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

来源:好兔宠物网
总第108期2005年12月

图书・情报・知识

No.108

Dec.,2005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

王新才 谭必勇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创建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内外环境,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档案职业

资格认证活动,提出了创建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档案教育改革模式,认为中国档案教育未来的发展出路在于根据档案职业化的要求来总体规划档案教育的方案、课程设置,实施档案教育的精品化发展战略,着重提高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关键词]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中国 档案教育 发展前途[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2797(2005)0620018205

[Abstract] Theauthorsanalyzetheinteriorandexteriorenvironmentsforsettinguparchival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system,andputforwardabasicframeworkaccordingtowesternarchi2val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experiences.Theauthorsalsoprobeintothereformingmodelofar2chivaleducationbasedonarchival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system.Theauthorsthinkthatthefuturewayforarchivaleducation,especiallyforthosetoprankuniversities,togothroughistocarryoutaspecialstrategytodevelopgraduateeducationinsteadofpayingmoreattentiontoun2dergraduateeducation.

[Keywords] 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system China Archivaleducation Future

  所谓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亦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或任职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职业资格认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未从业人员给予资格认证,从而形成一种准入控制;二是针对已从业人员,通过考试确定相关岗位的从业资格。第二种情形通过规定考试资格标准,可以排除那些通过关系进入行业的从业人员获取重要职位,从而形成一种间接准入控制。鉴于我国档案界的实际情形,以实行第二种方式为宜。建立中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仅是提高我国档案工作水平、改善档案人力资源建设状况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必将推动我国档案教育的深入发展。1 创建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外部环境与

1.1 我国档案界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具有良好的外

内在动力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社会信息(2003020)化建设对档案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王新才,男,博士、教授;谭必勇,男,博士生。18

部环境

自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以来,我国又先后颁布了《劳动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和《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建成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法律体系。到2002年,我国已经对90多个技术性强、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和覆盖面广、流动性大的职业实行了就业准入制度[1]。在图书情报的工作领域,出版发行行业已率先开展了职业资格认证工作[2]。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已进入中国图书馆界的议事日程,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调查研究[3]。这些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已初具雏形,为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此外,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施也为我国推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1.2 我国档案工作与档案教育的深入发展呼唤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1)职业资格认证是档案工作专业化的需要。

王新才等: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       

WangXincaietc.:Archival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SystemandtheFutureoftheArchivalEducationinChina

我国档案工作领域尚未建立专业化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4]。目前,档案从业人员缺乏全行业统一的上岗资格标准,档案工作岗位缺乏职业准入控制,虽然有些省市开展了资格上岗的培训与考试,但主办单位往往是各级档案局,其考核和鉴定缺乏相应的标准,其结果往往是让那些非专业人员极轻易地获得专业职位,使得档案部门的从业门槛相当低,各种不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占据着各级档案机构的众多岗位[5],造成档案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界限不清。有关资料显示[6],机构改革后河北省市、县两级档案局(馆)的人员总数为2061人,其中市级档案局(馆)385人,县级档案局(馆)1676人,没有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文化程度的人员,市、县两级档案局(馆)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分别为42、5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0.9%和3.3%。在档案部门有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是由老干部、省党政机关领导的家属或子女、退伍的转业军人等非专业人员转化而来,甚至很多档案人员未受过任何档案专业培训。档案从业人员数量多但整体职业素质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我国档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档案学专业2001~2002年就业的总体去向看,毕业生去档案局(馆)就业的比例很小,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档案室较多[7],而苏州大学历届档案专业毕业生从事档案职业的仅占全部毕业生的40%[8]。长此以往,我国档案工作的业务水平势必受到极大影响。因此,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必将推进我国档案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2)职业资格认证是档案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经过几代档案界人士的努力奋斗,中国档案教育特别是档案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到2003年底,我国高校中29所设有档案学专业,其中硕士点17个,博士点2个,形成了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的完整的档案学高等教育体系[9]。然而最近几年来,由于档案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面窄等现象的存在,使得高校档案专业面临着严重的招生困境,不少高校的档案专业都在酝酿着改名。那么,档案高等教育真的没有市场了吗?全国政协委员、前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先生在《人民政协报》撰文指出: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档案事业体系,构成这个体系的八个方面都需要人才,例如全国县级以上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有2967个;档案室遍布于全国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档案馆近4000个;档案教育、档案科研、档案外事以及档案

宣传与出版等都处在发展之中,都需要人才。而实

际我国每年档案专业的毕业生只有约700人左右,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10]。但实际上,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近几年的就业去向看,档案专业毕业生在专门的档案部门就业的比例很小。那么,我国档案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真正症结何在?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档案工作岗位缺少的乃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普通人员要想从事档案工作几乎没有特定的资格限制,使得大量的岗位为一些非专业的、不具备上岗资格的人员所占据,因而接受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很难申请到这些岗位。更为严重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普遍缺少选择档案专业的主动性,大部分学生是通过调剂手段招收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就业时的困难及经济利益驱动,不少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选择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从长远来看,这些都会造成档案人才的流失和档案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相关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可以控制非专业人员对专业职位的占据,使档案专业的毕业生有机会脱颖而出,营造出一种有利的就业环境,改变档案专业的社会地位,从而保证档案专业具有良好的生源,也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档案教育的发展。2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从1993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算起,我国职业资格认证活动的开展也不过10余年的时间,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认证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中国还是一项新事物,对于构建职业资格认证的原则、方法和体系等理论知识还不够成熟,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虽没有建立像图书馆和情报部门一样较为正规的体系[11],但由于各国档案事业和档案教育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法国是世界档案高等教育的发祥地,182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高等档案学校———巴黎档案学院,并在1846年教育部长的发令中规定,凡持有档案学院古文字———档案学证书的人,享有优先在档案馆内工作的权利[12]。这一规定可视为世界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源头。目前,法国国家档案馆的专业人员主要分为档案总保管员、文献档案保管员、助理档案员、副档案保管员和办事员,他们属于不同等级的国家职员系列,必须通过专门的职业资格考试才能上

19

2005年第6期                图书・情报・知识

岗,下一级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一定时期后可通过社会公开的招聘考试方能晋升为上一级的专业人员[13]。法国档案工作者的晋升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较长时期的锻炼才能实现,从而保证了法国档案工作者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美国档案界很重视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早在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成立之前的1912年,一位名叫勒兰德的学者曾经呼吁学术界应当建立一些档案专业的工作标准。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AA)成立以后,一直注意探讨档案教育与档案职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并认识到建立档案专业教育体制首先必须解决专业标准和档案工作者的知识素养问题。1985年6月,SAA下属的“教育与专业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档案学家”证书获得资格标准草案[14]。1985~1988年《美国档案工作者》杂志就档案工作职业化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讨论[15]。1989年全美档案工作者(Academy年会上成立了“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ofCertifiedArchivists,ACA)[16],标志着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基本形成。目前“,档案工作者资

(ACA)提供的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全格认证学会”

美乃至整个北美地区的职业认证标准,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美国著名档案学家RichardJ.Cox曾经撰文对这一制度作了如下评价“: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档案资格考试的采用和发展,以及ACA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档案分析时期的结束

[18]

和档案行动时代的开端。”可以说“,美国档案工作者认证学会”所开创的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美国档案教育和档案工作,乃至全世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香港等地已开始引入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体系。

英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OA)认可的档案管理证书(DiplomainArchiveAdministration)[19]。目前SOA开展的认证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单组证书(SingleModuleCertificates,简称SMCs)的档案管理认证;二是档案保护资格认证(CertificatesinArchi2valConservation)[20]。SMCs认证即档案管理证书的

和提高目前实行的档案职业资格标准(与继续职业教育相结合),建立档案工作者伦理守则,并准备在未来几年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21]。

澳大利亚在借鉴英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国家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澳大利亚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主要由档案工作者协会(ASA)和文件管理协会(RAMM)共同开展的、依托于档案高等教育的职业资

(National格认证制度。根据“国家行业能力标准”

IndustryCompetencyStandard)和“澳大利亚资格框

(AustralianQualificationFramework,AQF)[22],架”

(National澳大利亚制定了《国家文件档案能力标准》RecordsandArchivesCompetencyStandards)和《澳大

(AustralianStandardRecords利亚文件管理标准》

Management,AS4390),加上发布的关于档案工作者

使命与职业教育认证的两项声明,这四个标准成为澳大利亚ASA课程设置与确认的基本准则[23]。目前被ASA授权培养档案专业人员的大学主要有以下五所:新南威尔士大学、蒙纳大学、伊迪丝・柯万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柯廷大学[24]。最近,为了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ASA与RAMM成立了“ASA/

(JointASA/RMAARAMM能力框架联合委员会”

CompetencyFrameworkCommittee),以推动档案与文件管理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优化与更新[25]。3 构建我国档案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一般由国家级的档案工作者协会发起创办,通过制定通用的职业工作标准,依托档案高等教育与培训机构,采取公开考试、资历考核等各种方式授予申请者职业资格证书。虽然西方国家尚未建立严格的档案职业准入制度,但对希望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却有较高的学历要求。例如,美国的研究生学历实际已经成为档案从业人员上岗就业的基本条件;在澳大利亚,想要从事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档案或文件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但考虑到我国档案教育与档案事业发展实际状况,结合国外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设经验,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须与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我国应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职业认证考试资格标准,从而间接实现对档案工作岗位的准入控制,并通过对在职档案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鼓励其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保证在岗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这样,就可以构筑适合档案人员发展的终身

一种形式,一般采取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提供商业档案、古文字学与外交学、教会文件、房地产档案、中央和地方政府文件、苏格兰法律与政府文件、声像档案等7种单组证书。档案保护资格认证是为档案保管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开放式认证项目,主要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交流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另外,在其颁布的2003~2007年战略发展目标中,SOA拟修订

20

王新才等: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前途       

WangXincaietc.:ArchivalProfessionalCertificationSystemandtheFutureoftheArchivalEducationinChina

学习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紧迫性不言而喻,但要构建一个全国性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借鉴出版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26],先对初、中级岗位实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然后逐步对初、中、高等不同层次的岗位全部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当然,建立全国性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也要注意一些相关问题。例如,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档案部门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职业资格认证应当和收入挂钩,也即对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以及不同级别的专业人员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这将吸引大批具有高学历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专门人才补充到档案工作岗位,从而逐步改善档案行业的整体素质。4 中国档案教育的发展出路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推行,有利于重新界定档案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专业界限,使档案教育与档案职业建立一种密切的关联,从而推动档案教育的长远发展。在英国,由于培养档案高级人才的学校一直注重质量,从1993~2001年档案专业学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27]。澳大利亚的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一直注重培养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就业市场也十分广泛[28]。而在我国档案专业学生就业难、就业面窄,已成为困扰档案教育的一个重大难题。而这一问题更多地涉及到档案界的人才引入与使用制度,因此这一问题的解决绝不是档案教育界所能独立完成的。为档案教育及档案事业的发展考虑,档案界首先要做的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培育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而中国档案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也就首先在于制定并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促成这一用人机制的形成。在这种人事制度暂时不能达成的情况下,迫于生源的限制与就业的压力,档案教育界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制定合理的档案教育战略。

(1)合理规划档案本科教育。首先是地理上的规划。我国目前约有29所高校开办有档案专业,但地理分布极不合理。这些专业多集中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区。其中一些城市如北京、天津、武汉、郑州等地皆有2所高校开办相关专业,上海更是多达3所,而西北地区则只有一所西北大学。从人才需求来说,专业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但从招生等实际情形来看,很多重点大学档案专业难以招到第一及第二志愿生,甚至第三志愿生,多数通过调剂等手段才能完成招生任务。招生困境显示出既有专

业虽非惨淡经营,但若新增,则必须考虑地域因素。其次是课程设置上的规划。档案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具有时代性、综合性,才能适应档案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要求。档案课程设置的时代性是指档案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应当随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体现出强烈的现实特色;课程设置的综合性要求档案教育的课程内容要在保持档案专业特色的前提下,适当加大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力度,使档案专业学生成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就能保持档案教育与档案职业的紧密联系,使档案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性。(2)重点发展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档案学教育一直坚持“少而精”的发展战略。根据SAA的最新统计,目前美国高校有17所大学在图书情报学院(系)或历史系下面开设了档案研究生课程[29]。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开设档案专业的学校,其师资力量、学生来源、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等方面必须通过档案工作者协会的认证,如前面提到澳大利亚有五所大学被ASA授权开设档案学课程。而在英国,目前也只有伦敦大学、利物浦大学、威尔士大学Aberystwyth分校、都柏林大学等四所大学开设的档案学研究生课程为英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所认可[30]。1999年8月在匹兹堡大学召开的全美档案研究生教

育工作者会议上,来自7个国家的65位代表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研究生教育应该成为进入档案职业的最低学历要求,并认为全日制研究生层次的档案教育应该不断扩充、更新和变化[31]。目前,我国档案学教育主要偏重本科层次学生的培养,从国际以及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趋势来看,研究生教育应当成为未来档案教育的重心。目前我国有档案学硕士点的学校共16所。以所均10生计,每年培养的硕士生也不过160人。显然,档案学硕士培养规模应适当扩大。如果在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中确立高级职位必须具备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原则,则档案研究生教育必然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

总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使档案教育不再是档案学校的独家经营,而档案专业培训也更不应当由国家档案局垄断,而应成为整个档案界的共同责任。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以界定档案教育的性质、目标与专业特征,使档案职业与档案学校建立一种新的稳定关系。档案工作需要全面、专业化的教育,以控制该专业的入口,并防止不符合专业资格要求的新成员进入这一领域[32]。而中国档案教育

21

2005年第6期                图书・情报・知识

的未来发展则有赖于国家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教育资源匮乏、职业市场萎缩等一系列问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档案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坚持发展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据此适时调整档案教育的发展策略和战略目标,中国的档案教育就一定能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及注释

1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消息)《七项全:

16具体参见“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网站:http://

www.certifiedarchivists.org(2003212212)

17据统计,1996~1997年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网站发布的230个档案工作招聘信息中,有219个要求具有资格证

书。(数据来源:RichardJ.Cox.Employingrecordspro2

fessionalsintheinformationage.InformationManage2mentJournal,Jan2000;vol.34;1:26)

18RichardJ.Cox.CertificationandItsImplicationsforthe

Americanarchivalprofession:ChangingViews.1989and1996.http://www2.sis.pitt.edu/~rcox/pp1.htm(2004201202)

19[英]伊丽莎白・谢泼德.档案教育中的远距离教育.参

新职业资格准入考试(附名单)》.见http://www.peo2

ple.com.cn/GB/shenghuo/78/1933/20020730/787730.html(2003212215)

2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新出办

(2002)718号]

3 王世伟.论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图书情见: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

20参见http://www.archives.org.uk/diploma/index.asp;

http://www.archives.org.uk/conservation/certificate.asp(2003212217)21

http://archives.org.uk/theSociety/straplanfinal.doc(2003212217)

22具体内容参见http://www.aqf.edu.au/(2003212215)23http://www.archivists.org.au/council/accreditation2procedures.html(2003212215)

24http://www.archivists.org.au/pubs/brochures/profes2

sional.html(2003212215)

25http://www.archivists.org.au/events/ARES2003/C%

20McEwen%20Education%20Paper1.pdf(2003212215)26《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规

报工作,2003(1)

(19864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专业人员职务实行条例》(1997年)和《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年),均未涉及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2001年江苏省档案局出台的《江苏省档案人员上岗资格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持有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5 据国家档案局常建宏先生的介绍,2000、2001、2002年,

每年全国短期培训班的培训人数在80,000人次左右。短期培训包括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专题培训及出国培训等。其中最近几年对即将上岗的不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档案专业学历的档案人员所进行的岗位培训,年均达40,000人次。

6 高彩霞,魏迟荔.机构改革后我省档案部门人员基本情况

定“:高级资格(编审、副编审)实行考试与评审结合的评价制度,具体办法另行规定。”笔者从武汉大学出版社了解到,目前出版行业实际上只推出了对初级和中级资格的认证考试,高级资格考试尚未开展。

27SusanJ.Davies,MaryEllis.EmploymentTrendsinthe

ArchiveDomain(1993-2001).JournaloftheSocietyofArchivists,2003(1)

28陈兆祦,沈正乐.现代档案工作实务.北京:中国档案出版

分析.档案天地,2003(4)

7 数据来源:http://www.ygi.edu.cn/jiaoxue/guanli03xiang.

htm(2003212208)

8 张照余,张建华.中国档案教育培训发展策略研究.档案

学研究,1999(1)

9 毕牧.浅谈高校档案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档案学通讯,

2004(1)

10刘国能.高校档案专业不要改名.人民政协报,200320321711有关西方国家图书馆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具体参见

社,2001.

29http://www.archivists.org/prof2education/edd2index.

asp#listings(2003212212)

30SoA.University2basedCourse.http://www.archives.

org.uk/training/postgraduate.asp(2003212215)

31安小米著,宋暧译.国际档案教育的发展趋势.档案与建

《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1期刊载的3篇“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专题论文。

12,13韩玉梅主编,黄宵羽等编著.外国现代档案管理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4张仲仁,翁航深.美国档案文件管理.成都:四川省社会科

设,2000(7)

32[荷]T・托马森.获取你的电子高速公里驾驶执照———

学院出版社,1987.

15WilliamJ.Mather.ContextsforUnderstandingProfes2

sionalCertification:OpeningPandora’sBox.TheAmeri2canArchivist,vol.51/Fall1988.

跨国数据交流时代的档案教育.参见: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

(收稿日期:2005204220)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