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其教育构建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27卷第12期 教育与教学研究 V_01.27NO.1 2 2013年12月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Dec.20l3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 现状及其教育构建 高晚欣邓 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 对于网络新媒体,大学生有着出色的接受能力;然而,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媒介素养却处于一种自发自觉的 状态。尽管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媒体,但是大学生对它的认知却浅显和不够深入理性,也缺乏相关的媒介 知识和媒介技能,对媒介信息的互动参与也不够。此外,在网络的拟态世界中,大学生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大学生的媒体 道德规范也将受到挑战。因此,推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 网络新媒体;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2013)12—0005一o4 一、基本概念厘定 在的网络媒介,媒介素养都为我们从接收与分析信 (一)网络新媒体 息到评价乃至创制信息提供了一种框架。媒体素养 网络新媒体,是相对于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 在人们对媒介社会角色的理解和构建中也起着十分 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20世纪后期世界科技迅猛 重要的作用,它是“民主社会之公民得以进行质询与 发展的背景下,“在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 自我表达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国内学者普遍认为, 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认知理解能力 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 以及对媒介信息的应用能力,其本质在于如何处理 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1]。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 自身与各种媒介间的关系。概而言之,媒介素养是 网、手机和多媒体信息移动平台、多媒体技术和利用 传统媒介能力的延伸,涵盖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 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2 J。 解读能力,除了听、说、读、写传统的媒介能力之外, 网络新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是 还应具有批判性的媒介思维能力,如“解读网络媒介 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的高效发展;网络新媒体除拥有 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创制媒介信 传统媒体优势外,还具有虚拟性、即时性、互动性等 息的能力” J。 新特点,且更为开放、自由和丰富。在这样一个新社 (三)媒介素养教育 会环境下,“人们热衷于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来交流信 媒介素养教育,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建设 息、有效互动”-2J。 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 (二)媒介素养 学生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 “素养”一词原义指“有文化,有读写能力”,“媒 种媒介资源来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_4 。在欧洲 介素养”则指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或修 一般称为“媒介教育”,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多被 养。媒介素养是人们在现代社会所必须学习和具备 称为“媒介素养”。目前英、法、德等国已将媒介素养 的一种能力。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研究,在21 教育纳入到全国或者是国内的部分地区的中学、小 世纪,媒介素养将是各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 学的教育课程之中。然而,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 是早期的印刷媒介,还是近期的视频媒介,抑或是现 育还处于初步的认识阶段。我国大学课堂教学内容 【收稿日期]2013—07—31 【作者简介】  ̄(1963-),男,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授,博导。研究方向:高校政治理论课与德育 创新。邓 亮(1985一),男,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政治理论课与德育 创新。 ・ 5 ・ 第l2期12月 高晚欣邓亮: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其教育构建 。2N o1.2013 ff大部分还停留在过去的读写能力等传统素质培养 上。 二、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现状 虽然,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 力,也能够很快地融入到网络新媒体的环境之中;但 是,大学生在其中表现出的媒介素养却仍处在自发 自觉的状态。从当前各大高校课程设置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接受过媒介理论指导或是媒 介素养培训,而仅是基于日常的媒介接触得来的宽 泛经验,或是通过直觉感悟来培养媒介素养。因此,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层次水平的低下也是难以避免 的。 (一)在媒体使用的向度上,存有溺爱新媒体与 抛离传统媒体的两个极端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进步,尤其是近几 年来越发快速的3G网络覆盖,加之智能手机、平板 电脑、上网本、超级本等可移动网络终端的推广普 及,“网络”这个新媒体日益成为大学生使用的第一 媒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每天接触时间最长、使 用最为频繁的媒体,更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获知 信息的首要途径,尤其是在获知新闻时事方面,网络 让这一切变得十分便捷。网络新媒体与高校大学生 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越来越深刻,这就相对地弱化了传统媒体对大学生 的影响,甚至对部分大学生来说,传统媒体已经在不 知不觉中被屏蔽了。 (二)长期沉溺于网络的拟态世界,缺乏现实生 活中的沟通与交流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出新的网络媒介产品 让人们应接不暇,例如QQ、MSN等聊天工具,社交 网站,以及网游、博客、微博、微信等。大学生是网络 媒介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并且愿意消费更多的时问, 这就导致一些大学生长期沉浸在网络当中,将自己 置身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长此以往将使自己封闭 在狭隘的网络空间中。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与外 界、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不断减弱,与现实社会的 接触越来越脱节。在这种“拟态”的网络世界中,不 少大学生可能会迷失自我,他们逐渐脱离现实,拒绝 与他人的沟通,排斥与外界的交流,最后将自己封闭 在自造的“自我”世界之中。大学生将其思想与情感 长期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中,容易使他们对外界甚至 对未来都产生漠视的情绪,最终也必将导致其自身 视野的狭窄抑或是极端的自我内化。 (三)缺乏相关的媒介知识和媒介技能,对媒介 ・6・ 。.2。l3 信息的互动参与不够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张扬、思想活跃 的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对各种网络媒体的接触更是 乐此不疲。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网络的各 种信息,然而大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反馈却很少。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 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虽然这种 双方角色的互换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但是囿于自身 专业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媒介 素养教育,对媒介知识了解甚少,对媒介技能掌握甚 少,这也使得大学生对媒介信息只能是停留在单纯 接受的层面,而未能或者是很少参与媒介信息的互 动制作。 (四)对网络媒介的认知浅显,缺乏对媒介信息 的深入理性判断 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认知比较简单,缺乏深入 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只是把它当作 娱乐消遣、社交联谊等的工具,也时有通过网络媒介 来寻找有助于增加自己知识量的信息,而对自己作 为信息受众在媒介传播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对媒介 传播对自身价值观影响的认知不够。网络新媒体环 境下,大学生每天接触到的媒介信息量巨大,如果大 学生只是单纯地接触甚至主动去接受这些未被自己 过滤的信息,那么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影响将是难以 避免的。总而言之,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网 络媒介的使用多是出于表面的感性需要,对复杂海 量的媒介信息缺乏判断力和理性的思考。 (五)网络道德自律不够,媒体道德规范意识不强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纷繁复杂,信息质量良 莠不齐。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利益的引诱面前,有 不少网络媒体为了赢得更为大量的受众资源总会做 出些不良的市场行为,诸如传播各种花边新闻,其中 也不乏些许低级趣味。大众文化的享乐性、即时眭、 对价值的消解性以及远离意识形态的特点在某种程 度上迎合了部分群体的需求,对某些大学生身处校 园中的无聊与空虚的精神状态也有所缓解,但对大 学生道德观念的模糊与弱化之影响也不容忽视,“网 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道德准则冲突”[5]也应引 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这种大众文化的广泛流 行,是对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但它对人们尤其 是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小。由于受到 不良传媒信息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沉迷在物质享乐 的欲望中难以自拔,大学生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这 一切与网络媒体的媚俗化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l2期 2013年12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12 Dec.2O13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 构建 名合格的有着批判思维能力的媒介消费者。 3.培养有效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教育的 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正确认知媒介与媒介信息, 并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丰富媒介资源来发展自我。有 研究发现,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有 9o%以上是通过网络传播媒介获知的。通过网络媒 介素养教育,大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媒介知识与媒 介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去,从而 不断提高与网络媒体的参与互动能力。 媒介素养是人们在现代社会所必须学习和具备 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人政治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 养等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接触媒 介、理解和判断媒介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媒介 资源发展自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生活技 能。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必将是素质 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媒介素养教育也应该延展出 新的内涵。 网络媒介之于大学生有其利亦有其弊,在庞杂 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必须具备正确解读媒介信息 的能力,同时也得拥有创制与传播信息的素养,否则 大学生只能是迷失于网络信息的丛林中无法辨明方 向。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免受 媒介传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观念或是意识形态的负 面影响”[5]。作为媒介接触和使用的主流群体和活 跃群体,大学生肩负国家建设之重任,他们的媒介素 养以及整体素质决定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因此,推 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 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1.掌握基本的媒介知识与媒介技能。了解并掌 握基本的媒介知识与媒介技能是媒介素养培养的基 础条件,同时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生存的必要条件 之一。基本的媒介知识包括文字处理、图形和图像 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网络的介质特征及其运行 机制,以及处理普通媒介信息的基本原则与一般方 法。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媒介知识,具备了基 本的媒介技能,才能奠定良好媒介素养的基础,才能 避免受到诸如抽烟、吸毒、酗酒以及暴力与色情等媒 介因素的不良影响,才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 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培养对媒介信息的判断与传播能力。网络新 媒体传播的形式多样,有新闻报道、纪录写实、戏剧 曲艺、综艺娱乐等多种节目形式,有新闻、广告、教 育、娱乐等多种信息类型,大学生对这些都应该有所 了解。让大学生知道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向大学 生传授媒介传播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培养大学生 之于媒介信息的甄别与鉴赏能力,是大学生媒介素 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 生既是一个信息接收者,也是一个信息传播者。媒 介素养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学 生只有学会创制媒介信息并予以传播,才能成为一 4.培养媒介使用的道德规范意识。媒介素养教 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使大学生具有高效的信息获取能 力,更重要的是了解媒介使用中产生的相关法律与 社会问题,并能在此过程中遵守道德和法律。媒介 素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媒介参与社会讨论,利 用媒介发表个人见解,并能够引导网络舆论的正确 走向,维护信息传播的公正透明,作网络新媒体环境 下的优秀人才。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教育生态系统工程,它是 一个基于学校、媒介、政府和社会多方构建的庞大体 系,离开任何一方的协作与支撑,这项工作都将难以 为继。 1.改变学校课程设置,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 设置:一是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在大学予 以开设,这种做法的优势是培养师资比较容易,也是 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最为有效和科学的一种路径。 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实施,其优 势在于不必增加新课程,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网络 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 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以大学生全 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6]。媒介素养教 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思想 政治理论课以及在传播学、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 等相关课程中加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来促进媒介 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间的联系 与互动,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接触的学生面更广,如 此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媒介素养教育。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可以考虑纳入形势政策课程 范畴,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媒介素养案例分析来提 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2.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加强媒介素养 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切实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 ・1・ 2。 警 月 高晚欣邓 亮: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其教育构建 。eNco.2.1o213 需要充足的专业师资力量,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处 过媒介资源的有效利用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于起步阶段,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短缺是当前一个 4.提供政策支持,塑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 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相关人才 围。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 的引进,还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 一,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且研究 化的师资队伍,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储备力 制定相关政策,为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量。媒介素养教育所涵盖的层面非常广泛,不仅涉 与制度保障。政府政策的制定无疑为媒介素养教育 及到传播学、新闻学及教育学,还与社会学、心理学、 的开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动力支持,相关教育部门 历史学、法学、文学等诸多学科互有交叉。因此,媒 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研究制定教育 介素养教师不仅要有相关的媒介专业理论基础,还 目标和课程标准,并组织编写教材,以强制与鼓励相 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能够了解相关的教学规 结合的方式,为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支持。 律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目前,我国高校媒 同时,网络媒体也应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科学定位, 介素养教育师资较为匮乏,可以从相对饱和的新闻 承担起我国媒体应有的“耳目喉舌”作用,引导和谐 传播教育师资队伍中抽调部分师资转向新兴的媒介 舆论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 素养教育领域。这些教师本身就具有非常扎实的专 论保障。此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还需要整个社 业理论基础,并且也拥有一定的甚至较为成熟的教 会各界的协作配合,为媒介素养教育营造一个良好 学经验,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应有 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在政策上引导媒介素养的 状态,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提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媒介传播行为,以保 3.搭建校园媒体互动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媒 证媒介素养教育所需要的健康的现实环境。 介素养实践。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教 育,更是提升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从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实践,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 让大学生在媒体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媒介的本质在 学出版社,2006. 于与人的互动与交流,学校可邀请相关专家、名家和 [2]汤文隽,金晶.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者等走入校园,与大学生交流探讨或制作节目,让 认同规律[J].东疆学刊,2013,(1):50. 大学生切实了解到媒介的实质,也让大学生更深刻 [3]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 2003,(1):117. 地理解自己与媒介间的互动关系。学校可以通过校 [4]大卫・帕金翰.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 园网络并借助校园论坛讲坛、校报、校园广播电视、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73,79. 宣传橱窗等多种校园媒体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媒介 [5]蒋艳艳,蒋佶成.新媒体影响下后现代传媒环境的道 素养。通过校园媒体实践,大学生能更为深刻地了 德重建[J].河南社会科学,2012,(6):95. 解到媒介的基本知识,更为熟练地掌握媒介的基本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技能,同时能够逐渐形成一定的媒介批判意识,并学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A1. 会如何合理规范地利用媒介信息资源,以及如何通 The Problems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Media Literacy Under New Network Media Environment GaoWan—xin Deng Liang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Insit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acl Theory Course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01,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have excenent abiliyt of accepting new network media.However,their media literacy has been still in a sponta- neons state.Alhtough new networkmedia has becomethemainstreamof college studentsin studying and dailyllfe,their percep ̄onofnew net— work nlcdla is superifcial and riot in—depth enough.They lack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nledia and media skills and have no enough partieipa- tion ofmediainformation.Furthermore,inthe network world ofmimicry,college students’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the outside world is abet. ing,and the media ethics ofthem wil be challenged.Therefore,promoting cortege students’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rIledia literacy traiinng are the urgent need of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 Key words:new network media;new media enviornment;college students;media literacy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