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桐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来源:好兔宠物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桐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作者:蒲晓娟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2年第01期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该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县(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现已初步形成畜牧、水产、粮油、茶叶、茧丝绸和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拥有鸿润、霞珍等2家国家级和1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桐城市把建设农业产业集群、打造农业特色板块经济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振农业经济的主抓手,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近些年来该市以自身资源为基础,通过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粮油、畜牧、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和茶叶、棉茧、园林三大特色产业,规划建设了水禽羽绒、绿色食品、棉茧等加工产业集群。以鸿润、霞珍、金梦源、玉润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带动的水禽养殖、羽绒及蛋制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羽绒加工年出口超1亿美元,系列产值达到20多亿元,并形成了以该市大关镇为中心区域的水禽养殖带。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乐健、友源、青草香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农业订单,建立规模种植基地,进行粮食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已现雏形。以双龙丝绸、海锦棉业、振兴棉业等省、安庆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棉茧加工产业集群正在悄然兴起,拥有缫丝企业4家,21条全自动缫丝生产线,年加工茧2250吨,产白厂丝630吨,蚕丝被5万床;棉花、油料加工企业2家,年处理油料万吨以上。除以上三个重点板块外,还有三元杂交猪产业、茶产业、花卉园林产业都有一定规模和基础。

“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工作战果辉煌。2007年,桐城市31.6万亩水稻生产基地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08年,坐落在桐城经济开发区的“桐城市绿色食品工业园”被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连续9年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2002年以来先后7次被安庆市授予发展农业产业化“一等奖”;在2010年8月底召开的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再次荣获“发展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称号。

为了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桐城市加大力度壮大粮油、畜牧、水产(禽)等优势产业,发展茶叶、棉茧、园林等特色产业,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健全农业综合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做大做强优势农业

以巩固发展全国商品粮基地为基础,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以粮油、畜禽、水产为主导,以茶叶、棉茧、园林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粮油。立足粮油产业基础,加快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工程,突出抓好优质高产良种推广、科学播种(育秧)等技术应用,支持“青草”牌等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发展,加快稻麦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施双低油菜产业开发计划,推进双低油菜品种选育和良繁,推广应用油菜轻简化等标准化技术,促成油菜集中连片规范化发展。

畜禽。重点加快大关镇全国蛋鸭养殖基地建设,推动吕亭、金神和嬉子湖等地加快蛋鸭养殖步伐,加强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创建“桐城”鸭蛋知名品牌。提升现有鸭、鹅品种质量,发展大型羽绒类鸭鹅养殖示范基地,促进规模化养殖,鼓励发展肉类鸭鹅养殖,打造全省重要的水禽养殖基地。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完善良种繁育、疫病控制、饲料生产等环节,推进标准化生产。

水产。依托菜子湖、嬉子湖、白兔湖等水域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嬉子湖、金神和双港等地加快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巩固扩大青虾、螃蟹、家鱼等传统品种养殖规模,加快提升鱼种苗繁育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有机产品认证。发展淡水鱼类品种繁殖、养殖,打造长江水系综合性苗种繁殖及养殖基地。鼓励有条件镇(街)实施标准化稻田养殖改造工程,建设高标准水库、池塘养殖中心,扩大水产养殖规模。

茶叶。重点支持黄甲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构建高品质桐城小花茶核心主产区,推动唐湾、大关、吕亭、龙眠街道等镇(街)加快茶叶生产,扩大桐城小花茶标准化生产规模。引进茶叶种植新技术和品种,开展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加快茶树良种化改造,建设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加快有机茶认证步伐,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升“桐城小花”茶品质和知名度。 棉茧。加快整合提高棉花种植业,重点引进发展转基因抗虫棉等新品种,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支持双港、新渡等乡镇建设棉花种植基地,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鼓励金神、唐湾、吕亭等地加快桑蚕发展,推广“桑—菜”、“桑—药”等桑园立体间作模式,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现有蚕种改良复壮,推进优质蚕种示范扩繁,开展蚕种及蚕桑产业产品检测,稳步提高蚕茧品种。

园林。引进培育各类珍稀名贵花草树木,支持范岗镇等地区发展花卉产业,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花卉观赏园区,鼓励黄甲镇等地区发展特色花卉园林、特色中药材种植,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专栏:农业产业重大项目

粮食种植。优质常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计划投资0.12亿元,建设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高产高效吨粮田示范县建设项目,计划投资0.1亿元,建设高产高效吨粮田1万亩,完善田间工程,购置农机具和仪器设备。

茶叶(油茶)种植。茶叶产业化项目,黄甲镇政府计划投资0.25亿元,发展优质茶园2万亩,建成年产100吨茶树花深加工生产线和年产50吨夏秋茶生产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蔬菜种植。安徽友源食品有限公司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项目,计划投资0.13亿元,建成3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水禽养殖。安徽霞珍集团年产500万件羽绒家纺产品及规模水禽养殖小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征地80亩,新建羽绒水洗加工生产线3条、羽绒制品生产线8条,年新增水洗羽绒3000吨、羽绒制品500万件。征地280亩,建集水禽育种、孵化、标准化养殖为一体的规模水禽养殖小区。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深入实施“532”提升行动,扶持鸿润、霞珍等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青草香米业、汇源果汁、双龙丝绸、乐健食品、友源食品、海锦棉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企业基地与农户互动发展,强化种子、肥料等环节售后配套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扶持生产大户加快向现代农业经营者转变,建成若干高产示范样板。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管理,培育发展名优农产品。 三、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提高关键技术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广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完善种子、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机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全过程监控,大幅提高各类农产品无公害率,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争取更多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及绿色食品认证。

疫病防治体系。完善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和管理,提高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准确率,提升专业化防治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