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能否因过失犯罪保留公职
过失犯罪不能保留公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被开除公职或有其他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都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
法律分析
若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过失犯罪的,一般是不能保留其公职的。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公务员,都应当要被开除。此外,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或者是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又或者是被开除公职的,都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过失犯罪能不能保留公职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拓展延伸
公职人员过失犯罪的法律责任与处理方式
公职人员过失犯罪的法律责任与处理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如果因过失行为导致犯罪行为发生,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追究和行政处分两个方面。在刑事追究方面,根据过失犯罪的性质和后果,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如罚款、拘留或有期徒刑等。在行政处分方面,相关部门可能会对其进行警告、记过、降职等处理。同时,公职人员过失犯罪案件的调查和处罚应当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公正、公平、透明。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职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维护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
结语
公职人员过失犯罪的法律责任与处理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被开除公职的,都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如果因过失行为导致犯罪行为发生,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追究和行政处分,确保公正、公平、透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三节 自首和立功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