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种不同方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对照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三种不同方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A组39例和对照B组40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上肢浮肿、疼痛及上肢活动情况好转等均优于对照A、B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三种不同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

肩手综合征是一组以肩手疼痛、肿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的综合征[1]。发病率12.5%~74.1%[2]。常在卒中后1~3月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患者永久性手及手指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2013年 1月至 201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穴位埋线联合高压氧治疗卒中后肩手综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11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53.16±10.55)岁;对照B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2.36±10.68)岁;观察组39 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54.26±10.85)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脑卒中诊断标准[3]和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上肢瘫痪,如脑卒中偏瘫、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及周围血管病;②病情处于Ⅰ期;③病程1周~3个月;④年龄50~70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伴意识障碍,严重视力、听力障碍,失语,抑郁症,谵妄者,以及首次评估不能完成者;②合并有肝、肾、心血管、血液和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及恶性肿瘤者。

1.4方法

1.4.1 对照A组 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康复技术,康复治疗由专业康复医师指导训练,2次/d,30-45min/次,4周/療程,鼓励患者进行双手式握手上举训练、主动耸肩动作,在确保肩胛骨正确位置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进行患肢抓握动作训练,如拧毛巾抓握木棒等在主动运动过程中,避免各类可引起疼痛的活动及体位,手腕及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应动作轻柔,其次,使患肢处于功能位卧位时,患肢适当抬高;

坐位时,可置于前面小桌上,将前臂吊起水平置于胸前,使腕部轻度背屈,从而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做患侧上肢负重训练时,注意训练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并帮助患者确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

1.4.2对照B组 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首次高压氧治疗于入组24h内进行。采用多人空气加压氧舱,匀速加压10-15min,治疗压力0.2MPa,给面罩吸纯氧2次,30min,/次,中间休息10min,匀速减压15min,常压出舱,1次/d,8天/疗程,共3个疗程,每2个疗程中间休息2d。

1.4.3 观察组 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①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的方法同B组。②穴位埋线治疗:取患侧肩中极、肩贞、风池、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操作方法:局部常规严格消毒,采用一次性8号注射针头作套管,用30号毫针剪去针尖作针芯,取 0/3号羊肠线2-3cm置入针管前端,快速进针约皮下1-1.5寸后缓缓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留置穴内,创可帖固定3d,12h 之内禁沐浴,每2周埋线1次,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后判断疗效。

1.5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浮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无手部的小肌肉萎缩;有效:浮肿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的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1.6评定方法 ①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对上肢疼痛进行评估:患者按自己对疼痛的耐受从0到 10分,0为没有疼痛,10为最大不可忍受的疼痛。②简式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总积分66分)。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讨论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症与脑卒中患者由于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占优势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液回流受阻以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5],发病初期(Ⅰ期)常常表现为患肢的疼痛和水肿,一旦发生肢体挛缩,各种疗法都难以奏效,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早减轻水肿、疼痛和僵硬[6]。高压氧治疗一方面能明显提高血氧分压、血氧含量,促进脑组织水肿消退,血肿吸收,加速病损区域脑组织功能恢复;另一方面能使肢体血管收缩,渗出减少,肢体水肿减轻;高压氧还能使组织的有氧代谢旺盛,无氧酵解减少,新陈代谢增强,加速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的排除,减少酸性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减轻疼痛[7]。而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

穴位后,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学刺激可长达 10 d 或更长。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A、B组相比较,在改善手肿胀、疼痛和肩手综合征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40.

[2]陈立典,田永胜.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J].中华理疗杂志.1997,20(1):33.

[3]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261.

[4]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 夏 出 版 社,1990,226—231.

[5]涂秋云,唐湘祁,资晓宏,等.肩手综合征定量感觉测定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185—187.

[6]郑桂芝.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及预防[J].吉林大学学报,2005,43(3):403

[7]吴钟琪编.高压氧临床医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41,191,200—202,211—21.

广西卫生厅自筹科研项目:20137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