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词赏析之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来源:好兔宠物网


编写人:周辉 审核人: 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古诗词赏析之 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课型:复习探究课 二次备课 (学习随笔) 学习重点 熟悉主题理解类常见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难点 掌握答题技巧 学 习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大家知道古人常借诗词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了,那么,我们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 其感情呢?课前查阅资料解决下题: (1)请大家看这些标题,看能否看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春夜喜雨》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 (2)请大家思考,当你看到的这些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 1.月( ) 2.菊花( ) 3.梅花( ) 4.松 ( ) 5.流水、落花( ) 6.梧桐( ) 7.杜鹃鸟( ) 8.秋蝉 ( ) 9.鸿雁( ) 10. 柳 ( ) 11.芳草( ) 12.芭蕉( ) 13.羌笛( ) 14.乌鸦 ( ) 15.红豆( ) 16、酒 ( ) (3)诗歌根据其内容可分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不同,其寄寓的感情亦不同。说说这些类别的诗歌通常是表达什么感情的?并举例说明 田园诗:( )例如: 写景诗:( )例如: 送别诗:( )例如: 边塞诗:( )例如: 行旅诗:( )例如: 咏物诗:( )例如: 怀古诗:( )例如: 闺怨诗:( )例如: 二、小组合作 1、本考点常见题型: 2、小组合作,四号诵读,三号翻译,一二号答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技巧归纳: 三、展示反馈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相见欢》,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这首诗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2)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板书设计: (1)、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 (2)、作家风格和语言特征 (3)、关键词语 (4)、关键句 (5)、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6)、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 教学反思/学有所获: (教师写教学反思,学生写当堂所获或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一、(1) 对春夜细雨的喜爱赞美之情,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2)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渴望亲人团聚的感情 (3)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1.月( 思乡 ) 2.菊花( 隐逸、高洁、脱俗 )

3.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4.松 (傲霜斗雪 ) 5.流水、落花( 愁 ) 6.梧桐( 凄苦 )

7.杜鹃鸟(凄凉 哀伤 ) 8.秋蝉 ( 愁绪 伤感 )

9.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10. 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 11.芳草(离恨 ) 12.芭蕉(离情别绪 ) 13.羌笛(凄切 ) 14.乌鸦 (衰败荒凉 )

15.红豆( 相思 ) 16、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

17、寒蝉(悲凉 ) 18、丁香( 愁思 )

19、猿鸣(悲伤) 20、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21、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 22、莲(爱情) 23、竹(气节、积极向上 ) 24、桐(凄苦)

田园诗:( 对远离尘俗的大自然的喜爱或对悠然自得纯洁质朴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同时对官场仕途的厌恶、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愁别绪,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 )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塞诗:(感叹边塞奇异风景、爱国将士壮志豪情、戍边将士思乡之情、戍边将士厌恶战争的怨情 )例如: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行旅诗:(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艰辛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咏物诗:( 借助某种事物的特征、赋予它别的意义,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例如:李商隐《蝉》

怀古诗:(以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古迹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或讽刺时事。如:A、感慨盛衰无常;B、感慨国运衰微;C、抒发爱国情怀;D、评价历史是非;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诗句之中)例如:陆游《游山西村》王湾《次北固山下》 闺怨诗:(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例如: 二、1、(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答:本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的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3、(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三、1、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