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兔宠物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98-13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98-13

来源:好兔宠物网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98-13

《文学理论》98—13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文学理论

一、解释概念(每个3分,共12分) 1.文本 2.题材 3.意境 4.艺术构思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典型形象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

2.作为文学创作原则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哪些不同 3.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三、阐释以下几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文学理论思想(每题8分,共24分)

1、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题为《江南春》的七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杨慎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评述杨慎的这一看法。

2、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说:“这些采用,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3、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中说:“我们无须把风格这个名词只限于感谢材料这一方面。还可以把它推广,用它来指艺术表现的一些定律和规律,既对象借以表现的那门艺术特征所产生的定性和规律。根据这个意义,人们在音乐中区分教堂音乐风格和歌剧音乐风格,在绘画中区分历史画风格和风俗画风格。依这样看,风格就是服从所用

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

四、论述题(共24分) 1.举例说明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2.文学语言的深层义是怎样生成的?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游戏说 2.文学流派

3.(诗歌的)扩展式结构 4.叙述角度 5.典型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共15分)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这段文字出自何处?为何人所说?(2分)

2.将这段文字译为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点的字(兴、观、.群、怨)。(4分)

3.这段文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文学观?并给予评价。(9分) 三、回答问题(30分)

1.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情节结构的小说和性格结构的小说有什么区别? 四、论述题(40分)

1.举例论述你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

2.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并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解释各组中的术语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每个6分,共30分)

1、情节和故事 2、文本和作品 3、圆形人物和典型人物 4、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 5、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

二、下面的话阐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请予以分析和评价。(10分)

歌德说:“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显出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产生出了比喻的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或者说提到一般。”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有“感物说”,西方有“摹仿说”。请辨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2、为什么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闻一多语)?这句话概括了诗歌的哪些特点?

3、在文学文本中,语言有哪些审美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文艺学以外报考其他各专业考生必做】

1、小说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你举例分析两种。

2、举例分析文学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与生活对象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报考文艺学专业各方向考生必做】

1、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

2、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形象的区别,并分析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术语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叙事观点 2.创作个性 3.潜台词 4.艺术真实

二、填空(每个2分,共20分) 请写出以下理论著作或论文的作者 1.《小说面面观》 __________________ 2.《文心雕龙》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词话》 __________________ 5.《艺术哲学》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以下作者在文学理论或美学方面的一部(篇)代表作 6.亚里斯多德 __________________ 7.黑格尔 __________________ 8.席勒 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 __________________ 10.鲁迅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分析和评价下面的理论见解,并解释文中的“意”。(10分)

王夫之说:“唐人以意为古诗,宋人以意为律诗绝句,而诗遂亡。如以意,则直须选《易》陈《书》,无待诗也。”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文学是思想性最强、理性色彩最浓的一种艺术? 2. 典型化与类型化有什么区别?

3.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杂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除文艺学专业外,各专业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论述文学流派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2.举例论述批评方法和文学观念的关系。

六、论述(文艺学专业各研究方向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形象有何不同? 2.举例论述艺术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术语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典型 2、自然主义 3、小说 4、边缘文学体裁 5、召唤结构

二、辨析下面的说法并给予评论(共20分)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三、阅读下面材料,阐述你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10分) 作家高晓声在谈到他的小说《陈奂生上城》的主题是什么的时候说:

假如一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完全可以用理性的、抽象的语言简单地加以概况,那又何必浪费笔墨去写小说。问题在于理性的、抽象的语言根本不能表达感情,构成意境,因此它就不具备表达小说内容的功能,我们在讲到主题思想的时候,实际上是强迫理性的语言去做它不能做的事情。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 2、诗歌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简述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五、论述题【除文艺学专业外,各专业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文学是虚构的,但是又强调真实性,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2、举例论述接受活动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意义。 六、论述题【文艺学专业各研究方向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为什么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 2、举例论述作为抒情文学形象的意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构成。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解释各组中的术语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每个8分,共40分)

1 讲述与展示 2意象与意境

3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4戏剧文学与戏剧 5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二、请写出提出下列观点或命题的作者(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2、“文学的第一要义是语言”()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4、“文变染乎世情”()

5、“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指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并阐释其含义(15分)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其情伪。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艺术概括与类型化有什么区别?

2、戏剧冲突和小说叙事所描写的矛盾冲突在结构与表现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五、论述题(以下3题,只需选做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人认为,通俗文学没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予以分析。

2、举例论述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3、评述西方文论中关于艺术本质观点的发展历程。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 326 一、术语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文学的主体性 2.母题 3.超现实主义 4.兴观群怨 5.发愤著书 6.文学批评

二、指出下列著作和观点的作者(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小说史略》 2.《艺术哲学》 3.《判断力批判》 4.《小说面面观》 5.《诗艺》 6.《镜与灯》

7.“诗缘情而绮靡” 8.《典论·论文》

9.“歌谣文理,与世推移” 1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阐述下面文字中所体现的文学观点(每题15分,共30分)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

物。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伊瑟尔在谈到文学接受时说:“虽然作品文本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在各时代并无变化,但人们发现的意义却不断变化着。”作品的意义为什么会不断变化?

2、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说:“我们倒情愿给现实主义取一个简单的名字,那就是:细节的科学。”现实主义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

五、论述题(40分)

亚里士多德说:“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的事件。所谓“带普遍性的事”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谈谈你对诗与历史的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文系各专业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 328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典型人物2、自然主义 3、隐含读者4、诗无达诂

二、辨析题,在答题纸上将下列学说或者著述与正确的人名对应起来(每题2分,共20分)

1、摹仿说席勒 2、缘情说马克思 3、寓教于乐白居易 4、童心说亚里士多德 5、《二十四诗品》陆机 6、《与元九书》苏珊﹒朗格 7、《沧浪诗话》贺拉斯

8、《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李贽 9、《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严羽

10、《情感与形式》司空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文学语言层有哪些功能? 2、简答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四、简述下列两段文字所体现的文学理论观点(每题20分,共40分)

1、刘勰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2、黑格尔:“内容非他也,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也;形式非他也,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也。”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文学具有审美情性,但是又常常把“丑”作为审美对象,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2、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 321 一术语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 、文学的主体性 2 、圆型人物 3、感悟说 4 、意识流小说 5 、期待视野 6 、文学流派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或言论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1、《薑斋诗话》 2、《原诗》

3、《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4、《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5、《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6、《审美教育书简》

7、《戏为六绝句》 8、“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9、“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

10、“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

三、分析并评价下面的言论所阐述的文学观点(每题15分,共30分)

1、“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2、清人方东树说:“诗文者,生气也。若满纸如翦彩雕刻无生气,乃应试馆阁体耳,于作家无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有什么关系? 2、简答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什么是“通感”?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中的“通感”现象,并解释“通感”发生的原因。

2、举例论述文学的多种功能。

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615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互文性 2、主题的多义性 3、戏剧情境 4、艺术构思 5、文学思潮 6、共鸣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1、“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2、“唯陈言之务去”。

3、“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4、《薑斋诗话》 5、《摩罗诗力说》

6、“法国社会将写它的历史,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7、《艺术哲学》 8、《判断力批判》

9、“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肯定自己。” 10、“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需要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亚里士多德:“就作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分析并评价这段话说阐释的文学观点。

2、刘勰:“是以将阅文辞,先标之观:一贯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依据这段话,说明批评的具体步骤。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文学创作中,创作个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学批评具有哪些意义和功能?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以文学史为例,分析社会心理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并谈谈你是怎样认识文学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

2、论文学体裁的动态性,并举例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321 一、术语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艺术思维 2、意象叠加 3、潜台词 4、灵感 5、边缘文学体裁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和言论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1、《随园诗话》 2、《宋元戏剧考》 3、《诗艺》 4、《拉奥孔》 5、《作为艺术的手法》 6、《朦胧的七种类型》 7、《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8、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9、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10、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也不是准确的真实,而是感受的方式

三、分析并评价下面的言论所阐述的文学观点。(每题15分,共30分)

1、歌德:“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像力之前。”

2、马克思:“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四、问答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从作品内容看,一个作家的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文学是人‘人学’”,请以具体的文学现象为例予以分析。

2、恩格斯说:“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须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崇奉的秩序的叛逆。”请以这个观点为基础,举例阐述文学与道德的关

2009年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诗灵神授 2、语感 3、以禅入诗 4、期待视野 5、现代主义文学 6、文学体裁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或言论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略 三、分析题

1、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2、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四、问答题

1、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因为悲伤过度死了”这是一段情节。根据这段说明情节与故事的区别。

2、艾青诗:“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有人认为文学批评的前提是:“让作家死去”,这种主张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2、谈谈现代传媒技术对当代文学活动的影响和冲击? 2010年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文本的意蕴,原型,超现实主义 二、指出下列话的作者( 20 分、 10 道题)略 三,回答下列言论中的文学观点

1,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

以骋其情?

2,姚斯: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他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四,问答题

1,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2,艺术构思中,想象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五,论述题

1,以一部小说为例,分析一下叙事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 2,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 2010年

科目: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现代汉语 2、六书 3、互文 4、唐传奇 5、拟话本 6、革命历史小说 二、简述题

1、字典和词典的区别。

2、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3、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

4、“十七年文学”政治抒情诗的文学形态。 5、《荷马史诗》的基本主题。

文学类做下列题目(因为我不是考语言学方向的,所以不记得语言学的题目,请各位原谅~)

三、论述题

1、根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一段话:“···”说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2、“左联”的历史功绩与不足。 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艺术成就。 2011年

一、术语解释并分析异同(每题10分,共20分) 1.形象与意蕴 2.戏剧冲突与戏剧情境

二、请指出下列言论的作者、出处,并评论其文学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

1.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

2.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象力之前。(P67) 3.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往往是苦痛的发泄和表现。 4.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

三、判断正误并陈述理由(每题10分,共20分) 1.文本的意蕴取决于题材。

2.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就是对生活现象的如实再现。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 2.创作个性及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古代人认为“知音”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境界,结合现代接受理论谈谈你对他的理解。

2.物质生产方式对文学形式的发展的影响。 2012年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30) 1.社会方言 制度文化 语言融合 模仿

风格 文学思潮 二、简答

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0)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流音变。(10) 3.简述文字和字符的关系。(10)

4.什么是“细读法”?细读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有哪些特点?(15) 5.什么是“语感”?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15) 三、(语言类做1、2题,文学类做3、4题)

(1)分析下列句子的述谓结构(10)我姐姐昨天给我买了一台电脑。

(2)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10)她弟弟今年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

(3)分析下列句子的预设和预设触发语(10) A.小李的哥哥住院以后戒烟了。 B.他们不知道老刘离婚了。2.小论文写作(30)现在世界各国兴起“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请你就这种现象写一篇600字以上的小论文。题目自拟。

四、辨析题(20)

(1)谈谈对“文本”与“作品”两个概念的理解,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2)有人认为,悲剧就是能够引起观众悲伤的戏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0)

五、论述题(40)

(1)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这一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20)

(2)举例阐述中国古代“诗话”这种批评样式有什么特点?(20)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真题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710) 一、名词解释(30分) 1.普通话

2.形声字 3.词类活用 4.《古诗十九首》 5.性灵说

6.“问题小说”(五四时期) 二、简答

1.什么是轻声?举例说明轻声的作用?(15分)

2.汉语中“瓦”、“虫”、“响”、“暂”、“遭”、“谤”、“诛”七个词,其今义与古义相比较,各有什么主要不同点?(15分)

3.简述韩孟诗派的主要理论主张(10分) 4.简述孙犁小说的风格特征(10分)

5.简述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艺术特色(10分) 三、综合题 论述题

(1)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雄”性格(20分) (2)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女性小说”有何特点?(20分) (3)论述劳伦斯长篇小说《虹》在思想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20分)

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824) 一、名词解释(30分) 1.文化意义 2.意音文字 3.语法范畴 4.象征 5.意境 6.创作动机 二、简答

1.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0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非音质音位(10分) 3.简述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10分)

4.小说叙事与叙事散文中的叙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述之(15分) 5.与造型艺术相比,文学在形象创造上有什么特点?(15分) 三、综合题 3.辨析题

有人认为,浪漫主义的抒情性主要与诗歌这种体裁有关,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例分析。(20分)

4.论述题(40分)

(1)文学是虚构的,但人们又强调文学的真实性,请通过具体作品论述二者是否矛盾?(20

分)

(2)钱钟书说:“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流行的意见: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2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