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33卷第10期 V0l-33 No.10 建筑施工 BUILDING CONSTRUCT10N 毗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Close to Existing Subway Tunnel 口 洪三金 (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广州510620) 【摘要】在广州市轨交9号线与3号线平行换乘的高增站施工中,由于9号线基坑与既有3号线盾构隧道的水平距离仅有 3.8m。为了确保3号线隧道的稳定以及正常运营,在其深基坑施工中,采取了旋喷桩加固、地下连续墙、分段对称开挖的保护 措施。11 ̄.m,I结果表明,基坑施工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毗邻既有车站旋喷桩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对称开挖 【中图分类号】Tu75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1001(2011)1o一0901—03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9号线高增站为9号线和3号线的换 f ——冠粟倒)【)× 功 。 乘站,与运营中的3号线高增站平行换乘,基坑与3号线高 增站平行布置。9号线高增站为地下1层结构。基坑开挖长 度约558 m,宽度为l1.8 m~2O.O m,深度为10.891 m~ ii.091 nl。车站起讫里程为YDK19+562.546~YDK20+121.496o f ] 景 l一…』 孽 虬 L圈护蛄抽支托— —— x她T连续|.一围护结构采用厚800 mm的地下连续墙+(混凝土、钢管)支 撑的形式,第1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撑,第2道采用钢管支撑。 盾构管片与基坑紧邻,与地下连续墙的净距只有3.8 iii:立 面上,盾构管片底较明挖隧道基底高88 ClTI;盾构管片顶部 距地面高度为5 m。管片底部位砂层、管身范围为黏土层或 砂层。具体见图1、图2。 善 图2 9号线高增站二期基坑与3号线隧道的立面位置关系 性中等~强,揭露基岩面较为平缓。地层从上而下可分为:① 杂填土,③一 粉细砂,③ 中粗砂,③ 砾砂,4N一3粉质黏土, 5N-2粉质黏土,⑥岩石全风化带,⑦岩石强风化带,⑧岩石 中风化带,⑨岩石微风化带。该地区地下水丰富,赋存于砂砾 地层,埋深约1.5 m。 3主要施工控制技术 3.1 连续墙保护技术 为确保轨交3号线隧道的安全,首先要保证围护结构 施工的安全和基坑施工的安全,因此,本车站的深基坑方案 图1 9号线高增站基坑与3号线隧道、车站的平面位置关系 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本基坑支护采用厚800 mm 2地质情况 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上更新世冲洪积 的地下连续墙+1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1道钢管支撑的形 式,对于3号线隧道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在施工 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是对其最好的保 护。 层、残积土层以及下第兰系布心组(E b)及石炭系中上统壶 天群的泥质粉砂岩,覆盖珐厚度约为15 m,地基土以含泥粉 细砂、含泥中粗砂、含泥砾砂 粉质黏土等,土性较复杂,透水 【作者简介】洪三金(1971一),男,本科,建安分公司经理,高级 工程师。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路99号19-20楼(510620)。 (1)连续墙成槽施工技术措施 ①合理划分槽段,将槽段宽度控制在5 m左右,有利 于槽壁稳定及钻抓施工。 ②采用冲孔桩机 中导向孑L,液压抓斗抓槽,最后方锤 修槽的工艺进行施工。 ・【收稿日期】2011-08—22 9O1・ 第10期 洪三金:毗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10,2O11 ③每幅槽段采用3个导向孔控制整个槽段的垂直度。 导向孔采用8 t机进行 中击成孔,并每进尺5 m,就校正一 次槽孔的垂直度。如图3所示。 图3导向孔及抓斗成槽示意 ④在抓槽过程中,每完成5 m深度检测一次槽孔垂直 度,并及时修正。 ⑤清孔采用泥浆循环结合真空吸泥方法:先用配置好 的优质泥浆置换槽内泥浆,再用12 m。的高压空气通过插入 槽底的吸泥管形成负压将孔底泥渣清除。 (2)泥浆控制措施 由于地下连续墙穿越的砂层较厚,泥浆性能的优劣对 维持槽壁稳定性来说极为重要。泥浆制备选用优质黄黏土, 新配置的泥浆比重控制在1.35左右。配置时,黄土与水的掺 入量见表1。 表2泥浆配合比 新制备泥浆搅拌均匀后,须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泥浆比 重及黏度指标。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通过加水 或黄土进行泥浆比重修正,通过添加烧碱进行泥浆黏度修 正,待其性能全部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泥浆液面应保持在 地下水位以上0.5 m,以减少地面荷载对导墙及槽壁影响。 我们采用 中孔+抓槽的方式进行成孑L。低垂密击,让槽 壁有充分的时间形成泥皮,确保槽壁稳定。 (3)连续墙接头处理技术 按设计要求,在地下连续墙接缝外侧,应设置3根相互 咬合的旋喷桩进行止水,以确保接头止水的万无一失。我司 根据地下连续墙钢板接头及素混凝土连续墙的接头位置特 点,缝的浇筑质量较差的位置应在工字钢接头靠二期槽段的 侧,为此,旋喷桩止水群桩的中心位置设在了接头钢板中 心往二期槽段方向300 mm处,并加强为4根,间距加密。同 时考虑到4根桩所形成的空位,还在该空位进行双液浆注浆 止7K,见图4。 .期橹慝 I 二期橹段 图4接头旋喷桩止水处理示意 施工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确保接头旋喷桩止水 的止水效果: ①旋喷桩施工时,先用地质钻机以西100 mm进行成 孔,成孔过程采用泥浆护壁,必要时采用刚套管,避免埋钻 杆: ②旋喷桩水泥为32.5R,每米用量250 kg,水灰比为 1:1.25,注浆压力为20 MPa~25 MPa,钻杆的提升速度为 18 cmlmin~20 cm/min: ③旋喷桩采用跳格施工,完成后,在内侧再钻两孔预 埋袖阀管; ④袖阀管内注浆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注双液浆,水: 水泥:水玻璃=1:1:0.5。 3.2旋喷桩保护技术 高增站基坑近轨交3号线侧的地下连续墙与3号线盾 构问净空仅3.8 m,且根据初勘资料,场地内存在较厚砂层,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对3号线盾构隧道可 能存在不利影响。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基坑地下连续墙近3号线盾构区间侧,增设3排 600 mm@450 mm双管旋喷桩,地下连续墙分幅调整为 5 m。施工时,先施工旋喷桩,后施工地下连续墙(图1)。 3.3深基坑开挖技术 基坑开挖之前,按监测要求,做好各种类型的观测点布 置,并测定初始数据。 基坑内每隔3O m布置1个降水井,边降水边开挖,使 基坑内水位面始终低于开挖面1 m以上,以确保基坑内进行 施工的挖掘机的作业面处于干爽状态。 土石方开挖采用分段、分层垂直对称开挖法,分层标高 为设计各层支撑底标高,每层开挖至支撑底标高后再进行腰 梁、支撑施工;水平分段长度为12 m(1l 3根钢支撑或1根混 凝土主称对应的范围);2台长臂挖掘机直接立于基坑的两侧 地面垂直对称开挖(图5)。 I墨!墨开挖d rl签2蠡开挖I … 翟E ‘ 应设专人负责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渗漏水的观察跟 进工作。每台挖掘机配备1人专职跟进,一旦发现较大渗漏 迹象,即刻回填反压土方,采取堵漏等技术处理之后,方可逐 层开挖土方。 降水控制阶段应采用分层、分阶段降水控制的措施,根 据开挖深度,采用自动抽水设备,将水降至开挖深度以下 100 cm,不得超降。 每层土石方严禁超挖,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支撑 的施工。若有机械无法直接挖掘的部位,应采用人工开挖、清 理、归堆的方法来处理:挖土机无法直接转运的土石方,应采 洪三金:毗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用吊机吊运至地面归堆,装车外运。机械挖至设计基坑底标 高面以上30 cm,余下部分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止机械扰动 基底土。 第10期 侧向变形、支撑轴力和隧道地面变形、隧道变形进行重点监 测。监测结果显示: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为5 mm,隧道 变形量最大值为l_12 mm,隧道地面最大沉降为O.5 mm,均 在设计和规范允许范围内。 开挖完成后,应对地下连续墙的渗漏情况进行全面清 理,并根据渗漏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修补处理,确 保基坑的安全。 因此,在近距离毗邻地铁管片隧道的深基坑施工中,采 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辅以旋喷桩加固基坑外侧土体和分 段、分层垂直对称开挖措施,是成功的。本施工技术的成功实 4 结语 本方案有针对性地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同 施,对在紧邻运营地铁线路一侧进行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 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时配以旋喷桩加固坑侧土体等施工措施,有效限制了基坑施 工过程中地铁隧道的变形、发展。采用分段分层垂直对称开 挖法进行土方开挖,有效减少了隧道的变形。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由第三方在地铁线路轨道上设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q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电子水平尺自动监测点和人工监测点,对运营轨道进行了精 心和及时的监控,至基坑开挖结束,分别对基坑围护连续墙 [2]张辉,王建华.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分析 [J].建筑施工,2010(2). (上接第900页) 度5 m。挖土分2层进行,挖土时必须保持1:l的坡度。挖 土时应采用2台长臂挖机停在栈桥上取土,2台1 m。和4台 O.4 m。的挖机在基坑掏土,并将土驳运至栈桥下成堆,由长 臂挖机停在栈桥上取土装车运走。挖土至标高为一3.2O m~ 一8.2O m后,进行分段施工第二道支撑、围檩。要首先完成东 图5 施工完成现场 西、南北对撑施工,而后再施工角撑。围护无支撑时间不得超 过48 h(图4)。 4环境监测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对周边道路、管线不产生影响,将施 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通过监测项目的合理设置, 在基础工程施工阶段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了周围环境以及 基坑工程的安全。 5结语 (1)本工程基坑围护按不同环境的要求分别采用了钻 图4土方盆式开挖流程示意 孑L桩和SNW工法,对有临近建筑物、保护要求相对较高的东 侧采用钻孔桩,对保护要求相对较低的其余三面基坑围护, 采用SNW工法。由于工法桩内的型钢今后可回收利用,所以 (3)第三阶段挖土:第三皮土方采用分块分层挖土的施 工方法,以基础底板后浇带分为两块,由北向南进行土方开 能使基坑的围护费用得到降低。我们从基坑开挖后的实际情 况来看,基坑变形都控制在设计值以内,证明了该方法是切 实可行的,其既保证了基坑安全,又降低了围护费用。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围护设计和专家评审要求的 挖土施工流程操作,特别是第二皮土和第二道支撑的施工顺 序,按先盆心后四周、及早形成对撑、再形成角撑的顺序施 挖。首先挖除后浇带北侧土体,待挖土至一l1.85 m标高以 后,然后分段进行基坑垫层的施工;对局部落深基坑处,要待 基坑底混凝土垫层完成,强度达到8O茗后,再行开挖,完成后 可进行后浇带北侧部分大底板的施工。待后浇带北侧土体完 成后,要连续开挖后浇带南侧土体,并由北向南分层挖土至 l1.85 m,随挖随浇捣厚150 rlllll的混凝土垫层:同时要采用 工,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开挖下层土方,使基坑的变形 得到了有效控制。 (3)将施工过程和环境监测相结合,以科学的数据来指 导施工,确保了基坑工程安全、顺利的施工。 2台1 m。和4台0.4 m。的挖机在坑内掏土,并驳运至栈桥 下成堆,2台长臂挖机在栈桥上取土运走。待这些步骤完成 后,方可进行后浇带南侧大底板的施工(图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