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计算
(1)计算绝热温升值
CQ28033539.1Cc1.02400 (1-1)
Tmax式中 Tmax——混凝土最大水化热温升值(C)
Q——水泥水化热量(J/kg)
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由0.92~1.0,取0.96(J/kg·K)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2400kg/m3
(2)计算实际最高温升值
T(t)mQ(1ccemt) (1-2)
式中 T(t)——浇完一段时间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C)
m——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c
e——常数,为2.718
- 1 -
m——与水泥品种,浇捣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一般为0.2~0.4
t——混凝土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天数(d)
Q、c、——同(1-1)
为减少计算量,采取分段计算,由公式得
Td(s)TnT0 (1-3)
式中 Td——各龄期混凝土实际水化热最高温升值(C)
T
n
——各龄期实测温度值(C)
T0——混凝土入模温度(C)
Td(s)52C-28C=24C
同样由计算得: Td(9)=18C
Td(9)=18C
Td(15)=11.5C
Td(21)=7.7C d(30)=4C
(3)计算水化热平均温度
- 2 -
Td(27)=5.5C
T
T(x)tT122()3T4T13T2T1 (1-4)
式中 T(x)t——混凝土水化热平均温度(C)
TT1——保温养护下混凝土表面温度(C)
2——实测混凝土结构中心最高温度(C)
——实测混凝土结构中心最高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即T4=T2-T1
T4经实测已知3d的T1=36C T2=52C,故由公式得:
2T(x)3=36+3(52-36)=46.7C
又知混凝土浇灌30d后, T1=27C,T2=32C
2故 T(x)30=27+3(32-27)=30.3C
水化热平均总降温差:
=T(x)3-T(x)30=46.7-30.3=16.4C
Tx(4)计算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值及收缩当量温差
- 3 -
y(t)y0(1e0.01t)M1M2M3Mn (1-5)
Ty(t)y(t)= (1-6)
式中 y(t)——各龄期混凝土的收缩相对变形值;
0y——标准状态下的最终收缩值(即极限收缩值),取3.24×10-4 、M2、
M1M3Mn ——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Ty(t)——各龄期(d)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C)
——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
取
0y=3.24×10-4;M1=1.25;M2=1.35;M3=1.00;M4=1.64;M5=1.00;
M6=0.93;M7=0.54;M8=1.20;M9=1.00;M10=0.9;=1.0×105,则3d收缩值
为:
c(1eyy(3)0.1t)M1M2M3Mn
=3.24×10-4×(1-e0.9=0.144×10-4
0.013)×1.25×1.35×1.00×1.64×1.00×0.93×0.54×1.20×1.00×
3d收缩当量温差为:
- 4 -
Ty(3)y(3)0.1441054= =
1.010 =1.44C
同样由计算得
y(9)=0.149×10-4; Ty(9)=4.19C
y(15)=0.677×10-4; Ty(15)=6.77C
y(21)=0.919×10-4; Ty(21)=9.19C
y(27)=1.151×10-4; Ty(27)=11.51C
y(30)=1.260×10-4; Ty(30)=12.60C
根据以上各龄期当量温差值,算出每龄期台阶间每隔6(3)d作为一个台阶的温差值,见下图:
(5)计算各龄期综合温差及总温差
各龄期水化热平均温差,系在算出的水化热平均总降温差为16.4C的前提下,根据升降温曲线图推算出各龄期的平均降温差值,并求出每龄期台阶间的水化热温差值。为偏于安全计,采用3d最高温度52C与30d时32C的温差值作为计算依据,算出各龄期台阶(同样以每隔6d作为一个台阶)的温差值,如图所示。为考虑徐变作用,把总降温分成若干台阶式降温,分别计算出各阶段降温引起的应力,最后叠加得总降温应力。
- 5 -
T(9)=6.0+2.75=8.75C
T(15)=6.5+2.58=9.08C
T(21)=3.8+2.42=6.22C
T(27)=2.2+2.32=4.52C
T(30)=1.5+1.09=2.59C
总综合温差: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