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403891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4.24
(21)申请号 201921484407.0(22)申请日 2019.09.05
(73)专利权人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地址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中华路
705号(72)发明人 贾怀杰 占志强 梁龙飞 潘志鹏
王京亮 刘方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2114
代理人 周黎亚(51)Int.Cl.
H01M 2/30(2006.01)H01M 2/20(2006.01)H01M 6/3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电池极柱接线结
连接管(3)和导线(6),极柱(7)构,包括极柱(7),
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管(3)内壁上设置有与极柱(7)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连接管(3)一端的周向表面上开有与连接管(3)轴向端面相交的缺口(4),导线(6)的一端与连接管(3)焊接,且焊点位于缺口(4)所在位置对应的连接管(3)内腔处。本实用新型简单易行,降低了极柱和导线焊接的难度,提高了极柱接线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导线的重复利用。
CN 210403891 UCN 21040389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7),所述极柱(7)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内壁上设置有与极柱(7)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连接管(3)一端的周向表面上开有与连接管(3)轴向端面相交的缺口(4);
导线(6),所述导线(6)的一端与连接管(3)焊接,且焊点位于缺口(4)所在位置对应的连接管(3)内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7)有多根,多根极柱(7)间隔排列,且多根极柱(7)位于环形围挡(2)形成的灌胶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上缺口(4)处的壁厚大于非缺口(4)处的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7)的高度低于环形围挡(2)的高度,且极柱(7)与环形围挡(2)的内环面之间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为圆柱管,其外圆面上设置有三条相同的凸棱(8),凸棱(8)沿着圆柱管的轴线方向且与圆柱管等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8)的截面为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环(9),所述隔离环(9)为圆盘件,其上开有与极柱(7)数量和位置分布一致的孔,且孔的截面形状与连接管(3)的截面形状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环(9)上的孔在其轴线方向有一锥度。
2
CN 210403891 U
说 明 书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热电池上的极柱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热电池的研制过程中,需要将导线焊接到热电池极柱上,对于常规的单元电池,通过将导线焊接到极柱上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特殊的小电池,特别是焊接空间特别小的单元电池,通过焊接来实现有些困难,需要消耗焊接常规电池的数倍时间,效率极低,而且容易造成不同极柱上的焊锡搭接,造成短路。当前,热电池的发展有两个趋势,即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小,对于小电池而言,由于空间体积有限,动手操作就不太方便,造成效率降低、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连接方式将导线与电池极柱进行连接。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简单易行,降低极柱和导线焊接的难度,提高极柱接线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实现导线的重复利用。[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0005]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包括,[0006]极柱,所述极柱表面设置有外螺纹;[0007]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壁上设置有与极柱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连接管一端的周向表面上开有与连接管轴向端面相交的缺口;[0008]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连接管焊接,且焊点位于缺口所在位置对应的连接管内腔处。
[0009]进一步,所述极柱有多根,多根极柱间隔排列,且多根极柱位于环形围挡形成的灌胶槽内。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上缺口处的壁厚大于非缺口处的壁厚。[0011]进一步,所述极柱的高度低于环形围挡的高度,且极柱与环形围挡的内环面之间有间隙。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为圆柱管,其外圆面上设置有三条相同的凸棱,凸棱沿着圆柱管的轴线方向且与圆柱管等长。[0013]进一步,所述凸棱的截面为弧形面。[0014]进一步,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还包括隔离环,所述隔离环为圆盘件,其上开有与极柱数量和位置分布一致的孔,且孔的截面形状与连接管的截面形状一致。由于连接管延伸了极柱的连接长度,为了连接管之间的相互干扰,设置了隔离环。[0015]进一步,所述隔离环上的孔在其轴线方向有一锥度,该锥度满足将隔离环套入连接管时,其锥度的大端先与连接管接触,起到导向作用,小端最终与连接管接触时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极柱接线结构将传统的极柱与导线直接焊接转
3
CN 210403891 U
说 明 书
2/3页
换为螺纹连接,而连接管的设计结构降低了导线的焊接难度,简化了连接过程,当根据极柱外径准备一系列不同的连接管时,可以实现导线的完全重复利用,不必像目前焊接连接方式那样必须剪掉与极柱焊接的导线部分。另一方面,由于采用螺纹连接,缩短了连接时间,增大的螺纹连接面降低了接触电阻,连接强度更高,从而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终的极柱接线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热电池电池盖与连接管的示意图;[0019]图3是带有凸棱的连接管示意图;[0020]图4是隔离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隔离环与连接管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23]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包括热电池电池盖1,电池盖1上拥有4个
极柱7,相邻的两个极柱7之间距离为3.6mm,距灌胶槽的环形挡板2内壁只
有2mm,极柱7四周为一灌胶槽,此热电池极柱接线采用常规的焊接方式是不太容易的,因为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空间小,容易造成焊锡搭接或焊锡与灌胶槽环形挡板2内壁接触导致绝缘下降。而且,对于普通焊接,每次导线的重复利用会造成导线和焊锡的浪费。[0024]如图1和图2所示,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包括极柱7、连接管3和导线6,极柱7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管3内壁上设置有与极柱7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连接管3一端的周向表面上开有与连接管3轴向端面相交的缺口4,导线6的一端与连接管3焊接,且焊点位于缺口4所在位置对应的连接管3内腔处。连接管3上缺口4处的壁厚大于非缺口4处的壁厚,避免焊接导线时造成连接管3的局部变形。极柱7的高度低于环形围挡2的高度,且极柱7与环形围挡2的内环面之间有间隙。
[0025]作为本实施例中的选择,连接管3为圆柱管,其外圆面上设置有三条相同的凸棱8用于提高连接管3的强度,凸棱8沿着圆柱管的轴线方向且与圆柱管等长,凸棱8的截面为弧形面。进一步,为了避免4根连接管3因长度方向的刚度不足带来的相互影响,热电池极柱接线结构还包括隔离环9,隔离环9为圆盘件,其上开有与极柱7数量和位置分布一致的4个孔,且孔的截面形状与连接管3的截面形状一致。隔离环9上的孔在其轴线方向有一锥度,其孔径从大到小,起到导向的作用,小端孔径与连接管3的外径相等,起到固定作用。[0026]装配导线6和极柱7前,先根据极柱7的外径及螺纹加工多个连接管3,然后将导线6插入连接管3的缺口4处,插入深度大于等于缺口4的长度,接着在缺口4处对连接管3和导线6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将4根连接管3分别穿入隔离环9上的孔(需要注意的是,连接管3从锥度孔的大端进入),最后逐个拧紧连接管3与对应的极柱7,通过连接管3的内螺纹与极柱7的外螺纹进行连接。回收拆卸时,直接拆卸螺纹连接,不用像焊接连接方式那样剪掉与极柱
4
CN 210403891 U
说 明 书
3/3页
7焊接的导线6进行回收,而是直接将连接管3和导线6一起回收。
5
CN 21040389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1040389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7
CN 210403891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图4
8
CN 210403891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