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届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七)历史试题 - 副本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22—2023学年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七)

历 史

1.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分为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Ⅱ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983年,考古学家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8000—4800年)发现了一座总面积达420平米的大房子。房子庭院有排列整齐的十二个大柱洞,学者推测可能是提供给十二个氏族部落树立自己的图腾或者旗杆的。柱子前面有一排青石板,可能是用于处理敌方俘虏、屠杀各种牺牲品以祭祀祖先神灵的。这主要可以说明当时

A.贫富等级分化非常明显 B.公共行政权力较为强大 C.已经进入文明国家阶段 D.房屋建筑技术十分发达

2.《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规定\"盗徙封(私自移动他人田界)将会被处以‘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又规定“盗采人桑叶,臧(赃)不盈一钱……繇(徭)三旬”。这反映了秦代

A.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B.法律制度的残酷性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加强对基层的控制

3.魏晋南朝时,负责品评士人的中正官由朝官兼任,地方长官所征辟的掾属(佐治的官吏),也需要中正品评方能继续升迁;权贵一旦失势,其子弟就会被中正“削下”降品。这客观上反映魏晋南朝

A.寒门士族的崛起 B.选官权力中央化的趋势 C.官吏选拔的开放性特征 D.官僚体系的混乱

4.学者在敦煌文书中发现了一些离婚文书“放妻书”,这些文书都是双方自愿离异所立,内容大意都是“既然夫妻不和,必是前世冤家……莫若分离,各自另觅佳偶”。文书最后还有对妻子再嫁的祝福:“愿妻娘子相离之后……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儒家伦理秩序被否定 C.家庭关系的开明包容

B.婚俗深受游牧民族影响 D.男女平等观被普遍认可

5.下表是元代中有关孔庙祭祀的部分记述,据下表可以推断出元代

A.社会经济逐渐地恢复与发展 B.儒学政治地位进一步巩固 C.君主喜好扩大了孔庙影响力 D.佛教与儒学相互借鉴交融

6.明代学者曾这样描述当时北京的人口构成及外来人口:“都城之中,京兆之民十占一二,四方(其它地方)之民十占六七。就四方之中,会稽(在今浙江)之民十占四五,非越民好游,其地无所容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条鞭法”深入推行 B.区域经济不断交流发展 C.京城经济中心优势突出 D.江浙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7.晚清思想家王韬认为:“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盖万世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后来,张之洞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中体西用”论。王韬和张之洞的观点

A.弥补了程朱理学的伦理缺陷 B.背离了经世致用的儒家传统 C.反映出儒学走向衰落的现实 D.严重阻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8.1911年冬,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劳乃宣在《民视报》发表《共和正解》一文:“今日之政体,为周之共和,今之朝局乃真共和,共和正解也。若时人之所谓乃民主也,非共和也,共和之谬解也。”劳乃宣旨在 A.为共和寻找历史依据

B.维持清朝的君主制度

C.推动南北议和早日达成 D.否定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9.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其最理想的收割时间是麦穗成熟的前一天和当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南、山东草帽辫(原料是麦秆,即小麦生产的手工副产品)产区的农民常常会宁愿少收小麦而提前四五天收割以获得编草帽辫用的优质麦秆。这种现象反映出 A.农民生产观念的改变

B.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北方农业日趋衰落

10.据下表可推知

A.大行政区妨碍了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B.行政区成立时间与土地改革进程一致 C.众多军政委员会不利于发挥治理功能 D.华北、东北社会形势较其他地区更好

11.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纳税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其他所得。该法的出台 A.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B.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C.有助于社会经济活力的释放 D.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差别较大

12.公元前410年,雅典寡头政府被推翻,在民主制刚恢复的第一个执政月,公民大会要求每一位公民发誓用言辞与行动、选票与双手,杀死任何推翻雅典民主制的人、任何僭政自为或者帮助建立僭政的人。此举旨在 A.增强责任意识 C.消除僭主风险

B.确保民主政治 D.维护公民权益

13.表2为20世纪20—30年代伊拉克发展大事记。据此可知

A.一战改变欧洲政治格局B.国际联盟推动民族自决 C.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D.世界殖民体系遭到冲击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 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4.1982年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

A.法制建设历程的开启B.宪法修订的与时俱进 C.法治建设理念的提升D.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

15.1951年10月,美国制定了《1951年共同安全法》,规定美国在1952财年度的对外援助计划(见表3)。这一计划的深层影响是

A.增强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B.加剧了美苏冷战对抗 C.扩大马歇尔计划援助范围D.促进受援助地区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16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监察制度并不是与人类文明产生而同步的。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形

成于秦汉时期,是围绕中央集权与皇权专制这两个方向发展起来的。

——据卜宪群《谈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古雅典就逐步确立和实施了奴隶制民主共和政体。其监察体制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民众大会(公民大会),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认为其有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民自由等行为,就可以提交民众大会全体举行表决,如多数通过,则对其实行放逐。二是500人会议,在没有召开民众大会期间,500人会议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同时也负责监督民众大会通过的各项法律的准确执行。三是陪审法庭,其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雅典监察制度的不同。(6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在过去不久的最近,我曾蒙杭州市公安局饬警枉顾敝寓一次,说是来执行调查的……使我愤懑而又使我认为奇耻大辱的,就是表上的标题刊着“旧医旧药登记表”。呵!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埋赃陷害式的“旧”字头衔,恐非当轴对我们的口吻,活像是西医西药对中医中药同行嫉妒的语气。要晓得物旧要破,人旧要死。“旧”委实是个快要消灭的惨象,又是个何其刻薄的咒退?但现在居然赠给我们做了皇皇头衔。说到这里,我倒要问声本市中医药界诸同志,对于这一点,究竟感想如何? ——摘编自1928年《浙省中医协会月刊》杭州中医雯波的文章

材料二 畔叟文谓:\"倘谓西医为新,中医为旧,便要废止,则一般西医何以仍皆用中国旧式的‘医’字,不别用一个新式的名字呢?……中医虽旧,也能活人。”

张阶平文谓:“新、旧,是一个相对的名辞,新的少不免了旧,旧的也可以新。故此,事物总没有完全是新而不旧、旧而不新的道理……我们可以明了中西医也各有各的新旧的,事实上不能用新旧二字来分别。” 守刚文说:“余岩(留日医生)之所非中医者,以其旧,而非以其治病无功。”“夫卫生所司何事?乃明知其能疗疾病、保障民命者,而必废置之,反必引外来文化之所谓新者,遂不问其疗病之成绩如何,惟求新之是用,无乃有忝(辱没)卫生之旨欤!\"

——摘编自广东1929年《杏林医学月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新医”“旧医”称谓论争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劳动教育事业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是劳动教育政策的主要供给者,政府的行动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政府逐步放权以不断提高学校和市场等在劳动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话语权,不断满足学校和市场自身的发展需求,但是政府依旧保持主导地位。下列为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劳动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①1954年,《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指出,体力劳动是一切劳动的基础,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毕业生去从事生产劳动、培

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观,以不断缓解生产领域缺乏劳动力等问题。 ②1977年,邓小平发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提出\"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的论断。

③1987年,《“七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要点》首次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并列提出。

④2015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内容变为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家政、园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并且把劳动教育与各种社团、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相结合。

——摘编自张鹏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化趋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化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表4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四国资产占世界总资产的比例(单位:%)。

据金炷森《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秩序变迁与东亚作用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并分析这种地位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3中19世纪后期以来的某一时段,围绕“国家资产变动”,展开论述。(要求:可任选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8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