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资料
1.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组成元素不确定的如:我国的小河流) (2)互异性 (3)无序性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1)若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2)AB,BAAB
例:已知A={1,1+d,1+2d},B={1,q,q2},若A=B,求的,d,q的值。 解:d=-,q=-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子集与真子集:如果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若集合P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的元素,那么P不包含于Q,或Q不包含P.记作
PQ
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AB或BA.
子集与真子集的性质:传递性:若AB,BC,则AC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
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3) 自然语言描述法:小于10的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2,4,6,8})
问:1、{1,3,5,7,9}如何用自然语言描述法表示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A{xN|1x8}
练习:(1)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5.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并集(∪):一般的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成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 AB{x|xA,或xB},韦恩图如下: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
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
AB{x|xA,且xB}.韦恩图如下:
全集(U):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
素,那么就成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为U。
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
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
CUA ={x xU且 xA},韦恩图如下: U A CUA 练习:
1、若A={0,2,4},CUA={-1,2}, CUB={-1,0,2},求B= 。 2、设A={x|x>-2},B={x|x<0},求A∩B.
3、若A={x|x=4n,n∈Z},B={x|x=6n,n∈Z},求A∩B.
4、A={x|a≤x≤a+3},B={x|x<-1或x>5} ,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 : (1) A∩B= (2) A∩B=A
5、已知A={x|-1<x<2}, B= {x|1<x<3}求A∪B.
nm16、集合A{n|Z},B{m|Z},则AB__________
227、已知X={x|x2+px+q=0,p2-4q>0},A={1,3,5,7,9},B={1,4,7,10},且 XA,XBX,试求p、q;
8、已知集合A={a+2,(a+1)2,a2+3a+3},且1∈A,求实数a 的值
9、已知集合A={x|x2-5x+6=0},B={x|mx+1=0},A∪B=A,求实数m的值组成的集合。
10、集合A={x||x-2|≤2,x∈R},B={y|y=-x2,-1≤x≤2},则CR(A∩B)等于()
B.{x|x∈R,x≠0} C.{0} D. Φ(空集)
11、已知{a,b}A,且A为{a,b,c,d,e}的真子集,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是()
12、记函数f(x)=lg(2x-3)的定义域为集合M,函数g(x)=义域为集合N,求:(1)集合M、N;(2)集合m∩N,M∪N
13、已知集合A={x||x-a|≤1},B={x|x2-5x+4≥0},若A∩B=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的定
§ 函数
函数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区间:(1)、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区间的数轴表示
1例1:已知函数f (x) = x3+,求函数的定义域。
x2例2:设一个矩形周长为80,其中一边长为x,求它的面积关于x的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函数的定义域小结: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5)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
例3: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相等
(1)y = (x)2 ; (2)y = (3x3) ;
x22
(3)y =x; (4)y=
x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2) y=
+
(3)已知f(x)的定义域为(-1,1),求函数F(x)=f(1-x)+f()的定义域。
2.已知A={1,2,3,k},B={4,7,a4,a2+3a},a∈N*,x∈A,y∈B,f:x→y=3x+1是从定义域A到值域B的一个函数,求a,k,A,B。 解:a=2,k=5,A={1,2,3,5},B={4,7,16,10}
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作“f:A→B”
说明:
(1)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A到B的映射与B到A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其中f表示具体的对应法则,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述.
(2)“都有唯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有一个;二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的意思.
例:1.已知A={x,y},B={a,b,c},从集合A到集合B的所有不同的映射有()个。
2. 已知A={x,y},B={a,b,c},从集合B到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映射有()个。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练习:1.已知f(x-2)=2x2-9x+13,求f(x)——配凑法 答案:f(x)=2x2-x+3
2.已知f(+1)=x+2,求f(x+1),f(x2)——换元法
答案:f(x+1)=x2+2x,(x≥0);f(x2)=x4-1,(x≤-1或x≥1) 3.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有f[f(x)]=9x+8,求f(x)——待定系数法 答案:f(x)=3x+2或f(x)=-3x-4
4.设f(x)满足关系式f(x)+2f()=3x,求f(x)——消元法 答案:f(x)=-x,x∈{x|x∈R,x≠0}
6.已知x≠0,函数f(x)满足f(x-)=x2+,则f(x)的表达式为()
(x)=x+ (x)=x2+2 (x)=x2 (x)=(x-)2 7.已知函数f(x)=
,那么f(5)的值为()
8.若函数f(2x+1)x2-2x,则f(3)=() 9.已知函数f(x)=
,则f(1)+f(2)+f()+f(3)+f()+
f(4)+f()的值为()
10.已知f(+1)=lgx,求f(x)
11.已知f(x)是二次函数,且f(0)=0,f(x+1)=f(x)+x+1,求f(x)
12.定义在(-1,1)内的函数f(x)满足:2f(x)-f(-x)=lg(x+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 函数的基本性质
增函数: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k例1: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P=(k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于一定量的气 V体,当其体积V减少时,压强P将增大。试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之。(设V1>V2>0)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① 任取x1,x2∈D,且x1 ④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⑤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练习: 1、 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f(x)=x+在(,+∞)上是增函数。 2、 若3x-3-y≥5-x-5y成立,则() A、x+y﹥0 B、x+y﹤0 C、x+y≥0 D、x+y≤0 2 3、函数y=log1/2(4+3x-x)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是() A.(-∞,) B. [,+∞﹚ C.(-1,) D. [,4﹚ 4.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为增函数的是() =-x+1 = =x2-4x+5 = 5.函数f(x)=(x∈R)的值域是() A.(0,1) B,(0,1] C. [0,1) D. [0,1] 6.已知函数f(x)ax2+2ax+1,x∈[-3,2]的最大值为4,求其最小值. 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 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学生活动)依照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 ①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②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练习: 1.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x-x4,则当x∈(0,+∞)时,f(x)= 2.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为增函数,若 f(a)≥f(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f(x)对任意实数x满足条件f(x+2)=f(f(5))= ,若f(1)=-5,则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指数函数 一、指数和指数幂的运算 1、 n次方根的含义 一般地,若xna,则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 >1,且n∈N* 2、 n次方根的写法 nn为奇数, a的n次方根有一个,为aa为正数: nn为偶数, a的n次方根有两个,为a n为奇数, a的n次方根只有一个,为na a为负数:n为偶数, a的n次方根不存在.零的n次方根为零,记为n00 小结:正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并且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偶次方根;零的任何次方根为零。 【例1】写出下列数的n次方根 (1)16的四次方根;(2)-27的五次方根;(3)9的六次方根 解:(1)4162 (2)527 (3)6933 3、n次方根的性质 归纳:n次方根的运算性质为 (1)(na)na (2)n为奇数,nana n为偶数, nan|a|【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1)解: (1)3a,a0 a,a04(8)3 (2)3(10)2 (3)(3)4 (4)(ab)2(a>b) (8)3=-8; (2)(3)4(10)2=10 =10; (3)4=33; (4)(ab)2=abab. [随堂练习] 1. 求出下列各式的值 (1)7(2)77(2)3(3a3)3(a1)(3)(3a3)4(a>1) 4解:(1)722; (2)33a33a3 3(3)43a33a33a-3 4【例3】:求值: (1)526743642;(2)231.51236 分析:(1)题需把各项被开方数变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再利用根式运算性质; 解: (1)526743642(3)223•2(2)222223(3)222222(2)2((32))2(23)2(22)2|32||23||22|3223(22)22注意:此题开方后先带上绝对值,然后根据正负去掉绝对值符号。(2)2331.5612=2336336223223=23626223 223=26322232=2363 [随堂练习] 2.若a22a1a1,求a的取值范围。 解:a1 3.计算3(8)34(32)43(23)3 解:-9+3 第二节 1、分数指数幂 规定:(1)、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为: anam(a0,m,nN*)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负整数幂的意义相同. 即:amnmn1amn(a0,m,nN*) (2)、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 2、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指数幂同样适用,即: (1)arasars(a0,r,sQ) (2)(ar)Sars(a0,r,sQ) (3)abarbr(a0,b0,rQ) 3、无理指数幂 思考: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该如何理解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中的相关内容 r归纳得出:2的不足近似值,从由小于2的方向逼近2,2的过剩近似值从大于2的方向逼近2。所以,当2不足近似值从小于2的方向逼近时,52的近似值从小于52的方向逼近52. 当2的过剩似值从大于2的方向逼近2时,52的近似值从大于52的方向逼近52,(如课本图所示) 所以,52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总结:一般来说,无理数指数幂ap(a0,p是一个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 数指数幂的性质同样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幂. 这样幂的性质就推广到了实数范围 arasars(a0,rR,sR) (ar)sars(a0,rR,sR) (ab)rarbr(a0,rR) 练习: [轻松过关] 1、下列式子中计算正确的是( D ) A x2x2 Bx3x6 Cx3•x2x6 D3a22下列式子中计算正确的有( A ) (1)a3、 31a44329a4 1n1na;(2) 3aa (3)ab16aan1 A 0 B 1 C 2 D 3 2•22的值是( B) 3A 2 B 2 C22 D 8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5无意义 B5122225 C51.415251.42 D525 5、用计算器算106、已知aa7、计算( 12101.4140.0128;(保留4个有效数字) 9253 ,则aa1= 7 ; 329)(10)1002的值 1323解:原式=9 [适度拓展] 8、化简: 10115 e33e33243e33e324 (e=) 解:原式=ee + ee3e= 2 9、已知aa13,求a3a3的值 解原式=32,提示: a3a3(aa1)(a2aa1a2) [综合提高] 10、已知:a27,b52, 求 ab29b3234324343ab26ab9b2解:由ab6ab3413b3a3b43345334的值. 2323234139b(ab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