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范例

来源:好兔宠物网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范文1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关和效果。方法: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1例出现并发症。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多为骨质疏松情况下稍微暴力作用所致。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到股骨颈骨折相关手术进行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关节置换术。本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59~72岁,平均67.2±5.7岁。其中头下型骨折24例,经颈骨折34例,基底部骨折7例。9例合并有糖尿病,17例合并有高血压。

护理措施如下。

做好术前准备:术前要了解患者合并相关慢性疾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症处理,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度。如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降糖,降到手术允许范围,高血压患者实施控制血压,降低到手术许可范围内,嘱咐患者戒烟等。术前1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会因为骨折情况而出现焦虑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注意老年人性格特点,帮助老年人消除孤独寂寞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感觉到温暖,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让患者对置换术有较深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配合治疗。

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前教会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锻炼对康复的重要意义,让患者指导功能锻炼是提高患肢肌力的重要方法。让患者掌握股四头肌、上肢的舒缩功能锻炼过程。

术后护理:①术后要对患者采取正确:让患者患肢平放于床上,双腿之间放置T型枕,保持外展30°中立位,避免内收和内旋,防止关节脱出,在对患者搬动或翻身时,要注意髋关节和患肢整个脱去,避免关节脱出。②术后预防并发症: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早下床活动,嘱咐患者清醒后主动对下肢肌肉进行锻炼,可让患者穿戴高弹袜等。加强术后管理,特别是全麻患者术后可雾化吸入,利用患者痰液咳出。术后要监测血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③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天,患者可主动对患肢股四头肌的肌力锻炼,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并指导患者在锻炼期间正确的呼吸方法,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防治肺部坠积性肺炎发生。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踝关节和足趾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可对患肢进行水平移动连续。术后1周,患者可站立练习,对髋关节进行伸展训练。进行骨盆左右摇摆锻炼,进行屈髋关节练习。术后2周左右进行扶拐或者负重练习等[1~3]。

结 果

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出现1例出现并发症。采用骨水泥固定患者可完全负重训练,非骨水泥固定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部分负重训练。多数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本组均随访,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多是骨折疏松发生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同时多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上述往往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导致手术效果降低[4,5]。除了在给予有效的临床处理外,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述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避免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如护理,可防止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相关肌肉舒缩训练,提供肌力,并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护理干预,保证康复锻炼在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6,7]。

本文结果显示,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行康复锻炼,术后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说明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涪容,何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明[J].西南军医,2009,7(4):648-649.

2 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改变侧卧位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7(4):21.

3 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14.

4 金紫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71-372.

5 黎裕萍,杨熙华.程序式健康教育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72.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护理措施 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ibial plateau fracture of care measures.Methods:Choose our department in January ~June 2010 78 patients wit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ients,their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Result:According to Rasmussen function of knee joint standard:78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and care,the efficacy results are:a good 75 cases,good in 2 cases,fair in 1 case.Conclusion:Strengthening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is conducive to the restor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Key WordsTibial plateau fracture;care measures;Care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中一种较严重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时合理的治疗外,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49.5岁;闭合性损伤44例,开放性损伤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常因伤势突发,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复也很重要。护士应给予耐心的开导,加强护理,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的方法,增进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惧心理。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②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静脉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明确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同时兼顾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并详细记录。注意观察患侧肢体的血管、神经、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②术后疼痛的处理:术后随着物的逐渐衰退,患者伤口开始疼痛,有的烦躁不安,疼痛难忍,大喊大叫,影响其他手术患者。要教会患者学会放松,鼓励患者坚强勇敢,树立战胜疼痛的决心,同时给患者讲解术后24小时内切口最痛,48小时后会明显减轻,必要时使用止痛剂。③引流管的观察:患者手术后,一般带有引流管,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引流管滑脱及倒流。及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引流量,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④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锻炼应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尽早进行,其康复护理的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锻炼时间于术后第2天根据医嘱行CPM康复锻炼,从0~30°,逐渐加大屈伸度数。为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可以髌骨按摩推拿,进行物理治疗。术后3~5天开始做卧位保健操,加强练习上肢肌力,对患肢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患肢髋、踝、趾主动运动,均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第3周开始,由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关节无负荷的主动运动。

结 果

本组78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时间4个月~1年,平均8.1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临床愈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7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疗效结果为良好75例,较好2例,一般1例。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膝关节遭受内、外翻暴力的撞击或坠落造成的压缩暴力等均可导致胫骨髁骨折。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胫骨平台骨折常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遗漏诊断和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因而,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处理是膝关节创伤外科中的重要课题。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发生骨折。其特点是属于关节内骨折,易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在患者术前、术后要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对疾病,加强锻炼。锻炼原则是早锻炼、晚负重。为了术后尽早康复训练,必须有坚强内固定作前提,内固定是否合理坚强是康复训练必须考虑的。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士在康复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心理康复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康复训练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和个体化的训练,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和疼痛的信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蕾,陆宸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114.

2 卞鸿燕.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早期急救与康复护理.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8):758.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老年;下肢骨折;早期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32-126-02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ZHANG Xiaoxiao ZHAN Huanle

Surgical Department, Wen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Methods Five hundred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appli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on the basis with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im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χ2 = 13.68, P<0.01)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rehabilitation care group such as urinary retention, deep vein thrombosis, constipation, pressure sores,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are group (P<0.01) . 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Key words] Elderly;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Treatment compliance;Complications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和髋部肌群退变,如受到轻微的外力、跌倒或下肢急速扭转时,易引起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需长期卧床静养,易导致便秘、腹胀、褥疮、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骨折后并发症,不利于骨折的治疗与恢复。因此如何通过加强预防和临床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00例,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髁及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干骨折及踝关节骨折;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常规护理组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龄60~95岁,平均(73.2±6.8)岁;开放性骨折118例,闭合性骨折122例。护理干预组260例,其中男152例,女108例,年龄61~96岁,平均(74.8±7.2)岁。开放性骨折134例,闭合性骨折1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等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 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采用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保持乐观健康的情绪。(2)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 嘱患者每次进食后应漱口或饮水,以清洁口腔食物残渣;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定时协助患者拍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特别是冬天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会清洁干燥,不憋尿,多饮水,嘱患者每天清洁会1~ 2次。(3)皮肤护理与压疮预防:对牵引手术后及高危压疮患者予以睡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对骨隆突部位予以50%红花乙醇涂擦并按摩,避免大小便对会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4)功能康复锻炼 对牵引手术及小夹板外固定后的患者,第1天即可被动活动患肢足趾,第2天起即可自主活动患肢足趾或被动活动患侧踝关节;2d以后即可逐渐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同时抬高患肢15°~ 30°,使其处在功能位。待骨痂生成后或术后内固定坚固后加大关节活动,以促进患肢功能康复。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是指治疗中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不完全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偶尔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是指治疗过程中时常按照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并发症包括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13.68,P<0.01)。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1)。见表1和表2。

3 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肢体需要牵引,又多为平卧,不能翻身。由于卧床和受伤后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引起肺炎和肺不张[2]。骨科患者伤部肿胀,造成循环障碍,加之长期卧床,静脉回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动力和弹性的改变 ,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的栓塞。下肢骨折患者由于牵引和外固定,常无法自行翻身,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压迫,易发生褥疮。老年人因动静脉管硬化,肾滤过率下降而致肾功能减退,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神经功能老化,膀胱逼尿肌松弛,易引发尿潴留及尿路感染[3]。老年人胃肠运动减慢,胃肠液分泌减少,长期卧床、环境突然变化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可引起便秘[4]。

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死亡率[5,6]。罗俊霞等[7]研究发现,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闫云霞等[8]研究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护理组干预2周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如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褥疮、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通过全面科学评估患者制定出系统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对重点问题反复讲解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口腔、肺部及泌尿道护理、功能锻炼等,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9],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颖儿,崔秀梅.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康复干预[J]. 现代护理,2005,11(6):461 -462.

[2] 门宏伟.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64 -165.

[3] 刘素莲,王凤芹. 老年下肢骨折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要点[J]. 山东医药,2007, 47 (26):135.

[4] 沈承红,殷葵. 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 河北医学,2007,13(8):996-998.

[5] 吴继云.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 职业与健康,2003,19(4): 158.

[6] 侯小琴. 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0,16(26):130-131.

[7] 罗俊霞. 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221 -222.

[8] 闫云霞,郝晓霞.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6,148.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康复护理程序;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疼痛,还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摄标准患髋正侧位x线片及骨盆x线平片证实;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响其日常活动,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70-84岁,平均(79.5±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骑自行车摔伤28例,行走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h。骨折部位:左侧55例,右侧45例。骨折类型按照解剖分型:头下型37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33例。骨折移位按照Garden分型:Ⅱ型58例,GardenⅣ型4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程序,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 麻醉清醒后挤压和按摩患者的小腿,指导患者进行及健肢的主动运动与患肢踝关节、脚趾的主动屈伸运动。术后1d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先收缩5s,再放松3s,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踝关节和小腿采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进行治疗。手术后第2d,在CPM机的协助下进行膝、髋、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1.2.2 术后1-2周(第二阶段) 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髋屈伸肌、外展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肢抬高控制在30°以内,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膝从15°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每日增加训练角度,目标>90°;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之后进行坐起训练和起立坐下训练,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心慌、出冷汗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停止练习[2]。结合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让其自主进行穿衣、梳洗、进食、床上排便等活动。

1.2.3 术后2-4周(第三阶段) 当患者健侧下肢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以及患肢可靠的内固定时,进行站立、负重、行走、转身训练。术后1个月,可适当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缓慢的半蹲起立、原地踏步练习、上下台阶练习,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到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5±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从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等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在功能、疼痛、畸形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头下之间的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由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加上协调性差,身体不灵活,该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2]。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本研究将康复护理程序引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中,针对骨折患者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康复的不同阶段程序化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按摩和挤压小腿,进行被动、主动的肌肉舒缩运动,利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液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肿胀的消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髋关节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程序能够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范文5

部分脊柱骨折患者会引起脊髓损伤,而脊髓损伤则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同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会留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临床研究指出,对于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早期给予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和重建机体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意义[1]。。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6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8.25+4.02)岁;颈髓损伤18例,胸髓损伤6例,腰髓损伤6例。对照组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12+4.16)岁;颈髓损伤19例,胸髓损伤6例,腰髓损伤5例。临床研究前,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实施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二者间不具备差异性P>0.05,可比性良好。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1.2.1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1.2.1.1 心理护理

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在受到疾病的打击后,极易生出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2]。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患者的病情情况,促使家属与护理人员一起来安抚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早期康复训练[3]。

1.2.1.2 功能锻炼

主要包括:肌力训练:从被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上肢肌力训练以肩关节、肘、手腕、手为序,肩关节前屈外旋,上肢外展扩胸运动,手指屈伸,握拳训练[4]。下肢肌力训练以髋关节、膝、踝、足趾为序做屈伸、伸展及抬举活动。待患者可主动运动四肢后,进行床上翻身训练和主动抬手、抬腿训练。坐位训练:按照靠坐、扶坐、床边坐、垂足坐的顺序进行。站位训练:待患者双下肢肌力好转、双腿下垂,做甩腿动作,指导患者行坐位和站位平衡训练,下肢体功能康复的目的是用轮椅或下肢支具代步,以便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轮椅训练:着重训练上肢力量及其耐力,掌握轮椅的操作技巧。其它训练:主要包括膀胱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等[5]。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文中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表示,实施t检验;文中的计数资料数据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生存质量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相当,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FIM评分和Barthel评分,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爱华,卢柳艺,何静.脊髓损伤患者居家护理的干预及效果[J].护理杂志,2014,31(1):35-37.

[2]周敏萍.C合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3,(36):333-335.

[3]于惠玲.早期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8):834-835.

骨折康复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自我效能;老年;髋部骨折;护理干预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to the Self efficacy score of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CAI Jian-li,Li Huai-fu,XIE Yon-Qion,et al.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GuangDong,519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e to the self-efficacy score of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basing on the Self efficacy theory.Methods Record 50 cases eld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s Self-efficacy scoreswhich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meanly and randomly after trauma,after operation,1 month after operation,3 monthe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outcome of treatment(zuckermanfuctional scoring)1,3 monthes after operation.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e baseing on the Self-efficacy theory was used in the oberserved group,as the regula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uide was used in the macth group.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 and hip function in the oberserv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acth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Conclusion The Self-efficacy training designed basing on the Self-efficacy theory plays a positive role to the level of self-efficacy,behavior changing and improvement of rehabilitation result in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Key words】Self-efficacy; Elderly; Hip fracture; Nursing intervention

谢勇琼 黄玉楼 潘春凤);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怀富 阮国锋)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恢复慢,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2]。。自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概念提出以来,为行为改变提供了理论指导,并广泛应用于个体学习以及健康促进等领域的研究,因为自我效能可以为解释、修正和预测患者行为提供系统的方向[4]。本研究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以探讨增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康复护理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标准:①确诊为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②意识清醒,能清楚回答一般问题;③年龄≥65岁,且不合并其他部位损伤,不合并骨肿瘤及代谢营养性骨病,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④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分组 按照随机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记录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居住方式、文化程度、伤前活动能力(ADL)。

1.2.2 评价标准 ①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由德国学者Schwarzer等研制,中文版由张建新研制[5],共有1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总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根据得分指标(得分指标=量表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将自我效能分为高,中,低3个水平,其中>80%为高等水平,60%~80%为中等水平,

1.2.3 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由专科护士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常规护理、患肢康复锻炼、出院前后的健康教育。

1.2.4 观察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自我效能理论和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制定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激励。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以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和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自我调节、改善情绪、减少抑郁症状,在医生和护士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②言语劝说。患者住院期间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每周2~3次交谈,出院后一个月2次随访,出院后2~3个月1次随访,每3个月1次上门随访。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细心倾听,及时了解患者思想状态,对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做得不好的要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指导其正确的功能训练;③行为契约。护理人员与患者制定行为契约,使患者明确目标,加强行为表现。例如把患者所要掌握康复训练技能分解为若干易于实现和可以逐步提高的小目标,把术后康复训练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进行肌力训练;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增加关节活动训练;第三,在之前的训练基础上增加负重行走训练;第四,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④替代经验。通过组织开展患者及家属公休会,让一些康复患者及正在康复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从而增强自我效能;⑤开启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做好患者家属及朋友的思想工作,多给予其关心与支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间下棋、玩扑克等,让其融入到社会和家庭中;⑥消除负性因素。任何患者能获取的负性事件消息尤其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消息都会对患者自信心造成严重损害,并会削弱他们对生的欲望,避免其与危重症患者同住一病房。

1.2.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采用excell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男7例,女 18 例,独居或住敬老院9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手术方式:人工关节置换7例,内固定18例。高中以上文化12例,伤前活动能力(ADL)>80有13例,年龄65-90岁,平均78.6岁,住院时间19~50 d,平均23 d。对照组男9例,女16例,独居或住敬老院7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手术方式:人工关节置换10例,内固定15例。高中以上文化16例,伤前活动能力(ADL)>80有9例,年龄68~92岁,平均76.3岁,住院时间17~37 d,平均21.5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居住情况、骨折部位、手术方式、文化程度、ADL、病情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自我效能得分与伤后的比较,P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情况比较(x±s)

组别例数伤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F值P值

观察组2523.5829.4532.254.08P

对照组2522.2925.1627.301.56P>0.05

T值1.7112.6152.490

PP>0.05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Zuckerman评分比较,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Zuckerman评分比较(例,%)

组别

Zuckerman评分

优良可差合计优良率(%)χ.2P

观察组531072532%2.96P>0.05

对照组341262528%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Zuckerman评分比较(例,%)

组别

Zuckerman评分

优良可差合计优良率(%)χ.2P

观察组109332576%4.47P

对照组57852548%

3 讨论

3.1 以自我效能理论框架为基础的康复护理指导优于常规康复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由表1可见,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自我效能得分与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通过患者亲自体验、激励与劝说、成功经验的现身说法、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消除负性因素等增强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其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策略,积极配合、坚持患肢康复功能锻炼。多数研究发现[7,8],通过认知行为策略进行自我效能训练,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期望效能的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结果(症状、机体功能、健康危险因素控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等)的改善以及减少对卫生服务的使用。而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只是教给患者何时开始锻炼,怎样锻炼,锻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于自我效能水平并无明显影响。

3.2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景能力的信念。根据班杜拉的推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行为的采取、维系和努力程度越高。自我效能的提高,自我潜能的发挥越好,行为改变的效果越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对于康复功能锻炼的自觉程度及信心也相应提高。对于功能康复锻炼的指导的依从性也相应提高。从而带来锻炼效果的改善。。

3.3 本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效能理论引导下设计的自我效能训练,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行为变化以及康复结果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的样本量尚不够大,还可以作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以及不同的干预手段,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干预时间方面的研究,以力求能寻找出最佳的干预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Titler M,Dochterman J,Xie XJ,et al.Nursinginterventious and other facters associated with discharge disposition in older patients after hip fractures.Nursing Research,2006,55(4):231-242.

[2] Simpson P.Clincal outcomes in transition program for older adults with hip fractures.Outcomes Management,2002,6(2):86-92.

[3] 葛向煜,君俏,刘邦忠.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2.

[4] 杨延忠,施卫星.临床护理一种思路和方法:自我效能增强.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3-395.

[5]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852186.

[6] Zuckerman JD,Koval KJ,Aharonoff GB,Skovron ML.A functional recovery score for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II.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 Orthop Trauma.2000 Jan;14(1):26-30.

[7] PellinoT,TluzekA,CollinsM,etal.Increasing self-efficacy through empowerment:Preoperative education for orthopaedic patients.Orthopaedic Nursing,1997,July/August:48-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