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民俗旅游的产品类型及特点分析

来源:好兔宠物网
山东省民俗旅游的产品类型及特点分析

一、山东省民俗旅游产品类型

山东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以此为基础的民俗旅游活动也类型多样,丰富多彩,而且各地的民俗旅游内容、形式不一。目前下列类型发展的较为突出。

(一)节庆民俗旅游

这是山东民俗旅游的主体,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益最好。其下又可分为传统节庆旅游,现代节庆旅游、新兴节庆旅游、假日旅游。山东主要的旅游节庆有潍坊国际风筝节、济南千佛山庙会、趵突泉灯会、大明湖荷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天后宫民俗文化庙会、荣成国际渔民节等。

(二)民俗博物馆旅游

这是比较易于操作的民俗旅游形式。它主要是把各种民俗器物陈列、展览给旅游者观赏。主要有安丘的石家庄民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青岛民俗博物馆、淄博陶瓷博物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岛海军博物馆、青岛海产博物馆、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等。

山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蕴藏着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为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目前山东省已经有170多个博物馆,不仅数量在全国各省市名列前茅,而且种类齐全。各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自然、科技、艺术、人物、民俗及

遗址博物馆应有尽有,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的“博物馆旅游网”

(三)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

以民居建筑为基础,包括古村落、民俗村、民俗主题公园等形式。比如济南的朱家峪、九顶塔民俗游乐园,潍坊的杨家埠、青云山民俗游乐园,淄博的原山等地。民俗村和民俗园旅游在山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景点或景区还不多,但发展潜力很大。

(四)婚俗旅游

对于旅游者来说,婚俗旅游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参观博物馆等景点陈列的有关婚姻习俗的器物,二是观赏婚俗表演,三是亲自参与婚俗活动。新婚旅游是山东婚俗旅游中的主体,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旅游者表演山东传统婚礼,二是为旅游者举办山东传统的结婚典礼,它富有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色彩。

曲阜于1987年推出的古典婚俗旅游独具特色。新郎家设在孔府饭店,新娘家设在阙里宾舍,按鲁国传统婚仪举行婚礼,一路吹吹打打,欢天喜地,煞是热闹。微山湖举办和表演水上人家的婚礼。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和青云山民俗旅乐园等地也为游客操办婚礼,表示抢新娘等活动。

(五)民俗饮食文化

山东独具特色的饮食方式和烹调技艺,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菜肴风味被誉为中国四大风味菜系之一。山东日常饮食、节时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六)渔家乐

“渔家乐”在长岛、威海和日照开展得较好。长岛县是山东唯一海岛县,其“渔家乐”的民俗旅游活动让游客观赏渔家民俗文化,品渔家生活风情,游客还可以参观渔民网箱养鱼和筏式养殖项目,观看和参与渔民舞龙、扭秧歌、吹渔家号子、尝渔家风味小吃等民俗活动。日照王家皂民俗旅游村则推出了以“吃渔家饭,乘渔家船,住渔家屋,干渔家活”为内容的民俗旅游。威海的环翠区、荣成河口、石岛等地也开展了“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垂钓、赶海等渔家生活民俗旅游。

(七)农家乐

山东的“农家乐”民俗旅游颇负盛名,旅游者可住农家炕,吃农家饭、做农家活,欣赏农家小戏,参观民俗博物馆,体察民风乡情,领略田园风光。“农家乐”在泰安、枣庄、临沂开展得较好。地处内陆地区的安丘、泰安、枣庄、临沂等地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家乐”民俗旅游。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推出的“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做农家活、随农家俗”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泰安的埠阳庄也开展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民俗旅游活动。近年来,枣庄、临沂也开展示以农村家庭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如峄城“万亩石榴园”内的王府山村、蒙阴的桃花峪村和八达峪村等。

二、山东省民俗旅游特点分析

(一)传承性强

传承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没有传承性的风俗习惯不能称之为“民俗”。深受齐鲁文化熏染的山东民俗自其产生后,就一直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其间没有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替代。虽然历史上发生了数次改朝换代和社会变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山东民俗的齐鲁文化根基。这一点在山东民俗旅游的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和社会民俗旅

游资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民居建筑均历史悠久,保留了其固有的传统特色。就婚姻制度而言,古代“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是山东婚姻习俗固有的程序。在近现代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异,但“六礼”所规定的婚姻的几个基本环节未发生根本改变。就丧葬民俗而言,“三年之丧”在民间仍被完整地遵循。

(二)地域特点鲜明

山东各地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胶东受沿海的自然条件和齐文化的影响,海洋民俗旅游和經商习俗比较浓郁。鲁中则受农耕文明和鲁文化的深刻影响,宗教民俗旅游、家族制度、古典婚俗旅游独具特点。鲁西南,鲁西北以运河民俗旅游为特色,交通相对不便的鲁南则较多地保留了传统的民俗。

(三)影响广泛

齐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山东民俗作为齐鲁文化的中下层文化,其影响非常广泛。凭借齐鲁文化的传播,山东民俗的影响波及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数次北人南迁,均把华夏的衣冠制度和山东的齐鲁文化传统带到南方;北方的胡族入侵中原,无不把儒家文化作为其立国之本,这就是中国历史特有的“征服者被征服”的文化现象。这些都显示出了齐鲁文化顽强的生命力。这样,山东民俗也被南北方的人民认可和接受。在旅游开发实践中,潍坊国际风筝节开风气之争,使潍坊一夜成名,继而,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掀起一股节庆旅游热。

(四)开发较早

中国的第一个大规模的民俗旅游线诞生在山东,第一个民俗旅游区也诞生在山东。一般认为,中国民俗旅游的热潮始于1991年建成开放的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旅游村,然而,早在1978年,青岛就接待了第一批海外民俗旅游者;同年,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开始接待外宾,1983年后接待海外旅游者;1984年,潍坊就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节;1986年,潍坊市开辟了国内第一条千里民俗旅游线;1987年,曲阜开发了古典婚俗旅游,泰安举办了首届国际登山节,这一切都表明山东引导了中国民俗旅游风气,引领了国内民俗旅游的发展。现在,山东的民俗旅游从资源质量上和开发规模上仍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