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资料】小学数学教学体会: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精品

来源:好兔宠物网
教育资源

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从而使许多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实践中,我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上适时地让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等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体会,自己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教《千米的认识》这课时,因为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学起来比认识米更难,为了让学生真的体验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千米的长度,我课前已为这节课做了准备。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汽车油表),测量一步多长、100米多远。再慢慢引导学生认识1000米又是由几个100米组成这样学生已大概知道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再引导学生认识1千米相当于我们学校几圈,估计一下一千米大概是从学校出发到哪?这样学生通过走走、测测、量量、估估、算算等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千米,从而达到了学习目的。学生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够全面具体,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注意力不强,一些问题一不理解就懒动脑筋。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多媒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教学具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测量物体“厘米的认识”时,教学测量一步有多长、什么测量才是最合当。如果我们用实际测量,我们很难示范。如果我们把它设计成动画:用多媒体出示一小学生的走路图,再取其一步。动画出现尺子图,明确标明测量的起止。这样学生一目了然,知道一步大约多长,比我们叫一个学生上来测量更清晰。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形象的FLASH游戏,判断测量的;手掌的宽度、数学书的长度……判断成功后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一种颜色,表示向你祝贺。而没有成功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不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要着急,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再加上色彩鲜艳的画面哪有可能不把学生吸引过来呢?在电脑演示之后再加上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教育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