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
摘要: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多年前就有一个疑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永远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读不懂教育,必然读不懂将来。
正文
身为一名普通的即将结束自己大学生涯的学生,谈到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许不能说有多么深刻的见解,但是还是有很丰富的切身体会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些规划和要求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能达成多少我们无从得知。
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从多年前就有一个疑问:“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并且也成为如今社会各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疑问。虽然中国高校改革的步伐从未间断过,相应的举措和政策也陆续出台,但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仍然饱受学者和教育家的批评。
在此,我想以一位在校大学生的角度谈一谈中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几点弊端。近年来频频出现假文凭,高校腐败,就业困难等新闻,归根结底是由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造成的。人所共知,中国高等教育的结症在于应试教育。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现象并未有所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应试教育使得许多优秀的人才被培养成为没有个性缺乏创造性的庸才,导致高分低能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产业化,导致大学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多的是为了盈利,大学已经成为可以与企业、公司混为一谈的营利性组织。只要有钱,什么文凭都可以轻易拿到,所谓的社会公正性是不是本就不该强求?另外,学校的盲目扩招也导致了“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固然,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年上升,这种字面上的数据总是令人乐观的,但是究其实质上,高等教育的质量却在下降。这是结构上的矛盾,一时也无完美的解决之道,必须得消耗昂贵的时间成本,然而,现在的中国人在教育事业上的要求是如此的急切,教育成本逐年增高却并不能很好的抑制教育水平的降低。
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官场化日益严重。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信奉以官为本,导致大学这一本应充满新鲜自由的学术氛围的教育机构变得更像是一个行政部门。“传承”思想在任何地方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中国人总是习惯于将外交手段用于任何现实生活中。学术界很多真正的人才往往会被那些擅于拉拢“高官”的人所掩盖,学校内部种种不正之风相当猖獗。大学内部的官僚之风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层,还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加入社团或者学生会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为了将来毕业时简历上的光辉的一笔。种种功利性的行为使得大学已经不能只被看成一单纯轻松的学习之地。
前几年,接连曝光了一系列大学教授等人的学术剽窃事件,近些年已经不怎么听说这些事件,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事件必定还是存在的。中国人对于版权的问题总是不够重视,山寨之风过于横行。但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如何能做出如此不道德之事,我们只能说,大概这是一种风气吧。学术界越发浮躁与腐败,任何人对于这种剽窃研究成果,抄袭学术论
文的事都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近些年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关于版权问题的法律法规,希望这些问题可以在法律的成面上得到抑制,但是我更希望这些问题可以从而人们的道德标准上根本性的打压。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大学生来说,从高中开始,我们就被灌输大学四年是我们学生涯中最轻松的四年的想法。大学期间,我们摆脱的家长老师的步步紧逼,进入大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四年之后成功拿到文凭,所以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沉迷于网络游戏等,把我们人生中看起来最轻松却其实最最重要的四年轻易地浪费了。自然,我们不能说完全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毕竟进入大学的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大学生活之所以轻松,是为了留更多的时间让我们自行支配,真正负责的人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同样忙碌的。但是,大学与高三的氛围落差如此之大,使得很多学生都无法适应,导致了一系列荒废学业的事件的发生。
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高考取消英语”和“高考取消数学”这两个话题。想想真是可笑,我们可以理解中国学生对考试的恐惧之情,但是也必须承认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试问,如果取消考试,还有几个人愿意去学习?中国正在逐步国际化,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让自己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作为一个学生,身为国家的未来,连承担这一责任的能力都没有,不得不让人觉得可笑。这些思想的形成也可以体现出中国教育的弊端。“为人学”何时可以真正成为“为己学”,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改变这些弊端,必须得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完善岗位聘任制度,像大学教授的职称评审等等。其次,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身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学术规范必须严格,完全杜绝抄袭、剽窃现象。最后,可以适当加大教育投入,从另一方面降低学校的商业化。
“钱学森之问”永远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读不懂教育,必然读不懂将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为我国的教育未来提供了一个目标与前进方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杰出人才会不断涌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思考》 360读者网 2、《浅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3、《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2007) 叶茂林、肖念 中国科学出版社 4、《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9) 杨超俊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