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学案
【复习巩固】
说出明朝对外交往与冲突的基本事实并对其进行简单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2.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文字狱及其危害。 【学习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自主学习】
一、满洲的兴起
⑴所属民族: 族
⑵背景:女真族居住在我国 地区,明朝前期,属 管辖。 ⑶努尔哈赤的主要事迹:
① ② 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汉,国号 ,史称 ③ ④ 二、清朝的建立
1.建立: 年, (即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 2.迁都北京: 年,迁都 ,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政治方面)
⑴背景:①
②
⑵目的: ⑶设立皇帝:
⑷职能:军国大事完全凭 裁决, 只是跪授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⑸意义: ⑹撤销: 时撤销。 2. 制造大批“文字狱”
⑴目的:
⑵时期:
⑶影响:①
② ③
【合作探究】
1、材料一:清朝初年,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
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三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转述膳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① 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清朝初期政权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变化?
② 材料一中的“议政之弊始革”的“弊”指的是什么?
③ 清朝初期,“议政之弊”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消除的?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2、阅读材料:“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到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所出试题为“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清政府却在“维”“止”二字上做文章。结果查嗣庭被押回京,关进监狱,病死于狱中。雍正帝气恨难消,命人戮尸示众。其子坐死,家属流放”。
(1)这则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推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施最为严重的是哪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2)清朝采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这种政策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所产生的共同的恶劣影响是什么?
【巩固提高】
1.我国满族是由唐代的靺鞨人发展演变而来的。以下称谓与其演变有关,其先后顺序应是( )
①女真 ②靺鞨 ③满族 ④满洲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3.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曾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满洲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4.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 D.皇权高度膨胀 5.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字狱是从清朝开始出现的 B.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
C.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6. 君臣礼制度发展的图3的变化( )
仪是中外在表反映的
国古代政治现。图1到实
质
是
图1(汉)坐面论道 二(宋)站议时政 图三(清)跪受笔录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