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来源:好兔宠物网
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5期 资源与环境科学 山区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张顺 (安徽省安庆市国土资源局山口国土资源所,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大,其发生率和对人的伤害程度仅在气象灾害之后。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危害,总结了 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常见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和危害阐述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山区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5—0257—0l 按照灾害的形成原因分为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自然 悬崖上,崩塌一般发生在坡度>50。的斜坡上,且坡度越大越 灾害是指由自然界异常引起的灾害,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 拒性,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大,其发生率 和对人的伤害程度仅在气象灾害之后。地质灾害是指与地 质有关的各种人为或者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塌陷、地裂缝、 火山喷发、泥石流、崩塌以及滑坡等。我国不仅国土面积大, 地形也较为复杂.约70%以上的国土为山地、丘陵以及高 原,加上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泥石流、塌陷以及滑坡等地质 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 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也连 年增长.是世界上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安庆市地 处山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多年来安庆市国土资源局山口 国土资源所致力于地质灾害研究,并开展了多种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且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 治措施总结如下.以期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1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形成原因 1.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部分土体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下,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某一界面向下运动的一种现 象。滑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斜坡土体和岩体的岩性较弱,在 水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使该斜面上岩土体的平衡受到 破坏,进而发生滑坡的现象,滑坡体通常都有一个联通的滑 动面和临空面,再加上斜体总下滑力大于总抗滑力,因此导 致了滑坡的形成。滑坡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和河谷单独的地 貌内。滑坡的发生不仅受到斜体底层岩性和地形地貌的影 响,也受到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 其中水的作用和地壳内部运动也是诱发滑坡发生的重要因 素。有研究表明,滑坡中有90%以上与水的作用相关,且随 着水进入斜体岩体或土体后,不仅增加了岩土的重量,也对 岩体和土体进行了软化,同时对覆盖岩体也产生了一定的 润滑作用,进而导致滑坡的发生。因此,高强度或长时间降 雨常诱发滑坡,火山喷发、地震等地壳震动也会诱发滑坡。 1.2崩塌 崩塌是指陆地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 作用下,发生向下崩落的地质现象,根据崩塌地质的组成分 为岩崩和土崩。崩塌的发生受地形地貌条件、岩性条件以及 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影响,崩塌多发生在斜度大的斜坡或者 作者简介张顺(1977一)。男,安徽安庆人,工程师,从事土地资源管理 工作。 收稿日期2015—07—08 容易发生崩塌。此外,崩塌的发生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冬季与夏季、白天与黑夜之间的温度差导致岩石发生风 化;地表水对岩体或者土体不断地冲刷、溶解等导致岩体或 者土体的质地变得松软,或者水分浸入到山体内部,增大了 山体内部水的压力,进而形成崩塌;人类不正当的工程建设 和强烈的地震也会破坏山体的平衡导致崩塌的发生。根据 崩塌落体的体积可以分为特大崩塌、大型崩塌、中型崩塌以 及小型崩塌4类。安徽省皖南山区在梅雨季节由于降雨量 大、地貌高差大、构造运动频繁等特点,是崩塌高发地带。 1.3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灾害,它是指由于强降 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在地形险峻的山区或沟壑内发生携有 泥沙、水以及石块的一种山体滑坡。泥石流具有时间短、发 生土壤以及破坏力强等特点,对人们的财产危害较大。根据 泥石流中固体的含量将其分为稀性泥石流(含有10%--40% 的固体物质)和黏性泥石流(含有40%~60%的固体物质)。 泥石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发生需要同时满足以 下3个条件:一是地形地貌条件,泥石流一般发生在丛林密 布、地形陡峭、地质复杂、沟纵坡相对高程大以及山谷形成 容易发生泥沙和水流汇集的地貌,泥石流的发生一般分为 形成区、流通区以及沉积区;二是发生区要有充足的松散 物来源,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的发育以及人类不合理的 工程活动等;三是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泥石 流多发生在强降雨、暴雨、洪水以及冰雪融水等情况下。 1.4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地层发生变形,导 致地表水平面标高降低的现象,地面塌陷多表现为松散土 层中发生的突发性断裂陷落。地面塌陷的发生多是受到人 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表岩体或者土体向 地面下方塌陷,形成塌陷坑的一种现象,其中城市附近地下 水的过度开采是造成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如 果在一个区域过度抽取地下水,在取水点周边一定范围内会 形成沉降漏斗现象,随后出现压密现象,继而导致地面沉降 或地面塌陷。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应该认真贯彻并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 的方针,并严格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级领 (下转第259页) 257 肇振国等:辽宁地区水稻种植信息遥感提取研究 期的光谱特征和周围地物多光谱特征区分较为明显.但与 水体差异较小。水稻孕穗一抽穗期时,光谱特征与水体差异 最明显,但与植被光谱差异小。因此,单独使用某一时期的 稚 蜜 、 遥感影像不能精确提取水稻种植信息。结合辽宁地区气象 要素,水稻孕穗一抽穗期时,辽宁地区晴朗无云日出现次数 较拔节期增加。 3结论 本研究认为水稻移栽一返青期和孕穗一抽穗期为水稻 遥感信息识别的最佳时相,在波段选择上选取受水稻生长 影响变化显著的可见光部分、近红外波段以及与水分含量 波长//nm 相关的短波红外波段[5-63。 4参考文献 【l】1侯守贵,隋国民,马兴全,等.辽宁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_北 方水稻,2012(5):70—73. [2】郑宇鸣,孟波,刘振环,等.“3S”集成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J].农 机化研究,2011(8):219—222. [3】陈静.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信息遥感技术探讨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1):33. 【4】赖格英,杨星卫.南方丘陵地区水稻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的可行性 图3不同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射明显。水稻幼苗期在光谱测量时呈现稻田背景特征,即与 浅水层光谱反射率变化趋势相似,但反射率高于浅水层,在 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最为明显。草地和水稻孕穗一抽穗期 反射光谱近似。在红光波段有一个明显上升的陡坡,在近红 外、短波红光波段有明显的反射峰。 2.2水稻最佳识别时相分析 在水稻发育期的选择上,由于水稻各生长阶段中,其生 物量和冠层以及冠层以下地表条件变化,反射光谱特性存 在显著差异。通过光谱库的统计对比,可以发现:水稻移栽 ・分析fJ1.遥感技术与应用,1998,13(3):1-7. [5】潘学鹏,李改欣,刘峰贵,等.华北平原冬小麦面积遥感提取及时空变 化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4):497—505. 【6】吴炳方,刘海燕.水稻种植面积估计的运行化遥感方法[J】.遥感学报, 1997,1(1):58—63. +-+-—+_ (上接第255页) 4参考文献 [1】高晓明.浅谈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JJ.农业与技术,2015(2): 32. 响。所以应在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做 好水土保持工作。上文针对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及其对水 [2】王海洪.在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的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f4):65. 利工程的影响。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个 环节提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进而确保我国生态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 益的充分发挥 。 ・[3】赵佳良.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中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_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2(8):179. [4】贾天会,张东为,李菲.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0(4):44-45. 【3康纪权.3]{氐山丘陵地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有益探索:灌阳县长坪长 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调查叨.计划与市场探索,2001(7):45 6. [4]彭珂珊_,J、流域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中的特殊作用及发展途径[J].水 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7—9. [5】段文标,余新晓,侯旭峰,等.北京山区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 展评价与分析fJ1.水土保持学报,2002(4):87—91. [6李世华,李壁成,胡月明.6]黄土高原小流域景观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与 应用 .水土保持通报,2003(5):50—53. 十一+-+一十一+-—+.-+一 (上接第256页) 理项目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项目的立项。西吉县坡耕 地面积很大,积极争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加 快梯田建设步伐,力争在10年内使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 5参考文献 【1]王春玲,李世明,王久丽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 研究与应用fJ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l(2):56—59. [2]林永贤,蔡志发,郑海车,等.平和东固陂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成果及其效益分析 福建水土保持,2001(4):31—33. [7】李玉生,赵春艳,洪传勋.浅析坝系工程在新疆小流域治理中的实践 与思考:以阿勒泰将军沟小流域为例f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增 刊1):37—39. (上接第257页) 性等特点,因此应该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各辖区企、事 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 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 导应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成立预防地质灾害工作 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安排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 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1】。二是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 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 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41。 3参考文献 [I]1薛丁炜,刘海涛,李婧,等.地裂缝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们.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3):93—94. 【2】林斌,赵法锁,石碧波,等.陕西韩城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与防 治fJ】.灾害学,2004,19(4):35—39. 利用科普画廊、宣传栏、公开栏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 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 人民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翻。三是加强动态监 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在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 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 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 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3]。四是建立完善并严 格执行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由于地质灾害具有突发 【3]闰纲彪.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治措施[J1.交通世界(建养机 械),2011(2):102—104. [4】董霞,巨玉文.山西黄土地质灾害的特性及治理研究【J].科学技术与 工程,2015(7):138—141. 2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