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语文S版导学案15、古诗三首 (第1课时)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中安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中安镇 中心 学校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教研组:语文 执笔:邹 新 审核:陈金莲 审批: 曹成勇 授课人: 编制时间:2013年1月 导学案编号: Lyw 课题: 15、古诗三首 课型:新授 课时:计划2课时 第1课时 学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习 目 2、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标 学习重难重点:1、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点 预 测 难点: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复备栏或笔记栏 学 案 一、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这是一首什么诗? 2、请找出诗中的两个多音字并注音。 , 。 3、这首诗,表示地名的词很多,包括课题,你们边读边找,让我们动手把它写下来。 4、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理解词语。 浥: 客舍: 尽: 导 案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生补充还有《送孟浩然之广陵》,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首和他们异曲同工之妙的《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2、王维(701-761),字摩洁,唐代著名诗人。苏东坡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学 习 过 程 故人: 合称“王孟”。 二、合作探究 二、检查评比学生的自学1、学习第一节诗,同桌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尝试着写下来。 情况。 1、初读古诗,解决诗 中地名:安西、渭城、阳 关、客舍 2、学习第二节诗,开动脑筋,此时你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 听到: 3、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2、理解词语。 三、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 1、有感情朗诵诗歌。 2、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想到: 学习了这首古诗,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别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尝试着写一个离别时的片段 从渭城出发,去千里之外 恰巧这天公 的西域当差。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绵绵细雨,滋润了道路两旁的青青柳树。平日里,这条人来人往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而现在一场小雨刚停,天气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为朋友安排的一样。也不枉我特意赶来为君送行呀。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这份情怎能让人割舍得下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品读感悟,感情友谊珍贵。 5、指导朗读及背诵。 四、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 4、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试着用你的朗诵把同学们带到渭城去。 三、拓展训练 1、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用你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 的诗句:“ 。”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诗:“ 。” --(唐)高适 2、通过学习这首诗结合实际说说你对友谊的理解。 谁人不识君。五、总结全文。 例如:友谊高于京城的繁华,胜过明媚的春光。 1、感悟诗人的情怀、友谊。 整 理 学 案 【板书设计】 雨 客舍 情景交融 送元二使安西 依依惜别 柳 故人 学后疑惑:在收获的同时,我还有疑惑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疑惑一: 课堂 评价 与反 思 疑惑二: 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1、把含义深刻的句子背下来,让它时刻提醒自己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依赖别人,努力生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