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举人进士状元匾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举人进士状元匾

举人进士状元匾

清朝嘉庆元年丙辰恩科武状元黄仁勇府第

科举制度简介

科举时代,应考者一般被称为“赶考者”,他们必须要跨过四大步,极少数才能到达顶峰--考取“状元”。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靠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再经过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再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为鼎贾三元,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

举人

举人是本谓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

“举人”称所举之人。

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

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通俗的讲,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

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明、清朝,“孝廉”这个称呼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