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案例详细分析
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口袋公园是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
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标志着口袋公园的诞生。为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北京计划2018年建成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
2020年5月26日,《武汉市2020年绿化工作方案》出炉。今年,除新、改、续建30座城市公园外,全市还将建成100座口袋公园,累计新建城市绿地700公顷。
功能特点:
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发展历程: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是1963年5月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提出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提议,它的原形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Midtown Park),或称口袋公园系统。
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Paley Park)公园正式开园,这一
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问世,标志着口袋公园的正式诞生。佩雷公园在规模和功能上很好地响应了曼哈顿的条件,它以独特的方式具有与中央公园一样重要的意义。
2018年,在北京西城区东福寿里胡同南口,地铁北海北站不远处,新建起了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小公园——东福寿里口袋公园。园中栽植着玉兰、石榴、柿子树等,午后的暖阳下,胡同的老人们聚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廊下,闲话家常。为拓展城市生态空间,2018年北京计划建成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