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诵读欣赏》教案(第1课时)(新版)苏教版
课题诵读欣赏课时1(总第课时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2.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把握诗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揭示教学目标讨论补充1、学习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记录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学生自学(10分钟左右)(一)学习《绿》1、简介作者艾青和诗歌的写作背景。2、逐节概括内容,力争简洁准确。3、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龟虽寿》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赏析诗句。3、理解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20分钟)(一)学习《绿》1、简介作者艾青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艾青,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2、逐节概括内容,力争简洁准确。第一节:写眼前铺满绿色。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第四节:写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第五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3、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学习《龟虽寿》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曹操统一了中讨论补充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背景: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首诗,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曹操北征胜利,仍然任重道远。因此《龟虽寿》抒发人生寿命与功业的矛盾心情。2、赏析诗句。3、理解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乐观精神。四、课堂小结(1分钟)五、课堂练习(12分钟)朗读,背诵《绿》《龟虽寿》记录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