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风险投资风险分析及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战略论文

来源:好兔宠物网


浅谈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析及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战略探析

[摘要]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投资,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业,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 风险投资 风险分析 融资方式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译创业投资)是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在我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它对于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本配置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风险投资在高回报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在我国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如何有效控制风险认识不足,最终导致经营失败。因此在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如何有效地识别并控制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分析

在风险投资运作中,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做深入的分析,对风险的分析是进行风险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从风险的产生来源来说,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于风险资本所有权与支配权分离,风险资本的所有者(风

险投资者)、风险资本的管理者(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三方之间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二是风险资本所投入的风险企业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三是风险资本退出过程中的风险。 (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

1、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风险投资者一般需要选择具体运作风险资本的管理者———风险投资家,资本的所有权与支配权发生了分离。在选择过程中,风险投资家一般倾向于夸大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诚实信用程度,隐瞒自己能力的不足。如果风险投资者仅仅根据这些自我推荐来做出选择,很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由此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另外一个方面,在风险投资的具体运作过程中,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家掌管着风险资本的具体运作,对于风险资本的投放、运作、收益等信息的掌握比风险投资者全面,而风险投资者很难控制风险资本运作的整个具体管理过程,这就可能出现风险投资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做出不利于风险投资者的行为的“道德风险”。

2、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由于风险投资家在选择投资项目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商业计划书,同时又与每个风险企业家平均接触的时间较短,因此很难了解风险企业的真实信息。而风险企业家一般又是专业技术人士,对相关领域的了解远远超过风险投资家。即使风险投资家具有丰富的经

验,有时还是难免接受风险企业家可能夸张的、不够真实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产生前面所提到的“逆向选择风险”,由此也进一步产生了风险投资家的决策风险。并且在风险资本正式注入风险企业后,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之间仍存在着“事后”信息不对称使得风险企业的管理者有了侵蚀投资者利益的动机和可能,产生风险企业家的“道德风险”。

(二)风险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二是技术的寿命周期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使风险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变幻莫测,它隐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带来很大的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风险企业家因管理不当而对风险投资家造成损失的风险。管理风险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管理者的素质:风险企业家作为风险企业的开拓者,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果断的魄力,而风险企业的创业者多为技术人员,一般具备技术专长,但很少能同时兼具上述的素质。(2)组织结构:风险企业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无法使员工队伍的潜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影响企

业的发展。 4、财务风险

在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也不断增加。据专家估计,一项新产品的研发、中试、生产所需的资金比例约为

1:10:100[1](p152)。如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后续资金缺乏,就会使企业发展受阻,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 (三)风险资本退出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股权回购、清算等。风险资本作为一种股权投资,其目的不是为了长期持有而是在获利后及时退出,以转入到下一个项目的投资。如果风险资本投放到风险企业后,不能在获利后适时、顺利地撤出,滞留的资本将使风险投资者陷入资金的死循环,无法及时地获得收益,进行新的投资。退出风险是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因资本退出不畅而使经营受阻。 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

应充分利用外资。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充足的风险投资资金。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便是通过吸引国外风险资本,弥补我国风险资金的不足,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中国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比较缓慢,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例也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美国经济多年保持强大后劲的高新

技术产业,正是靠着风险资本的支持而发展起来的。在其他欧美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业也已经成为高科技公司发展过程中最有力的融资渠道之一。

我国风险投资资金的三个来源中,富裕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而就政府来说,作为发展中国家,其财力本来就有限。因此从根本上说,政府资金不应成为主要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我国的企业到底能够拿出多少资金用于风险投资,也可想而知,至少尚不足以成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上述原因决定了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可供选择的风险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国外风险投资资金。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开始进入我国。国外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机构是美国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全球最大的电脑技术信息市场研究预测服务公司idc。在我国政府作出了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决策以后,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许多以香港为基地的亚太地区风险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私有股权投资公司陆续进入我国,外国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在逐步增长。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投资中国。中国已经成为除日本之外的吸引国外风险投资量较多的亚洲国家。 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在拥有资金优势的同时,又具有人事管理、市场开发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由此决定了它们不仅可以向中国企业注入资金,而且可以提供建立新企业、制定市场战略,以及企业

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所需要的技能。国外风险资本的进入有利于解决中国风险投资的出路问题;既可以培养国内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又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国际风险资本的区域性投资策略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风险投资应加强风险预警管理

目前,我国在风险投资中应加强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与管理,也即erm(enterprise—wide riskmanagement)———全面风险预警与管理:在投资机构的风险预警机制中,对各个层面上的行为单位建立相应风险信号采集,对不同阶段的各个种类风险演化进程测评,并对临近的风险实施通盘管理与控制。在erm条件下,风险预警与管理不仅仅要处理投资机构正在发生的风险,还要求关注其他潜伏与新生风险,或是与投资机构关系还不很密切的风险。同时erm要求对承担这些风险因素的各个行为单位(从投资经理到机构整体,从独立专业人士到风险预警负责部门,从投资机构到投资目标)及风险涉及的各种投资与资产组合(如期权、股权、资金等)都一一与预警管理体系建立对应关系。

但必须指出,任何投资机构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都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而在预警机制建立之后的运行和对风险实施有效管理依然要付出较多的代价。虽然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在资金方面都还是相对短缺,但与风险创业投资的失败和投资机构出现的无法挽回损

失相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实施风险管理所付出的成本是—种非常有价值的战略投资。我国在针对风险创业投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上,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在摸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中,不仅要付出资金成本,还要付出时间成本和投资失败的成本,才能探索出符合我国创业投资体制和环境的预警机制和实际经验。

四、风险投资应设计合理的退出安排

风险资本区别于其他资本的最重要之处就在于它有退出制度安排,便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风险资本投资中来,从而形成风险资本融投资的良性循环,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是最优的退出方式,在美国大约30%的风险资本的退出采用这种方式。根据拜哥利夫和蒂蒙斯对1979~1988年美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的统计研究,表明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方式退出的风险资本投入的总回报为:第一投资期为22.5倍,第二投资期为10倍,第三投资期为3.7倍。在美国风险资本市场,70%~90%的投资收益是通过在纳斯达克市场公开上市实现的。首次公开发行不仅是金融市场对该公司发展前景的一种认同,更因为这种方式保持了公司经营的独立性,同时有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持续筹资。 我国现在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创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板市场已初步建立。目前,以公开上市为最优退出选择的风险投资已有一定的制度安排。

风险投资既可以通过深圳中小企业板市场,也可以利用海外二

板市场,包括香港1999年11月24日建立的创业板市场,以及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等等。在培育企业时有意识瞄准这些市场,一旦时机成熟,就通过一定的途径让这些企业到国内外上市,这解决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出路问题,使风险投资能够顺利退出投资,进行下一轮投资。

另外,一些被投资企业也可以瞄准国内外大型企业,特别是一些战略相关的企业,寻求被收购的可能性。由于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许多大型企业为了能够缩短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不自己研制新产品,而是寻找一些已经开发出合适新产品的小企业进行投资。寻找战略投资者收购企业的方法虽然不一定有在二板市场上市那样回报高,但是风险投资的资金能够迅速套现。因此以被收购为目标,培养被投资企业也是风险投资资金回收的一种可行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