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古诗三首课时练习02
一、选择题
1.“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指的是( ) A.一种丝带
B.一种植物
C.一种酒
D.一种工具
2.“遍插茱萸少一人”中“遍”的意思是( ) A.全部
B.量词,次,回
C.又
3.“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除”的意思是( ) A.台阶
B.过去
C.数学上求商的方法
4.“遥知兄弟登高处”中“兄弟”的意思是( ) A.哥哥
B.弟弟
C.哥哥和弟弟
5.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中没有写到的习俗是( ) A.放爆竹 二、诗词曲鉴赏 古诗检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6.把古诗补充完整。
7.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代诗人 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的情感。 8.这是一首思乡诗,你还知道哪些思乡诗,请写出其中的一首。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试卷第1页,共4页 B.换桃符
C.吃汤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9.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天气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10.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
11.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2.理清脉络。
1.《元日》中“元日”指________________,该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欢乐、热闹景象。具体写了元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明》一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________”表现了人们的悲伤情绪。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九月九日是我国的________节,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其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朗读。
1.课文共( )首古诗,我已朗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元日》的作者是( )朝的( ),《清明》的作者是( )朝的( ),
试卷第2页,共4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 )朝的( )。 四、语言表达
1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这两句诗,想一想,行人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而牧童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如果遇到下面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告这位同学?
有位70多岁的老爷上了公交车,车上的人很多,老爷爷被挤到了小明的座位下,可是小明却假装没有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清明
也许是三月,也许是四月,在江南。
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乡间小路上,撑油纸伞的诗人,沉思的诗人,被几朵落花打醒。
披蓑戴笠的行人,在闲闷了一个冬季后,又满脚泥泞地开始了行色匆匆的奔波。他们忧郁的神情,是被这场潇潇不息的雨搅得无可奈何,还是担心又一季两手空空呢?出门在外真的不易啊!望着渐渐模糊的背影,诗人不觉轻轻喟叹。
远处的树阴下,避雨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响了柳笛。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诗人连忙凑上去,慈爱地问:“孩子,这附近有酒家吗?”
少年抬起握着牧鞭的手,指向了前方。黄昏中,村廓朦胧,一家茅屋上有一面小旗在风雨中悄悄摇曳:杏花村。
试卷第3页,共4页
这时候,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看着看着,诗人就有点醉了。 1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不休 ______不息 ______摇曳 ______模糊 17.照样子写词语。
行色匆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请你指出来。
(1)雨像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
(2)断断续续的音符轻轻滴落在绿叶上,草丛中,宛如一些透明的、纯真的梦。( )
19.“酒店的灯突然亮了,像家人温柔的眼睛。”这个句子表达的感情是( ) A.喜爱酒店那温柔的灯光。 B.酒店的灯光让人沉醉。
C.通过酒店的灯像家人的眼睛,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 20.为杏花村酒店拟一条广告招牌。(1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选,填填。
短文描写的景色是( )季,地点是( )。 A.秋、北京
B.春、江南
22.短文是通过( )的眼睛来观察清明时节的景物的。 A.行人
B.老者
C.诗人
D.牧童
试卷第4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C
6.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7. 唐 王维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8.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9. 清明节 下雨天 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10.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11.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12. 农历正月初一 元日 爆竹声 屠苏酒 桃符 清明节扫墓 欲断魂 重阳 亲人和家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13.1.3 3 流利
2.屠苏 欲断魂 茱萸
3.宋 王安石 唐 杜牧 唐 王维
14. 小朋友,哪儿有卖酒的地方? 用手指向远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15.小明,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信你也是继承美德的孩子。可能在车上你也很累了,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一下,把座位让给70多岁的老爷爷,相信你就是辛苦,也
试卷第5页,共2页
会得到尊敬的。
16.喋喋 潇潇 悄悄 渐渐 17.气息奄奄 千里迢迢 整整齐齐 稳稳当当(答案不唯一) 18. 拟人 比喻 19.C
20.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答案不唯一) 21.B 22.C
试卷第6页,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