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授课时间 1.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 出示复习题。 (1) 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动态修改部分 333123++= ++= 101010666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数乘整数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 (1)分析演示: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2,9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2)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222++ 999(3) 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个223。再启发学生说出3表示求992相加的和。 9(4)比较2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9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5)概括总结: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2)引导观察:2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两个数有99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3)概括总结 教学例2. (1)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单位量×数量=总量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探究每道算式的意义 12×3表示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111 是一半,12× 表示12L的一半,也就是求12L的 是多少。 2221112× 表示求12L的 是多少。 44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2.教材第3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里仁学校电子备课表格纸 (NO. )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课时 分数乘分数(一) 授课时间 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 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课件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 1737 ×5= ×5= 2×= 25×= 109750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3 11(1)理解题意: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用乘2511法计算,列式为 × 2511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 ×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25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 111、提问: × 究竟等于多少呢? 25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1小时4动态修改部分 111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 × = 。 2510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由此可以得到: 11111 × == (板书算式) 2525101、理解题意 13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 的 。怎样计算? 25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13133(板书算式) 252510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里仁学校电子备课表格纸 (NO )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第三课时 分数乘法中的约分 授课时间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列各题。 动态修改部分 32×30= 12×= 532173 ×= ×= 5384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9千米/分。 104。李叔叔每分钟459千米/分。 1094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千米/分的。 1045①乌贼的速度是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436942×===(km) 104510×4545025⑶启迪思考。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5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4×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1045板书:(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2、3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里仁学校电子备课表格纸 (NO )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课时 小数乘分数 授课时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导入 ⒈计算下面各题。 动态修改部分 32×15 21× 53 ⒉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⒊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⒈出示例题5。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⑵组织交流。 ⒉解决问题一。 ⑴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⑵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543 8 5 5 3 4⑶探索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⒊解决问题二。 ⑴出示问题。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❶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❷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❸ ⒋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8页“做一做”。 ⒉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⒊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里仁学校电子备课表格纸 (NO )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五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授课时间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即可。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6. 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⑴画框长动态修改部分 41m,画框宽m。 52⑵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⒉学生独立列式。 (4141+)×2或×2+×2 5252⒊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⑴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⑵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⒉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⒊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⒋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里仁学校电子备课表格纸 (NO )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第六课时 授课时间 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⒉能举例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吗? ⒊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⒋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简便计算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动态修改部分 ⒈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启发学生思考: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⒉知道观察,发现规律。 ①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 ②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 ③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 ⒊总结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⒋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⑴出示例题7。 ⑵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3151(5) ()12 5664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⒉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⒊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1、12题。 ⒋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3、14、15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里仁学校电子备课表格纸 (NO )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第七课时 授课时间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动态修改部分 321 × 45213是多少?(2)6的是多少? 542、列式计算。 (1)20的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8 【阅读与理解】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根据题意,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分析与解答】 ⑴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学生折一折。 ②计算萝卜地的面积 ⑵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11,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44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学生动手折一折。 1。 4 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⑶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1=60(平方米) 4⑷讨论不同的解法。 11×=60(平方米) 24先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再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综合算式是:480×(【回顾与反思】 111×= 24811×)=60(平方米) 241=60(平方米) 8⑴大家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⑵学生尝试检验。 ⑶组织全班交流。 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检验:60÷240=只要学生检验方法合理,教师都有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4页“做一做”。 ⒉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11或240÷480= 42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里仁学校电子备课表格纸 (NO )
教学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第八课时 授课时间 生自主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熟练程度。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教学准备及手段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旧知 1. 找出单位“1”和比较量。 (1)三峡工程动态修改部分 5的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一瓶墨7水已经用了52。(3)学校图书馆儿童读物占全部图书的,儿童75读物的3是科普读物。 8⒉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9 【分析与解答】 ⑴找到单位“1” ⑵画线段进行分析。 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⑶交流解题思路。 ⑷独立解答。 ⑸学生汇报算式,教师板书。 【回顾与反思】 ⑴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⑵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⒉教材第15页“做一做”。 ⑴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⑵介绍有关“噪音”的知识。 ⑶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⑷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⑸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6)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1=80-10=70(分贝) 817)=80×=70(分贝) 88(7) 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 ⒊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7题。 ⒉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5题。 ⒊教材第14页“练习三”第6题。 这道题是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辅导记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