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好兔宠物网
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表日期:2009年3月20日 【编辑录入:tczx】

徐 士 明

一、基本情况

2003年太仓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随后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以探索运用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观念、机制和手段,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园区位于我市中东部,规划面积3.5万亩,涉及2个镇、14个村、211个村民组,紧靠新港公路,西接沿江高速,南依苏昆太高速,东邻太仓港口,距上海市区5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三年半建设,太仓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于2006年10月成功升级为省级园区。至2007年4月政府投入园区核心区基础建设和农民动迁的资金为2500万元,区内路、桥、河、生态护坡已竣工,滴水灌溉网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已建成。电、水、通讯网络正在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开发框架。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三资农业项目25个,投入资金总额为4亿元,在建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8亿元。批租土地150亩,流转土地5000亩。除2005年签约开工的太仓艳阳农庄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项目外,2006年引进项目10个,8个当年开工建设、5个建成、4个投产见效。它们是亩产万元的上海联绿蔬果园艺、亩产十万元的太仓森禾仙客来生产基地、亩产百万元的太仓四季食用菌有限公司、环保科技项目太仓神农生物养殖有限公司等。 二、效益分析

一个经济实体有没有辐射功能,先要看它能否靠自身的力量生存发展。衡量的标志是能否获得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1、经济效益。据园区总体规划资料分析,建成后园区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观。投资开发园区建设的内部报酬率为25%,投资者可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园区的运行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直接转化为当地农民的劳务收入。通过入区企业与农民的合作,为农民带来的高新技术,将使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由于园区经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为财政所带来的间接收入将同样可观。 由于园区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投入运营的企业不多,其宏观方面效益尚不能充分显现。现仅举已建成投入运营的艳阳农庄为例分析如下:先看投资者,该农庄共投资1200多万元,2006年接待游客10万人(上海游客居多),每人每天至少花费88元(车费、门票、吃饭)毛收入880万元,加上骑马、射箭、卡丁车自费项目,其投资回报一年可超过200万元。再看当地农民,农民的土地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参与流转,每亩流转资金(租金)600—750元,平均650-680元,按人均2亩算,年收入1300元上下,农民在园区打工、年收入6-7千元(打工者年龄60岁左右,年轻的在外面打工),加上土地租金共8千元左右,扣除种田收入,约可增收一倍左右(不包括旅游业带来的农副产品销售收入)。以农户翟介华、周桂兰夫妇为例:家有责

任田和口粮田共7.5亩,建园前秋熟种水稻、夏熟种麦、油、蒜,合计年净收入9310元,建园后参与流转土地5.5亩,收入租金3575元(合每亩65 0元),两人打工收入12200元(男7200元、女5000元),2亩稻麦收入2730元,合计18505元,比建园前净增9195元,增收近一倍。三看村委会,其可收入土地流转金中每亩约150元作为管理费。

2、生态效益。园内高新产业孵化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旅游区,将是三个生态环境极佳的主题园区。对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涉农加工贸易区,将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而得到解决,该厂定于2007年下半年动工。另外通过园区水环境改造、生态护坡、加强绿化、营造优美环境等措施,园区成了我市生态城市建设考察的必看点之一。

3、社会效益。据总体规划测算,在3万亩的开发园区内可吸引44亿元投资,如果按20万元投资解决一个就业人口计算,园区可吸纳2.2万就业人口,目前已吸纳各类务工人员800名左右。通过园区建设,能够优化投资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事实证明,园区的建设提高了太仓的知名度,带动了太仓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反响良好。正如市某领导所说,过去只见我们的旅行社把游客和资金往外面送,只有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开张以来,才有可观的外来旅游资金入帐。 三、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自从农业现代园区开始建设以来,发现各级领导来视察的多了,投入大了。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兼任园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其成员由农林、国土、水利等部门及相关镇的领导兼任。2005年1月,经市编委批准,建立了副科级建制的市现代化农业园区管理处,并与农林招商引资办公室合署办公。由农林局副局长兼任管理处主任,负责园区开发建设与公共管理、农业招商引资、跟踪管理“三资”农业情况,组织参加各类农洽、农展活动等。

政府从财力上给予保障,开始时,政府每年拨付100万元人民币,2005年时任市长的浦荣皋书记,在市长基金中特拨300万元,2006年增至400万元,2007年是1000万。

2、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总体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太仓市现代农业开发园区总体规划特聘南京农业大学区域农业研究所与市农林局共同编制。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围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环境有效保护两个核心。发展目标是建成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太仓特色的有持续和充足的经济发展动力和强劲辐射力的现代化、循环化都市农业园区。规划原则正确,功能区划分合理,共分为高新产业孵化区、涉农力,工贸易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旅游区。

3、科学的运行机制。运用工业化理念与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运作上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园区规划设计、统一功能的规划布局、统一项目的招商引资、统一土地的租赁方式,最终形成现代农业——科技、人才、资本、资源的集聚。具体做法:政府启动核心区路、桥、河、绿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处负责开发建设和公共管理,负责招商引资。园区所在地的行政建制、土地所有权仍属原有镇村,农民照常生产、生活。项目建设及相关的生产设备、设施则由入驻企业自行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不背包袱,企业和农民得到实惠。

4、接轨上海。为了办好接轨上海系列活动,组织了全市农口部门及有关企业领

导赴上海考察学习现代农业示范典型。上海市农委领导带领部分农业园区企业负责人来太参加“沪太两地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了沟通,促进了合作,取得了成效。

由上海艳阳集团投资建成的艳阳农庄可算是与上海接轨的成功范例。该农庄是集种、养、吃、住、玩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企业,已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苏州市副理事长单位。其所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虽不是园区第一家,但无疑是园区所掘取到的最有份量的第一桶金。如2007年“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约1万人,午饭从上午10点一直延至下午3点,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人气旺了,来园区投资企业多了,招商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园区沪资企业已有11个,占项目数44%。实践证明,和上海接轨是走了一步好棋。

5、一条龙的亲商服务。一只项目从招商立项开始到注册、银行贷款、通电、通水等,需过7道门槛、盖7只公章。正常运作后还继续跟踪联系,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因而得到了客商的好评。以情引商换来了以商引商的好苗头,台商苏州华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陈总引进的若干项目正在洽谈中。 四、存在问题

1、协调难。现代农业园区的开发运作,涉及镇、村、农民及入驻企业四方,园区与他们只是协作关系,不是隶属关系。因此,在譬如土地批租与流转等好多问题上,有时需多次反复协商才能解决。

2、申请用地指标难。尽管园区开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工业项目相比,比较效益还是低。各镇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够高,加上用地指标一直很紧,难度可想而知。

3、贷款难。尤其在没有土地指标情况下,因没有抵押物,银行一般不贷款。 4、优惠政策完善难。以用电为例,电费优惠仅限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不算农业用电,不给优惠。希望将农业用电优惠由狭义的小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扩大至大广义农业范畴。 五、几点建议

1、进一步确立现代农业价值观。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没有终点。即使我国农业到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仍然在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从没有宣布过农业完成现代化了。农业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繁荣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城市现代化的需要,一部分农民到城市务工,农民数量减少,致使在农村生产规模上相应扩大的过程;二是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增长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正是反应了这种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永远只有两个字——效益。所以要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必须要有现代化农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反映了现代农业的本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

2、要千方百计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我们必须要让全社会看到现代农业的“利”之所在。要让决策者感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利”,这就涉及到对绿色GDP的考核机制;要让投资者看到“利”,不要让投资资本变成沉默资本;要让农民看到“利”,种田也可以发家致富;要让全社会公众看到“利”,健康安全的食品,蓝天碧水的惬意。这样才能使得生产要素向发展现代农业集聚。 3、充分发挥现代农民作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

离开了农民谈农业,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民的素质决定了农业的发展,目前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基本不再务农,而务农者都是文化素质较低的“3860”传统种养业农民。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4、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高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支撑,没有高科技就没有现代农业。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的战略地位,正确认识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坚持原始创新、基础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强化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储备研究。如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等。要重点支持解决制约农业的瓶颈问题和引领现代农业的关键技术。如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功能产业,加强生物技术研究,推动生物经济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集成应用,加强动物健康养殖与疫苗防控研究等,并要加大成果转化、农民增收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力度。

5、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另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村土地制度是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中间,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化经营。还必须建立辅助的支撑体系,包括: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体系、现代农技服务体系、农业投入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农业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体系、农民培训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等。发展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配备农业设施都需要公共财政的投入。要加大有关农业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并根据苏州和我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补充,出台实施细则。同时要加大农业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力度,将农业布局以立法形式体现出来,避免由于布局改变而造成的建设资金严重浪费。

6、打造农产品国际交易物流中心。可以利用太仓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太仓港口有利条件,打造一流的农产品国际交易物流中心。这对于太仓来讲是一个发展现代农业、满足各种需求的千载难逢的契机。在农产品国际交易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功能考虑上,应该是集农产品集散、交易、物流、加工、展览、旅游、信息平台、国际经济交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通过综合功能的开发和创新,充分利用物流中心的物流结合点的集合、联动、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价值创新、产业集聚、市场辐射和创造新利润的功能。这将会加速太仓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步伐,太仓的现代农业必将前程似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