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 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模考(语文)-(含答案)
初三年级第一次模考(语文)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债 券(juàn) 亲 昵(nì) 侃 侃(kǎn)而谈 A. 纠 葛(gé
) 蹉(cuō)跎 良 莠(xiù)不齐 ) 饶 恕(shùB. 静 谧(mì)热 栖(qì)息 摩 挲(suō) 拈(zhān)轻怕重 C. 炽(zhì
n) 造 诣(yì) 湮(yān)没 危言 耸(sǒng)听 D. 匀 称(chè
2. 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惶诚恐 一愁莫展 相形见拙 别出心裁 B. 食不裹腹 貌合神离 故技重演 峰芒毕露 C. 如火如荼 前赴后继 山清水秀 走投无路 D. 英雄辈出 断壁残塬 相辅相成 风烛惨年
3.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的绵竹年画,素有“四
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绵竹年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型。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所谓大毛,就是在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恭等武将,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画幅稍小于前者,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横披是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展示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斗方多是讽喻性独幅小品,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其他还有中堂(如《麻姑献寿》)、条屏(如《三国演义》)、木版拓片(都是名人字画,这是全国其他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等。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它既承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在绘制时,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年画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年画艺人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造意与和谐。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他们把多年来的配色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浓)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他们还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绵竹年画的构图高度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取得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
第1页,共17页
的艺术特色。从武将文官到仕女童子,大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上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取一而舍万千,明一而现千万”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最后不能不说到“填水脚”,这是绵竹年画里最具特色的画法。除夕之夜,为老板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里的金色,把剩下的颜色填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在画“填水脚”时,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非高手不能为之。“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如果有机会到绵竹年画博物馆参观,那各个时期琳琅满目的年画精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根据原文内容,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绵竹年画的类型有门画.大毛.二毛.三毛.横披.斗方.中堂.木版拓片等.
B. 贴于大门之上,在整张粉笺纸上描绘秦琼.尉迟恭等武将的武门神和画幅稍小的文门神,属于绵竹年画中的横披.
C. 不同艺人绘制的年画和同一个艺人绘制的不同年画风格都不尽相同,这正是绵竹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
D. 年画艺人们在一年工作结束后,可以利用余色余纸绘制“填水脚”去赚点外快. 4. (一)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
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
①分宁:地名。主簿:官名。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课文链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避英宗旧讳改 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B.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前人 之述备矣 D. 濯清涟 而不妖 乃记之 而去 二、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5. ;请从括号里所给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凤翔东湖北岸的“苏公祠”内 (收藏贮藏珍藏)着苏东坡的真迹竹、兰、菊、梅画。
(2)由于受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差不多”的观念比较严重,凡事差不离儿就可以了,不必追求 (细致入微至高无上精益求精)
第2页,共17页
6. 诗歌默写。
(1) ,归雁入胡天。 (2)至于夏水襄陵, 。 (3) ,屋舍俨然。 (4)而那过去了的, 。 (5) ,恨别鸟惊心。 (6) ,烟波江上使人愁。
7. ;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谐”。②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③它 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1) 第③句有一处缺少关联词,请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第②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3) 第①句有语病,请修改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时间 2010年 内容 电子阅读 32.8 运用率% 材料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材料三:上海市的调研显示,
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①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38.6 40.3 50.1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9. ;阅读情景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第3页,共17页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个人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①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储钱罐: 印钞机:
②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说说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懂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字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文中的“他”是 (填人名)他决定做的“别的事”是指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1.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词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诗的第二句中“明”一词能不能换成“红”?请品析“明”字的表达效果。 ;结合全诗,分析“满川风雨看潮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2. (一)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
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 ①分宁:地名。主簿:官名。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课文链接】
第4页,共17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1)有狱久不决 (2)乃委手版归 (3)濯清涟而不妖 (4)亭亭净植
13. (一)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
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 ①分宁:地名。主簿:官名。
②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课文链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请结合课文中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所称道的莲的风骨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可用文中哪句话来佐证?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4.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的绵竹年画,素有“四
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绵竹年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型。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所谓大毛,就是在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恭等武将,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画幅稍小于前者,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横披是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展示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斗方多是讽喻性独幅小品,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其他还有中堂(如《麻姑献寿》)、条屏(如《三国演义》)、木版拓片(都是名人字画,
第5页,共17页
这是全国其他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等。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它既承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在绘制时,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年画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年画艺人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与活力。但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造意与和谐。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他们把多年来的配色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浓)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他们还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绵竹年画的构图高度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取得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的艺术特色。从武将文官到仕女童子,大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上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取一而舍万千,明一而现千万”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最后不能不说到“填水脚”,这是绵竹年画里最具特色的画法。除夕之夜,为老板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里的金色,把剩下的颜色填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在画“填水脚”时,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非高手不能为之。“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如果有机会到绵竹年画博物馆参观,那各个时期琳琅满目的年画精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第二段列举了众多的年画作品,有什么作用? ;用简洁的语言概况绵竹年画制作设色方面的特点。 ;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在绘制时,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
(2)从武将文官到仕女童子,大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上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
15. (1)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2)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第6页,共17页
(3)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呜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4)不知外婆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 ,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 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5)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6)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 ,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 ,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 (7)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8)“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 ,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 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 ;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 ,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 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9)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悲哀和茫然。
(10)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11)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12)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第7页,共17页
文中多次提到了“俄罗斯方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它的含义。
阅读文章,请从生存环境、生活、人的内心世界等角度说说作者眼中城市生活的特点。
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第九段,“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悲哀和茫然”这句话中,作者感到“悲哀”和“茫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6-8段内容加以分析。 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流沙河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6.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
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 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第8页,共1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字音辨析。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学习到很多新的字词,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累计,掌握其字音和字形。A项中,债券(quàn);B项中,良莠(yǒu)不齐;C项中,炽(chì)热;D项中,注音全部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辨析。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学习到很多新的字词,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积累,掌握其字音和字形。A项中,正确书写应为:一筹莫展;B项中,正确书写应为:故伎重演、锋芒毕露;C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D项中;正确的书写应为:断壁残垣、风烛残年;故选C。 3.【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读全文,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后进行作答。A项中,大毛、二毛、三毛是门画的三种规格,不属于绵竹年画的类型;B项中,对应的原文“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选项认为“文门神”贴在大门上,属于绵竹年画中的横披都曲解了文意;C项符合原文意思;D项中,“填水脚”“非高手不能为之”,并不是所有的年画艺人们都可以完成的;故选C。 4.【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言虚词的翻译。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具体分析。A项中,“焉”的作用分别是助词,表陈述语气;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B项中,
第9页,共17页
“以”的意思均是由于、因为;C项中,“之”分别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中,“而”的意思分别是:表转折,却;表顺承,然后;故选B。
5.【答案】(1)珍藏
(2)精益求精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辨析。学生在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需要对所考察的词语的意思有所辨别;然后结合语句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即可。(1)中应该填“珍藏”;(2)中应该填“精益求精”。 6.【答案】(1)征蓬出汉塞
(2)沿溯阻绝 (3)土地平旷
(4)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感时花溅泪 (6)日暮乡关何处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在默写是要注意“蓬”、“溯”、“溅”、“暮”等字的书写。 7.【答案】(1)不仅
(2)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 (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谐”的民族。
【解析】
第10页,共17页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联词的使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分析第③句,两句话之间有一种递进关系,故选用“不仅”。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标点符号的使用。第②句话中,“和”需要加双引号表示强调。
(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句辨析与修改。第①句话中,后半句缺少句子成分,应改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谐”的民族。
8.【答案】①说明了我国国民运用电子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有所减少。
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适度利用。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阅读效果最好的纸质阅读。
【解析】
①此题考查的是对图表的概括能力。要细读图表内容,仔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此表说明了我国国民运用电子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有所减少。
②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准确概括。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阅读的重要方式,我们要适度利用。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阅读效果最好的纸质阅读。 9.【答案】①储钱罐: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
印钞机: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②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学生首先需要阅读题干中的材料,然后结合题目进行详细分析。储钱罐的含义是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
第11页,共17页
印钞机的含义是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俞敏洪先生这段话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10.【答案】保尔.柯察金文学创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不仅要泛读还要对重点段落精读,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这里学生应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物和情节。 11.【答案】【小题1】
不能换,因为花不都是红色的,红只表示颜色,而明不仅表示各种颜色,还表示明亮、鲜艳的意思。写出了作者行舟水上,岸边不时有一树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特别惹眼,那鲜明的景色便印在作者的心中。 【小题2】
作者夜泊犊头,人是静止的,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这种静中观动的情形,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重点词语在诗歌中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学生应该要阅读整首诗,掌握其内容;然后根据题目条件进行具体词语的分析。诗的第二句中“明”一词不能换成“红”,因为花不都是红色的,红只表示颜色,而明不仅表示各种颜色,还表示明亮、鲜艳的意思。写出了作者行舟水上,岸边不时有一树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特别惹眼,那鲜明的景色便印在作者的心中。
第12页,共17页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满川风雨看潮生”的意思是: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作者夜泊犊头,人是静止的,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这种静中观动的情形,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12.【答案】(1)案件
(2)舍弃 (3)洗涤 (4)立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言实词的含义。学生要翻译文言实词的时候需要结合文章的大意进行详细分析,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狱”的意思是案件;“委”的意思是舍弃;“濯”的意思是洗涤;“植”的意思是立。 13.【答案】【小题1】
(1)像这样还能做官吗?杀人是为了谄媚别人,我不做这样的事。 (2)我独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淤泥污染的品格。 【小题2】
刚正不阿;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1)可译为:像这样还能做官吗?杀人是为了谄媚别人,我不做这样的事;(2)可译为:我独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淤泥污染的品格。
第13页,共17页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言文内容理解。首先,学生需要通读全文,知晓文章大意;然后在根据题目进行具体分析并作答即可。文章说明了周敦颐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文中体现他所称道的莲的风骨体的话是: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14.【答案】【小题1】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绵竹年画的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小题2】
绘画性强,既承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制作绵竹画,首先要刻成线版,最后手工彩绘;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的对比中,讲究造意与和谐;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小题3】
(1)“但是”一词,在语意上起转折作用。把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绵竹年画绘制的独特之处。
(2)“大多”一词表明,大多数绵竹年画不设背景,但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学生首先应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和文本内容;然后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第二段列举了众多的年画作品,这就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它有力地说明绵竹年画的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说明文文本内容。这个题目就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需要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并能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在概括绵竹年画制作设色方面的特点时,语言要准确、简明、连贯。绵竹年画制作设色时,绘画性强,
第14页,共17页
既承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制作绵竹画,首先要刻成线版,最后手工彩绘;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的对比中,讲究造意与和谐;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说明文的语言赏析。学生首先应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内容和说明对象;然后进行仔细阅读,进而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
(1)中“但是”一词,在语意上起转折作用。把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绵竹年画绘制的独特之处;(2)中“大多”一词表明,大多数绵竹年画不设背景,但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15.【答案】【小题1】
“俄罗斯方块”是城市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建筑;俄罗斯方块是一种电脑游戏;俄罗斯方块是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都市生活的象征;俄罗斯方块是都市人压抑而缺乏生气的心灵世界。 【小题2】
环境繁华喧嚣;生活乏味;内心因残酷的竞争而烦躁不安。 【小题3】
儿时的生活是“我”曾经拥有却遗失很久的快乐,其中陪伴“我”带给“我”快乐的就是蟋蟀;对儿时的眷恋和渴望更能表现出“我”对现实生活的厌弃。 【小题4】
由于对家乡过度思念,产生了寂寥和伤感;城市的喧嚣、竞争的残酷使“我”感到烦躁不安和迷茫。 【小题5】
因为流沙河的诗句是以蟋蟀为主的,与本文所写之物一致;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具有诗意的美;引用诗句引出了作者情感的抒发,强化了作者对纯真的童年的追忆,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对乡情的回归的渴望。
【解析】
第15页,共17页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散文的内容理解。首先,学生应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根据结合题目进行具体分析。题目中要求分析“俄罗斯方块”在文中的含义,则根据关键字进行定位,然后分析即可。在文中,“俄罗斯方块”是城市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建筑;俄罗斯方块是一种电脑游戏;俄罗斯方块是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都市生活的象征;俄罗斯方块是都市人压抑而缺乏生气的心灵世界。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散文的内容与作者观点。首先,学生应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根据结合题目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第(8)段的结尾可以看出,在作者眼中,城市的生活环境繁华喧嚣,生活十分乏味;从第(6)、(8)段可知,在城市中,人们的内心因残酷的竞争而烦躁不安。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学生先应该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大意;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的事情,儿时的生活是“我”曾经拥有却遗失很久的快乐,其中陪伴“我”带给“我”快乐的就是蟋蟀;对儿时的眷恋和渴望更能表现出“我”对现实生活的厌弃。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散文的语言赏析。学生先应该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第九段,“我在俄罗斯广场中感到一阵悲哀和茫然”这句话中,作者感到“悲哀”和“茫然”的原因是由于对家乡过度思念,产生了寂寥和伤感;城市的喧嚣、竞争的残酷使“我”感到烦躁不安和迷茫。
第16页,共17页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散文的表达技巧。学生先应该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掌握文章。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流沙河的诗句,因为流沙河的诗句是以蟋蟀为主的,与本文所写之物一致;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具有诗意的美;引用诗句引出了作者情感的抒发,强化了作者对纯真的童年的追忆,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对乡情的回归的渴望。 16.【答案】略 【解析】
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它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题目前还有一段材料,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在拿到题目后,首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注意关键词“养料”指成长中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如父亲的欣赏,母亲的关切等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觉,美好的享受。“也”是重点,表明不只是“幸福的感觉,美好的享受”是养料,放手、失败、批评等也是养料。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其次补题要有创意,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第三构思要创新。学生在写作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要求学生立意时,选择美好的、新颖的写作角度,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