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创新思维引领大学发展之路——三所世界名校发展个案对我国普通高校发展的启示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3O卷第3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Vo1.3O NO.3 2009年9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Sep.2009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用创新思维引领大学发展之路 三所世界名校发展个案对我国普通高校发展的启示 宋大力 于凤银2 (1.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山东泰安271000;2.山东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山东青岛266510) [摘 要]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大学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许多高校在根据国家 的宏观计划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时,由于没有对自身校情的准确把握,缺乏合理的定位,从而出现 盲目攀比缺乏创新,千校一面的局面。本文以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英国的沃里克大 学为例。分析三所国际知名大学由于准确定位,寻找优势,突出特色而形成创新发展之路,探讨在高 校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共性和规律,从而为我国普通高校的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发展;创新 [作者简介] 宋大力(1971一),女,山东科技大学文法系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在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乏这样的高校,相 就如同人的头脑对人的手、脚和眼的作用。威斯康 对于老牌的高校,它们的历史很短,积淀不厚,底蕴 星大学成为“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东西的地方”。在 不深,但由于学校选准突破口和创新点,在竞争激烈 威斯康星大学的帮助下,威斯康星的经济,特别是农 的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迅速跻身于世界名校的行 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美国的“牛奶场”。与 列。 此同时,学校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如畜牧学科、生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个案 物学科、细菌学科等都名列美国甚至世界的先进水 平之列。威斯康星大学也于20世纪初赢得了民主 (一)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东西的地方——威斯 高等教育“杰出典范”的赞誉。-1 J 康星大学 (二)科技园模式改变了斯坦福的命运,也改变 威斯康星是美国中北部的一个州,1848年成立 了美国和世界的命运 于该州的威斯康星大学直到十九世纪末还是一所名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是由经营铁路的富商、曾任 不见经传的赠地大学。20世纪初,威斯康星大学校 加州州长的雷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dford)捐资 长查里斯・范海德提出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实 兴建的。斯坦福由于儿子在一次旅行中不幸染疾身 质是确立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思想 故,对生活失去信心,于1885年11月将自己546.7 和计划。其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帮助州政府,包括 公顷的农场及财产捐出,准备筹办一所大学供青年 起草法律、提供咨询、在政府兼职、请官员担任教授 们深造,该大学于1891年正式招生,当时只有15名 等等;二是帮助本州公民在全州各领域开展技术推 教师,在高校强手如林的美国,斯坦福大学默默元闻 广和函授教育,把整个州作为大学校园。范海德校 地过了半个多世纪,尤其在斯坦福死后,学校经费一 长的名言是“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 度比较拮据,其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1959年,为 授”。威斯康星大学对于农民来说就像猪圈和农舍 了摆脱资金的困窘,当时的工学院院长提出一个今 一样近在咫尺,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 天看来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胆 一样可以随时出人,对于制造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 建议,这项建议是要把校园大量闲置的土地廉价租 随时为其开放。威斯康星大学对于本州人民的作用 给企业家创办高校技术企业,而以斯坦福大学的高 一37— 新技术入股来参与企业的发展。这个创造性的设想 很快被大学领导接受,于是斯坦福大学一个辉煌的 时代来临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土地、人 才、技术与资金四结合的高新技术园区在斯坦福校 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逐渐延伸至圣荷西 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后起高校如果能紧紧抓住 这一机遇,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寻找自己的特色和 优势,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就能实现特定阶段发展 的目标。从这些学校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它 们体现出的共性和规律性。 (一)发挥比较优势是基础 转型时期的社会需求为高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 机遇。而机遇的把握依赖于高校自身的努力。这就 需要后起高校能够通过创新思维突破常规,去充分 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准发展的冲刺点,最大限 度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指一个组织或机构与相类似的组织或 机构进行对比时所体现出的优势。它常常被用于组 (San Jose)附近,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硅谷(Silicon Valley),从此,斯坦福再也不必为财政发愁,并可在 世界范围内招揽贤才,从事尖端科技研究,学校迅速 发展,被称为“西部哈佛”,在理工方面可与MIT一 决雌雄,成为名列全美前茅的顶尖级大学。 (三)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沃里克 英国的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始 建于1965年,是英国政府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而建 立起来的“七姊妹大学”之一,短短的三十年,沃里克 织或机构在竞争中的特色比较。在发展战略中,运 大学不仅大大超过同时成立的“七姊妹大学”中的其 他六所大学,而且直逼牛津、剑桥以及伦敦的其他几 所著名大学,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大学。沃里克的成 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大学发展观及办学理念。沃 里克大学成立伊始就把目标定位于高水平的研究型 大学上,向牛津、剑桥等一流学府看齐,提出了“教学 和学习要以研究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全面按照一流 用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如何适用比较优势的思维和 方法不断寻求组织或机构最适宜的发展方向和发展 途径。 』后起高校要想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就要 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分析自己在高等教 育发展中所处的现实地位及所具有的资源禀赋,确 定自己在教育市场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制定自己 的发展战略模式。沃里克大学在创建不久的短时间 大学的规则办学。20世纪8O年代,在英国率先将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引入英国,第一家创办了研 究生院,向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方向发展。由于 学校没有悠久的历史,自然一开始没有显赫的声望 内迅速发展,从而成为高校中的精英,而威斯康星大 学和斯坦福大学则经历了一个相对默默无闻的时 期,在适当的时机一举成名,虽然其发展起点各异, 但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发展特色 的形成。沃里克大学虽然资历很浅,但它能扬长避 短,在企业的管理理念与高校的技术优势的结合中 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威斯康星作为一所赠地大学, 和优越的办学条件吸引人才,但是沃里克大学充分 利用新设学校没有历史和制度负担的优势,研究制 定了有利于学术的平等竞争、人尽其才、重在实绩的 工作制度,全力打造新型的、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大 批富有新思想的学者能在沃里克宽松的环境里尽显 才华。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是因为沃里克大学有一 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领导集团,他们把企业的管 与地方社会经济紧密结合,把自己打造成任何人可 以学习任何东西的、和蔼可亲的一流学府;斯坦福大 学在财政拮据时通过与企业牵手,将土地、资金与技 术完美结合,使得自己绝处逢生,开了大学科技园模 理理念与大学组织的学术管理特点有机地结合起 来,并把管理创新的理念真正付诸于实践,结合企业 经验形成了稳定的、符合大学特点的管理创新机 制。[2] 式的先河。这些高校虽然特色各异,优势各不相同, 但因地因时因校制宜确定自己的发展思路却是共同 的。 (二)形成特色是关键 二、三个发展个案对我国普通高校发展 的启示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因为历史的积淀 后起高校寻找自己发展的比较优势的过程就是 追问自己的特色的过程,发挥比较优势的过程就是 形成自己特色的过程。只有高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才意味着高校开始走向成熟,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其 比较优势。说到斯坦福,我们的印象是积极的人世 姿态;而沃里克则给人以进取的激奋。社会是多元 而成长起来的一直立于顶尖高校潮头的常青藤式的 大学,但更多的情况下呈现的不是众多高校的齐头 并进,而是一种你追我赶的态势,是你方唱罢我方唱 的热闹景象。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波浪式的发展,是 的,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多元的,高校寻找自 己特色的过程也就是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与社会的 因为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为特定发展类型的高校 需求有效接轨的过程,是把社会的发展需求内化为 学校性格塑造的过程。寻找特色的过程也就是确定 们的成功都得益于突破常规和定势的窠臼,独辟蹊 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战略定位的过程。香港科技 大学荣誉校长吴家伟说,世界一流大学许多都是在 精心打造一些“卓越点”。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 院士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一流大学不在于大,也 不在于全,关键在于有特色,并把特色发挥到极 径,用创新思维引领发展之路。当前,随着高校办学 自主权的扩大,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不少地方 高校把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作为发展战略目标,在 发展战略规划上出现了贪大求全、盲目攀比、脱离校 情、急于求成的倾向。这种现象是与学校没有寻找 到自身的优势,缺乏精确定位有很大关系的。大学 不应千校一面,而应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不求规模 的盲目扩张,而应注重学科优势,突出个性和创造 性,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在追求高质 量教育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 多层次的,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的,因而学校也一 定是多层次的,每一所高校一定要根据社会的要求 致。-4 J‘‘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加伯利埃尔・于杰这 样道出学校成功的秘诀:“别的大学能做的巴黎高师 不做”。后起高校只有创办出了特色,才会得到发展 的敲门砖,拿到通向高水平大学的人场券。 (三)制度建设是核心 高校在确立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明确了发展所 追求的特色后还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大 学的制度是成熟化、定型化了的发展理念。高等学 校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体现出的办学特色需要用制度 以及自身发展的状况,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明确定位, 确立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 加以确认。历史上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 来诺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萨来诺大学作为欧洲最 早的医科大学被称为“希腊、罗马、阿拉伯和犹太文 化的聚集所”,但后来却消亡了。英国历史学家科班 (A・B・Cobban)认为其消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发展一 个保护性的和有凝聚力的组织制度以维持它的智力 败之地。纵观上述案例中的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 鲜明的个性和特色,都是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 以特色取胜。高等学校发展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 上述的三所高校在体制创新上为我国高校树立了榜 样。大学的发展之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唯 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走体制创新之路,建立 和完善有自己特色的大学制度,才能在办学上有所 突破,实现高校自身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抓住机遇是前提,发挥比较优 势是基础,办出特色是关键,制度创新是核心,这一 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许多中世纪大学走向繁荣,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制度建设的重视。_5 J制度创 新能带来组织活力,能使大学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 变化和发展。事实证明,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辅以 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大学制度的改进与创 切都需要以思维的创新为前提。 新,有时可以在不太长的时期内迅速地改变一所大 学的面貌。威斯康星大学放弃了象牙塔的成见,毅 然走入社会,走进工厂、农场,从而走出了一片广阔 的发展天空。斯坦福大学以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 一参考文献: [1]蔡克勇.战略规划:学校发展的关键[A].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 专业委员.2002——2o03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实现与理想[C].青 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所普通大学到一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创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资本相 结合的科技园模式,使大学组织制度更加开放。英 国沃里克大学则从办校之初就确立以研究为导向、 [2]张俊宗.沃里克大学的办学之道及其成功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3,(2). [3]刘海波.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与高校发展战略[A].选自中国高教 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术制度,后又在各系建立研究所、 学会高教管理专业委员.2002——2003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 与理想[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4]蔡克勇.拾遗补缺创办特色[J].复旦教育论坛,2003,(1). [5]王生洪.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J].复旦教育 论坛,2003,(1). 研究中心,在英国率先建立研究生院。总之,从某种 意义上说,大学发展的核心是大学制度的发展。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出,这些大学虽然所处的 环境不同,采取的发展战略不同,但是无一例外,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