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科研研究计划书范例

来源:好兔宠物网

科研研究计划书范文1

关键词:回报计划 客户保留 客户忠诚

近年来,客户回报计划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主流对回报计划持支持态度。但是,对回报计划有效性的质疑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也同时存在。鉴于此,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文章分析探讨客户回报计划的概念、研究视角及其有效性,归纳总结客户回报计划研究存在的不足,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客户回报计划及其研究视角

客户回报计划,也叫客户忠诚计划,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奖励计划,它给予那些重复购买的客户以某种形式的回报,比如价格折扣、现金返还等。这些回报应该是客户认为或感知对其有价值的,同时这些价值的实现需要客户不断地进行购买或推荐(胡保玲,2008)。回报计划产生不同类型的转换障碍,包括经济的障碍――如果客户改变产品或服务提供商就会失去诸如点数等经济利益,以及心理的、社会的和关系障碍――增强客户对企业的承诺与信任水平。这些障碍可以帮助锁定客户,建立更高水平的客户保持状态,实现长期稳定的、有利可图的客户重复购买,而高度的重复购买行为又能够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形成紧密的关系,最终建立起客户对公司的忠诚。。

随着对客户保持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增强,许多公司纷纷采纳和实施客户回报计划,以保持住有价值的客户。20世纪80年代,回报计划首先在航空业、酒店业得到应用,然后迅速普及到了电信、金融和零售等行业,现在已经发展为跨行业、跨国家、线上线下联合的趋势。如今,客户回报计划已成为公司关系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关系、刺激产品与服务的使用以及保留顾客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Kivetz and Simonson, 2003)。随着客户回报计划的流行和传播,西方学者对客户回报计划研究也产生了极大兴趣。总的来说,以往文献对客户回报计划研究的视角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视角,另一类是消费者认知视角。公司视角是客户回报计划研究的主流,探讨或实证检验客户回报计划对钱包份额、市场份额、购买频率、利润以及重复购买次数等变量的影响。。总之,现有研究很少了解哪些是影响客户对回报计划作出有效反应的关键因素,或者为什么有些回报计划是高度成功的,而有些回报计划是失败的。

二、客户回报计划的有效性研究

客户回报计划需要企业长期的承诺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旦回报计划有效性真的存在问题,那么计划实施公司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机会成本。从公司的角度看,对客户回报计划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从文献回顾看,回报计划的有效性依然未得到很好的理解,研究得出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现有研究还不能给管理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既不能帮助管理者评价回报计划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是恰当的,也不能帮助管理者识别改进回报计划的有效方式。

一些学者认为,客户回报计划是一种建立客户忠诚和增加销售的有效工具,这也是主流研究的观点。Rust等人(2000)对航空业的研究发现,回报计划对购买意图有显著影响:回报计划可以提高某一企业客户增加或保持给予现有供应商业务份额的可能性。Bolton等 (2000)和Vernoef(2003)的研究显示,客户回报计划能够显著影响客户重复购买、钱包份额与服务的使用,它的实施能增加愿意保持长时间关系的客户人数。李纯青与徐寅峰(2004)实证研究发现,合适的回报计划可以促进客户的购买、提高公司的利润及缓解价格竞争。这些研究认为,忠诚主要(甚至完全)表现为一种行为,所谓的忠诚顾客就是行为忠诚的顾客;并且忽略了竞争者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没有考虑竞争者也采取类似计划的情况。Gilbert 和Karabeyekian(1995)指出,当行业内大部分公司都实施了回报计划时,回报计划的效果将减弱,不可能给实施计划的公司带来任何优势和利益。胡保玲(2008)认为,在竞争者未跟进的情况下,回报计划对重复购买意向可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竞争者跟进的情况下,短期内它可能对客户重复购买意向影响显著,但从长远看,其影响是弱的甚至无影响。

另外一些研究者质疑回报计划的价值,认为回报计划不能带来客户的忠诚。Dowling与Uncle(1997)指出,短时期内回报计划确实可以刺激重复购买,但基于奖励的回报计划想增加客户的忠诚是比较困难的。Sharp与Sharp(1997)指出,销售额的增加只能被部分地归因于回报计划,特别是在存在垄断、地理环境限制等客户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行为取向的指标更是一个误导性的指标,片面地夸大了忠诚计划的作用。他们认为,如果只从行为角度出发,无法对回报计划的真实绩效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胡保玲(2008)指出,缺少情感因素的回报计划无法对顾客推荐意向产生积极的影响;实施客户回报计划的公司不要再仅满足于重复购买,而是要增加客户对公司或其品牌的情感依恋(于志华、胡保玲, 2007)。。不过,目前研究还未提出如何将情感因素注入到回报计划中去的具体建议。

三、结论

。在国外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对回报计划效果的显著性持肯定态度,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回报计划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客户行为来加强客户忠诚。由此可见,对回报计划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回报计划是关系营销的重要手段,因此,回报计划感知价值有可能以承诺、满意等为中介变量对客户忠诚产生影响。

另外,现有研究还不清楚客户回报计划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以及更重要的是,什么导致不同计划的成功与失败。尽管一些研究探讨了计划和消费者特征的调节影响,但是现有的研究往往把回报计划置于真空中,对来自竞争企业和竞争计划的影响是无效的,忽略竞争力量的影响是不可取的。以前研究表明,患有近视证症没有考虑到竞争的情况下的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导致不理想的企业决定,它还抵制回报计划在许多行业内扩散的市场现实。问题仍然存在,关于是否竞争忠诚计划在这样的行业确实抵消了另一效果,产生零和的博弈或者是否一些企业由于他们的竞争地位在忠诚计划上可能享有非对称优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对完整理解客户回报计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Bolton, Ruth N., P. K. Kannan, and Mathew D. Bram lett.Implications of Loyalty Programs Membership and ServiceExperiences for Customer Retention and Value[J].Journal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0, 28(Winter): 95-108.

[2]Hallberg Garth. Is Your Loyalty Programme Really Building Loyalty? Why Increasing Emotional Attachment, not jus tRepeat Buying, Is Key to Maximising Program Success[J].Journal of Targeting,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for Mar keting,2004, 12(3): 231-241.

[3]Kivetz Ran, Simonson Itamar. The IdiosyncraticFitHeuristic:Effort Advantage as a Determinant of ConsumerResponse to Loyalty Program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3,November: 454-467.

科研研究计划书范文2

关键词:真三维 地籍 产权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07-02

1 地籍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地籍管理是以宗地为基础的二维平面地籍管理方式,主要记载国土资源在二维平面空间的信息。二维基础数据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而且在应用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地籍,其理论基础是同一宗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权籍一致性。在二维平面空间,通常采用投影方式或根据建筑面积分摊方式,将三维权利实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投影或分摊的方式来代表其权益范围进行登记。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城镇人地矛盾日趋紧张,为集约用地,土地利用的立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地表为核心的国土权利法规和地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空间的占用与使用,特别是当与同一土地表面、地下相关的空间归属权不同时,基于二维地表的传统土地登记和地籍系统将无法清晰的界定土地的权利空间。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情况定为一宗地,称为共用宗地。大多数的共用宗地只是在水平面上无法划清界线(如地下管线、高层建筑),比如在对城市中林立的高层建筑进行内部权利划分和管理时,利用二维空间数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一方面国土主管部门无法对其权属进行清晰管理,另一方面权属界定由于没有明确的保障,引发了很多权属争议事件。

3 地籍管理新要求

国土资源是一个多维度、多空间的概念,包括了土地、矿产、地质风貌及其所承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其他很多领域,涉及到地表、地上及地下,如城市土地立体利用、立体地价评估、空间权、地下空间权的使用等,都必然会涉及到土地的三维特性,也有必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反映。从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现代地籍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国土资源利用模式变迁的轨迹,但这个变迁过程仅停留在国土资源平面利用的范畴。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国土资源利用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这个变化也必然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体现,而直接体现这一变化的方式就是建立三维国土资源模型。

4 三维技术

目前三维市场主要有3种主流三维构建模式:传统建模、三维实景(街景)、全景真三维建模。

人工建模通过单个建模再场景整合,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成熟,主要表现在三维场景的美观上。但技术路线决定了数据先天的缺点。(1)由于虚拟建模,造成了大量城市信息缺失,即使精细建模也只是对重要建筑、重要区域进行精细表达,无法做到城市完整信息的真实还原。(2)精细建模的模型可以用Lidar来保证,但其纹理多通过人工拍照获取,对于高层建筑纹理基于通过复制形式贴上去、这就决定了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精度无法保障。

三维实景即为街景,2007年goolge为解决虚拟三维建模向真实的三维影像过渡,而提出一项技术。。这与2D平面地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原本无聊的地图更加生动,更有阅读性和娱乐性。但街景作为过渡性技术,其他技术特点也局限了其应用的范围。(1)街景只是沿街的信息,无法对整个城市空间进行完整的体现,如非沿街区域、小区内、院内,即使沿街区域,由于中国城市沿街植被较多的特点,也无法对沿街的信息进行完整的采集。(2)街景做为360°拼接的照片,无法对空间体进行三维旋转浏览、三维空间分析,也决定了其应该范围只能局限在互联网(公众浏览)、城管(沿街部件管理),无法在GIS行业进行深入应用。

在全景真三维影像建模生产工艺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是保证数据精度的关键。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集成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惯性测量单元 (IMU)/DGPS差分定位技术于一体,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素有“精度之王”的美誉,作为近几年在测绘领域快速获取空间数据的新型技术,成为三维城市建设的一把利器。激光扫描对天气情况要求低,雾霾天也可以进行作业,这在国内当前天气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高精度的特点也保证了三维数据精度的可靠性,长久以来三维建设因为没有测绘精度保证,三维应用都停留在展览、显示等层面,没有深度的行业应用。全景真三维技术也真正解决了长久以来三维数字城市建设“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

基于3种主流的三维技术本身特点,针对大量国土资源土地登记、征收、出让、开发等管理要求,全景真三维建模无论在是数据的精度上保障地籍权属清晰界定、土地登记管理,还是在为其它各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国土管理”一张图”,都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5 真三维国土资源管理

5.1 二三维地籍管理

随着城市聚集效应加强,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城市空间向立体化利用延伸,各综合性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通信设施等遍布地上、地表、地下空间,由于分层开发利用,造成分层属性不同的权利人,给当前基于二维宗地的地籍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采用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混合管理模式,二维地籍登记中不能解决的复杂权属情况则能够通过三维系统进行登记,形成二维宗地平面与三维体宗地的混合管理方案。

5.2 不动产登记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是由土地、房屋、水利、海域、林业及农村承包土地组成的。目前土地登记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地利用登记缺失状况。诸如商业高层建筑内部权属信息复杂、建筑顶部建造的通信设备、日益增多的电缆设施等。

建立基于倾斜影像和Lidar的真三维模型,Lidar直接获取模型三维坐标,三维登记地籍图通过界址点、界址线、界址面描述宗地的立体几何特征,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三维宗地以体宗地为基本单元,用体积度量,精确描述立体空间中的三维产权体。按照不同楼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籍登记。通过这种方式将建立三维地籍库,反映三维产权体的基本情况,相比传统二维地籍库的信息要丰富许多,能够清晰的界定地表、地面、地下立体空间的权利,如图1所示。

5.3 三维地籍综合管理

利用三维地籍库,系统能够进行综合查询,实时准确的掌握任意体宗地的平面和空间土地登记情况,当输入土地使用者名称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需要查询的宗地,用三维立体图像展现积宗地土地利用情况,并采用列表方式显示土地使用者名称、土地坐落、宗地面、土地证号等信息。同时,该功能还能显示共用宗地中土地使用者的基本用地信息,如宗地分割登记情况,当鼠标指向小区内某栋建筑物的任意区域时,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该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分摊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期限等主要信息。该功能将实现空间产权的清晰化管理,能够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情况。

5.4 地籍动态监管

通过实时动态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和监控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项目,审批地块颜色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清晰地显示建设项目获批后,宗地空间内部建筑物及权籍信息的变更过程,在建设方案的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与登记信息发生出入后,系统将自动报警,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对土地利用审批项目的全周期、立体化监管。

6 结语

全景真三维地籍管理作为国土行业最新的信息化手段,按照地理三维坐标组织管理空间信息,将地下、地表、地上等要素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准确划分界定,生成真实的三维场景,为建立城市空间信息与国土资源管理登记提供了高效的三维模拟平台。基于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土籍登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为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提供精细化的工作平台和科学的决策支持,极大提高了国土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艾东,朱彤.土地立体利用与三维地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5):126-131.

科研研究计划书范文3

关键词:客土基盘;盐碱地;绿化;南堡开发区

收稿日期:2012021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12502

1引言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吃穿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良好、优美的生态环境需求日益增加,加强盐碱地生态修复、恢复植被,对改善土壤结构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客土基盘绿化技术从南堡开发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控植物根系生长主要活动层土壤的水盐运动,保障植物良好生长发育,从而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取得了良好的绿化效果,为今后该区域盐碱地进一步绿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南堡开发区地处唐山沿海的海陆交接地带,具有海洋和陆地双重特点。土壤属海退盐渍土,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土壤含盐量在0.5%~1.3%以上。客土基盘绿化试验地位于南堡开发区大碱连接线主干公路两侧,该处全部是芦苇荡和自然沟渠,为保持原有的地貌特征,避免大规模地形改造,因地制宜,在芦苇荡内筑堤,做到土方就地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所筑堤上进行绿化,保持公路两侧的芦苇湿地景观。

2材料与方法

采用局部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技术——客土基盘技术进行绿化试验;通过修筑台田、挖排水沟、铺隔离层、营养客土基盘栽植树苗等综合措施,研究南堡开发区盐碱地客土基盘绿化技术;通过追踪观测进行结果分析比较。

2.1抬高地面

相对抬高地面,挖沟筑堤,在公路两边路基下设排水沟渠,沟渠上宽10m,底宽3m,深2.0m;林带外侧设排水沟,沟渠上宽10m,底宽5m,深2.0m。利用开挖两条排水沟渠的土方,修筑台田,形成宽20m的台面。以利于淋洗盐碱,增强渗透性,创造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提高植物成活率。

2.2客土基盘栽植

2.2.1树穴

乔木类采用大穴排盐阻盐客土基盘整地方法,树穴规格为直径1.5m,深1.0m。灌木类采用排盐阻盐客土基盘整地方法,树穴规格为直径1.0m,深1.0m。树穴进行穴状隔离,铺设塑料,中央留下淋水孔,底层铺20cm的碎石,上面填客土(外购黄土与腐熟有机肥搅拌均匀)。除树坑换填客土外,林带台面均为原状土。

2.2.2苗木种植

通过栽植多种耐盐碱树种,从而筛选出最适合南堡泥质盐碱地绿化的树种。林带主体栽植胸径8cm以上北京红叶杨、柳树、白蜡、火炬等,常绿树栽植油松、铅笔桧;林带景观树栽植紫叶李、西府海棠、榆叶梅等花期长、抗盐碱性强的树种;渠埂护坡为柽柳。待植株生长1年后,人工扒除隔离塑料。此时,台田表层土经过1年的排盐淋水,足够满足树木侧根生长。

3结果与分析

3.1水盐动态结果分析

通过对台田水盐动态情况的观测,得出台田土壤的水盐变化规律。4月和5月降水较少,蒸发强烈,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少,土壤水分变化波动性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土壤含盐量变化波动也较强,有升有降;6月、7月和8中旬降水充沛,土壤含水量达到年季上限水平,土壤含盐量明显的降低,脱盐显著;从8月中旬以后到9月和10月降水明显减少,土壤含盐量又逐渐增大。台田水盐状况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最终满足树木正常生长。

3.2树木生长状况

对各树种在不同生长的情况下,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原因,柳树、白蜡、火炬、铅笔桧、柽柳等长势良好,红叶杨、油松初期较好,后期长势弱,成活率差异显著(表1、表2)。

表1南堡盐碱地植物生长情况对照cm

类别柳树白蜡火炬铅笔桧油松柽柳株高2602601.63.13.61.5传统模式胸径7.576.5地径791.8株高2802801.93.33.82.0客土基盘模式胸径98.59地径8103

表2南堡盐碱地植物成活率对照%

柳树白蜡火炬铅笔桧油松柽柳传统模式929293807892客土基盘模式969599858299

结果表明:经过改良后的树穴土壤有机质较多,适合植物生长客土基盘技术造林较适宜树种为柳树、白蜡、火炬、铅笔桧、柽柳等。客土基盘具有较强的阻隔盐碱的作用,能够为绿化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局部生长环境,营养客土基盘内植物易取得高生长量,提高成活率。

3.3实施工程措施结果分析

利用开挖排水沟渠,排盐、阻盐整地技术施工,就地土方修建台田,树穴换土,工程造价仅100元/m2;沿海地区绿化一般性种植模式,采用埋管排盐、淋水、换填客土做法,工程造价245元/m2(2009年标准),客土基盘绿化技术可降低工程成本145元/m2,大大降低了绿化成本。

4结语

客土基盘绿化技术,科技含量高、成本低、保成活、保成林,对降低整个沿海区域盐碱地绿化的成本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为推动以生态环保,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低成本绿化模式,走因地制宜,科技兴绿、可持续性发展的园林绿化道路, 客土基盘绿化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科研研究计划书范文4

[关键词]知识提取 信息可视化 可视化技术

[分类号]TB18 G203

1 引言

可视化技术利用人类强大的视觉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这一自动化系统,将知识的外在表示方式与人类的视觉潜能紧密结合,极大地丰富了知识表示的方式,为知识提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它主要体现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即利用可视化的方式将人脑中的知识表示出来,并经评价后存入知识库当中,以丰富知识存量、便于重复利用以及知识创新。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是通过一定技术平台实现的,不同的任务环境具有不同的平台设计模式。此外,完成知识提取还需要一定的促进机制,如构建知识型团队、制定激励措施、推动技术应用等。

2 知识提取与可视化

知识提取是让知识主体告诉别人他所拥有的知识以及他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知识提取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由一系列技术和方法组成的,这些技术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与知识主体进行交互、沟通及协作,来提取某一领域的知识(主要是隐性知识),形成知识库。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是通过可视化技术丰富知识的表示方式,并使知识评价活动易于开展,进而完成知识的提取过程,旨在改善知识提取的效率与效果、增加知识存量以及提高知识库的质量。

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也给出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例如,在Noh等提出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型中,基于案例库,用推理的方法,通过描绘专家的认知地图来提取专家的隐性知识。其知识提取的具体过程是将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从中提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问题发生情境和条件等一起存入知识库,该过程被称为“有形化阶段”。当问题发生时,就可以从知识库中选择适应新情况的认知地图来解决新问题。另外,国内学者刘有源等也将可视化技术引入知识提取过程当中。他们认为,在建造智能CAD系统或设计型专家系统等基于知识的系统时,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充分提取领域专家的知识。。

;同时,利用的可视化技术比较单一,对各种可视化技术包括各种信息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不够;也没有系统探讨可视化技术在知识提取中的应用,包括可视化技术如何支持知识提取,如何与其他技术及平台进行协作等问题。

3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实现框架

在充分吸收已有可视化技术在知识提取中的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知识提取过程本身的特点,本文给出如图1所示的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实现框架。该框架将整个知识提取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隐性知识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对知识的内容、结构以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形成最终的显性知识,存入知识库。其中,前两个步骤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最后一步是知识沉淀的过程。可视化技术对知识提取的支撑主要体现在知识构建上,同时也影响到知识库的构建。

图1中:①知识表示和知识评价之间是双向沟通关系,目的加强评价者和提出者之间的沟通,以避免误解,同时由于完成知识表示和知识评价常常有许多人参与,因此所有参与者之间也需要一个沟通机制作支撑;②为了让提出者更好地表示自己拥有的知识,同时让评价者能够尽快理解、掌握提出者的知识并对其做出评价,可视化平台的设计是关键所在,同时可视化技术与沟通机制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它们既可以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模块,也可以是互相嵌套的;③这里的知识库不再是狭义上的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或者规则,库,而是从整个组织的角度设计的知识库,是广义的知识库,其存储的知识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甚至是非结构化的。

4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平台设计

4.1平台设计原则

4.1.1从任务情境出发 在不同的任务环境中,对知识提取平台的要求是有差别的。;而在以提取高质量知识的任务情境中,例如在领域本体知识工程建立时,知识构建则倾向于利用丰富、规范的可视化技术表示知识,对知识的具体内容以及评价要求严格,知识的表示和评价通过一定的沟通机制不断反复进行。

4.1.2易于掌握和使用 为了保证让更多的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平台的使用或者能够把握平台的特性,以有效完成知识的提取,平台的设计应遵循简单易用原则。

4.1.3丰富的交互功能 人机交互主要体现在局部细节与全局结构之间的切换以及各种动作选择两个方面。全局结构是指整个知识体系的映射方案,当知识体系的规模较小、能够在同一个屏幕上显示时,直接将所有局部细节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即可;而当知识体系达到一定规模,不能在同一屏幕上显示时,则需要提供相应机制。;二是提供导航地图,使用户能够迅速定位自己所浏览的位置。。动作选择是指为用户提供的操作功能,一方面便于表示知识;另一方面便于快速浏览、过滤和评价知识。不同的操作应采用不同机制来实现,包括按钮、面板、选项卡、滑块,鼠标操作、快捷键等。

4.1.4统一的集成平台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平台不仅需要可视化的知识构建工具,还需要一定的沟通机制,甚至需要与相应的知识库平台进行集成,以使用户不必在多个工具平台中频繁切换。

4.1.5一定的智能水平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平台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其智能也主要体现在

知识表示和知识评价方面。在知识的表示过程中,可以提供知识点记忆功能、高效检索功能、自动联想功能、错误提示功能、自动转换为知识库需要的格式等功能。而在知识评价方面,平台可以提供针对知识内容和结构的自动分析、统计、评价功能。。

4.2平台设计模式

不难发现,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平台设计的重点在于可视化技术、沟通机制以及知识的结构化程度三个方面的把握。因此,本文提出了以可视化技术维、知识结构维以及沟通机制维的三维立体设计模式(见图2)。在不同的任务环境中,可以据此制定相应平台的具体设计方案。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平台设计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即两种不同的设计策略:一是以可视化技术为主导,再考虑其他两个因素;二是以沟通机制为主导,进而选择可视化技术,再确定知识的存储策略。

。例如,可以先使用微软的制图工具Visio,或概念图、思维导图制作工具Mindmanager、PersonalBrain等制图,然后将制作好的图形以网页的形式或者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与他人在线交流,最终完成知识的评价。。

。。

4.3平台设计实例分析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与任务情境密切相关,本文下面结合Ideaquarium设计实例,来详细分析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平台的设计模式和方法。

Ideaquarium是利用视觉隐喻技术及头脑风暴法提取知识的平台。图3是电信运营商利用Ideaquarium制定网络服务广告战略的情景:

制定战略的过程分为三步:①根据目前的形势界定战略的出发点并将其映射为贝壳,还可以给出战略的思考方向并将其映射为石头;②参与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将其映射为一条想法鱼(idea fish),根据不同的思考方向将其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石头的上方),这一过程中参与者之间需要进行沟通,以保证彼此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并给出初步评价,想法鱼的尺寸代表相应的支持度,越大表示支持者越多;③参与人员对提出的所有想法鱼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并将其映射为标准鱼(criteria fish),然后将所有的想法鱼与标准鱼进行比较,根据达到标准的程度,按高低排列所有的想法鱼,越高表示越接近标准,而那些高出标准鱼的想法鱼即是有效的想法,通过这些想法即可制定最后的广告战略。

Ideaquarium让专家能够时刻把握提取过程的全貌,同时对别人及自己的想法有更好的认识,便于及时进行调整,提取过程中也易于激发新的思路和方法。视觉隐喻的应用使得知识提取的过程直观、形象且更易提取新的知识。

;②能够隐喻的想法数量十分有限,如图3中想法鱼仅有10条,想法的具体内容显示得不够清晰。

5 结语

科研研究计划书范文5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研 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小学教师进行科研的重要性

教师进行科研是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为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教师进行科研是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需要。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课题研究,养成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并勇于探索、实践。

教师进行科研是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

1.2小学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学校管理需求。随着教育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学校管理领域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校长管理系统、教务教导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总务管理系统以及一卡通等。

教学教研需求。主要体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密度、远程教学和在线辅导、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发课件集体化等方面。

2基于学校管理的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理念有偏差。很多学校可能为了达标而创建数字化校园网,重视在硬件上投入,轻视软件资源建设。大部分的计算机教育资金都用在了计算机硬件环境上,软件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硬件投入,软件资源非常缺乏,教师培训资金更是微乎其微。

(2)校园网的使用效率低。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由于对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忽视,造成校园网设备闲置没人用,也没资源可用,计算机只作为普通的文字处理工具,网络也只是用于文件的传输,大大降低了其使用效率,科研水平也处于低水平状态。

(3)校园网维护管理跟不上。由于缺乏网络专业技术人员,不能保障校园网正常使用,这就直接影响了教育科研的进展。

(4)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合要求。学科教师从未获得过计算机知识的人占有相当大比例,而能够真正在学科教学中开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例更小,大多是一个放映员的角色。因此,对一线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是教育科研数字化进展的基本保证。

3基于学校管理的学校教育科研数字化建设――胜利孤岛第一小学课题研究数字化建设

3.1学校申报多种多个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胜利孤岛第一小学近几年申报多个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涉及学科有数学、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比如:2011年11月成功申报国家十二五课题《小学数学优质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及有效应用研究》;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校本课题,当一个课题完成时,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3.2教育科研的数字化依托于校园管理的数字化

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

学生参与网络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搞科研,应该有学生的价值体现。。

学校管理的“四大系统”的有效支撑。。FTP服务系统实现电子教案资源、课件资源、软件资源、习题资源、测评试题资源的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设有家校通管理平台、资产与技术装备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时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二是明确各板块的任务分工,做到每周至少一次内容更新;;。

科研研究计划书范文6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优化设置

一、研究背景

2014年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为部分高校走特色化、内涵式转型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并且带来了挑战与机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成为近年来市场需求较大、就业形势较好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同时,该专业属于实践性强的技能型专业,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要求。但是,目前部分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基本与其母体学校一致,缺乏社会职业的针对性,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调整、优化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需要,已成为高校转型背景下各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成型,多按照各自上级单位多年教学经验的指导。学生在校学习更侧重理论研究与探索性设计,与实际工作项目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在高等学校转型背景下都亟待改进和提升。部分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知不够准确,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知不够深入,学习不够积极。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高校转型工作中一直积极面对,勇于探索,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对照现有教学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独立学院的学生4年的课程学习多为理论学习,学习面广泛,内容多样,但大都是针对不同空间类型的设计理论知识,只在教室中闭门造车,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现场测量勘测、客户交流等,更难以培养这些基本能力。第二,专业基础素质较弱,合作能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入校成绩往往不高,整体专业基础素质较弱,再加上学生个人生活经历经验不足,这些弱点直接导致其方案设计能力不足,设计布局、功能分区不合理。部分学生连基本的设计辅助软件AutoCAD的熟练操作都难以实现,图纸的规范性、完整性有待提高,平时的作业质量不高。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设计师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大都是团队合作进行工作,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融洽。但是学生往往自我意识较强而合作能力不足,再加上各自的专业基础素质有待提高,团队工作无从谈起。第三,设计作品没有整体感,实用性差。学生生活阅历有限,自身的审美能力不够,导致他们对设计没有整体、统一的认识,对理论学习中的中外建筑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相关课程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他们对设计整体风格的认知能力不足,难以整合、统一。第四,装饰材料与施工的知识匮乏。学院教学本就是传统型课题教学,学生对装饰材料、施工知识的学习也是纯理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难以开展教学。学校难以提供相应的项目工程环境让学生观察、感受,教师虽然会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践,也多是在材料市场进行考察。教师一个人无法带领大批学生进入工地或材料市场进行全面讲解,安全问题、实际教学效果都难以保障。根据相关企业实际项目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从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目前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看,本科、专科教学中基础绘画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大,时间多为半年到一年;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类型过多,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设计工作内容有较大的差异。这些时间中还要去掉毕业设计实习的半年,学生实际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本科为一年半,专科为一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的实际专业空间设计类型的学习任务较多,只能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的项目模拟练习,实践环节的时间不够。学院为了方便管理,往往不主张学生走出教室,直接导致实践环节整体的实用价值不高,项目模拟只是纸上谈兵。第二,教学实践实验室不足。学校本身由于场地、资金的限制,难以让学生在学校中进行现场测量,现场感受工作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在学校学到实用的操作技术。第三,缺乏公司规范化的图纸教学模板。以往的专业制图课堂教学中,学生知道图纸怎么画、用什么工具画,但是这些和公司的实际制图要求又存在明显的区别。再加上学生本身能力不足,训练时间不够,操作的熟练度低,规范性较低。第四,课程考核要求不严,与公司的实际要求脱节。课程考核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途径,目前的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对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要求较低,而补考相对比较简单,难以发挥有效的教学评价作用。

三、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探索性课程优化设置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和环境艺术专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探索性课程优化有如下途径:第一,明确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优化方向,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了解企业市场需求和相关企业的实际项目操作方式。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将教学定位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特点进行本科、专科区别化教学:专科定位于培养基本操作型人才,培养胜任设计公司基本项目实际操作绘图整理汇总工作及项目接待衔接工作、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人才,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本科定位于培养项目设计型人才,培养满足设计公司客户交流、方案设计、预算、后期深化的设计工作需求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整合能力。第二,调整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要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学校可减少绘画类基础课程的课时,增加专业课程的课时,并增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时数。空间设计类型课程分阶段进行教学,设置理论教学、项目模拟、实际场景体验感受三部分。根据系部各专业教师的特点、优势,让其承担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空间设计类型的实际操作方式,感受不同的教师对同类空间设计的不同诠释,以提升教学的实用价值。第三,丰富教学形式。在课程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环节,还可以进行项目模拟教学。进入项目模拟环节后,专业可进行分组教学,每班配备两位教师同时授课。教师将学生分组、构建团队,进行方案设计,学生在设计完成后向两位教师汇报方案,获得指导意见。调整方案后,学生根据设计公司的制图规范完成设计图纸的绘制工作、确认材料预算,并由两位教师审核、修改,完成该课程的考核工作。学校可允许教师承接设计项目,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将合适的项目直接引入课程的项目模拟实践环节。在课堂上,教师模拟公司的实际项目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使其熟悉将来的工作模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加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四,模板化教学。教师可按照设计企业的操作要求设计教学模板。如,将AutoCAD操作等设计师基本能力课程教学实际化,考核标准依照公司要求,教师按公司制图规范进行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实际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减少公司培训员工的成本。第五,提高教学考核要求,调整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要严格按照公司的实际操作工作流程与规范,进行全面考核。根据学生在项目模拟环节中的整体表现进行评分,对学生的设计基本操作能力、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第六,尝试放开实践环节,建设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基地。在课程实践环节中采用多种方式,同一班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校企合作的项目,学习材料施工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参与教师提供的项目学习相关知识;学生还可以自行寻找合适的项目,学校可以大胆地把学生“放出去”,弥补学校实践环节场地、经费的缺憾。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一些探索,尚未进行全面的实践验证,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构建整体的教学框架,便于后期逐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以期更好地研究,使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优化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引.论“突显地域特色、服务区域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现代装饰:理论,2015(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