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1. 教材分析 本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 《思想政治 4 必修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九课第 一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承接第八课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本框内容共分两目, 分别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本框主要内容是学习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通过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含义,进一步揭示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同时为第二框 内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做铺垫。 2.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具备一定求知探究能力,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矛盾”等哲学概念有着 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准确、理性。与此同时,之前讲授的 唯物论、认识论与联系观、发展观对于学生接受矛盾相关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本课借助一些生活素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由社会生活切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 “矛盾”形成比较理性全面的认知。 3.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 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增强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 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5. 教学方式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设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 计意图 更好的了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让我们 一起来简单回顾一下: 1. 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 性。(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 )性、( )性、( ) )与( )的统一、掌 解学生对 唯物辩证 法前两个 观点的学 习和掌握 情况,另 )性,包括:自然 外,通过 复习联系 观,是 。 与发展 观,有利 于学生明 白前后知 识点之间 的关系。 新课导入 (2min) 握( )的方法。 2. 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 界是发展的、 ( )是发展的、 ( ) 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 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这节课, 我们通过了解正在读高二的小明同学的生活,一起来学习矛盾观。 新课讲授 十一假期的第一天小明同学跟大多数同学一样看了阅兵仪式,看到祖 国如此的强大,内心十分的震撼,有太多印象深刻的画面。比如说当 ( 35min )
通过以高 二学生的 十一假期
他看到女排队员们时想起 9 月 29 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 2019 年女排 世界杯赛第三阶段 A组循环赛比赛中, 中国队以 3比 0战胜阿根廷队, 取得十一连胜,成功卫冕。
视频播放: 《2019 年女排世界杯赛》中国队和阿根廷队 面。
设置问题: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
3;0 战胜阿根廷,在这场比赛
3 比 0 获胜画
生活为线 索,结合 时政热点 和一些生 活事例, 促进学生 更好的理 解本课知 识点,提 高学生的 上课热情 与参与 度。
中,中国和阿根廷是一种什么关系很好,是竞争对手是对立的,但如 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排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 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 盾。
(一)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 矛盾的含义 :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简 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过渡:
十一假期的二三四这几天,小明同学想把学习中的薄弱点再强化 一下, 尤其是一些像哲学这样比较难懂的知识点, 所以向他姐姐求助, 姐姐也非常有耐心的给他讲解了一些原理。这一天的姐弟的教学活动 中,有过两个人非常有默契,快乐的地方,也有意见不合,吵过架的 地方,姐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点小问题还不懂,还做错。弟弟: 你没有教我这个呀,我哪知道等等,虽然学习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到 每天晚上有了那么多的收获,两个人都很开心。这几天就在欢乐和痛 苦中度过了。 (配相关图片) 教师联系两个国家女排在比赛时“对立” 、“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 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想到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例子,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等 等。 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 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
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 而哲学上指的是矛盾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即对立统一,那么根据小明同学和女排的例子,让我们来概括一 下什么是矛盾的对立的属性和斗争的属性。 2.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
①矛盾的同一性 (统一属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的属 性和趋势。两层含义:
a.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 (对立属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独立的 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二分法。 教师提问:大家还能举出哪些身边的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学生回答并老师总结: ①排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②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教与学; ③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④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 后,战争与和平; ⑤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和变异,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⑥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注意】 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指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哲学 上讲的斗争是对具体矛盾斗争和政治用语中的斗争的概括和总结,而 具体矛盾斗争和政治用语中的斗争是哲学上讲的斗争的具体表现。两 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过渡:国庆的第六天,小明一家人去看爷爷奶奶,刚好,其他亲戚 也都陆陆续续地来了,大家齐聚在一起,吃了午饭,午饭之后大家开 始闲聊,聊得可热闹了,大几说完开心事之后,开始说起各家的烦恼 了,各种矛盾涌现出来。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矛 盾。 小明爸爸( 70 后):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买不到;当我们长身 体的时候,吃肉要靠票;当我们要买房子的时候,福利房没了; 小明叔叔( 80 后):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 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 讲心的;当我们我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钱的。 小明表姐( 90 后):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只能吃垃圾食品了;当 我们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乱收费了;当我想努力赚钱的时候股市 倒了。 教师提问:大家看出矛盾的什么性质了吗 通过举出 不同年龄 段的人的 不同的烦 恼,加深 学生对矛 盾的特殊 性的理 解。 (二)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 点)。 过渡:我们都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每个家庭的矛盾各不相 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时期也在面对不同的矛盾。就像 90 后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一样。 70 后,80 后,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主要有 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 殊性。(购买东西时买方和卖方)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入为 出、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过渡:国庆的最后一天,小明的妈妈叫他去买点水果。在水果店, 一个小朋友和水果店老板之间的对话, 引起了小明的注意。 (配相关图 片) 小朋友:我要买水果 老板给他指了梨子,小朋友说:我要水果不要梨子; 老板给他指了香蕉,小朋友还说:我要水果不要香蕉; 老板给他指了苹果,小朋友仍然说:我要水果不要苹果; 教师提问:请思考,水果和梨子、香蕉、苹果是什么关系小朋友错 在哪儿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水果的共性是从苹果、香蕉、梨子等不同 水果概括总结出来的。 水果(共性) 寓于葡萄、 苹果、 香蕉、 梨子(个 性)。因此,可以得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 两者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括普遍 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及其广大和发展的 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 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 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苹果→水果→ 食品→物质)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该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 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提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 问题的精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 1)矛盾即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 性,普遍性和 性; 1. 回顾 课堂,引 (1min)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即 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 过程的始终,即 有矛盾。 ( 2)①矛盾的同一性(统一属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 属性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 (对立属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性和 系,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 。 、相互 的属性。 性、一般和 的关 导学生对 本框学习 内容形成 全面的认 知。进一 步了解本 框学习内 容的重难 点。 加深对本 课堂练习 节课知识 “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 眼中与白昼何异”这句话提示我们: ( ) A.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信念在社会发展中有时起决定作用 C.黑暗就是白昼,矛盾双方无分彼此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开始完成练点的理解 与巩固 习册相关部分。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