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统计分析报告范例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范文1
摘 要:主要针对北京和上海等交通系统较脆弱的超大城市,研究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以道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耦合机理和演化规律,探索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保障大型社会活动的交通组织预案。基于采集的基础交通数据,从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体系、可靠性影响因素特征参数演化、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微观、宏观等角度进行研究,最终通过研究交通网络多方式系统耦合理论,建立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可靠性模型,揭示接近临界状态的大城市弱平衡综合交通系统面对恶劣天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大型活动等非常规条件的脆弱性。并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交通实践,减少我国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盲目性,提高整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综合交通系统 运行可靠性 应急策略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egacities, such as Beijing or Shanghai, of whi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would be more vulnerable. In depth study of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we will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eration reliability, road transport and urban rail transport concerned mainly, under the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to improve noise immunity of transportation and response to emergencies. It can also protect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 for large-scale social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include transport system reliability index system, reliabilit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traffic system reliability from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 Finally, we can establish a reliability model about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rough research on system coupling theory of multi-mod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issue also reveals the vulnerabilities of cities weak-balanced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s closed to the critical state when facing bad weather conditions, unexpected natural disasters, accidents, events and other unconventional conditions. We can take the theory research to guide traffic, which can reduce blindnes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improv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throughout the city,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Emergency strategy
?id=50974&flag=1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范文2
[摘要]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ECM)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联合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MF)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 方法 将培养的HMCs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G,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Man,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PTX-0.03组(P1,30 mmol/L葡萄糖+0.03 mg/mL PTX);高糖+PTX-0.3组(P2,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高糖+MMF-10组(M1,30 mmol/L葡萄糖+10 μg/mL MMF);高糖+MMF-100组(M2,30 mmol/L 葡萄糖+100 μg/mL MMF);高糖+PTX+MMF组(P+M,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100 μg/mL MMF),分别在24、48、72 h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PTX、MMF及PTX+MMF对高糖条件下MCs内MCP-1 mRNA及蛋白、FN表达的影响。 结果 高糖组HMCs 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的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1),且48 h表达最高;不同浓度的PTX、MMF均能下调MCP-1 mRNA、蛋白及FN的表达(P < 0.01);不同浓度的MMF对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分泌的抑制程度不同,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 < 0.05);不同浓度的PTX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对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PTX联合MMF组比单独PTX各组在各时间点的抑制程度更明显(P < 0.01),比单独MMF各组在各时间点抑制作用增强,(24 h,P < 0.05),但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TX及MMF可能通过阻抑MCP-1的表达及FN的分泌延缓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联合给药组作用优于单药,可能从改善血流动力及抗炎角度解释了PTX联合MMF对DN肾脏的协同保护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己酮可可碱;霉酚酸酯;纤维连接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c)-0012-0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种病理机制参与其发病过程,但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除了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活性物质参与等因素外,近年来许多实验和临床资料均提示糖尿病肾病往往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水平上升,为抗炎治疗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1-2]。研究证明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能抑制白细胞黏附与聚集,降低血小板和粒细胞的高反应性,有效改善高凝状态。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MF)对实验性DN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为抑制肾内炎症细胞浸润。本研究应用PTX联合MMF,观察其对实验性DN是否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仪器
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株(编号4200),系膜细胞完全培养基MCM(4201)(美国Sciencell公司),改良型RPMI-1640培养基和0.25%胰蛋白酶(美国Sigma公司),无噬菌体低毒素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RNA提取液TRIzol(美国Invitrogen 公司),引物、GAPDH、marker及RT-PCR(大连宝生物),ELISA试剂盒(上海森雄),PTX(美国Sigma公司),MMF(深圳虹彩祥根)。
1.2 方法
1.2.1 HMCs培养及分组 MCM 4201完全培养基常规培养HMCs,置于37℃,饱和湿度5%二氧化碳(CO2)的培养箱内贴壁传代培养,每2天换液1次,3~4 d传代1次,取6~9代对数生长期细胞,以每孔2×105个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每组设3个复孔(n=3),培养细胞待其贴壁融合70%~80%后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24 h,用于不同环境下继续培养。HMCs共分8组:正常对照组(NG,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30mmol/L葡萄糖,这一浓度是体外实验模拟体内高糖环境的最佳适宜浓度[3-4]),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Man,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PTX-0.03组(P1,30 mmol/L葡萄糖+0.03 mg/mL PTX);高糖+PTX-0.3组(P2,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高糖+MMF-10组(M1,30 mmol/L葡萄糖+10 μg/mL MMF);高糖+MMF-100组(M2,30 mmol/L葡萄糖+100 μg/mL MMF);高糖+PTX+MMF组(P+M,30 mmol/L葡萄糖+0.3 mg/mL PTX+100 μg/mL MMF),继续培养,收集上清及细胞。
1.2.2 细胞总RNA的提取和检测 按“1.2.1”项下实验分组及TRIzol试剂产品说明提取24、48、72 h的细胞总RNA。提取的RNA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纯度和含量。
1.2.3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 反转录成cDNA进行RT-PCR,按说明书配制成25 μL反应体系,上下游引物均由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akara)设计合成(表1),反应条件如下:预变性:94℃,5 min;变性:94℃,30 s;退火:62.2℃,30 s;延伸:72℃,2 min,共32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反应结束后行产物的溶解曲线分析,以GAPDH为内参行结果分析。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医疗统计;统计数据质量;制度完善;方法科学
如今各行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医院自然也逐渐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医疗统计数据提出了日益增高的要求,对数据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医疗统计数据不仅要数量,还要兼顾质量。
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可提供客观、全面、有效且真实的相关信息的医疗统计数据却远未达到要求,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对统计基础数据质量的控制还很不理想,各种医院评审方法对数据质量的监督也不尽人意。
。在分析医疗数据中,一些新的数据指标也经常会随时出现,实际统计工作中却并没有将这些信息反映出来。此外,计算机编程人员不熟悉医院在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等方面的流程,导致收集到的数据不能及时提供医院所反映的真实信息,造成医院医疗统计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偏低,同级医院数据根本无法进行比较。
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先要明确数据的分类及特点。
医院统计工作的分类主要有:门诊数据统计、住院数据统计以及其它相关数据。关于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定义,但从使用的需求出发,医疗数据质量需具有五个特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洁性和适用性。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明确其分类和特性还不够,还要设法提高。可采用的措施如:
第一,建立标准,统一指标,构建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
医疗卫生行业统计数据不仅与统计人员有关,还与提供原始资料的医护人员等有关,所以,要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有关技术标准,统一指标口径。
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综合统计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结合医院经验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其管理水平,构建一套科学且完善的统计分析体系,使其分析结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加强重视,完善各项制度
医院领导重视是搞好统计分析的关键。统计分析不仅仅是统计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许多资料要由相关部门提供。所以,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和支持统计分析工作,重视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为做好统计分析提供组织保证。
在提取和管理统计数据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工作。通过构建合理且科学的法律法规,使医疗统计数据不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确保其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
健全的监控评估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完善对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制度,加大统计监督力度是提高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三,选择科学的原始数据统计方法
对一个具体的样本原始资料,首先应判断其是否存在偏误,然后设法消除这种偏误的影响,进而得到一个较好的估计。例如可以使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q检验法(或HSD检验法)和交叉样本技术来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将所得到的样本原始资料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方差分析,通过观察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得出资料是否有计量差错或回答有偏误。
第四,写好数据分析报告
医院卫生统计人员不仅要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类统计报表,还要对数据做出分析。统计分析是建立在丰富资料基础上的深加工。统计分析报告要求原始数据准确,并根据数据分析医疗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通过科学的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与依据。
统计分析报告首先要有针对性、时效性。统计工作人员要以原始基础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准确、及时地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分析。
第五,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人的因素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在采集、处理、存储以及分析医疗信息的时候,人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各级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还要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统计人员必须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对医学、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疾病的分类、医学管理以及信息网络技术有所了解和认识。此外,要掌握一定的医护、管理、经济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成为普遍复合型人才。
在医疗统计中,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决定了统计的有效性。从使用角度出发,医疗统计数据应该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洁性及适时性五个特性。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首先需要对其加强重视,从各项制度上进行完善。其次要选择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写好统计报告。还要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其素质,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葛海波.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全面提高统计数据的正确性.中国病案,2005.04
[2]刘成礼.写好医疗统计数据的分析报告.中国病案,2009.12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统计 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也是日新月异,成绩辉煌。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作为管理工具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方法有了很大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统计分析工作逐步加强力度,服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各项统计工作都在不断朝着规范化和合法化发展。但是,随着交通运输行业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利益主体的发展,多年来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还是相对滞后,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的不断出现,我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提高。
一、完善统计网络,细化统计职责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交通统计网络体系,根据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职责,按照交通统计工作的要求及交通统计网络有效运行的需要,明确统计网络、各部门的统计工作职责。
二、强化落实工作责任
交通统计工作是交通运输经济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单位)应正确处理好微观和宏观的关系,强化交通统计工作责任意识,落实交通统计工作责任。各单位应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以确保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统计报告是反映统计工作成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统计人员劳动成果的体现,更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统计报告制度是交通统计工作的基本保证。统计报告制度既包括了“条”上的统计报告制度,同时也包括了“块”上的统计报告制度。
四、强化统计管理,优化统计手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交通统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全面统计手段已无法适应统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不断强化统计管理,优化统计手段。
现行的统计管理和手段主要有:
(一)传统手段。全面统计方法能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准确,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各部门应根据统计工作实际,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科技手段。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途径。各部门应积极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扩大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本部门管理和上级部门工作的要求。
(三)行政手段。在统计工作中结合行业管理要求,对交通统计工作开展不力的部门,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数据被采集对象及时、高效、高质上报。
(四)考核手段。建立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制度,组织对各级交通相关部门统计工作开展及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评比,对评比获胜集体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评比位次落后的单位在交通运输系统予以通报,年度内多次评比位次落后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交通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按照交通运输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经济手段。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经济手段,调动数据被采集对象的积极性,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以上各种手段必须同时并存,共同发挥作用。各部门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创新管理手段,更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
五、提升统计分析质量
交通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对领导的决策意义重大。统计分析和专项调查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克服重数据轻分析的不足,将交通统计分析更深入、更精细、更具针对性。
(一)建立交通统计分析制度。各部门在上报统计报表的同时应按要求上报各类统计分析报告。交通统计分析报告作为考核评比交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交通统计分析。各部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交通统计分析质量。一要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切忌无数据支撑的空谈;二要有数据有分析,切忌就数据论数据;三要透过数据深入实际分析,切忌轻描淡写回避实质问题;四要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建议,切忌无自身观点。交通统计分析按统计网络逐级分析和上报。
六、建立稳固长效机制
交通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长效管理。
(一)重视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1.加强人员配备,保持相对稳定。要制定明确的统计职能并落实履职部门;要配备专职或专门的统计人员,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统计职能;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变动。
2.强化业务素质,提高履职能力。配备的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注重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是主观能动性强、工作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强。
3.强化考核,奖惩并举。交通统计工作实行奖惩考核制度。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交通统计考核管理办法,扩大考核覆盖面;严格按照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对考核结果实行通报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建立部门内部的统计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二)重视和加强统计成果应用
1.建立统计信息制度。统计信息制度,包括统计信息的时间、范围、内容、密级等;明确综合统计部门是本部门对外综合统计信息的归口部门(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相关科室要密切合作,确保统计信息渠道顺畅,确保统计信息及时。通过统计信息制度的建立,促进统计工作的长效管理。
2.强化统计报告在决策中的应用。统计数据有质量,统计分析有份量,确保统计报告量质并重,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部门决策要把统计报告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形成决策与统计报告间的依赖关系;要加强统计作用的宣传,肯定统计工作的成果,不断鼓励和激发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建立统计工作问责机制
建立统计工作问责机制是确保统计工作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计工作不断强化。问责的程序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在明确职能的基础上明确责任,责任要落实到人;要建立履职考核机制,考核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的履职情况;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敷衍、履职不力的人员必须受到问责。交通统计工作的问责按照交通统计网络结构由问责对象的所在单位落实,上一级单位负责监督。
小结:
交通统计信息工作要跟踪和把握好交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规律和特点,创新理念、理清思路、完善方法、更新体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交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为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加强管理、服务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统计信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乐;交通运输有关学科教学工作的助手――介绍《综合运输》杂志[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范文5
1.统计工作认识不足
部分煤炭企业缺少对统计工作的深入了解,没有将统计工作提升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在统计工作中,原有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与企业发展实际相脱节,未能使统计工作覆盖到企业整个经营领域,时常发生漏报、错报问题。同时,企业对统计工作的人、财、物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统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2.原始数据质量不高
部分煤炭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没有设立独立的统计部门以及配备充足的统计工作人员。统计工作需要原始数据作为基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一些管理者擅自改?釉?始记录数据,导致原始数据质量偏低。此外,在统计工作中,也存在着未能按照统计制度填报统计报表的情况,造成统计资料粗估乱算,影响整体的统计数据质量。
3.统计指标体系不科学
现阶段,大部分煤炭企业上报的统计指标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而缺少对经济运行质量的如实反映,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统计指标难以发挥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作用。煤炭企业过于重视经济利益的实现,未能将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纳入到统计指标体系中,导致指标体系不完善。
4.统计分析工作不到位
煤炭企业的统计工作带有滞后性,只重视对所有经济活动的事后统计,不重视事前统计预测和事中统计分析。统计工作局限于对单纯数据的汇总,编制统计报表,缺少对数据资料的横纵向对比分析,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抑制了统计工作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实践做法
1.提高统计工作地位
煤炭企业要正确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拓展统计工作职能,从过去单一的数据汇总职能,向统计分析、原始数据管理等职能拓展,紧密结合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的要求,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煤炭企业要制定统计制度,明确各部门应承担的统计职责,规定数据报送时间和方式。此外,要求统计部门认真完成对外报送统计报表的任务,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
2.强化原始数据的统一化管理
在统计工作中,要及时获取能够反映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将其作为统计报表编制、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统计部门要结合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加强原始数据的质量管理,确保原始数据规范化、系统化,无弄虚作假的成分。。
3.构建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
为满足煤炭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企业应以综合反映经济运行质量为核心构建起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二是材料消耗指标,如材料采购、材料消耗、材料储备等指标,为制定物资消耗定额,降低物资成本提供依据。三是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成本等指标,用以反映煤炭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四是人力资源指标,如劳动素质、劳动报酬、职工数量、人员构成等指标,为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五是可持续发展指标,如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科研费用、开拓煤量等指标,反映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统计分析是揭示企业发展趋势,反映已发生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煤炭企业要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决策服务功能,运用科学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企业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并对企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企业根据统计分析数据,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对生产经营作出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统计分析服务、指导、参谋的作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协调;会计统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077--02
国民经济核算是把国民经济作为整体,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键是要解决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但一直以来,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核算体系之间不协调和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得资源不能共享,无论会计核算还是统计核算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不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笔者将从两者的现状出发,探析统计会计―体化的途径,提出合理建议。
一、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各自的特点
(一)统计核算工作的特点。统计核算是通过对经营活动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对客观现象的大量调查和统计,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事物的总体特征,推算事物发展的总体概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其特点是:1 在统计对象上。统计核算的对象是宏观经济活动既包括实物核算也包括资金核算,从总体、宏观的角度来观察现象的资金运动以及实物运动、技术经济、人、财、物资源、社会政治环境等,并运用统计指标对各种总体、宏观的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或其规模、速度、效率等进行反映、评价,为各种总体、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服务。2 在核算原则上。统计核算则是按生产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劳动消耗量,除了按货币为计量单位外,还要以劳动消耗量、实物消耗量为计量单位,从实物和价值两种形态上评价经营活动过程及成果。
(二)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事项,将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取得或编制会计凭证,并将其数据采用记帐方式记入有关帐簿,定期根据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其特点是:1 在核算口径上、价格上,以实际价格为表示。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并以实际价格为标示。对未出售的商品,会计核算按成本计算。2 在核算对象上,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会计核算以微观的经济业务为对象,着重于经营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的财务状况,并通过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其资金运作情况。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完整地记载经营活动的结果,分析检查、监督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资金运转情况。3 在核算原则上。会计核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经营活动的结果,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价值形式反映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以及按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JI生支出原则。
二、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核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自成体系,造成数据不一,多重复劳动,各自的效能得不到更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经济核算和管理。
1 会计与统计各自为政,缺少信息沟通。因会计核算工作与统计核算工作的职责的差异、体系的不同。双方都使用自己的一套计量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收集、整理、汇总数据。会计工作的性质要求数据信息具有可信性、准确性。因而会计人员轻易不会采纳其他渠道的统计信息,使财务运行状况成为纯数据表,以致缺乏可比性。。部门之间的利益也会限制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最终影响到核算信息的沟通与传递。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方法的差异对协调性有影响。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工作原则上,会计核算按责权发生制原则即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原则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认定生产和经营的最终结果。统计核算是按生产原则和责权发生原则来计算和评价生产经营成果并核算劳动费用。如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进行计算的,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而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会计、统计在核算的方法上,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科目,填制审核会计凭证,采取复式记账的方式,对每一项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并进行成本核算。统计核算则是对经营活动通过大量观察,运用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法等来推断事物总体特征及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而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复式记账法和账户体系都是微观会计的方法。3 缺少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部分基层会计人员缺乏统计知识、统计的综合能力,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缺乏深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无法将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以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和作出财务预测、决策。同时基层统计人员对会计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职能上,不了解账户内涵,无法将会计资料汇总成为可用的统计指标,造成基层大量的信息资源流失,也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给会计、统计的协调统一带来了难度。
三、协调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途径和建议
1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会计统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实行会计统计核算一体化的关键。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的管理和发展要求财务报表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算术计算上,会计和统计核算不仅要提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基本指标分析,还要更有效、更系统地把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分析报告之中,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分析报告,提供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收益风险等指标分析来指导经济工作的方向。这都要求会计统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觉地进行相互交流和借鉴,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在学校课程设置上加强统计与会计的结合,培养会统一体化人才;另一方面各级领导也要创造条件在部门之间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换培养机制,对现有的统计、会计工作
人员要进行定期互补性培训、学习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会计,又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和电算化技术的信贷管理人才。
2 研究建立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协调统一的会统核算体制。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中的应用使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在软件方面有了一体化的可能。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在会计核算软件中加入统计分析核算的功能,计算机强大的表处理功能使利用系统中的会计数据生成所需的统计表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应在技术方面为会统一体化提供支持,加快开发具有会计与统计核算复合功能的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以计算机为载体,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方法,以统计分析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核算体制,构建会计、统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减少了数据在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重复劳动,使数据处理速度得以加快,使数据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和顺畅,为资料的共享和互相利用、互相借鉴提供便利。进而提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效率,促进企业信息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宏观和微观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综合信息的经济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