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校本平台,让学生主动、快乐、有效地学习

来源:好兔宠物网


构建校本平台,让学生主动、快乐、有效地学习

——小学生劳动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习惯的培养

【摘要】:资料收集整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进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应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营造氛围,引导参与,乐于收集,增强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收集,教师提供范例,使之学会方法;组织多种交流活动,让学生互助互进,有效提高,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程 基础型课程 校本化教学

资料收集整理是通过查找、筛选、讨论相结合的多样化刺激,从视、听等不同分析器导入加工处理信息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资料收集整理习惯是通过查找、筛选等方法,从不同角度获取处理信息,是独立、主动地获取自己所需知识的过程中所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资料收集整理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过程。资料收集整理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进程,是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劳动技术教材的编写中把培养学生资料整理收集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渗透在教材的方方面面[1]。但在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实际中,由于资料收集整理所需时间多,收集手段复杂,渠道分散,不宜全部安排在课堂内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教学往往难免流于形式,很难做到扎扎实实。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探索的一个方向,作为劳动技术专任教师, 如何进行学生的资料收集习惯的培养呢?

一、构建校本平台,让学生乐于收集,增强学习欲望

1.营造氛围,引导参与

要善于利用学生“跟风”的特点,把学生引向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我在最初的资料收集活动中,就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我带头收集资料并在课间或中午把自己收集到的部分资料带到教室里展示给一些学生看,并告诉他们,这些资料老师是如何收集来的;再问问他们收集了哪些资料;和他们讨论收集到资料的内容以及收集资料的渠道,这时就会有一些学生围上来,听我们的谈话,争着看我们的资料。我就说:“明天,我们再比比谁的资料多,谁的资料有价值?”于是,第二天带资料来的同学就会多一些。几次下来,布置收集资料的作业,同学们力争会在第一时间去收集,在同学们之间的谈话中,常听到:“你在哪里找到的?”就这样,无形中营造了收集学习资料的浓厚氛围。

2.激发兴趣,产生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课本有了疑问时,当他迫不及待想知道问题答案时,我是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或是询问其他人找到答案,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找到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做一次小老师,使其充分体验到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学生就必然体会到收集资料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收集资料的欲望。再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整理资料,寻求信息,当学生兴致勃勃的把答案告诉其他同学,就会领略到资料给自己带来的成就,内心就会产生对收集资料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收集、学会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收集资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缺乏,收集

资料的渠道稀少,方法单一,往往收集不到有价值的资料。要突破这个教学瓶颈,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方法,拓宽收集资料的渠道。

1.提供范例,学会方法

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措施,把方法和渠道的传授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生本”范例[2],尝试用多种方法去寻找收集资料。比如:当学生收集好“笔筒”的资料后,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一些同学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我问:“你是在怎样收集到的?”有的说:“是我爸爸帮我在杂志上找到的。”有的说:“这是我爷爷平时写字画画时用的。”……这些回答给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模范,指出了收集的渠道和方法。有时,我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提供给学生看,提供“师本”范例[3],有意识的把文字资料制成卡片,在资料的下面注明资料的出处。既让学生明白了资料的来源,也使学生体验到在收集资料时,应该怎样做,更有利于交流和查找。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是资料收集的好地方。我就和信息技术教师相互沟通,有空闲时让学生去电脑房查阅,从一些优秀科普网站收集相关信息。当然也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还拓宽渠道,重视对身边资源的挖掘,如:学校图书馆、长辈的知识经验、其他学科的教科书等等,都应该充分的利用。

2.掌握收集重点,用好方法

我们劳动技术课程安排每周只有一个课时,在进行新内容学习之前,就给学生布置相关收集有关资料的任务,教给学生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随时收集,即:学生做有心人,随身携带笔和本,发现有用材料及时记录下来,如在和亲朋好友交谈中,在看电视、电影时,在听广播时,还可以从报纸、书刊获得相应信息。《电磁钓鱼竿》一课中,课前我布置

了收集电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运用情况的有关资料的作业。同学经过网络搜索、询问家长、查阅书籍等方法找到了不少有关文字和图片,有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电话振铃器……图文并貌的资料让大家对电磁现象有了直观形象地了解,认识了电磁铁特点和构造,知道电磁现象运用的广泛性与优越性,感受电磁的奇妙,为新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效提高,共同发展

1.归纳整理,展现成果

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整理查阅到的资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展示和讨论是交流资料的常用办法;让学生把资料制成小报;或者把有价值的资料整理出来,都是学生所喜欢的形式。组织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制成小卡片或图文并茂的小报,让学生活动充满成就感和乐趣,巩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拱桥》的教学中,学生把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交流时发现桥的种类有许多,造桥的材料有许多……而拱桥的最大优势在于同等条件下能承受较大的重量,造型也很美观。在交流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十分明确,主动性也得到发展,对拱桥产生了探究的浓厚兴趣。为下面的设计、制作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学习结束后还有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将获取的资料进行有机地整合,完成了几份图文并茂的小报,逐步让他们形成成果积累的意识。

2.小组学习交流,互助互进,有效提高

小组学习中,学生不仅共享了其他人的资料,而且把资料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还学到了他人的长处,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资料收集整理所需的时间多,收集的手段复杂,渠道分散,而且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

重,单靠个人获取的信息资料相对有限,采用小组合作是个极其有效地方法。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收集不同资料,但每个小组成员又是一个统一体,比如对《电动小车》资料收集中,小组成员有了不同分工,有的去找图片信息、有的找来了自己的小赛车、甚至有的找来了F1赛车的影像资料……他们取回都是第一手真实资料,再进行整理形成了小组的集体成果。为了保障小组各个成员团结友爱,我每隔几天就督查一次,适时点评一次,表扬那些资料收集得又快又好的小组和团结互进小组。使各小组合而互进。

资料收集是整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能力。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良好的资料收集整理习惯的形成也不例外,它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持之以恒,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拥有“资料收集整理”的习惯,深切体会到劳动技术学习的无穷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