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回望与思考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13年10月 第35卷第10期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CONTEMPORARY ECONOMY&MANAGEMENT Oct.2013 VO1.35 No.10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回望与思考 周 静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235) 【摘要】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回顾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背景、过程与意 义,进而重点分析过去的一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取得的成绩和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温州未 来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温州模式;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中小企业;民间借贷 【中图分类号】F83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10—0094一o4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背景、 中介机构。2011年温州民间中介机构的融资规模 超过600亿元,占当期全部民间融资规模的一半 以上。 过程与意义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背景 1.“温州模式”一一中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典范 温州市位于浙江东南部.改革开放前,是一 最后,温州始终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先行者。 1980年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 动,1983年开始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信用 社推广这一做法。1984年,温州诞生了第一家私 人钱庄,1986年诞生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城市信用 社.1987年.温州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定 为全国利率改革试点城市,2002年,温州被批准 成为当时中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 3.民间融资引发经济社会问题 温州民营企业之所以选择民间融资,主要是 个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耕地少、交通条件差的较 落后城市。改革开放后,温州人从家庭作坊起步, 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独特经济发展模 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早发育的地方.也被称 为民营经济“大本营”。并且逐步形成了以民营经 “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使温 济占主导地位的州的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加快了温州经济的发 展,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独到的发 展模式使温州在全国市场改革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目前温州拥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国10%的服 两个原因:一是简单易得。由于银行贷款抵押物 要求高,很多中小微型企业达不到银行放贷的标 准。二是银行贷款审批流程复杂、周期长,而通 过民间借贷则便捷的多,可以解决临时周转资金 急需。民间融资缓解了温州中小型微型企业的资 金困难,但是由于民间融资不在金融制度的管辖 和管理之内,缺乏保险、保障机制,局部风险和 区域风险也时而发生。 不少企业过度依赖民间融资,债务不断累积; 还有不少企业依靠互相担保借债,债务链风险较 大.这为而后爆发的借贷风波埋下了隐患。20世 纪末的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的欧债危机,严重冲 击了温州中小型民营企业,原材料价格开始上涨、 装、20%的鞋、90%的金属#1-壳打火机和80%的 眼镜都产自这里。 2.温州在我国金融改革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行 首先,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间 资本丰富,民间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曾有学者对温州瓯海区105家中小企业进行抽样 调查,发现在企业初始资金来源中,14.3%的企业 完全靠自有资金,其余所有企业都曾经向民间借 贷市场筹措资本,其中有30.5%的企业的初始资 金没有银行贷款,完全依靠民间融资。 其次,温州民间融资中介机构成长迅速。温 州的民间融资形式多种多样,有民间直接借贷、 企业间借贷、地下钱庄、典当行、民间租赁及民 间票据贴现等,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融资 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再加上国内宏观政策逐步 趋紧.2011年温州出现部分民营企业资金链断 裂,老板跑路潮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以及由此 收稿时间:2013-o5—28 网络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31024.1217.201310.94018.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4 12:17 _作者简介:周静(1986一),女,河南安阳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区域经济政策。 周静: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回望与思考 引发的企业倒闭、员工讨薪事件的频发,根据浙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Or一周年取 得的成效 江省高院的统计,2011年,全省法院受理的民间 借贷案件数量约占全国的15%。民间借贷案件几 乎占据了浙江商事案件的半壁江山,无论是案件 数量还是案件总标的额,都远高于传统合同纠纷 案件。据温州银监分局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6 月末,该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81.4亿元. 较年初翻了一倍多。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过程及 (一)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我国企业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 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 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为此,正确指导国有小 企业改革,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 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温州金融综合改 意义 1.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过程 为了适应温州经济发展的要求,缓解2011年 起频发的恶性事件,2012年3月14 13,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正 在考虑将温州的民间金融作为综合改革试点之一, 标志着温州民间金融改革的开始。2012年3月28 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指示,决定设立温州市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了温州市实 行金融综合改革的12项主要任务。 2.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意义 首先,削弱了温州恶性事件的影响.稳定了 金融秩序,加强了对民间资本的管理。2011年温 州出现“跑路”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以致人人谈民间融资色变。更为严重的是。大多 数的民间融资进入了住房市场、原材料市场等国 家基础性产业,如果民间融资崩盘,不仅会对中 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还可能引发整个中 国经济的波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立 和《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的出台,安抚了民心,稳定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秩 序,加强了对民间资本的管理,增强了保障措施。 其次,实现了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有利于加 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建设。一直以来,让民间资 本进入银行的呼声很高,该方案中强调了要加快 发展新型金融组织,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 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温州这次试验为民间金融进入银行打开了一个窗 口,引导民间金融从“地下”走向“地上”。 最后,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对温州金 融综合改革实验区降低门槛,设立小企业信贷专 营机构、开辟小微企业的债券市场、创新发展面 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显示 了政府对放宽民间资本的态度和决心。 革实验区成立的目的就是帮助和扶植中小企业的 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 方案》启动了“万家百亿”小微企业培育计划, 市政府设立1亿元温州市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 发展基金。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是中国金融 改革的先试先行点,其证明有效的政策和做法必 将会在中国推而广之,因此,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实验区的成立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发展中小企业的 重视,指明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2.民间金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民营资本扮 演的角色必将越来越重要。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 验区的成立是个信号,更是个标志,民间金融的 突破发展必将是我国未来金融转型过程中重要的 突破点,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会对国民经济造成 很大的伤害,但若恰当、合理的利用民间金融. 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调剂和补充作用。 3.金融秩序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温州借贷风波的爆发让人们看到了金融秩序 被打破的严重后果,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 立后,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与实施,温州的金融秩 序渐渐稳定,温州的经济趋于平稳。因此,金融 秩序的稳定是经济良性发展的保证,此实验区的 运转为温州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让政府 看到了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意义。 (二)为金融创新补充了新鲜血液 1.企业债纷纷面世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后,温州发放 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 票据,中期票据业务、小贷公司私募债业务也相 继启动,华峰集团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发行8 亿元的企业债,成为温州首发的民营企业债券, 2013年初,温州发放了第一笔中小企业集合贷。 企业债的纷纷面世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饥渴 的紧张局面,这正好解决了丰富的民间资本与温 州中小企业融资难之间不可协调的关系。过去一 95 周静: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回望与思考 年在温州市场中成功试点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运作, 对全国性的金融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温州指数成为新的风向标 2012年12月,温州市金融办向社会发布民 间借贷利率指数,即“温州指数”。作为反映民间 融资价格的指标体系. “温州指数”初期以“利 率价格”的形式先行发布,今后将进一步拓展指 数内涵,构建并发布能满足市场多方需求的“温 州指数”指标体系。 (三)搭建了新的金融平台 1.成立中介机构为民间借贷服务 2012年4月,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成 立,通过吸引融资中介机构人驻,为民间借贷提 供服务,并对民间借贷备案管理和监测。2012年 7月温州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该中 心专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设。作为金融 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温州有越来越多的服务性中介 机构成立,为民间借贷提供咨询和帮助。 2.金融改革广场收效明显 温州金融改革广场是温,kbI金融综合改革的基 地,现有托管企业13家,挂牌交易企业2家,虽 仍在起步阶段,但交易额、交易量位居浙江省前 列。金融改革市场为温州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平台,值得向其余省市推广。 (四)为温州经济发展助力 1.形成一套金融管理体系 在过去的一年中,温州组建了4家民间借贷 服务中心。4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出台了《浙 江省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温州民间融资 利率指数编制方案》,温州金融改革广场正式开 业.设立了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同时成立金 融仲裁院、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和金融法庭,已形 成一套金融管理体系.为温州经济的健康发展保 驾护航。 2.提高城市影响力,拉动信贷增长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继浙 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 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国务院批准后。国家给予 浙江的又一大支持政策。x,-j-温州城市整体影响力 的提升、城市定位和功能的完善都有很大的益处。 同时,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有效的拉动 了信贷的增长。据统计,2012年.温州新增各类 信贷规模646.7亿元.新增直接融资规模88.59亿 元,新增直接融资占全社会新增融资量的13%. 比2011年上升5个百分点。 3.进一步夯实金融基础设施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成立后.人民银行 牵头将征信查询服务成功引入温州市民间借贷登 96 记中心,初步完成金融业综合统计-N息平台和温 州金融监测报数平台两大系统建设。银行、证券、 保险等金融组织体系也得到了完善:温州银行引 进战略投资者和增资扩股工作顺利推进.已开业 村镇银行6家,分支机构5家,过去一年中,先 后成立上海证券和中信证券两家分公司,新增保 险机构3家。 三、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实践中的问题 及原因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实践中暴露出 的问题 1.民间资本对新政策信心不足 新政策的出台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带来了福 音,但是民间资本对新政策本身信心不足,大多 持观望态度。截至2013年2月21日,来温州民 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登记的民间资金仅为14亿 元,相对于温州6 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总量,象 征意义更大于实际的支持意义。温州市长陈金彪 也坦言.目前温州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仍然是国有 商业银行.民间资本只是一个辅助渠道而已。 2.与民众、社会的期待仍有落差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 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但是,与民众和社会的期待仍 有一定差距.太多人希望借助这个机会彻底放开对 民间资本的限制,很多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不断被 提出.如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地方金融监督体系设 立的问题及规范民间资本走出国门的问题等。同 时人们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有很高的期待, 目前来看这一年的收效仍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 3.“三元悖论”难以形成合力 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温州金改,探索规范发展 民间融资的新思路。地方则希望发展区域经济, 提高金融业对GDP和地方税收的贡献度,甚至将 改革视为当局者的政绩工程。而从温州民间资本 角度看.放松管制.进军银行业是最大的改革期 许。三者出发点不同,因此目标也不同,难免在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违背初衷,温州金融改革试 点是全国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的突破口,而不仅 仅是一地区的实验.因此相关的全局性经济体制 和政策必须予以调整,否则很难取得明显效果。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问题的原因 1.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经济中民营经济成份占到了60% 左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 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民营经济在国有经 济面前,总是免不了被忽视和排挤的命运,在经 济形势较好、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政府对待民间借 贷采取默许的态度:在经济出现困难、金融形势 周静: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回望与思考 恶化的时候采取各种措施来管制民间借贷。因此,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2.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仍有待探索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正规金融受现行金融政 不对称。资金需求方找不到资金供给方,资金盈 余方没有渠道使资本流通,这就降低了货币的流 动性。温州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公开的平台,专门 用于企业资金信息的披露,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增强信息的对称性。 (二)兼顾各方利益,稳中求进 策的监管,不符合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农户等 对资金的需求特征。因此不能用传统的金融体制 来硬套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需要一种具有更高的 创造性、灵活性的发展模式。 3.利益相关方多 1.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 信用危机是2011年温州金融问题的导火索, 因此应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通过媒体的宣 温州实行金融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有以下几 个利益相关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中央银 传,定期组织学习,使企业从根本上意识到信用 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法律法规.监督制 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目前来看,政府和企 业态度较为积极,而主要金融机构却保持观望态 度.反应较为冷淡。央行与民间金融体系的对接 度硬性要求限制。 2.国有银行应调整态度,降低门槛 国有银行贷款难、贷款慢导致了温州地下金 融的迅速扩张,国有银行在面对温州的中小企业 时,应看到商机,针对温州资金困难的问题开展 决定着温州金融准入以及金融和资本市场上的创 新程度,同时也需要四大国有银行能够接纳新兴 的民间金融机构。过多的利益相关方导致政策制 定难、实施更难、效果难以控制。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加强监管 专项调查,制定适宜的贷款制度.不仅为自身创 造经济效益,更彰显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 (三)打破旧格局,加快市场化推进进程 1.拓宽融资渠道。加深市场4-E程度 1.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 国家和地区应分别出台更多的相关法律文件, 引领企业家正常投资股市、房产等多种金融投 资渠道.让民间资金除了放贷外有更多的投资方 以支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区域资本市 式。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 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在制定纲领、 规划的同时。应落到具体的细节,注意政策的可 操作性.建议建立多层级合作的民问金融的监管 险的前提下,突破现有制度对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 融领域的障碍,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供给体系。 2.勇于打破现有利益格局 只进行增量式改革必然不会取得颠覆性的成 机构,中央金融监管的高度、广度与地方监管的 深度、细度可以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联合监 效。因此需要在保持整体经济稳定的前提下.打 破现有金融利益格局。因为任何制度改革都是利 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会使一些人或集团获益,而 使另外一些人或集团受损.如果只是畏首畏尾, 犹豫不前,改革便永远只会停留于表面。 管体制相结合,将监管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2.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市场信息对称度 加强企业资金供需信息披露,提高市场信息 对称程度。越是过度竞争的市场,越是市场信息 [参考文献] 『11巴曙松.2012年宏观金融政策展望lJ】.上海企业,2012(3). f21丁文蕾.温州金融改革有望突破Ⅲ.国际融资,2012(6). 【3]陈钢刑率市场化是个系统工程….投资北京,2012(4). 『41李晶晶.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 析——基于民间融资视角『J].科技致富向,2O12(10). 【51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传递四大政策信号fJ1.理论导报, 2012(4). [6]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设立[JJ.浙江经济,2012(7). [7]王子.温州金融改革新取舍[J].中国企业家,2o12(8). [8]王千里.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启温州发展新模式IJ】.红旗文稿 2012(1 1). 【9】张志前.金融深度改革的温州机会[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8)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Wenzhou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 at the First Anniversary 0f Its Establishment nOu J|nQ (Shah ghai Academy of Soeial Sciences,Shanghai 200235,China) Abstract:At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Wenzhou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background,process and mea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Wenzhou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then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Wenzhou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form experimentl araea during the past year,at las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Wenzhou. Key words:Wenzhou model;comprehensive financil raeform experimentl area;SMEs;praivate lending (责任编辑:李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