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esi前1%学科图书资源建设实证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2020年2月

               

Feb.2020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Research第2期(总268期)No.2(SerialNo.268)

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ESI前1%学科图书资源建设实证研究∗

曲淑敏 刘玉博 张 宁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 山东泰安 271018)

摘 要:[目的/意义]旨在优化ESI学科图书的资源结构、提高图书利用率ꎬ为学科建设提供资源保障ꎬ为资源建设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ꎮ[方法/过程]以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2015—2018年各项流通数据为依据ꎬ从资金投入、馆藏占比、流通量和利用率等方面ꎬ分析ESI前1%学科图书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现状以及新书采访的效果ꎮ[结果/结论]S类图书的投入大于Q类图书ꎬ但Q类图书的利用率高于S类图书ꎻESI图书的流通占比有逆势上扬趋势ꎻESI图书资源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强ꎮ

关键词:ESIꎻ图书资源ꎻ流通数据分析ꎻ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8095.2020.02.014

EmpiricalResearchontheBookResourceConstructionsofTop1%ESIDisciplinesbasedontheAnalysisofCirculatingData

(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LibraryꎬTaianShandong271018)

zationofbooksꎬsoastosecureresourcesfordisciplineconstructionandprovidethebasisfordecisionmakingoftheformulationofre ̄sourcesconstructionscheme.[Method/process]Baseonthecirculatingdatafrom2015to2018in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Li ̄braryꎬthepaperanalyzesthestatusquooftheconstructionandutilizationofbookresourceoftop1%ESIdisciplinesandtheacquisitioneffectofnewbooksꎬfromaspectsoffundingꎬpercentoflibrarycollectionꎬcirculationandutilizationrate.[Result/conclusion]WhilethebooksofSdisciplineshavemorefundingthanthebooksofQdisciplinesꎬthelatterhashigherutilizationratethantheformerꎻthebookcirculationratioofESIdisciplinesbucksthetrendꎻmoreeffortsonbookresourceconstructionofESIdisciplinesshouldbestrength ̄ened.

Keywords:ESIꎻbookresourcesꎻanalysisofcirculatingdataꎻresourcesconstruction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epaperistooptimizethestructuresofbookresourceofESIdisciplinesandimprovetheutili ̄

QuShumin LiuYubo ZhangNing

0 引言

与分析的重要工具ꎬ进入ESI前1%的学科ꎬ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1]ꎬ是高校争创一流学科的优先发展目标ꎮ紧跟学校学科建设步伐ꎬ加强ESI前1%学科资源建设的力度ꎬ在数量和质量上优先满足它们的需求已成高校图书馆的共识[2]ꎮ但是图书馆界关于ESI学科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学科评2019年10月2日ꎬ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平台ꎬ

收稿日期:2019-11-02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国际上学科评价

在高级检索界面以“ESI并且馆藏资源或文献资源”的检索式进行主题检索ꎬ共检索到7篇文章ꎮ王春蕾、孙启存等从外文期刊资源建设的角度ꎬ提出了“以ESI评价体系为主要指标的馆藏文献资源分级保障制度”[3]ꎻ刘凤侠从ESI指标来源刊的建设和对OA资源的揭示ꎬ加强ESI学科文献资源建设[4]ꎻ张团队、教师的学科资源精准服务ꎬ强调ESI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5]ꎮ这些文章也大多是ESI学科服务模式和建设策略的探索ꎬ文中把ESI学豫则从ESI期刊的资源建设和ESI学科贡献学院、

价与服务上ꎬ学科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ꎮ

∗本文系2019年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研究项目“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ESI学科图书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CA ̄LIS2019039)成果之一ꎮ

作者简介:曲淑敏(1967—)ꎬ女ꎬ硕士ꎬ馆员ꎬ研究方向为资源建设、阅读推广ꎻ刘玉博(1983—)ꎬ男ꎬ博士ꎬ副研究馆员ꎬ研究方向为数字资源ꎻ张宁(1982—)ꎬ女ꎬ硕士ꎬ副研究馆员ꎬ研究方向为学科服务、信息教育ꎮ

84

2020年2月曲淑敏等: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ESI前1%学科图书资源建设实证研究第2期(总268期)

科资源建设作为一个小节ꎬ强调ESI学科资源建设的重要性ꎬ却未展开研究ꎮ真正以ESI学科资源建设为题的研究尚未发现ꎮ

资源是图书馆的资本ꎬ是学科服务的基础和保障ꎮ在资源与服务一体化的今天ꎬ加强学科建设ꎬ首先要加强学科资源的建设ꎮ信息时代ꎬ数字资源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ꎬ但纸质资源以其使用的历久性和连续性ꎬ始终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ꎬ注入了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流通借阅服务ꎬ仍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要途径ꎮ开展ESI前1%学科图书的资源建设研究ꎬ保持这一传统资源的优势与活力ꎬ仍具有现实意义ꎮ

流通数据分析是图书馆用户分析和资源评价的常用方法ꎬ其结果常被用于馆藏评价和图书采访[6]ꎮ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里蕴藏着大量有用信息ꎬ它们是读者借阅需求和馆藏资源利用最直接和客观的反映ꎮ通过对这些事实数据的分析ꎬ不仅可以达到检验资源建设质量的效果ꎬ也可以为图书结构的优化、利用率的提高、采访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7]ꎮ

本研究以流通数据分析为手段ꎬ以山东农业大学

占比和新书利用率ꎬ检验其新书采访的效果ꎮ

山东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有3个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动物科学、化学)进入了ESI前1%ꎮ根据我校的学院和专业设置ꎬ将它们与«中图法»对应的图书分类进行匹配ꎮ农业科学和植物&动物科学的专业用书主要集中于S(农业科学)和Q(生物科学)两个大类ꎬ化学学科的图书主要分布于O6(化学)、Q5(生物化学)等类ꎮ因化学2019年刚刚进入ESI前1%ꎬ列入重点建设时间较短ꎬ且涉及学院、专业较少ꎬ以本文以S、Q大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ꎮ1 资金投入与馆藏占比分析

资金投入和馆藏占比分析是掌握一个图书馆资源建设特色和侧重点最有效的手段ꎮ为理清S和Q类图书资源建设现状ꎬ本研究从总馆藏和一线书库两个方面ꎬ按资金投入排名选取前十制作表1ꎬ资源1.1 总馆藏分析

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月1日ꎮ

馆藏分类统计显示ꎬ我馆累计图书资金投入

7700余万元ꎬ馆藏中外文图书240余万册ꎬ按«中图法»分类的图书合计190余万册(以下均使用«中图法»分类统计)ꎮ资金投入排名前十的分别是S(农业科学)、Q(生物科学)、T(工业)、F(经济)、I(文学)、H(语言)、D(政治法律)、K(历史地理)、B(哲学)、O(数理和化学)类图书ꎮ其中:S类图书资金投入近1300万元ꎬ排名第一ꎬ共有图书24万余册ꎬ馆藏占比12.34%ꎬ排名第三ꎻQ类图书的资金投入35%ꎬ排名第八ꎮS和Q类图书是我校多个重点学院如(农学、园艺、植保、林学、生科、动科等学院)的专业用书ꎬ资源投入位列第一和第二ꎬ符合我校的专业设置和重点建设的目标ꎮ

一线书库资金占比/%

23.5612.139.476.376.065.575.555.083.973.50

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汇文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流通数据为依据ꎬ以参与一线书库流通的ESI前1%学科纸质图书为主要研究对象ꎮ为确保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ꎬ从系统导出前反复确认ꎬ导出后多方分1%学科图书的资金投入、资源占比ꎬ检验其资源建设的力度ꎻ②根据ESI前1%学科图书的借阅量、流通占比和利用率ꎬ掌握其利用现状ꎻ③通过ESI前1%学科图书二级类目的流通占比分析ꎬ确定其内部配置比例ꎻ④通过ESI前1%学科新购图书的资金投入、入藏

总馆藏资金占比/%

16.8216.6216.317.546.755.323.983.882.802.79

析与推导ꎮ本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①通过ESI前

仅次于S类ꎬ排名第二ꎬ图书8.5万余册ꎬ馆藏占比4.

表1 资金投入和馆藏占比分析

类别SQTFIHDKBO

投入资金/元1295731512802991125728195808334519774841018233066986298820821566432154173

图书量/册242030853502995562507421778961626961072141064627862977882

图书占比/%

12.344.3515.2312.749.048.275.455.413.993.96

类别TFSHIQDKBO

投入资金/元7814766402472031411542111201200865518487151839328168418013154901161801

图书量/册15814110263410003082874686033320349339506084176733209

图书占比/%

17.7611.5211.239.317.703.735.545.684.693.73

1.2 一线书库分析

是借阅服务的主要场所ꎮ2012和2015年我校南北校区两个馆分别实现了RFID无线射频智能管理ꎬ同

85

相比二三线书库的储藏和查阅功能ꎬ一线书库

2020年2月情报探索第2期(总268期)

时实行全开架大流通ꎮ实施前ꎬ我馆对馆藏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深度调整ꎬ部分馆藏年限长、利用率低、复本量大的图书被大量剔存ꎬ转移至二线书库ꎮ

对比一线书库与总馆藏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资金投入排名发生了改变ꎬT、F类超越S和Q类图书ꎬ成为第一和第二ꎮ剔存后一线书库的S、Q类图书ꎬ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资源数量都有较大的缩减ꎮS类图书投入占比由16.82%降至9.47%ꎬ排名也由第12.34%降至11.23%ꎮQ类图书资金投入占比由16.62%降至5.57%ꎬ投入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六ꎬ降幅较大ꎻ馆藏占比也由4.35%降至3.73%ꎬ馆藏排名由第八降为第十ꎮ究其原因:首先ꎬ我校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百年老校ꎬS、Q类图书经过多年积累ꎬ馆藏总量大ꎬ但图书老化严重ꎬ在RFID实施中被剔存数量较大ꎻ其次ꎬ我馆虽加强了ESI前1%学科的资源建设ꎬ但因资金有限ꎬ加之S、Q等自然类图书出版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ꎬ造成一线书库新购图书增量不足ꎮ2 利用分析

一降至第三ꎻ馆藏量虽然仍居第三ꎬ但馆藏占比已由

藏书质量的高低ꎬ最终要依据馆藏中究竟有多少图书能真正为读者所用来判断ꎬ而这个判断的标尺就是利用率ꎮ利用率是一定时期内ꎬ某类图书(X)被读者借阅的数量(Y)占该类图书可借馆藏(Z)的比例ꎬ其公式为:X利用率=Y/Z×100%ꎮ利用率的高低是藏书质量优劣、采访成败最直观的反应ꎮ流通占比是一定时期内ꎬ某类图书(X)被读者借阅的数量(Y)占馆藏外借总量(ZA+B...N)的比例ꎬ其公式为:X流通占比=Y/ZA+B...N×100%ꎮ从流通占比可以看出某类图书被需要和受欢迎的程度ꎬ是采购2.1 一级分类利用分析资金分配的依据[8]ꎮ

一级分类利用分析有利于掌握该类图书在各类

中被利用的比例ꎮ2015—2018年我馆年借阅图书总891册ꎬ除2017年外ꎬ呈下降趋势ꎮ为了掌握S和Q量分别是234947册、217903册、237060册和180

类图书近几年借阅变化的详情ꎬ按借阅量的高低排名选取前十ꎬ制作表2ꎮ这十个大类的借阅量占全馆借阅总量的85%以上ꎬ能较好地反映我馆资源利用的情况ꎮ

  由表2可知ꎬ我馆各类图书每年的借阅量变化不大ꎬ而各类之间差距较大ꎮI、T、H类图书具有较高的借阅量ꎬ连续四年排名前三ꎬ其次是F和S类图书ꎮQ类图书的借阅量都低于S类图书ꎮ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ꎬS、Q类图书借阅量排名和流通占比在逐年提升ꎮS类图书的流通占比从2015年的5.16%ꎬ到2018年的5.68%ꎮ流通占比排名也由2015年的第七ꎬ2016年的第五ꎬ自2017年开始ꎬ超越F(经济)类图书成为第四ꎮQ类图书的流通占比也由3.49%→4%→4.11%→4.64%逐年上升ꎬ借阅排名也由2015年的第十ꎬ到2016、2017年的第八ꎬ2018年上升至第七ꎮ在各类图书借阅量下滑的情况下ꎬS、Q类图书却出现了较好走势ꎬ除了ESI学科本身所具86

有良好的需求外ꎬ“双一流”建设启动后ꎬ我校加快了争创一流的步伐ꎬ学科资源被广大师生充分借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ꎮ

与流通占比不同ꎬS类图书的利用率总体不高ꎬ四年的平均值为12.67%ꎬ与流通量前十且同属自然大类的T、O类图书相比ꎬ相对较低ꎬ这与S类图书的陈旧有很大关系ꎮ与S类图书不同ꎬQ类图书的利用率较高ꎬ四年利用率均值为28.58%ꎬ是S类图书的2.25倍ꎬ比馆藏量和借阅量双高的T类图书还要高出很多ꎮ在自然类中ꎬ与利用率排名第一的O类图书不相上下ꎬ排名第二ꎮ分析表2还可以发现ꎬS、Q和O三个ESI学科对应的图书大类ꎬ是流通量排名前十的类别中流通占比不断上升的三个类别ꎬ其

2020年2月曲淑敏等: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ESI前1%学科图书资源建设实证研究第2期(总268期)

他各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反复ꎮ

就一线书库的整体来看ꎬ每年流通量前十位次稳定性较强ꎬ四年中排名虽有浮动ꎬ但十个大类没变ꎻ借阅量排名前十与馆藏占比排名前十基本吻合ꎬ

说明我馆的馆藏结构较为合理ꎬ但个别大类藏书与借阅比还有较大差距ꎮ以2018年为例ꎬI类图书馆藏量排名第五ꎬ借阅量却排名第一ꎬ而F类图书馆藏量排名第二ꎬ但借阅量却排名第五(详见图1)ꎮ

2.2 二级分类利用分析

图1 一线书库馆藏量与借阅量对比

为更好地掌握S和Q类图书内部结构和需求分

2600余册ꎬ四年流通量占比均值22.21%ꎬ仅次于S6据着S类图书借阅量的大半个江山ꎬ不容忽视ꎮS4

类图书ꎬ在S类图书中排名第二ꎮS6和S8类图书占(植物保护)类图书也是借阅量千册以上的仅有的三个类别之一ꎬ四年流通占比均值为10.6%ꎬ排名第

布ꎬ将分析细分至二级类目ꎬ查看其图书借阅情况(见表3)ꎮ通过表3可以看出ꎬS和Q类图书各二均借阅量4500余册ꎬ几乎占据整个S类图书借阅量的40%ꎮS8(畜牧、动物医学)类图书年均借阅量

2015年借阅量借阅占/册比/%8046.632171.794053.34142111.725944.90499141.207225.96244020.294894.036808.294105.005476.671201.46112513.73270.33110513.484195.11346342.25

2016年

借阅量借阅占/册比/%9027.502512.095794.81143611.946225.17461438.377566.29248020.464263.5492510.624425.725306.081501.72111112.75410.47119313.704575.24368742.31

级类目之间借阅量差别巨大ꎮS6(园艺学)类图书年

表3 S、Q类图书二级类别借阅分析

类别

S1(农业基础科学)

S2(农业工程)S3(农艺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学)S7(林学)

S8(畜牧、动医)S9(水产、渔业)Q1普(通生物学)Q2(细胞生物学)Q3(遗传学)Q4(生理学)Q5(生物化学)Q6(生物物理学)Q7(分子生物学)Q8(生物技术)Q9(微生物学等)

200册左右ꎬ流通占比2%ꎬ仅是S6类图书的1/20ꎮ

2017年借阅量借阅占/册比/%11829.022752.106394.8912609.627165.47504138.507485.71286521.873892.90115211.824354.465715.861701.74139914.36510.52114611.763984.08418342.93

2018年

借阅量借阅占/册比/%9619.362072.026185.129259.017547.34321331.295775.62269126.214124.018359.943554.234685.571742.07120214.31470.56105312.543744.45368543.87

4年合计

借阅量借阅占/册比/%38498.109502.0022414.72504210.6026865.651785937.6028035.901047622.0517163.61359210.2516424.6821166.046141.75483713.801660.47449712.8316484.701501842.84

三ꎮS2(农业工程)类图书借阅量最少ꎬ每年仅在

  生命科学在各学科中发展较快ꎬ按新的«中图法»ꎬQ9类图书中增加了许多新类别ꎬ如Q93(微生物学)、Q94(植物学)、Q95(动物学)等ꎮQ9类图书不仅包含的门类多ꎬ也是我校多个学院的重要专业资源ꎬ用户需求量较大ꎬ年借阅3700册左右ꎬ四年流通占比均值为42.8%ꎬ几乎占据了Q类图书流通量的一半ꎬ需要重点关注ꎮQ5(生物化学)和Q7(分子

生物学)类图书年借阅量不相上下ꎬ位列第二和第三ꎬ其他类别借阅量相对较小ꎮQ类图书中借阅量最少的是Q6(生物物理学)ꎬ年均借阅仅31本ꎬ仅占Q类图书流通量的0.3%ꎮ

分析各二级类目的借阅走势发现ꎬ在我馆年借

阅量逐步降低的趋势中ꎬS1、S3、Q1类图书以及借阅量大、流通占比高的S8和Q9类图书ꎬ除2018年以

87

2020年2月情报探索第2期(总268期)

外ꎬ借阅量有逐年升高之势ꎬ而S5类图书每年均有提升ꎮ对于这些逆势走高的类别ꎬ采访人员要加强关注ꎮ总体来看ꎬS和Q二级类目图书间借阅量差异较大ꎬ但各类每年的借阅需求有着相似性ꎬ借阅量

变化不大ꎬ这就为学科内部二级分类采购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按需下单的比例ꎮ为了更直观地掌握各S、Q二级类目之间的借阅量变化ꎬ制作了图2ꎮ

图2 S、Q二级类目图书借阅量对比

3入藏新书分析

3181237元、3226482元、2467507元和3679317

2015—2018年我馆纸质图书的资金投入分别是

年投入占比均值为20.68%ꎬF类图书为12.4%ꎻS类图书前三年投入排名占据着第三的位置ꎬ但2018年购置经费下降ꎬ四年投入总额1160951元ꎬ仅次于I(文学)类图书排名第四ꎻQ类图书购置经费相对较5%ꎮQ类图书在投入上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投入波动较大ꎮ2015年Q类图书投入占比4.62%ꎬ排名第七ꎻ2016年投入大增ꎬ占比10.19%ꎬ是上年的2.24倍ꎬ排名第四ꎻ2017年投入排名第六ꎬ2018年排名第十二ꎮ与S类图书相比Q类图书投入较低ꎬ四年投入总额756963元ꎬ是S类图书投入的65%ꎬ投入排名却仅次于S类图书ꎬ排名第五ꎮ

就新书投入的走势看ꎬ2015和2016年S类图书和Q类图书都有很好的表现ꎬ但2017和2018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ꎮ2017年我馆纸质资源采购2018年在纸质经费投入大幅增加(达四年最高值)设的目标有较大出入ꎮ

资金整体回调ꎬS、Q类图书随之下降属于正常ꎬ但的情况下ꎬS、Q类图书的投入不增反降ꎬ这与重点建少ꎬ除2016年之外ꎬ其他各年投入占比一般在4%~

60181册ꎮ除2017年因加大数字资源的投入份额ꎬ纸质资源投入相应降低外ꎬ我馆新书投入的力度每年均有提升ꎮ“双一流”建设启动后ꎬ我馆加强了对重点学科尤其是ESI前1%学科图书投入的力度ꎮ在服务与资源调研上ꎬ深入重点学院ꎬ走访学科带头人ꎬ参与学科分析与评价ꎻ采访方式上ꎬ学科馆员采访、读者荐购、读者决策采购(PDA)多管齐下ꎬ成效3.1 投入占比分析

如何?以下从资源建设力度和图书采访效果分析ꎮ

新购资源的投入占比是当前资源建设的风向

元ꎬ四年购置新书60521册、55643册、42735册和

标ꎮESI前1%学科新书购置经费是否达到重点建设、优先满足的标准ꎬ新书投入占比分析是最有效的方式ꎮ依据2015—2018年新书购置经费高低制作了表4ꎮ分析发现ꎬ四年中T(工业)、F(经济)类图书始终占据着新书购置经费的前两位ꎬT类图书四

88

2020年2月曲淑敏等:基于流通数据分析的ESI前1%学科图书资源建设实证研究第2期(总268期)

3.2 资源占比与单价分析

图书的投入占比与资源占比是正相关关系ꎬ投

入越大资源占比越高ꎬ但资源占比会因图书价格高低而发生改变ꎮ2017年I类图书投入占比9.53%ꎬ排名第四ꎬ资源占比却是14.52%ꎬ排名第一ꎻQ类图3.4%ꎬ排名第十ꎮ以四年的均值计算ꎬ投入排名前四的T、F、S、I类图书ꎬ在资源占比上仍处于前四ꎬ但资源占比位次却发生了变化ꎬI类图书超越F类图书成为第二ꎮ其他各类图书ꎬ除Q类图书外ꎬ投入排名与新书占比排名基本一致ꎮ但T、S、Q类图书资源占比明显小于投入占比ꎬ其他各类资源占比却均大于投入占比ꎬ尤其是I和H类图书ꎮQ类图书的变化最大ꎬ投入排名中位列第五ꎬ资源占比却降为第十ꎮ以四年的投资总额除以所购图书的总册数得出四年书投入占比5.64%ꎬ排名第六ꎬ新书资源占比却是

100.67元ꎬ几乎是其他大类图书的2倍ꎮ其次是T3.3 利用分析

于其他类图书20%~30%ꎮI和H类图书价格最低ꎮ

图书的均价ꎬ计算可知ꎬQ类图书的价格最高ꎬ单本和S类图书ꎬT和S类图书单本均价在65元左右ꎬ高

量[9]ꎮ新书往往具有较好的利用率ꎬ随着入藏时间逐渐降低ꎮ以2015—2018年S和Q类图书新书入藏量及其后各年的借阅量制作表5ꎮ就新书入藏后当年的利用率来看ꎬS和Q类图书均不高ꎬ四年平均为14.5%和23.24%ꎮ其原因有一下几种①因加工好的新书是陆续投放系统ꎬ流通不足一年ꎬ因此利用率较低ꎻ②某些自然类的图书不像社科类图书那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ꎬ新书利用率相对较低[10]ꎻ③图书采访的质量不高ꎮ

新书的借阅情况最能反映当前图书采访的质

表5 S、Q入藏新书各年借阅量分析

类别S

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5201620172018

新书/册49995315359237351799293614541330

    2015       2016       2017       2018   借阅/册利用率/%借阅/册利用率/%借阅/册利用率/%借阅/册利用率/%83916.78137927.58113422.6889817.96

74213.96124623.4490216.97

57815.5266017.72

44311.81

47826.5759633.1357531.9648827.13

62121.1583628.4770323.94

37725.9342329.09

25719.32

  为了掌握①和②对利用率的影响ꎬ以2015年入藏新书为例ꎬ分析其入藏后四年的借阅情况ꎮ2015年S类入藏新书4999册ꎬ当年借阅839册ꎬ16.78%的图书被借阅ꎮ这4999册图书2016年被借阅1379册次ꎬ利用率为27.58%ꎬ其后逐年降低ꎬ四年的利用率均值为21.25%ꎬ高于第一年ꎮQ类2015年入藏新1799册图书在2016年被借阅596册次ꎬ利用率同样高于第一年ꎮ可见ꎬ①和②对新书利用率确实存在一定影响ꎮ

为了解决③的问题ꎬ我们对S、Q类新书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ꎮ横向即把S、Q类图书放到同年入藏的各类图书中ꎬ比对其利用率ꎬ以此来验证S和Q类新书采购的质量ꎮ纵向则是把S、Q类新书与其全部可借图书的利用率进行比对ꎮ

以2015年入藏新书为例ꎬ查看22大类图书入藏后各年的利用率(部分入藏量借阅量双低的图书ꎬ因具有偶然性ꎬ不计在内)ꎮ为使分析更具科学性ꎬ书1799册ꎬ当年借阅478册ꎬ利用率26.57%ꎮ这

我们仍以四年的均值来比较ꎮ2015年入藏新书其后6%)、B(32.2%)、Q(29.7%)、O(29.2%)、K四年利用率均值由高到低分别是:I(58.4%)、H(51.

(28.6%)、J(28.2%)、C(25.4%)、D与T同为21.4%ꎬS(21.25%)排名最后ꎮ对比可知Q类新书利用率较高ꎬ在自然类中排名第一ꎬS类新书利用率相对较低ꎮ

纵向上ꎬS和Q类新书四年利用率均值为

33.13%ꎬ其后逐年降低ꎬ四年利用率均值为29.7%ꎬ21.25%和29.7%ꎬ而由表2可知ꎬ2015—2018年S、Q

类新书四年的利用率均值为12.67%和28.58%ꎮ对比发现ꎬS类新书具有较高的表现ꎬ新书利用率高出Q类新书利用率仅高出1.12%ꎬ新书与普通图书利用率差距不大ꎮ这与Q类图书总量少质量高一直具有较高的利用率有关ꎬ也与Q类图书知识老化慢、文献生命周期长ꎬ非新图书一样受欢迎有关[10]ꎮ

另外ꎬ图书的借阅量按册计算ꎬ但册与册差距较

8.58%ꎬ说明S类新书更受欢迎ꎮ与S类新书不同ꎬ

大ꎮ一本200页16开本的图书A与一本100页32

开的图书B相比ꎬ其信息含量的计算公式应为A=

89

2020年2月情报探索第2期(总268期)

的多少4Bꎬ其借阅量也有着相同的规律、开本的大小有直接关系ꎬꎮ由表图书价格与页码

4可知ꎬS和Q类图书价格相对较高ꎮS类图书ꎬ尤其是书价最高的Q类图书ꎬ其借阅量应比我们实际看到的要高ꎮ

通过入藏新书的分析可知ꎬS、Q类新书投入均有下降趋势Q类图书类图书投入波动较大ꎻ与S类图书投入相对平稳的走势不同ꎬ但Q类新书利用率高于ꎻS类新书投入力度大于S类新书ꎻS、Q类新

Qꎬ书书价相对较高ꎬQ类图书最高ꎮ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ꎬ我馆的S、Q类图书具有较高的借阅量和流通占比ꎬ并有逐年升高之势ꎻ但图书资源总量有余ꎬ一线书库可借量不足ꎻ在新书投入上ꎬ与其较高的需求和重点建设的规划相比ꎬ力度仍显不足ꎮ建议:①加大ESI前1%学科图书投入的力度ꎬ处理好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ꎬ研究型资源与学习型资源的关系ꎻ②提高S类图书采购的质量ꎬ增加Q类图书采购的数量ꎻ③加强对S6、S8、Q9等借阅量高、流通占比大并处于逐年升高趋势的二级类目图书的关注ꎻ④建立以流通分析为基础的一级、二级类目资源配置方案ꎬ保障ESI前1%学科图书的质量ꎬ提高其资源建设水平ꎮ

资源建设是一项宏大而持久的工程ꎬ需要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方面很多ꎮ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和局限ꎮ例如ꎬ我们调取了汇文管理系统中的借阅数据而对预约和荐购数据未做分析ꎬ对来自于电子管理系统的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利用数据ꎬ未曾涉及ꎮ在未来的研究中ꎬ把用户对ESI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利用合并分析ꎬ更全面地把握用户对资源利用的种类、频率和偏好ꎬ以需求为导向ꎬ按需定制ꎬ避免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ꎮ由于篇幅有限ꎬ用户分析、文献符合度分析等尚未开展ꎻ外文图书也未能抽离出来单独分析ꎬ这些都是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ꎮ

90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ꎬ高校图书馆以学科建设为导向ꎬ以读者需求为中心ꎬ主动调整资源建设策略ꎬ健全资源保障体系[11]何调整ꎬ资源保障体系如何健全ꎮꎬ学科建设是指挥资源建设方案如棒ꎬ数据分析是依据ꎮ加强以流通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用户需要调研ꎬ动态检测ESI学科图书的需要与利用ꎬ实施科学采购ꎬ优化馆藏结构ꎬ提高资源利用绩效ꎬ是高校图书馆保障学科资源建设ꎬ巩固学科服务核心地位的有效途径ꎮ

参考文献

究[J].[1] 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敏ꎬ谈小龙ꎬ2019(5):30.中国行业特色高校-38ꎬ56.

ESI学科排名研科建设的启示[2] 李兴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我国普通高校ESIꎬ2016(5):63学科分别特征及对学-68.

藏资源保障及评估体系研究[3] 王春蕾ꎬ孙启存ꎬ吴闯[J]..图书馆学研究基于ESI的高校图书馆馆ꎬ2019(13):

47-57.书馆[4] ESI学科服务研究刘凤侠ꎬ潘香岑[J].ꎬ董新玲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ꎬ2018(5):

3-6.

务现状调查研究[5] 张豫ꎬ[J].张文谦传媒论坛.“双一流ꎬ2018(17):141”背景下ESI-142.学科评价服设方法研究[6] 赖院根[J].图书情报知识ꎬ丹英ꎬ王星.ꎬ2012(3)87基于流通数据的信息资源建-93.式研究[7] [J].廖宇峰情报探索.基于用户数据挖掘的图书馆图书采购模ꎬ2017(4):31-34析[J].[8] 现代情报朱会华ꎬ2015(2):128.基于读者借阅数据的馆藏结构合理性分-132.

的建立[9] [J].顾永时图书与情报.基于流通数据的图书采访质量评价体系ꎬ2012(2):104-107.

OCLC[10] OCLC.ConsortialBookCirculationPatterns:Thewww.-[11] oclc.orgOhioLINK朱丽莉/researchStudy.“/双一流news[EB//2013OL].”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

/10[2014-01a.html.

-10-27].http://资源建设策略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ꎬ2018(8)7-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