题:
一、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一、 论曹七巧的艺术形象。
二、 识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重要作品名称。
执笔人: 审核人: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