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暴力的产生、发展及应对策略
浅析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暴力的产生、发展及应对策略
作者:邓小伦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以自媒体环境为大背景,抓住微博这一典型的自媒体平台,紧扣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环境特点展开论述。本文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这一概念进行定性,分析对催生网络舆论暴力的原因,从而探究网络舆论在微博平台上出现后,是如何一步步脱离理性和控制,产生病变,进而诱发暴力行为导致网络舆论暴力的生长,并总结在微博这一典型的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暴力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产生和发展要素的以及一般规律的把握,以“引导”、“调控”为关键词提出促进积极网络舆论产生和推动网络舆论健康发展的创新优化策略。
关键词 自媒体 网络舆论暴力 微博 一、把握自媒体环境
自媒体,是社会四面八方,各个阶层的不同声音,他们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向广大的受众群自主传播信息。当前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群,各具特色。其中,微博作为用户庞大、发展较快的自媒体平台,仅新浪微博2016年12月的月活跃用户数(MAU)就已有3.13亿。 因此本项目组在研究时以微博为例,探究微博平台中网络舆论暴力的产生与发展。其主要特征在于,自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平民化和草根化。以微博为例,微博的开放和包容使普通民众能享有表现平台,个体也能够掌握话语权。信息的来源及传播完全由用户主导,不受特定的媒体背景和信息圈子的局限,新闻的制造和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机构独享的权利。信息的传播不再遵循传统媒体自上而下、一对多单向的传播规律,而是以自下而上、全方位地进行传播,一经发布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几手传递,反馈和互动几乎能及时进行。 二、网络舆论暴力的产生、发展规律
(1) 网络舆论暴力概述。网络舆论即网民这一新兴的群体在互联网上公开表露针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产生的意见、态度和心理。网络舆论暴力是舆论非理性在网络平台上的变异,是网络舆论脱离理性和控制,诱发的语言暴力以及行为暴力。
(2)网络舆论暴力产生、发展的原因①微博环境。在解放话语权同时也为网络舆论走向暴力提供了温床。一条微博的传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在这过程中用户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信息经过几手传播后经过往往已是面目全非。② 传统媒体。当突发事件进入视野时,普通用户作为辨识、求证能力较弱的个体,通常倾向于向传统媒体特别是向传统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中的官方媒体寻求证明。③ 舆论领袖。事件发生后,观点和态度相同的人群会聚集并形成以舆论领袖为首的舆论团体,并由舆论领袖发声引领舆论的走向。④ 微博用户。我国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都容易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微博用户每天都会浏览大量的信息,其中一些信息真假难辨,用户在庞大的信息面前很难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加之普遍存在的信仰缺失和习惯性怀疑,人们潜在的愤怒情绪很容易被煽动,脱离理性的思考轨道,形成偏激或者极端的言论。
(3) 网络舆论产生、发展规律探究。微博中,舆论暴力起源于舆论事件,这类事件往往带有争议性、涉及弱势群体或是有悖传统道德的话题,会引得用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由于立场、价值观和情绪的不同,微博用户在热议时所表现出的对立或相左观点会激烈交锋,历博弈后,舆论团体各方群体无意识激活群体极化,置身于相似或相近的看法和观点中的人不断强化原有的观点,变得极端。这是网络舆论暴力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形态,也意味着网络舆论暴力的开始。
随着事件影响力扩大,事件多方主体以及大量的微博用户都会参与进来,事件的关注度和讨论度不断上升,各方观点鲜明化。当各方分歧拉大,就产生初步的诸如谩骂、诽谤等言语暴力,网络舆论暴力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一阶段,舆论表达形式异常丰富,具有讽刺性质的文字、图片等层出。
当各方观点的对立和差别愈加明显,强势的观点和舆论团体壮大,言语暴力升级,进而会出现违背他人意愿公开其隐私信息,散布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实信息等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暴力行为,网络舆论暴力达到顶峰。此时每一次信息的更新都会再次激起新的好奇或愤懑网络舆论暴力如同雪球般不断聚合、裂变、扩散。
当相关主体以及有关部门发声或出面处理后,事件的来龙去脉将逐步得到明晰,各方的态度也会相较之前变得缓和,但仍会伴随反复和波动。最后当用户态度逐渐趋于一致或是出现新的热点事件吸引关注度,此轮网络舆论暴力将逐渐归于平息。 三、网络舆论暴力的应对策略
结合我国国情,本文以“引导”、“调控”为关键词提出应对策略。 1. 引导积极舆论走向,切断网络舆论暴力产生链条
(1) 更新网络舆论管理理念。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自2003年以来就一直在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舆情报告,并不断将业务到全国各市、区、县,帮助各级政府提高网络舆论监管能力。但结合其业务内容来看,重点放在事中的监督监控和事后消减影响,在高速化的自媒体环境下仍不可避免的具有滞后性。对此,本文认为事前的引导同样重要。政府部门应当打开思维,借助自媒体平台,主动及时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讨论中来,与人民群众搭建沟通协商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桥梁,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加之正在构建的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督机制,避免网络舆论暴的病变,防患于未然。
(2)培养舆论领袖积极发声。舆论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英、美等自媒体平台搭建较早的国家,十分重视对舆论领袖的培养。如美国从总统到基层政府官员大都注册了Twitter,而英国政府也曾出台“Twitter使用指南”,指导政务大臣更好地使用Twitter。鼓励体制内人士在微博上大胆发声,及时准确地解释政府公共治理的决策思路,面对具有争议性的公共议题时发出主流舆论的声音,在良性的互动中体察和传达民众的利益诉求,积累人气和公信力,成为公正舆论的辐射源,潜移默化中引导微博用户理性发言。
(3)传统媒体正确发声。传统媒体拥有自媒体难以比拟的整合新闻资源的优势,在爆炸式的网络舆论冲击下,传统媒体应负起责任,杜绝虚假、空洞的博眼球式的报道,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调查性报道的重要作用,集中资源对受众关心的舆论热点事件进行权威、系统、详细的报道。通过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调查的信息,让微博用户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支撑点,澄清虚假信息,将正面的声音带到网络中去中,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避免非理性情绪的蔓延和网络暴力的滋生。
2. 调控网络舆论健康发展,遏制网络舆论暴力发展过程
(1) 完善自媒体言论表达的法律体系。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的管理和规制正在不断完善当中,目前已出台《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多部法规,对网络舆论的规制散见于这些法规之中,总体来看笼统且分散,仅对明显侵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及个人人身权利的行为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可操作性较低。自媒体环境错综复杂,网络舆论暴力也时刻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应当基于基本法律,结合自媒体的特征,完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法律体系,各地方也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地方性法规,明确网络舆论暴力的违法性,从而利于对其进行规制。
(2) 自媒体平台运营商加强技术管理。自媒体平台运营商作为网络舆论的“守门人”,对建设文明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负有重大责任。运营商可利用技术条件,设置敏感词和违禁词,禁止不良信息的发布。同时,运营商要加强监督和预警机制,控制恶性舆论的传播,加大对发布虚假信息或恶意信息的违规账号的查封,并利用数据优势,通过信息分类整合,推出官方或权威的资讯来吸引用户注意,守好网络舆论的最后一道防线,避免网络舆论病变。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 社会舆论原理[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2-57.
[2] 罗昕. 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J]. 当代传播,2008,(4):78-7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韩立新、霍江河. “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J]. 当代传播,2008,(6):63-66. 作者简介:邓小伦(1995.04-) 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级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