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做有“个性”的教师——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浅论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12卷第3期 2010年6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0 INSTITUTE 0F EDUCA n0N Vol_l2 No.3 Jun.2010 做有“个性"的教师 一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浅论 杨树刚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浙江宁波315012) 摘要: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成为教师能否完成专业化的关键所 在。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性差异,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化成长,使其成为有个性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自我发展;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10)03—0037—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又将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教师专业化联系了起来。因为,教师 是改革最有力的支持者,也是最坚决的拒斥者。没有教师的参与,任何美好的教改计划只能流于空谈。 ll『l 所以,教师专业化也就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必须推动的一件大事。教师专业化大体可划分为教师 群体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两个方面。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各种类型的教师的培训、进修和教研活 动大体归属于群体专业化的范畴,其核心是促进教师个体进行反思和创造,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化。而 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教师在各种所谓的专业化培训与训练中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详细而浩繁的培训 安排及统一的机械的标准要求使得“专业化”在形式上成为教师额外的负担,反而限制了教师专业化 的进程。所以.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必须要改变被动状态,主动积极地探索专业自我发展之路。 一、教师专业化必然要走向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是专业技术人员,是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培格曼最新 国际者百科全书》认为,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 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的专业特殊性、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仅 表现在教师的技术素养和能力素养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情感素养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培养教学技 能,以技助教;另一方面要发展情感智力,以情促学。[11203目前各种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著作或论述中,一 个典型的倾向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各种对教学有用的技能,完全具备各种能力素养,否则就不能称其为 专业化的教师。其结果是,教师在学期教学中被各种考核考评压得喘不过气,寒暑假期还要完成政府 部门或学校强压下来的各种培训或进行所谓的教研活动。但很少有人真正关注教师的主体性,关注职 业化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和发展。 教育在本质上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决定了,如果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不能使 教师对职业价值有真切的体悟、不能激发其自身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师专业化。 因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 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 神。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不是由外在决定的,而是来自内部,来自于教师每日每时都在从事着的创造 性工作。[21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要求教师奉行的是一种以自己的生命去满足学生、满足教育需要的原则。这 事实上是一种客体行为,它要求教师将目光聚集于“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而忽视或弱化了自己本 身的需要,教师要像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牺牲自我。教师职业需要教师奉献和牺牲,本无可厚非。但这 不可能也不应当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全部,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汲取知识、发 收稿日期:2009—12—16 作者简介:杨树刚(1975一),男(满族),河北承德人,浙江商业技师学院讲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37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 展能力,完善和发展自我。因为,教师首先是一份工作,是专业人员。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不 是简单地单向知识输出,更不应当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定义为可敬的单向消耗。教师的专业化 发展需要时间和空间。教师专业化要为教师自我发展和促进学生发展之间达到一种理性的平衡提供 可能。要达到这种平衡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做为职业人的主体性,不拔高也不贬低,实现其自我在 专业化程度上的提升。 二、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必须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为前提 教师群体专业化与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区分,必然会衍生出外控式的教师群体专业化和内驱式的 教师个体专业化两种途径。前者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要求和教育发 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后者指教师个体的自我完善与自主发展。它源于教师 自我行动的愿望、需要和追求。【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来看,教师群体专业化是通过设定标准、择 优选拔、定期培训等措施对教师和想进入教师行业的个体施加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影响力的过程。现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对教师各种类型的讲座、培训以及与职称待遇挂钩的进修要求。皆属于这种 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专业化要求。而且,这种要求对教师来讲又是那么的详细具体且不能完全的拒绝 和放弃。但是,外在的要求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教师自身努力并自觉地内化,才能转化为教师的专业素 质。相对于教师职业生涯来讲,教育与培训都只能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或只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可能 性的条件。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最终依托于持续性的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依靠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教师的主体性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的主体性,教师也是人,他(她)在满足社 会需要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在为满足主体需要而创造主体价值,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的统一即表 现为人的主体性;其二,是指职业限定意义上的主体性,教师作为职业主体,由于受着教育职业的限 定,必须遵守教育职业的规则,与此同时,教师职业又能充分体现教师劳动过程的主动积极性和自主 创新性。 教师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着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取 得巨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其个体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师主 体性的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教师主体性具有个体价值。教书育人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要 素,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 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我发展的组成。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他们选择教师工作岗位,不是单纯在做 奉献,不是为了吃苦受累而去选择这份职业,而是因为这是一份可以让他们安身立命并可获得成就 感、幸福感的职业。 人的主体性是人发展的动力,教师在个体专业化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体专业 化程度的高低和质量好坏。圈但在在教师专业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在要求和标准上有大一统的倾向, 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足够关注,更谈不上对教师个体性差异的客观对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 教师千人一面,没有教学个性。我们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就必须正视教师的个体性差异。 三、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成就其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个体的发展要达到专业化水平,必然以其个性的充分、全面发展为前提。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意味着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是一 种自我更新、专业自主的发展。这种自主意识和能力就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两个核心因素,教师专 业化是普遍达到专业化标准并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对教师个体来讲则是在基本标准满足条件下,张扬 个性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追求之路。[国心理学家思斯特・贝克尔指出,人从根本上说是由某种两重性推 动的,人需要成为某些事物的一部分,同时又需要与众不同,大多数人喜欢被当做一个个别的人而受 到特殊的对待,注重自己有没有受到重视,自我价值能不能实现。个性是人的本性,对具有不同个性特 征和专业特长的教师我们要创造条件允许其积极发挥,这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最根本的一点。 个性,通常指一个人独特、完整的心理倾向、机制和行为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个性特色是指教师在 自己个性的基础上,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教育风格。主要应包括教师的 38 杨树刚:做有“个性”的教师 科学文化知识素养、自身思想心理品质、教育素养和教育行为特点等。它是教师自身具有的显著区别 于他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理想、信念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同类事物的共 性,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的个性,既在教学能力和特长上有显著区别于其他教 师的特点,也要在职业生命价值的追求上区别于其他教师。当然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必须是以“如何 教”的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为核心。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教” 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而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 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不断发展丰富的“‘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教师专业的标志性基点。171当然, 一个教师能否迅速成长,能否有所建树,能否尽快提升其专业化程度,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他自己。为 此,为了让自身获得持续的更大的发展,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自己,客观地剖析自己,知晓自己的长处短 处,明确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和所处阶段,把握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对自己的未来专业发展 作出规划.确立最佳的专业发展目标,在实践中不懈探求、思考。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也离不开反思和 创造。反思和创造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两把利刃。反思的内容,要包含教师个体优势劣势的把握;反 思个人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是否协调。然后,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将自已的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 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及自已的“如何教”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师主体上取得和谐一致。 这也许就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尊重教师个体在知识积累、智能结构 和能力素养方面的个性差异,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风格,做有个性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3】何小忠.教教师专业自我发展及其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0):3-5. 『4]杨启亮.师主体性与主体性教师素质I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7):46—49. 【5】吴薇,杜学元.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Jl1.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125-127 [6】周晨.新课程呼唤高素养的教师lJl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19. 【7】孙阳春.教师专业化:以何为基点【JJ.山东教育,2003(21):123—124. Becoming the Teacher of Personality ——Teachers’Professional Self-development YANG Shu——gang (Zhqiang Commercial Technician Insdmte,Ningbo 315012,China) Abstract:Teachers’professional self—development is the final stay point of the teachers’ specialization.The key problem is the teacher S active participation.With full respect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eachers,encourag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has become a growing feature. Key words:teachers’specialization;self-development;subjectivity (责任编辑陆经伟)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