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9年9月VocationalTechnologySeptember,2019
DOI:10.19552/j.cnki.issn1672-0601.2019.09.001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
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陈业淼,梁
晨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南宁530001)
摘
倡议在推动我国与世界接轨方面作用巨大。高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有重要的影响,推动其国要:“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通过对知网近几年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我国当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容,提出新时期国际化人才培养应当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同时,通过多种交流途径的开展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来实现新时期高质量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672-0601(2019)09-0001-04
ExplorationonthePathof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sTrainingin
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
“theBeltandRoad”Initiative
CHENYemiao,LIANGChen
(Collegeof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NanningNormalUniversity,Nanning530001,China)
Abstract:“TheBeltandRoad”Initiative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motingChina’sintegrationwiththeworld.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hasanimportantimpactonthefieldofvocationaleducationinChina,anditisimperativetopromotethetransformationofits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strainingconcept.Thispaperanalyzesthecontentofthe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strain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nChinainrecentyearsbysortingouttheliteratureonthetrainingof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fromCNKI.Itissuggestedthatthe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straininginthenewerashouldberealizedthroughthedevelopmentofvariouscommunicationchannelsandthecultivationofstudents’professionalethicswhilethe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strainingsystemandprogramareformulated.
Keywords:“theBeltandRoad”Initiative;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alenttraining
0引言探索,将是其未来赢得办学优势的重要途径,对接“一带一路”,促进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将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
1“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缘起与现状1.1
研究缘起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举措,在加强我国与世界接轨方面作用巨大。新时期以人才为核心的竞争正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已是时代所需、产业所求、人民所愿。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推动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
收稿日期:2019-05-2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师范生技能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GXGZJG201713210)。
作者简介:陈业淼(1994-)。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1—
第18卷职业技术
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亚和中亚时期所提出的新时代中国面向世界的
新思路和新方案。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经济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已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心,各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大量行业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对于国际化技能人才队伍的需求亟待解决。这就无形中为我国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探索高水平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不二之选。1.2
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CNKI对所有关于“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期刊进行查询,结果如下:1.检索项(主题),
检索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精确查找,文献共有30篇,其中核心期刊无。2.检索项(篇名)检索篇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精确查找,共有17篇与之相关,其中12篇以某一专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与探讨,无核心期刊。文章发表数量多集中于近几年,其中2016年无文献,2017年3篇文献,
2018年6篇文献,2019年已有2篇文章,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各国家间的联系不断增强,构建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观念正逐步被院校所认可。总体研究呈缓慢上升趋势。
本文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通过CNKI对相关内容的检索,主要获得30篇与“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的论文,且都采取文献法进行研究。综合所查文献主要从教育学方面展开与探讨。如冯毅(2018)、林雪(2018)以教育学理论为研究基础,进行职业教育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2.1
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即是将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目标与国际化所需的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相接轨。首要任务是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的理解与审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年)》中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纲要》的发布是从国家层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做了顶层设计。将国际化人才定义为不仅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1]
而且还应当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和较强的社会能力[2]
这一理念的提出
让我们对国际化人才的概念有了清晰的定位与
理解。
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从业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还应当具备国际化的视野,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社会文化、法律法规、人文风俗等知识和文化。[3]
在理论知识和文化学习的同时还应当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国际化人才的资质基础。只有具备充分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担负起“一带一路”建设重任,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才能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种问题。[2]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要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理论上下功夫,还应当在实践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2.2
国际化课程
探索高水平、高效益的人才培养路径是高职院校的使命,特别是在当下“一带一路”逐步全方位、深层次深入多领域层面的情况下,这为我国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所得文献分析,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主要集中在课程探索、办学理念的转变、评价体系的新开创、师生能力提升这四个方面。
课程是教育的指南,推动“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合作,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加入,而课程作为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开创国际化的课程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要素与基础起点。在学生培养课程选择上,不仅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元素与历史习俗等,还应当使得课程与国际课程对接,构建多元文化深度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第9期
融合相引领的国际化课程框架体系,培养适应沿
线地区文化差异、促进各国人文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3]
同时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上的学科划分,
整合相关学科,开发出跨专业的“一带一路”学科,实现人才的多角度培养。打造出留学生的教育品牌课程和品牌专业。[4]
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改革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的需要,将“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培养思路融入“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将留学生课程的实践环节直接与生产相对接。[1]
通过整合国内、
国外资源,探索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课程,依托国家,结合市场,企业参与的新课程将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探索出中国化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2.3
从“引进来”向“走出去”办学理念
随着开放程度的深入,传统的“引进式”办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全球一体化的潮流。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办学理念。各高职院校应该整合特色优势资源,将专业建设向外拓展,“走出去”办学,与国外更多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或是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服务。[5]
将“创造世界一流高职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目标,办
学理念注重“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以实用型为导向,建立适合学生自我发展的培养体系,办学目标多元化,理念国际化。积极展开我国职业院校和丝路院校之间的联合办学,实现国内外校园文化相互渗透,实现国内外教学整合,实现高质量合作办学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6]
通过对办学理念的重新定位,使得我国高职院校能够有新的提升,办学方式增添新的活力。2.4
评价体系及教学模式
好的评价体系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助推作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需要有优质的课程、先进的教学资源,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离不开对学生所学,教师所教的正常评价,高质量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催化剂。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领域,结合区域特点,利用地方政策,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作用,通过与地方企业、行业、院校间的合作,共同创新教学方案,选择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企、校、社”的共同评
估体系。[4]
高职院校人才评价的体系建设,要改
变传统的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将单一的评价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对于学生的评价应纳入学生的职业认可与成果,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5
师生成长路径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师生水平共同提高的前提。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对于国际化的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跨国际文化的教师队伍正被人们需要。面对“一带一路”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以跨文化师资建设为重点,通过“内培外引”,构建一流
的“双师型”师资队伍。[3]同时对于师生水平的提
高,有的学者认为,应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让教师
与学生开辟出在实践中增强自我本领的途径,对于学生的成长,应当给予学生动手的能力,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头脑,让好奇心落地,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以形成新的认识。3“一带一路”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由于“一带一路”提出时间不长,我国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正处于基础阶段,一些理论模式难以形成,观点尚处于待完善状态。综合以前研究基础,我国高职国际人才培养尚需按以下策略进行完善。3.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制度对于“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很少,国家未能制定出适用于全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指南,致使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知如何去进行。广大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凸显国家要求、展现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制度。很少有人去研究、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建立一个完整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制度已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制度建设上,各院校应当端正国际化态度,明确国际化人才要求,将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化人才需求相对接。这一系统制度应当包括生源的选择、政策保障、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就业引导、国际交流的引导等。3.2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推动人才国际化
发展
—3—
第18卷职业技术
“一带一路”在推动人才发展与国际接轨方面作用巨大,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犹如人才培养的“血液”。新时期推动人才国际化,对于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正如研究者所提出的以某一专业为研究背景,探索属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无法在其他专业进行推广,人才方案的制定应当从多元化、多方面去吸收意见,以形成在国家指导下,院校领衔,企业参与、行业建议、跨国吸收的方案制定途径。高职国际化人才,应当是既有本民族的特色也不忘结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既可以展现本民族的文化,也应对丝路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当下我国一些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加强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理念与国际要求相对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技能的发展,进而形成以国际化为指引的人才培养方案,促使我国高职人才与国际化进一步接轨。3.3
加强多渠道交流方式探索,开拓高职人才培养视角
国际化道路的本质要求是能够接轨世界的发展水平,了解我们的差异,以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高职专业的国际化水平整体偏低,缺乏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能力,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师是重要的指向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往往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前提条件。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院校间沟通不足,使得资源难以实现共享,院校难以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培训。应鼓励并支持广大教师走出国门,通过与国际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将优秀的国际化观念与思想“引进来”并能够结合自我经验建立属于我国自身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模式。为我国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开辟新的渠道。3.4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德技共同成长职业道德作为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随—4—
着近年来职业道德失范事件的频频出现正逐渐受到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4.0的推进,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理念正从技能主导向高质量人才的转变,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是大势所趋。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加强他们对于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其在未来的从业中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全身心地投入于职业当中。在这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实现对职业的深入理解;同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实习,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了解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品质和技能要求,以便于未来更好地从事职业。4
结语
总之,“一带一路”的推进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合国际化的人才是未来广大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探索深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是所有高职院校的责任,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以形成适合我国高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路径。
参考文献
1]汤艳.“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
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88-90.
2]杨柳.“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6):149-151.
3]曹晶晶.“一带一路”
视野下高职人才培养支撑与转型发展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18(19):17-24.4]林雪,王新萍.“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人
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09):13-14.
5]郭强.“一带一路”
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思考[
J].高校教育理,2017,11(06):83-88.6]冯毅.“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
式及路径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6):18-21.
(编辑文新梅)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