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表格式)
来源:好兔宠物网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表格式) 课题 班别 时间 教 学 目 标 24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时 教 1 具 1.诵读并默写本诗,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l.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重点 难点 关键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一、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 学的辉煌。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 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其中最负学生准备好教盛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的诗材等学习用品 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在一般人看来,这倾听教师讲述,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舒适。但事实远非如此,他不仅 没有过上安稳的生活,甚至于饱 受战乱带来的饥寒之苦,我们今 天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茅齐读学习目标 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在这种情景下的真实写照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7’ 8’ 本文的作者是谁?谁来给大家介同学举手,分享二、实施目标 绍一下作者? 关于杜甫的信息: 杜甫,唐代伟大的 教师讲解:杜甫43岁的时候,爆现实主义诗人,字目标导学一:发了安史之乱。杜甫和人民一起子美,世称杜工部。初读课文,整体感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这些诗杜甫历经盛衰离知 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乱,饱受艰难困苦, 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上元二他被称为“诗1、作者及作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圣”,写出了许多品简介 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反映现实、忧国忧 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民的诗篇,诗作被 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称为“诗史” 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 万千,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2、预习检读准字音 学生小组内互读测,夯实字词 互听,借助字典等挂罥(juàn) 塘(táng)坳(à... 工具,识记理解。 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 丧(sāng)乱 踏(tà)里(lǐ) ... 裂(liè) 庇(bì) 突兀(wù) ...3、播放配乐学生认真听配乐 朗读录音 朗读,把握文章的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配乐朗读 节奏 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清节 奏 4、学生自由自由朗读,互读 朗读课文,加深理互听,在读中感悟。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解 品味文章的情感。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 全诗篇幅较长,诗(1)说说这首诗歌在形式上5、诗歌形式歌竟然长达二十四有什么特点。(从字数、音韵、句上的特点的探究 句;以七言为主,式等方面回答) 也夹杂九言;押韵,教师介绍歌行体。 但是并不是一韵到 底,韵脚换了很多 6、各种形个。 (2)请同学以组为单位,复式,复述诗歌故事 述故事情节,形式不限。 情节 各小组讨论确定 复述形式并复述。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8’ 7’ (3)细读课文,初步感知诗学生讨论后尝7、划分层歌的大意,并给每段拟写八字小试回答,共同完善 标题,体会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 次,概括大意 (1) 狂风屋破, 教师总结:抑扬曲折的情绪茅草乱飞。 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2) 群童抱茅, 顿挫”的风格。 倚杖自叹。 (3) 屋漏衾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彻夜难眠。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文,体验情我们运用诵读法,逐节探究诗歌(4)愿现广厦,大感 庇寒士。 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思考: (1)在本诗中,作者是怎样 学生朗读,尝试1、诗歌怎样描写秋风的?写出了秋风的哪些回答:明确:作者用描写秋风,写出了特点? “怒号”一词描写秋风的哪些特点 秋风,将秋风拟人(2)“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化, 富有强烈的感情叹息什么? 色彩,其后又用一点拨:一叹自己之苦,二叹“卷”字, 更突出风2、探究诗人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之大,风之猛烈和无的“叹息”的深意 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情。 成的痛苦。 这就是被尊为“诗圣”的杜 学生根据对课甫,在自己颠沛流离的时候,还文的理解, 分析归纳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叹息”的原因 忡的惦念着苍生的疾苦。为了百 3、通过对文姓、为了天下和他一样贫寒的世学生齐读,尝试章结尾一句的分人,他宁愿丢舍下自己的温暖、分析,预期引导:诗析,领悟诗人的伟幸福乃至生命。 人从个人“长夜沾湿(3) 这究竟是一颗怎样的何由彻”的痛苦,一大形象 心灵啊?齐读诗歌最后一句,理跃联想到风雨中千 解分析。 千万万衣食无着落(4)诗人博大胸怀,对我们的穷苦百姓, 从沉思有什么启示? 中振作起来,发出 4、链接生“安得广厦千万间,教师总结:伟大的诗人,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活,感悟升华 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颜”的呼喊,表现了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诗人推己及人、舍己吸,共命运。这种传统,使我为人、关心人民疾苦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的博大胸怀和崇高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理想。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本课 3、作业 1、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2、背诵并默写古诗 以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用语言表达对作者的情感 全班交流,互相学习与借鉴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