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武汉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旅游的认知、需求、动机和行为特征

来源:好兔宠物网
武汉市不同年龄群体体育旅游的认知、需求、动机和行为特征

李珂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495名不同年龄群体的武汉市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需求、动机和行为特征.研究表明,在对体育旅游概念和作用的认识、最喜欢的体育旅游项目、体育旅游动机、体育旅游的制约因素、每次体育旅游的费用、体育旅游出游的时机以及参与体育旅游的频率等方面,不同年龄段居民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名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46)006 【总页数】5页(P58-62)

【关键词】体育旅游;认知;动机;行为特征;武汉市 【作 者】李珂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80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大家都追求一种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体育旅游由于具有健身性、休闲性、刺激性以及享受性等特征,逐渐成为居民的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选择方式。居民通过体育旅游可以达到健身、休闲、调整身心、交际以及实现自我的目的。目前许多学者都给出了体育旅游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体育旅游是人们为了满足身心需要,以参加体育运动为手段或以观

赏体育赛事为目的,并不以此谋取报酬而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或国家不超一年的旅行”[1];“体育旅游是指以一定的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为条件,以从事各种休闲娱乐、身体锻炼、运动竞赛、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和手段,促使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2]。体育旅游虽然存在不同的定义,但在本质上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出发点不一样,有的侧重于它的健身性,有的侧重娱乐性和休闲性,有的侧重于探险性。体育旅游比一般性旅游更强调旅游活动的深层质量和个性价值,它是体育观念和旅游活动的相互渗透和提升。体育旅游具有参与性与观赏性、娱乐休闲性与健身性、专业性与高品质性、刺激性、教育性和互动性等特征。

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体育旅游认知、需求、动机和消费倾向,对于有效开发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引导人们科学健身,推动我国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选择不同年龄群体的武汉市居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的几个主要城区进行体育旅游的调查。在武汉市城区共发放问卷578份,收回526份,其中无效问卷31份,有效问卷共49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5.6%。问卷回收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划分,共分为7个年龄段,它们是18岁以下、18-23岁、24-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以上。在调查的居民中,男性居民共260名,占总人数的52.5%,女性居民共235名,占总人数的47.5%。调查对象的职业包括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公司职员、公司管理人员、私营业主、学生、离退休人员和自由职业者。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查阅了2003-2011年在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有关体育旅游的相关研究,阅读了相关专著,为本研究的设计、实施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根据于素梅[3,4]等人的研究,结合本研究的目的以及对相关专家的访谈自编了《体育旅游心理问卷》,问卷主要包括18个题目,涉及对体育旅游的认知、体

育旅游结构、旅游兴趣需求、动机、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1-15题采用4点计分法。

研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调查量表和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卡方独立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等统计分析。用SPSS软件的分析KMO值为0.872,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显著性较高(P为0.001),量表的克朗巴赫alpha系数法和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76和0.861。表明量表信度较高。量表的因素结构与总表之间的相关性在0.531-0.810之间,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在0.213-0.345之间,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很好。

研究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5.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体育旅游认知程度是人们对体育旅游的知识、作用和体育旅游结构等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是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居民对参与体育旅游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越多,那么居民就越愿意参与体育旅游活动,并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旅游项目。本文将居民对体育旅游概念的了解程度和体育旅游的作用通过3个问题进行调查。 问题1:你是否了解体育旅游。

问题2:体育旅游是未来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3:体育旅游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满足和放松。

这3个问题的回答都有4个选项,问题1的4个选项分别是“不了解”、“了解很少”、“了解一些”和“了解”,对应的分值分别是1、2、3、4分。问题2和问题3的4个选项分别是“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对应的分值分别是1、2、3、4分。对武汉市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旅游认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对体育旅游的认知情况调查统计,并进行卡方检验,前两个问题的 P<0.01,第 3个问题的 P>0.05,这说明不同年龄群体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认知具有极其显著的差

异,对体育旅游的作用认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对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最高的分别是18-23岁、24-30岁、31-40岁三个年龄段,了解程度最低的年龄段是51-60岁。对体育旅游未来的认识方面,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认识与对体育旅游概念认识基本上一致,但对体育旅游的作用认识方面,基本上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认识程度逐步提高,这主要由于居民的年龄越大,其知识面相对较宽,51-60岁年龄段的居民的认识略有下降,也可能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比年轻居民要慢的原因。60岁以上的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和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这可能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居民刚刚退休,比较多地关注生活质量。

体育旅游项目也称为体育旅游结构,很多学者对体育旅游的结构进行了划分,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将体育旅游项目划分为4类。第一类是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包括垂钓、荡秋千、徒步赏花、打保龄球等;第二类是健身体育旅游,项目包括登山、骑自行车、划船、游泳等;第三类是刺激体育旅游,项目包括攀岩、蹦极、探险、漂流、滑雪、速降、定向越野等;第四类是观光体育旅游,包括观看体育比赛(如观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NBA、大型球赛等)和参观体育场所(如参观水立方、鸟巢、国家体育馆等)。 问题4:我喜欢休闲体育旅游。 问题5:我喜欢健身体育旅游。 问题6:我喜欢刺激体育旅游。 问题7:我喜欢观光体育旅游。

问题4-7的4个回答选项分别是“不喜欢”、“一般喜欢”、“喜欢”和“非常喜欢”,对应的分值分别是 1、2、3、4分。武汉市居民不同年龄群体最喜欢的体育旅游项目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居民对休闲体育旅游的喜欢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并且除18岁以下年龄段以外,其他年龄段都对休闲体育旅游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是由

于该类项目对经济条件要求不高,并能较好地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居民普遍喜欢健身体育旅游,喜欢程度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这是健身体育旅游能够在旅游过程中强健体魄,在健身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刺激体育旅游的喜欢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年龄越小的居民更喜欢刺激性的体育旅游项目。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很喜欢观光体育旅游,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喜欢程度最高。

动机是居民体育旅游的倾向和动力。人们对体育旅游动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取决于居民的兴趣、爱好、需要和习惯等因素,并且居民的体育旅游动机不仅仅是多种多样的,也会发生变化。本文将体育旅游的动机划分为4个方面,它们分别是休闲动机、娱乐动机、健身动机和寻求刺激动机。 问题8:我参加体育旅游是为了休闲。 问题9:我参加体育旅游是为了娱乐。 问题10:我参加体育旅游是为了健身。 问题11:我参加体育旅游是为了寻求刺激。

问题8-11的4个回答选项分别是“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和“非常同意”,对应的分值分别是 1、2、3、4分。对武汉市不同年龄群体居民的体育旅游动机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对武汉市居民的体育旅游动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体育旅游娱乐方面的动机不存在年龄差异(P>0.05),说明不同年龄段居民在休闲动机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在休闲、健身和寻求刺激3个方面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在这3个体育旅游动机方面,不同的年龄群体的武汉市居民之间的差异性显著。

从表2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武汉市居民的体育旅游动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8岁以下的居民主要动机是寻求刺激和娱乐;60岁以上的居民体育旅游的主要动

机是健身、休闲和娱乐。18-23岁年龄段居民的体育旅游动机接近18岁以下年龄段居民。其他年龄段居民的体育旅游动机差异性较小;在寻求刺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居民的动机越小。在健身动机方面,居民的年龄越大,动机性越强。不同年龄段群体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居民的体育旅游观念和健康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居民是否参加体育旅游不仅需要对体育旅游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体育旅游的动机和需求,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居民的经济条件、可支配时间、居民的兴趣以及项目的危险情况等是制约武汉市居民出游的因素。特别是可支配时间和经济条件,可支配时间是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由于体育旅游是常常需要离开常住地之外的活动,因而居民是否具有足够的时间是实现体育旅游的首要客观条件。体育旅游也是一项消费费用相对较高的项目,经济条件是体育旅游重要的物质基础,因而也是居民参加体育旅游的必要的客观条件。

问题12(经济条件):我不参加体育旅游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问题13(时间):我不参加体育旅游是由于时间不允许。 问题14(兴趣):我不参加体育旅游是由于没有兴趣。 问题15:(危险)我不参加体育旅游是由于怕出现危险情况。

问题12-15的4个回答选项分别是“不赞同”、“基本赞同”、“赞同”和“非常赞同”,对应的分值分别是1、2、3、4分。表3显示了不同年龄群体的武汉市居民的体育旅游的制约因素情况。

从表3可以看到,受经济条件约束最大的是18岁以下年龄段,其他年龄段的居民认为经济条件不是主要因素。除60岁以上年龄段以外,居民进行体育旅游约束最大的因素是时间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年龄段的居民要么是在学习阶段,要么是在工作阶段,他们的可支配时间不多。所有居民认为兴趣是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认同率比较高,也比较一致。怕出危险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大。 问题16:每次体育旅游的费用。

将每次居民体育旅游消费费用分为5段,它们分别是50元以下、50-100元、101-150元、151-200元和200元以上。表4显示了不同年龄群体的武汉市居民体育旅游消费,在不同消费金额段的消费百分比。

表4显示了不同年龄群体的武汉居民体育消费差别较大,年龄越小的居民侧重于费用比较低的体育旅游消费,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旅游消费水平在逐渐提高。18岁以下的居民体育旅游消费中,每次消费金额在50元以下占了36.7%,消费金额在200元以上只占5.3%。24-30岁、31-40岁、41-50岁和51-60岁年龄段每次消费金额比较接近,60岁以上居民的每次体育旅游消费金额在50元以下较少。

问题17:你常常选择体育旅游的时间(可多选),出游时间包括周末、小长假、带薪休假、长假、其他。

表5显示了不同年龄段的武汉市居民选择体育旅游的时间,可以看出,居民选择在小长假和大长假出游的时间比较多,选择带薪休假的时间并不多,也有部分居民选择周末出游,60岁以上的居民选择其他时间出游比较多,这是由于他们可支配出游时间比较灵活。

问题18:每年进行体育旅游的次数。

图3显示了不同年龄武汉市居民的体育旅游频率,可以看到,在前几个年龄段,随着居民的年龄增加,参加体育旅游的次数也随着增加,但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参与体育旅游的次数减少,并且在41-50岁和51-60岁两个年龄阶段达到最低,可能这个年龄阶段的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识程度较低,加之可支配时间较少的缘故。60岁以上的武汉市居民体育旅游的次数最多,他们具有足够的可支配时间和经济实力的支撑。

体育旅游具有体育与旅游的双重特点,主要以休闲、娱乐、健身和探险等为主要动机,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刺激性等特

征。[5-7]通过调查不同年龄群体的武汉市居民,可以发现他们在对体育旅游的认知、需求、动机和行为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1)不同年龄群体对体育旅游的概念和作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体育旅游概念的了解程度最高的分别是18-23岁、24-30岁、31-40岁三个年龄段,对体育旅游的作用认识方面,基本上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认识程度逐步提高。 (2)居民对休闲体育旅游的喜欢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居民普遍喜欢健身体育旅游,喜欢程度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年龄越小的居民更喜欢刺激性的体育旅游项目,年龄越大的居民越喜欢观光体育旅游。

(3)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的体育旅游主要动机是健身、休闲和娱乐,年龄较小的居民体育旅游的动机则侧重于寻求刺激。

(4)对居民参加体育旅游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居民可支配的时间。 (5)居民每次体育旅游消费的费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6)居民选择体育旅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小长假和大长假,60岁以上居民的体育旅游时间很灵活,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居民选择非休假时间出游。

(7)居民每年参加体育旅游的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S型,开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接着随年龄增加反而减少,60岁以上居民体育旅游次数最多。

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旅游的宣传,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建立对体育旅游的积极认知,提高其对体育旅游的需求。

当地旅游部门应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体育旅游需求,充分开发资源,设置多样化的旅游项目,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旅游需求。

在体育旅游的营销策略上要考虑到人们旅游的时间、旅游方式等因素。

【相关文献】

[1]井玲.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评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7):48-54.

[2]昌晶亮,徐虹.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5):24-26.

[3]于素梅.我国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7):20-23.

[4]于素梅.不同群体体育旅游需求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33-1636.

[5]刘凤香.户外运动与体育旅游的概念与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2):74-78.

[6]曲天敏.试析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0):29-32. [7]林宏.四川丘陵地区不同性别人群体育旅游现状的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67-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