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2023年6

题 号 得 分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总 分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凝望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像bèng( )溅的水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zhù( )立贾平凹童年时期栽种的小桃树之前,看它纤( )细地在角落里默默蓄势;行走在白雪皑.皑的荒原,看着这亘( )古不变的云天,深入烧zhuó( )的地心,探索宇宙的奥秘…….

汉字 注音 2.下列关于语法和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这个句子.......中的加点词分别是代词、副词、介词、助词、动词。

B.《紫藤萝瀑布》《登飞来峰》《最苦与最乐》《伟大的悲剧》这几个标题的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普希金,俄国诗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飞鸟集》等。

D.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活板”这一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李春。 3.班级开展《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回答下列问题。(7分) 【任务一:思维导图】 (3分)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这是生命的力量! (选自七下语文)

① ② ③ 【任务二:圈点批注】 (2分)

我们是在极端的骇怕中,是在最高度的恐怖中,血液循环停止了,神经作用停顿了,全身流满像临死时候所出的冷汗!在我们的脆弱小艇周围的是多么可怕的声音!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1页 (共8页)

【任务三:比较阅读】 (2分) 篇名 《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人物 祥子 事件情节 祥子辛苦攒下的钱,被孙侦探讹去 性格特点 ① ② 在船长生命危在旦夕时,尼德·兰尼德·兰 冲向鲨鱼,一叉刺中鲨鱼要害,救下船长。 4.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6分) 【任务一:开场白】图1、图2任选一幅,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一个开场白。(2分)

【任务二:谈理解】阅读下面的材料,仿照例句,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2分)

材料:感动中国人物——磐安语文老师陈斌强,用一条布带将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紧紧绑在自己身上,从磬安县城的家中,骑着电瓶车,赶往30公里以外的学校上班,多年来,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陈斌强就这样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感动了金华城,感动着整个中国。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 。

【任务三:共思辨】在“践行孝道”环节,同学们关于李叔叔的做法,展开了讨论。李叔叔每月按时给他母亲生活费,但是对老人总没有好脸色。王斌同学认为李叔叔的做法不是孝顺,请从下列关于“孝”的论述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则作为依据。(2分) ...【 】

A.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B.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C.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D.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原句。(8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 ,决眦入归鸟。 (3) ,草色入帘青。(4)商女不知亡国恨, 。 (5)唐诗主情,宋诗尚理。宋代诗人以理入诗,触景成趣,妙喻醒人。如杨万里在《过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2页 (共8页)

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所说,“ , ”,提醒读者要对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做好准备;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告诉读者即使路途坎坷,也要坚信“ , ”,这样才能绝处逢生。

二、阅读理解(共35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及文言选段,完成6-9题。(共13分)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种 莲

余性有濂溪之癖,尝植莲于东园小池,时二月水寒,仆夫①以足踏藕入淤泥中,后数日,悉浮水面成朽质矣。明年春,则命爬掘淤泥,植根生土。先是池中蓄鱼,正是荷苗出水,辄为啮断。池中积石为岛,水环四面。又明年,则命植根北面,东西断以帘。春暖鱼行,辄复跃入帘中,啮尽无余矣。又明年,则命筑土成堤,东西断流,由是鱼不得复入。

荷苗无恙,始见青钱贴水,继而翠盖擎珠,终则红妆烂然,清香袭人,可彻肌骨。举酒

临风,真若水宫仙子,含馨佩芳,争妍竞秀,环侍左右也。或曰:“予种莲三年无成,而卒享其成,何也?”余曰:“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不阻不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岂直莲哉?” (选自《祐山杂说》)

【注释】①仆夫:仆人。②青钱:色绿而形圆之物,指荷叶。③含馨佩芳,争妍竞秀:戴着鲜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

【丙】曲池荷 卢照邻 ②③④⑤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①浮香:荷花的香气。①曲岸:曲折的堤岸。①圆影:圆圆的荷叶。①华池:美丽的池子。

6.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4分)

文言字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悉浮水面成朽质矣 .而卒享其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方法 课内迁移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参考成语法:铢两悉称 .查阅字典法:①死。②终于。③同“猝”,突然。 语境推断法(结合前后的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解释 (1) (2) (3) (4)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句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4分)

(1) (2)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3页 (共8页)

8.【甲】文《爱莲说》与【乙】文《种莲》都是借“莲”说理。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2)不阻不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岂直莲哉?(《种莲》)

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乙】文中“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停顿正确。

C.《爱莲说》一文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在内容上突出

“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 D.卢照邻的诗《曲池荷》,先写荷花溢香、荷叶田田的景象,暗喻自己才华卓著;又写荷花对秋风零落的恐惧,暗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虑。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0~14题。(11分)

【材料一】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节选《太空一日》)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材料二】 2022年6月5日清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 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天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

“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飞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层航行,安全返回地面。“落日六号”的航行开始很顺利,但在飞船航行15小时40分钟时,警报出现了。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飞船显然误入了地核区域。

好在“落日六号”主舱的船体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信系统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着联系在以后的一年中,“落日六号”航行组仍坚持工作,把从地核中得到的大量宝贵资料发送到地面。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后来,航行组中的另外两名地航员在事故中受伤,不久相继去世,从那以后,在“落日六号”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节选自《带上她的眼睛》)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4页 (共8页)

【材料四】《流浪地球》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以宇宙为背景的宏

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

A.选文《太空一日》划线句子属于心理描写,详细地描写了飞船在起飞和返回阶段杨利伟经历的九死一生,耐人寻味的过程。

B.【材料二】是一则关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新闻,其中“10时44分”,“约577秒后”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C.【材料三】中所说的传感眼镜,只可以把佩戴者的触觉、味觉发射出去,不可以把佩戴者看到的一切图像发射出去。

D.《带上她的眼睛》与《流浪地球》的作者都是刘慈欣,他曾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作为科幻小说只需要注重幻想、想象这一特点。 11.【材料一】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对选文有哪些作用?(2分)

12. 【材料二】“神舟十四号”航天任务中,三名航天员需要在太空生活六个月。为此同

学们想写一副对联表达激动的心情,但目前只想出了上联,请你拟写下联。(2分) 上联:六月巡天,工作生活皆放彩 下联: ,

13. 【材料三】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4.如果把《带上她的眼睛》拍摄成科幻电影,可以借鉴电影《流浪地球》的哪些成功经验?结合【材料四】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文章《神奇的丝瓜》,完成15~19题。(共11分)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5页 (共8页)

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⑩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5.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2分)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绝非夸大之词。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6页 (共8页)

17.第①自然段中“随意种上、土壤不肥沃、玩玩而已”等词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8.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季羡林笔下神奇的丝瓜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理解。(3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丝瓜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么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是因为它的藤很细。 B.“那一根细藤怎么能承受得了呢?”“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两句都运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的担心。

C.课文没有太多的语句写丝瓜的神奇。对丝瓜的这种神奇是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的。作者越担心,丝瓜就越显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

D.这篇课文作者抓住“神奇”,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展现丝瓜的生长过程 ,一是展现作者心灵感受的轨迹。两条线索交错进行,叙述、说明、抒情、议论浑然一体,让我们感受到丝瓜神奇的同时获得了启迪。

三、作文(40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错过”是人生的必然经历。然而错过了朝阳,还有晚星;错过了繁花,还有硕果。你有什么关于“错过”的经历和感悟?

请以“错过”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② 不少于55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目:错 过

100

200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7页 (共8页)

300

400

500

600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8页 (共8页)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9页 700

8页)

(共

七年级语文学业水平监测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23.6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2分)迸 伫 灼 xiān gèn (答对2个得1分,答对4个得2分)

2.(2分)A(B选项 紫藤萝瀑布、伟大的悲剧都是偏正短语,登飞来峰是动宾短语,最苦与最乐是并列短语;C选项《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作品;D选项活板的发明者是毕昇) 3.任务一:①阿龙纳斯;②示例:大西洋;③示例:捕杀抹香鲸 (1空1分,共3分) 任务二:在迈尔大旋流中,“我们”的血液循环停止了,神经停顿了,陷入高度的骇怕和恐惧中,而它所发出的轰鸣、咆哮、碎裂声显出它强大的威力。句子通过感觉和听觉侧面描写出了迈尔大旋流的声音之可怕及破坏力之强。(能结合句子赏析即可,共2分) 任务三:祥子遭受孙侦探的敲诈后,委曲求全,不敢抗争;而尼德·兰在船长遭遇危险时英勇无畏,跟鲨鱼进行搏斗,向船长施以援手。(1空1分,共2分)

4.(1)示例一:各位同学:大家好!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一起来感受“孝”,践行“孝”。示例二:各位同学:大家好!小时候,长辈们牵着我们的小手,呵护我们慢慢成长;现在,面对渐渐老去的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主题班会“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称呼,结合主题,漫画,共2分)

(2)示例一: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直接行动的付出。示例二: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结合材料,仿照示例,格式一致,共2分)

(3)B(共2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对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和饲养狗马无区别。他虽然给了母亲生活费,但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不是真孝。

5.(6分)(1)独怆然而涕下(2)荡胸生曾云 (3)苔痕上阶绿(4)隔江犹唱后庭花 (5)政入万山围子里,(6)一山放出一山拦。(7)山重水复疑无路,(8)柳暗花明又一村。(每条横线1分,错字漏字该线不得分) 二、阅读与理解(25分)

(一)

6.(4分)(1)A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B 全,都; C 终于; D 亲近而不庄重(1空1分)

7.(4分)(1)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春天暖和了,鱼自由游动,就又跳入帘中,把荷苗全部咬断,没有剩余了。(重点字词“行”“辄”“复”“啮”,意译即可,一句2分)

8.(3分)运用反问修辞手法。(1分)【甲】文通过强调自己对莲花的喜爱,表现了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1分)【乙】文说明生活中不止种莲会被困难阻碍,进一步点明立志的

重要性。(1分)(共3分)

9.(2分)B(正确停顿为:天下之事/阻于难而废于久/无志故也) 【乙】文参考译文:

我生性有周敦颐的癖好,曾经在东园小池内种植莲花。当时正值二月水凉,仆人用脚把藕踩进淤泥中,过了些日子,(那些藕)都浮出水面腐烂掉了。第二年的春天,就让人挖掉淤泥,(把)藕根种到生土中。先在池中养鱼,当时正是荷苗长出水的时候,就被鱼咬断了。小池中石头堆积成为小岛,清水四面环绕。又到了第二年,就让人把藕种到池的北面,东西用帘隔断开。春天暖和了,鱼自由游动,就又跳入帘中,把荷苗全部咬断,没有剩余了。又到了第二年,让人用土筑成堤岸,东西隔断,水流不过去,所以鱼不能再次进入了。荷苗没事,才看见荷叶贴着水面,不久形如翠盖托着珍珠,最后就(呈现)红色艳妆、光彩灿烂的样子,香气袭人,可以透过肌骨。端起酒杯迎着风,真好像水官仙子,戴着鲜花,香气缭绕,竞相逞美,环绕侍奉在我的身边啊。有的人说:“你种莲三年都没有成功,而终于成功并享受到莲的成果,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天下的事情,被困难阻碍的时间久了就荒废了,是没有志向的缘故啊。不因困难而被阻碍,不因时间流逝而荒废,天下就没有不能做的事情了,难道只有种莲吗?”

(二)

10. (2分)B (A选项这一过程只是在飞船起飞阶段,没有返回;C选项传感眼镜既可以把佩戴者的触觉、味觉发射出去,又可以把佩戴者看到的一切图像发射出去;D选项科幻小说还要注意科学性。)

11. (2分)点明选文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奠定选文的感情基调。(一点1分,答对2点得满分)

12. (2分)三人携手 穿云破雾共兴华(结合新闻内容,注意对联格式,共2分) 13. (2分)属于环境描写(1分),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1分)。

14. (3分)①为影片设计宏大的背景:以地核为背景,配上岩浆奔流的场景、地航员的英雄形象等,使电影具有观赏性。②在影片中融入中国元素:融入地航员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等中国价值、东方理念,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结合材料答对一点得2分)

(三)

15.(2分)(1)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2)丝瓜能控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意对即可,一点1分)

16.(2分)“竟”有“出乎意料”、“令人吃惊”之意(1分),表现出丝瓜具有惊人的生长速度,表现出我的惊奇(1分)。

17.(2分)通过写种下的随意与不用心,反衬丝瓜的神奇(1分),为后文丝瓜神奇地生长作铺垫(1分)。

18.(3分)神奇的丝瓜展现了随遇而安而又出乎意料的生命力(1分);与世无争而又顽强不屈的适应力(1分);和谐合理而又智慧简单的生存力(1分)。启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人对事不计较得失(1分);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去解决,积极地面对,决不悲观。也就是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积极面对,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答到任意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结合文章,联系生活,意对即可) 19.(2分)C (A选项是因为其旺盛的生命力;B选项“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是一般疑问句不是反问;D选项没有说明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描写) 三、写作(40分)

20.一类卷:36~40分;二类:32~35分;三类卷:28~31分;四类卷:24~27分 24分以下慎打。建议切入分为3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