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法施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内容和控制要点
检测 施工内容和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 频率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2、施工沿线的环境、构筑物、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等的调查报告; 3、施工所需的设计图纸资料和工程技术要求文件; 盾构进出1 洞施工准备 2进行盾构掘进前的组装、调试与验收; 4、设计要求的出洞加固措施已经完3始发基座、负环管片、反力架等设施的检查验收; 4检查预制管片的质量; 5准备盾构推进施工的各类报表; 6洞口前土体加固改良情况和洞圈密封止水装置检成,各项加固指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并有检测报告; 5、洞门探孔后未发现异常情况; 6、发射架、接收架安装已经完成,5、盾构进、出洞条件验收检查表; 1复核洞圈标高和坐标; 3、盾构进洞、测量、监测等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实施细则已审批; 4、监理日志; 4、 盾构掘进施工前完成如下准备工作: 1、施工现场已完成设计、勘察交底; 2、工作井已通过结构验收、其结构尺寸,洞门中心、轴线、结构强度等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满足盾构施工各阶段受力要求; 2、盾构进、出洞条件验收检查表;归档 1、盾构验收记录表; 方法 检测 序号 施工流程 监理抽检频率 检查及验收记录 3、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序号 施工流程 查验收; 检测 施工内容和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 频率 且强度满足要求; 7、盾构推进沿线的保护构筑物、管线等现有状况已作调查,并已制定1始发井内盾构基座应满足盾构组装,试运转及始发要求; 8、周围环境监测控制点已按监测方2接收井内的基座应保证安全接收盾构,并能进行盾构检修、解体的作业; 9、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源进行了辨3设置盾构始发反力支撑系统,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 6、盾构始发和接收时,应视地质和现场等条件对工作井洞口外的一定范围内的地层进行必要的加固,并对洞圈间隙采取密封措施,确保盾构始发和接收安全; 7、施工前做好测量控制桩的交桩,并根据控制桩及相关资料完成初始状态的测定; 识和分析,编制完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组织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员、方案; 案布置,且已测取初始值; 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检测 方法 监理抽检频率 检查及验收记录 5、盾构始发和接收设施的准备: 2 盾构推进 1、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深、线路平面与坡度、地表环境、施工监测结果、盾构1、盾构掘进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和控制盾构姿态,使隧道轴线控制在设每环 巡视检查 每环 1、区间隧道推进施工记录表; 序号 施工流程 检测 施工内容和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 频率 姿态以及盾构初始掘进阶段的经验设定盾构滚转角、俯仰角、偏角、刀盘速度、推力、扭矩、螺旋输送机转速、土仓压力、排土量等掘进参数; 2、掘进中应监测和记录盾构运转情况、掘进参数变化、排出渣土情况,并及时分析反馈,调整掘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 3、必须使开挖土充满土仓,并使排土量和开挖土量相平衡; 4、实施盾构纠偏必须逐环、小量纠4、必须严格按注浆工艺进行壁后注浆,并根据注浆效果调整注浆参数; 5、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注入适当的添加剂,保持土质流塑状态; 偏,必须防止过量纠偏而损坏已拼装管片和盾尾密封; 5、根据盾构的横向和竖向偏差及转动偏差,可采用千斤顶分组控制或使用仿行刀适量超挖或反转刀盘等措施调整盾构姿态; 1、管片拼装应严格按拼装设计要求进行,管片不得有内外贯穿裂缝和1隧道管片在地面上按拼装顺序排列堆放,并应粘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及混凝土剥每环 3、应对盾构姿态及管片状态进行测量和人工复核,并详细记录;当发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偏; 2、在竖曲线和平曲线段施工时,应考虑已拼装完成的衬砌环竖向、横向位移对隧道轴线控制的影响; 计允许偏差范围内; 检测 方法 测量复核 监理抽检频率 检查及验收记录 2、盾构推进加泥、加水、加泡沫记录表; 3、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4、监理日志; 5、盾构推进与管片拼装监理检查记录表; 3 管片拼装 1、拼装准备 巡视检查 每环 扭力扳手复拧 1、管片进场检查记录表; 2、区间隧道推进管片拼装施序号 施工流程 检测 施工内容和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 频率 贴好接缝弹性密封垫等防水材料,备好连接件; 2应对前一环衬砌环面进行质量检查和确认; 3在管片拼装前必须清除前一环环面和盾尾里的垃圾及异物,不得有积水;拱底块必须准确定位,成环管片满足质量要求; 2、拼装作业 4、隧道轴线平面位置允许偏差:1管片拼装应按拱底块、左右标准块、左右邻接块、封顶块顺序进行; 2在管片拼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盾构千斤顶的伸缩,使盾构姿态和开挖面稳定; 3拼装管片时应防止管片及防水密封条损坏; 4安装作业按拼装工艺要求逐块拼装管片,纵缝设有定位棒的安装应准确到位,确保完好无损; 5环、纵向螺栓应全部穿进;在盾构掘进的同时依次拧紧环、纵向螺栓,对后几环的环向螺栓,应以长±50mm;隧道轴线高程允许偏差:±50mm; 5、衬砌环直径椭圆度允许偏差:±5‰D;相邻管片的径向错台允许偏差:5mm;相邻环面错台允许偏差:5mm; 3、螺栓质量及拧紧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落现象; 2、管片防水密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缺损,粘结应牢固、平整,防水垫圈不得遗漏; 检测 方法 监理抽检频率 检查及验收记录 工记录表; 3、管片下井前监理检查记录表; 4、盾构推进与管片拼装监理检查记录表; 5、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6、监理日志; 序号 施工流程 检测 施工内容和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 频率 扳手予以拧紧; 6在特殊管片拼装时,根据管片设计位置预先调整盾构姿态和盾尾间隙,确保管片拼装符合要求; 1、壁厚注浆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表沉降状态、环境要求及设备情况等选择注浆方式和注浆参数; 1、使用材料:水泥42.5普硅;膨2、同步注浆必须与盾构推进同步进行; 3、注浆压力应根据地质条件、注浆方式、管片强度、设备性能、浆液特性和隧道埋深等综合因素确润土95%通过200目筛;粉煤灰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GB/T1596要求;细砂通过小于5mm筛孔后使用;水按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执行; 2、可硬性浆液的性能指标:稠度10~11cm;初凝时间16~24小时;泌水率<2.5ml/mm;抗压强度R7≥0.1Mpa,R28≥0.5Mpa;密度1.75±0.5g/cm; 32检测 方法 监理抽检频率 检查及验收记录 1、可硬性浆液性能抽检记录表/10环; 2、盾尾同步注浆记录表; 10环检测一次 300环检测一次 4 壁厚注浆 定; 4、同步注浆的注浆量充填系数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状态和环境要求确定,充填系数宜为1.30~2.50; 5、盾尾同步注浆的材料配比必须选用可硬性浆液,注浆率、注浆压力、注浆部位等必须满足施工规程要求;对穿越构筑物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地段,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同步注浆和多次壁后仪器现场检测 3、盾构推进与管片拼装同步注浆监理检查记录表; 4、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5、监理日志; 序号 施工流程 补压浆作业; 检测 施工内容和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 频率 检测 方法 监理抽检频率 检查及验收记录 1、采用联系测量方法,将平面和高程测量数据传入井下控制点上,满足盾构拼装、反力架和导轨等安装对测量要求; 2、变形测量频率在盾构切口前201、掘进施工测量; 2、环境监控量测; 5 测量 3、竣工贯通测量; 4、隧道沉降测量; 米至盾尾脱出后30米为重点监测时段,每天不应少于2次; 3、隧道贯通测量包括隧道中心三维坐标、横向偏离值、高程偏离值、椭圆度测量等,直线段每10环、曲线段每5环测一个断面; 4、隧道沉降监测点每5环布设一点,测点设在隧道的拱底,每个月测一次,区间贯通后提供隧道沉降变化曲线; 6 验收 工程 1、验收会议; 工程验收 1、渗漏水展开图;归档 1、结构表面应无裂缝、无缺棱掉角,管片接缝应符1、所含检验批的质量均应验收合序号 施工流程 合设计要求; 检测 施工内容和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 频率 格; 2、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3、隧道轴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偏差应符合要求; 4、衬砌环直径椭圆度检查应符合要求; 5、相邻管片的径向错台、环向错台应符合要求; 验收 检测 方法 2、检查质量控制资料; 监理抽检频率 检查及验收记录 2、碎裂展开图;归档 3、贯通测量记录;归档 2、隧道防水符合设计要求; 3、现场检查; 4、验收会议纪要;归档 5、整改通知单;归档 6、整改回复单;归档 7、四方签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