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

来源:好兔宠物网
传媒研究2013年6期(中) 新闻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 林桂清 (长春晚报社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承担着舆论的主导职责。因此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制 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对于新闻舆论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我国的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勇于创新的新闻精。将自己培 养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新闻;采访;创新;问题;技巧 一、当前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 1.提问抓不到重点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采用的 最主要手段就是提问,而且往往所提问题的 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的质量。当前我国 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采访时,对所提问题的 把控上还是有待提高,如一些记者由于采访 实践经验不够,在进行采访提问时,所提问 题往往比较盲目,容易让人摸不到头脑。这 样一方面让被访问者对突如其来的话题难 以对接,势必会影响访问效果,另一方面因 为问题没有体现出采访的主题,从而无法有 效实现自己的采访目的。不过当前有一种采 访形式可以弥补这类记者因经验不足而导 致采访不到位的情况,那就是聊天方式的采 访。这种采访主要是以轻松的谈话方式来开 启整个采访,让采访者和采访对象共同处在 一种宽松愉悦的谈话环境中进行交流,这样 往往会取得较好的采访效果。 2.准备不充分 新闻工作者在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采访 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采访材 料。这跟老师上课需要备课是一样的道理。 只有对采访主题有了充分了解,对采访材料 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采访时才能围绕主题开 启话题,营造起良好的采访氛围。当前一些 新闻工作者在这一方面也做得不够,一些记 者在采访面对摄像头的前一个小时才草草 地看看采访主题,这样的准备情况势必会影 响采访的质量。 二、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 1.发现新闻线索,增强新闻敏感 (1)增强政治敏感度。新闻工作者第一 要务就是跟随国家政治政策的动向而走,只 有对国家的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透彻 后,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敏感度,才会 在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最为迅速的反应,这样 新闻线索自然而然便会到来。 (2)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每 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但对于新闻工 作者而言,他们往往需要比一般公民再多几 分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新闻工作者,才会 对社会时事比一般人更敏感,才会从不同角 度去审视社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现象,才能 从其中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简而言 之,正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催生了新 闻工作的新闻敏感。 2.善于观察,发现小事背后的大新闻 (1)培养多种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话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待同 一事物的观点不尽相同,我们新闻工作者要 把自己培养成拥有多人思维能力的人,只有 这样面对事物时才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和思考。这样新闻工作者才会拥有更加创新 的思维,好的新闻才会被挖掘出来。 (2)培养全局观和对细节的把控。我们 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往往会由 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对事件进行面面俱到 的报道,这就需要进行取舍,把那些最具新 闻价值的要素发掘出来。这时新闻工作者的 全局观和对细节的把控能力便发挥作用了, 而且这种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独到的观察力 而体现出来的。 3.善于倾听,注意提问方式 倾听是一门艺术。对于新闻工作者而 言,这是一门必须学会的艺术。因为在日常 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是通过 一系列的发问让事件的当时人将事件进行 还原,而这个过程中倾听者是新闻工作者扮 演的最为主要的角色。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会 倾听,并善于用恰当的问题引导被采访人进 行有效的倾诉,充分释放采访对象对的倾诉 心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记者的提问方式 是决定着采访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也 是采访技巧的最高体现。通常记者在进行采 访时会面临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采访对象具 有较强的戒备的心理,不愿意进行倾诉;二 是采访对象倾诉欲望很强,但是过度的倾诉 容易偏题。面对第一种情况。记者应该采取 灵活的采访方式,打破采访对象的戒备心 理,比如采取暗中采访或找一个与主题无关 的普通的话题入手以打消采访对象的戒备 心理;面对第二种情况,记者应该首先认同 采访对象的这种积极配合采访的态度,同时 需要用封闭式的提问紧锁采访的主题。将采 访对象的倾诉拉回到主题中去。总之,我们 的新闻工作者要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提问和 拥有一颗善于倾听的心,这样才能将新闻采 访工作做好。 三、新闻采访创新措施 1.会议报道要创新 会议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永远无法回避 297 的工作,但就目前我国会议报道现状来看, 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会场镜头来回切换的报 道方式,让老百姓看厌倦了,也堵死了记者 的发挥空间。因而为了有效进行会议报道, 我们必须要进行创新,探索一种让老百姓喜 闻乐见的,让记者充分发挥其特长的一种报 道方式。如可以尝试浓缩提炼会议精神,将 报道的重点放在老百姓最想了解的信息上, 这样的会议报道才会容易被观众所接受,才 能真正实现会议报道的目的。 2.主观思维要创新 新闻采访不应该全是就事论事,否则新 闻的育人作用就无法体现,这就需要新闻工 作者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从简单的事实传递到以事实为载体传 递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理念的转变。在采访的 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思维能力,透过事物 的表面现象去挖掘事物身后的本质,并通过 观念重组将事物本质呈现给观众。只有这 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新闻报道的效果,才能 让新闻的育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报道内容要创新 新闻工作者由于其行业原因就注定其 必须成为一名追“新”族里的行家里手,因 而创新是其报道内容永远无法回避的一个 话题。只有创新的报道内容才能引起观众的 兴趣,才能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现实生活 包罗万象,人民群众是当今社会的真正主导 者,只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民群众之所 关注,新的理念、新的热点和新的角度才会 不断地被挖掘出来,最终实现报道内容的创 新。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新闻采访报道工作的成 熟发展仍然路长而道远,需要广大的新闻工 作者一起努力,通过灵活运用新闻采访技巧 和不断追求新闻采访的创新,积极关注广大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 责,创作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f1]记者兰新斌.保障新闻采访保护记 者权益【N】.酒泉日报,2009—02—02001. 【2】张时妍.从记者采访的非规范性看新 闻采访冲突【D】.黑龙江大学,2o12. 【3】戴丽.新闻采访权的理论与实践[D】. 华东政法学院,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