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节点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摘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为了响应国家的绿色建筑号召,同时也是今后建筑业重大发展变革,是为了积极响应当前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其制作、生产、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步骤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之前制定的规范、标准、图集等,可以说,这项技术已经渐渐走向成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所使用,其质量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今后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节点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引言
人们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不断地提升,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比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更为便捷,对施工进度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当前人们对装配式建筑还缺乏一定的认识,为了推动建筑行业发展,需要加强PC构件装配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使建筑施工水平提升。PC构件装配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在施工当中应融入绿色环保理念,这样对实现建筑施工工业化,经济集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节点连接方式
对于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主要有两种方法:湿式和干式。对于钢筋的湿式连接,通常有诸如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搭接,灌浆锚固搭接等类别,它们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干式连接主要是常规焊缝、螺栓和铆钉。通过各种连接方式的试验和比较,可以看出,灌浆套筒的连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范围很广,连接长度短,预制建筑物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实际应用中,灌浆套筒技术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预制剪力墙、预制柱等节点的竖向连接。通过适当地扩展下部加强件
并将其用于套管注浆的连接部分中,可以有效地确保连接点质量,可以满足预制结构的质量要求。
2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的必要性
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目前,其在建筑改造和减排领域的应用显示出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而建筑节能发展缓慢,混凝土结构大量使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资源利用率高。相比之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模块化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建筑能耗和低能耗可以改变高能耗的问题。在我国建筑中,住宅建筑采用混凝土装配式预制外墙板,外墙无须现场浇筑,适用的层压阳台还有效地解决了木材、钢材的麦谷蛋白和凝固剂问题,可节约40%的木材。
3装配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节点连接技术 3.1预制墙和现浇梁的连接节点设计
预制墙体与现浇梁节点连接时,选择采用剪力墙设置梁槽,预留梁架,现场浇筑完成节点连接。其梁槽的高度应设在460mm左右,其宽度应与现浇梁宽度一致,剪力墙支承长度应与墙厚相适应。根据设计规范,设计者需要将剪力墙及其平面交叉楼面梁的连接考虑在内。与此同时,将现浇梁纵向钢筋嵌入现浇梁与剪力墙顶暗梁中,并以钢筋伸长为依据进行配筋设计,应保证其与锚固长度的一致性。
3.2灌浆套筒施工技术要点
(1)必须确保混凝土接触面与预制构件之间的清洁度,不允许有油和其他杂质。在安装预制构件之前,必须确保套筒的柔软性。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插入钢丝来判断。套筒灌浆的工作原理是在套筒约束作用下,利用灌浆料抗压强度较高和微膨胀特性,与套筒内侧壁间产生较大的正向应力,钢筋借助正向应力在带肋的粗糙面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轴向应力。(2)有必要确保墙体底部灌浆的密封性。如果墙体底部有缝隙,则使用座浆料进行密封,以使灌浆料在操作过程中不会溢出,灌浆不完全,并且质量会下降。第三,在用该技术进行灌浆的过程中,必须
确保灌浆孔的湿度,这可以增加灌浆的流动性并改善灌浆与灌浆孔之间的连接。第四,注水孔很容易损坏,而且泥浆流到外面,对附近地区造成污染,因此在灌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很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并应将保护材料喷在地面上以回收泥浆。预制构件套筒灌浆完成后,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清洁地面,清除溢出的泥浆,防止地面污染,并尽量减少该技术对环境的污染。一些注浆零件需要及时维护以确保凝固强度,相关人员需要按时浇水,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第五,墙体注浆作业结束后的30分钟,需要对其上部注浆孔进行检查,确保其不会因为注浆料的收缩、堵塞不及时或者因漏浆导致的个别孔洞不密实情况,如有发现需及时对这些孔洞进行补注。
3.3预制剪力墙板的脱模起吊施工技术要点
预制剪力墙板施工中会围绕多种施工吊装工艺展开,其中就包含了墙板脱模起吊施工技术、墙板安装就位吊装施工技术、墙板就位后套筒灌浆吊装施工技术等等。在预制剪力墙板的脱模起吊施工技术实施过程中,其一般会采用四点脱模起吊预制混凝土墙板,其设计比较自由,基本无任何规定。该技术在墙板脱模起吊强度要求上相对较高,要求其脱模起吊强度≥70%,同时要合理设计振动砖墙板中的砂浆强度,将其控制在≥7.5N/mm2水平上[2]。在墙板脱模起吊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试吊,在试吊成功后再大量起吊。针对门窗洞口可采用平模生产墙板,保证脱模起吊到位。如果在施工洞口存在漏入砂浆或进水状况,需要在清理干净后再进行起吊作业施工。脱模起吊施工前还必须对外露插筋弯起部分进行调整,采用预应力钢筋吊具对墙板构件进行调整,确保在脱模起吊前施入充足预应力,并准备大量混凝土吊孔墙板构件与活动吊环。要在施工前检查活动吊环是否灵活,是否已经与吊孔牢靠连接。
4装配式建筑竖向预制构件节点技术策略 4.1通过具体的建筑构件优化设计方法
制定有效地构件设计标准,在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中,形成有效地标准设计体系可以不断提高设计质量。这种建筑基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要求,比普通住宅更重要的是规范化的设计体系,让我们更加严格。装配式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长。
不仅注重内部功能,而且对外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有序规范的建筑结构正逐渐被这种趋势所淘汰。有意识地在建筑中添加不同种类的预制构件,使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层次化的外观形象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例如,对于走廊式或厅式组合,需要根据实际匹配调整空间构件模块。同时,根据建筑空间利用率和区域的不同特点,对原有的设计布局构件也要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4.2优化结构工艺系统
技术体系不同于结构体系。它包括框架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和组合整体剪力墙结构。技术体系与生产过程有关,属于制造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一般来说,不同系统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来确定。因此,每个组件和每个组件之间的连接也需要逐个确定,因为没有绝对固定的连接方式。例如,在结构优化技术中,可以使用预制组合板或组合梁,而组合板可以是桁架或预应力结构。例如,当剪力墙预制时,可以预制叠合剪力墙或完全预制剪力墙。竖向连接可采用剪力墙与钢套管。管道根部的连接可以通过管的根部或波纹管的连接来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及创新有待对传统的混凝土施工进行改革,更能够紧随时代的脚步,符合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的绿色节能减排发展方式。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有关文件,加强装配式构件的质量控制措施,解决提高质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今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发展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韦涛.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4):184+231.
[2]朱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连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2-13.
[3]周义,张万强,何云龙,程成,梁秋雪.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J].四川建材,2019,45(01):108-110.
[4]康鹏,徐大为,李宁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J].上海建设科技,2018(03):62-64.
[5]周苗苗,麻建锁,李雪娜,李瑞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技术研究进展[J].建设科技,2017(05):79-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