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周记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问题的产生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新课程的魅力与挑战。北师大的教材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单纯的计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比较高,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遇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还是会有那么多的麻烦和困惑。例如这样一道题:“电风扇原价252元,现价149元,便宜 元。”在我们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有些学生竟然会出现用加法来解决的情况。在高年级开展实践活动中,需要查看水表了解家庭每月的用水情况时,有一大半的学生表示无从下手,根本不知道该怎样计算出每月的家庭用水量。面对这种现象,老师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经过几次研讨,我们认为归根到底是数学教学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学生学数学,只会“纸上谈兵”。虽然新教材中已经增加了许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讲,解题归解题,生活归生活,认为两者并无太大的联系。在《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二、确定研究主题
基于以上情况,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成了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学数学、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使校本教研更具实效性,我们进一步把问题缩小化,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确定了研究专题:学写数学周记,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
的应用意识。
三、实施过程
以“数学周记”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起步,步履蹒跚。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想到了“数学周记”,因为数学周记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给学生提供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不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不仅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要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的要求吗?于是,低年级数学组开始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可周一交作业时,问题出来了,每个班都有大约1/3的孩子没有完成,交上来的作业也是质量不高,有的是抄了一篇小课文,有的是写成了一篇小作文,问题出在哪儿呢?在教研时,老师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最后归结为以下原因。
学生方面:(1)学生不太理解什么是“数学周记”?
(2)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比较弱;
(3)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少,写起来比较困难,花费的时间过长。
老师方面:(1)对学生估计过高,步子迈的有点大,欲速则不达;(2)引领不到位。
我们尝试解决,策略之一:上“数学周记”专题课;
策略之二:说“数学周记”。
2、路上,茁壮成长。
第一步:给学生上专题课:学写数学周记。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节课,通过了解学生对“日记、周记”的理解,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白“数学周记”就是写一篇一周内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的文章,具体要写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重点是写自己怎样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最后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想。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稚幼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光彩:“明白了,我会了!”
第二步:鼓励孩子说“数学周记”。由于还要进行新课,我们只好把数学周记的交流放在每天的课前十分钟,每天都会有2~3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以及自己是如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刚开始,学生描述的比较简单,例如:“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中州乐园,我画画花了10元钱,钓鱼花了5元钱,一共花了15元钱。”例2:“今天,我和5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跳绳,每3个人分成一组,能分成两个组,因为3+3=6,我们玩得可开心了!”对此,老师不断的鼓励学生:“孩子,你很棒,相信你下周会说得更好。”
第三步:尝试文字表达。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教研组的老师们在一起反思交流,数学周记进展的情况如何呢?从总的情况来看,学生已经对数学周记有了“感觉”,说得已经比较好了,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全部学习完了拼音,通过与语文老师交流,学生对拼音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还是可以的,读、写均没有太大的困难。老师们达成共识:现在可以让学生写数学周记了,学生若遇到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两周的时间过去了,教研组在研讨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周记几乎
千篇一律,所写内容基本都是有关购物方面花钱的。老师们再次陷入沉思,我们的孩子怎么了?难道只有花钱的时候才能用到数学知识吗?教导处把全体数学教师集合在一起进行集中研讨,低年级数学组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寻求同伴的帮助,中年级组的桓老师说:“高年级的学生过去不是写了很多的数学日记(或周记),我们保存的也有,何不拿出来,挑出能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篇目,给学生范读一下呢,我想,学生一定会受到启发的。”大家眼前一亮,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啊,学生以往的优秀作业不就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吗,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呀!解决策略之一:读优秀数学周记,并帮助学生分析,让学生谈谈这篇周记有什么优点,有没有不足的地方,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策略之二:利用校信通,给家长发送优秀的数学周记片断,使家长明白如何辅导孩子写数学周记。
两周后,学生的数学周记再交上来时,老师们开心的笑了,一棵棵稚嫩的绿色幼芽终于成长为茁壮的小苗。例如“今天是星期天,我帮妈妈打扫房间,脏衣服放进盆里,洗过的衣服放进柜子里,我不穿的鞋子放进鞋柜里,学习用品整理好放进我的学习桌上。不一会儿,房间里变的整整齐齐的,妈妈夸我真能干。通过干活,我知道了怎么把东西分类整理,虽然有点累,但是我觉得好开心。”
3、走过,一路花香。
学生层面:
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渐渐地学生明白了:写数学周记其实并不难,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但需要我们平时处处留心。同学们开始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次去公园、逛超市、放学回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时,学生都能从中找到有趣的数学知识,回家后赶快记录下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用
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许多盼望已久的漂亮日记。如,“今天,我的拼音本丢了,怎么都找不到。妈妈告诉我,让我去整理书包。于是,我把书包里乱七八糟的书本都掏出来,书和书放到一块,本子和本子放到一块,我的拼音本终于找到了。妈妈说:‘整理书包,也是数学问题,把东西放好,不仅不会丢东西,而且一眼就能看清楚东西放哪儿了,这多好哇!’”又如,“星期天,和好朋友去公园,一进去,就有了冬天的感觉。公园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和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棉衣,只有草坪是绿色的。树叶都落了,都黄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草坪上,捡了2片银杏叶,捡了2片柳叶,捡了2片梧桐叶,我和我的好朋友玩的很高兴。回家的路上,我数了数捡了几片叶子,一共6片,2+2+2=6。心想,有了这些花花草草和树木,人们就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所以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等等,虽然孩子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但我们能感觉到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
教师层面:
在本次专题研究中,教师的收获是最大的,在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关注的问题都是某节课的具体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对本节课的教学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推而广之。而专题研究带给老师们的收益是长远的,就低年级数学组研究的这个问题,今后无论是谁再教学生写数学周记,都会有一套辅导的方法,避免再走同样的弯路。
金老师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虽然在批改数学周记时,是很费时间和精力的,但我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热情和观察热情,我在他们的每一篇日记上都写上了我的感受和激励的话语,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周记不再是简单的作业,而是和老师的一种交流,数学周记成了我与学生情感沟通的另一条纽带。”刚教数学的刘月玲老师说:“我一直都不会指导学生写数学周记,通过参与低年级数学组的专题研究,我现在已经很清楚怎样去一步一
步地领着学生写数学周记了。”
低年级数学组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撰写成了一篇教研案例《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全校交流。
家长层面:
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对于让学生写数学周记,家长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来辅导,刚开始家长并不是很理解,认为没有必要,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家长逐渐认识到了写数学周记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家长写道:“让孩子写数学日记,一开始我有些困惑,经过孩子的讲解,我知道了老师的用意,把新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新学的数学知识,真是太好了!经过了几次的写作,我发现孩子能不断的观察和运用数学,也能静下来回忆新发生的事情再记录下来,这为以后的写作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数学周记也为家长与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常在周记的后面附上自己的感想和希望,也对老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孙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态度,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62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