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体会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8・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10卷第1期J NoA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2008 January,10(1) ites:p&mt,present,and future[J].Surg Clin North Am,1999,79:1357 [3] 王国庆.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适应症的探讨[J].中华创伤杂 志,1992,14(1):30 [4] 夏穗生.我国脾脏外科的发展回顾[J 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 24(12):705 [6] 赵囤,夏成青.大鼠脾损伤愈合的组织学动态观察[J].肝胆胰外 (2007—09—19收稿)(周济桂编辑) 科杂志,2004,16(2):l19 [5]knudson MM,Maull K 1 .Nonoperalive management of solid organ i.ju—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体会 , 李 勇 (天津市汉沽区中医医院外科汉沽300480) ‘ 【关键词】静脉血栓抗凝溶栓 【中图分类号】R 5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633(2008)01—068—02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逐年增 多 ,已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DVT可能并发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zation,PE),重者可以致命,严重影响人 民的生命健康。2003年5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下肢深静 脉血栓患者37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深静脉血栓患者37例,其中男16 例,女21例;年龄20~81岁,70岁以上15例。均为单侧肢体, 左下肢32条,右下肢5条。病程多数在1~30天,个别长达5 年。发病前2周~1个月内四肢、颅脑外伤史6例,中风史3例,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支病史者6例,乳腺、胆囊、斜疝、 子宫肌瘤等手术史13例,另9例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为患肢 肿胀、疼痛、明显增粗、水肿,皮肤发亮,伴行走困难,部分患肢皮 温及体温升高,下肢溃疡。常规测量双侧膝关节上下大腿、小腿 周径。患肢大腿较健侧粗2~7cm,小腿较健侧粗2~5cm。本组 做下肢深静脉造影30例,l例因为下肢肿胀明显造影失败,彩 色Doppler检查3例。 1.2治疗方法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对照组30例均 给予活血化瘀、抗凝、溶栓治疗。下肢红肿、溃疡者抗感染治疗。 抗凝用肝素4 000~l6 000U/d,静脉滴注或微泵维持,速避凝0、 4mL脐周皮下注射,每天1次或2次/d,出院后改用华法林2. 5mg或l、25mg,每天口服。溶栓用尿激酶1~50万U/d,静脉滴 注或微泵维持。活血化瘀用丹参、普乐林、冠心宁等,另用低分 子右旋糖酐50OraL静滴,塞宁、潘生丁祛聚。住院期间溶栓、抗 凝治疗2一l3天。介人治疗观察组7例.下腔静脉造影后放置 滤器。本组放置下腔静脉滤器7枚。2例行患侧动脉溶栓导管 留置.5例患侧股静脉留置溶栓导管,其中1例用ATD行深静脉 血栓旋切术,l洌髂静脉球囊成形术加支架置人术。介人治 疗后经导管泵人尿激酶25—75万U/d,肝素l2 500U或速避凝 0.4mL、2次/d。溶栓3~5天,抗凝治疗7~10天。常规扩容、 祛聚治疗.治疗期间监测凝血功能。 2结果 36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显效3例(均为介人治疗观察组, 3/7),有效33例(30例为静脉用药组,30/30)。介人治疗观察 组,出院时患肢直径与健侧不相差lcm,3例导管留置处皮下血 肿形成,腹部、大腿皮肤青紫明显 治疗过程中无肉眼血尿、黑 便.牙龈出血、剧烈头痛等 死亡l例系老年男性患者,年龄81 岁,并发慢支.肺气忡及DVI’ 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后,行髂静 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加支架置入术,患肢深静脉溶栓导管留置,15 天内尿激酶总量300万u因头痛CT示小脑出血,突然神志昏 迷,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是血 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大都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外伤、手术后。手术创伤引起血小 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的抗凝作用的蛋白C减少,造成高凝状 态。手术时及手术后都要卧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在 静脉内,大量的白细胞聚集,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过程 中,易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并发血栓形成。临床上 DVT的易发因素归纳为:有DVT或PE史、吸烟(每天20支以 上)、盆腔手术,浅静脉曲张、恶性肿瘤、急症手术、外伤、脱水、下 肢瘫痪、糖尿病、口服避孕药、肥胖、妊娠、产后1个月内、卧床72 小时以上、严重的内科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等)等 j。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左下肢发病率为右下肢 的l一8倍,本组左侧是右侧的7倍。其原因是左髂总静脉解剖 上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及本身腔内结构异常所致,左髂总静脉 狭窄闭塞,血栓形成,又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3、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临床诊断DVT最常见的临床 症状和体征是下肢肿胀和疼痛。急性期血栓患者D一二聚体升 高,具有诊断意义。 3.2.1深静脉造影。仍是诊断DVT的金标准。静脉造影是测 定下肢DVT的最精确的方法,可显示静脉阻塞的部位、范围及 侧支循环的情况。 3.2.2多普勒超声检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血管多普勒超 声已成为临床诊断DVT的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超声对有症 状、急性近端DVT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查范围应包括 腹股沟韧带处股静脉及膪静脉以下至腓肠肌静脉的3个分支 处 3.2.3下肢核素造影。探测血栓的准确率为85%一90%。适 用于怀疑PE,无下肢DVT症状、体征者,及既往有造影剂过敏的 患者 3.2.4 MRI。也能用于诊断DVT,对诊断盆腔或腓肠肌DVT有 相当高的价值,也能用于诊断复发DVT。缺点是价格昂贵,急症 检查不适用。 3.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3.3.1治疗目的 防止血栓的局部蔓延,阻止血栓脱落发生栓 塞,降低PE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DVT和PE的复发,减少并 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3.3.2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避免用力排便,穿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1O卷第1期J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2008 January,10(1) ・69・ 力裤袜,足踝部运动。 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用量,减少内脏出血并发症。缺点是 3.3 3抗凝治疗。是治疗DVT的基本方法,可预防血栓的蔓 费用较常规治疗观察组明显增高,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是 延和复发,通过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已存在的血栓。本 出血。外科手术取栓,有时间限制,<6天的新鲜血栓,年龄< 组主要应用肝素治疗,也可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如速避 65岁,有劳动能力。 凝抗凝治疗,取得了与肝素抗凝治疗同样的效果。应用肝素治 参考文献 疗期间需监测AP1-I'、frr等,而应用标准剂量LMWH治疗时,不 [1] 康林.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J].中华普 需实验室监测。其它药物有口服香豆素类、水蛭素等。抗凝的 通外科杂志,2000.15(4):256 疗程初发者为3~6个月,慢性者需长期服药。 [2] 徐凌,毕红霞,蔡桕蔷,等.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临床分析[J]. 3.3.4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使静脉血栓快速溶解并恢复静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8):513 ’ 脉血流,还可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但溶栓治疗比单独 [3] 董国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 抗凝治疗使严重出血的风险增加3倍,颅内出血率接近2%,故 (20):1759 溶栓治疗限定于影响下肢循环的大块髂股静脉血栓的年轻患 【4] Blum JE,Handmaker H.Role of small—peptide radiopharmaceuticals 者。 in the evalua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J].Radiographies,2002, 20(4):1187 3.3.5介入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的适应证:①使用抗 [5] 郭金和,滕皋军,何仁减,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 凝剂有禁忌的DVT患者。②术前已出现PE者。③大面积DVT 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0): 患者需进行抗凝和溶栓。④DVT患者使用抗凝和溶栓无效。介 908 入治疗方法有机械性血栓清除抽吸术、静脉插管溶栓、动脉插管 [6]Mewissen MW,Seabrook GR,Meissner MH,et a1.Catheter—directed 顺行溶栓、深静脉腔内成形支架术。 thrombotysis for lower exlremi ̄deep venous thrombosis:report of na- 3.3.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方法的权衡。介入治疗 tional multieenteregistry[J].Radiolo,1999,211:39 观察组的优势是疗效明显,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50%), (2007—08—17收稿)(周济桂编辑) 单纯抗凝、溶栓治愈率≤5%,可与外科手术取栓相媲美。可以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8O例临床分析 杨昭玲 曹洪贤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沂水276400)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并发症 暂上眼睑下垂或/和眼球活动障碍52例,肌颤者63例。由于部 【中图分类号】R 595.4[文献标识码】B 分患者发生IMS时尚未进食,因此,呛咳或吞咽困难的实际例数 [文章编号]1008—6633(2008)01—069—02 可能更多。患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呼吸肌的无力或麻 痹,即开始时出现呼吸费力,逐渐出现呼吸幅度减弱,呼吸浅快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古征t intermediate syndrome, 和不规律,最后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前患者意识清楚,双肺无哕 IMS),多见于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以前多被误诊为有 音,瞳孔无缩小。 机磷农药中毒反跳,因而造成误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发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人急诊室后均立即洗胃,直到洗出液 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重 清澈无味为止,同时给予阿托品5—10mg,每lO—l5分钟静脉 视,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功能障碍 注射至阿托品化,然后减少用量并延长用药间隔时间,至IMS出 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机械通气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办法。但发病 现前,阿托品总用量300~l 000mg,平均526mg。用阿托品的同 机制仍未完全明了,因对其临床表现的认识目前还不一致,尚无 时应用氯磷定lg,静脉注射,每3O分钟1次,至IMS出现时总用 特效的治疗药物,故救治方法还不成熟,治疗方法也未统一。1O 量为4~10g,平均6g。IMS的治疗,继续应用阿托品以维持阿 年来,我院诊治的8O例IM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托品化状态达72分钟;有肌颤者应用氯磷定;所有患者均吸氧 报告如下。 及补充足够热量和电解质;有7O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 1资料与方法 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指征为:①呼吸困难明显或呼吸停止。②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IMS均为13服急性中毒的住院患 PaO2<8kPa(60mmHg)或伴有PaCO2>6.65kPa(50mmHg),所用 者,其中男24例,女56例;年龄l8—46岁,平均30岁。口服有 呼吸机是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SC一6型呼吸机,采用呼吸频 机磷农药种类包括:敌敌畏30例,对硫磷22例,乐果20例,氧 率为l4一l8次/min,潮气量650—800mL,呼吸比为l:2.1—2. 化乐果3例,内吸磷3例,甲基对硫磷2例。服毒剂量30— 3。其余10例患者拒绝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拒绝应用呼吸机。 250mL,按1987年《职业性有机磷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属重 2结果 度中毒76例,中度4例。IMS发生于AOPP后24—86小时,平 拒绝应用呼吸机的10例患者全部死亡,死因均为呼吸肌麻 均62小时。 痹所致的呼吸衰竭。其特点是呼吸停止前神志清楚,紫绀明显, 1.2 l临床表现80例均有头颈活动无力、发音无力或声音嘶 无胆碱能症状。治疗过程中自动放弃应用呼吸机的12例患者 哑、呼吸困难、呼吸音低或呼吸停止等症状;四肢近端肌力减弱 亦全部死亡,这12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l0—26小时,平均l9 70例;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64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0例;短 小时,应用呼吸机过程中患者神志清,亦无胆碱能症状。IMS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