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糊PI控制器在太阳能MPPT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12卷 第10期 2012笠 中 国水运 VoI.12 No 1O 2O12 10月 Oh i na Water Transport 0c rober 双模糊PI控制器在太阳能MPPT中的应用研究 费新华 ,陈正伟 (1长兴县科技信息中心,浙江湖州313100;2浙江科技学院工程实践中心,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分析太阳能电池的物理特性,建立太阳能电池的Matlab仿真模型。 讨论现有常用太阳能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优缺点,充分利用模糊控制器和PI控制器的优势,设计了 Fuzzy—Fuzzy PI复合控制器,通过调节buck—boost电路的占空比,实现太阳能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仿真实验 表明,运用了Fuzzy—Fuzzy—PI复合控制器的太阳能系统既具备一定的动态响应速度,又能保持较好的稳定精度。 关键词:太阳能;mppt;模糊控制 中图分类号:TM615 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2)10—0079—03 一、…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全球都在面临能源危机,温室效 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在不遗余力的寻找可再生的清洁 式中: {cxp[ 豫 )]_1)一 (4) 能源_1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储量巨大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发电可以将巨大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越来越成为一 V:输出电压; I:输出电流; IL:光电流; I。:反向饱和电流; 种重要的发电方式。据专家预测,到2040年,全球的太阳 能发电量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26%,2050年后将成为世界 能源的支柱 J。太阳能系统在工作时的电压随日照强度、环 T: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温度; R。:太阳能电池组件串联电阻; R。h:太阳能电池组件并联电阻; 境温度等因素改变而变化,从而使它的输出功率也产生波动。 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器就是用来调节太阳能电池的输出 功率,使之保持输出功率最大,从而得到最大的使用效率。 二、光伏阵列特性与mppt 1.光伏阵列特性及其仿真模型 q:电子电荷常量; k:玻耳兹曼常数(1.38×l1)一23J/K); n:二极管因子(1<n<2)。 其中光电流I 与入射光的光强G(W/m。)和温度有关: , =,£( )(1+K0(r~Yi)) ,L( )= ∞( 0 光伏阵列由光伏电池串并联而成,而光伏电池是利用半导 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制成的。所谓光伏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吸收 光能,由光子激发出的电子一空穴对经过分离而产生电动势的 现象。光伏电池组件的I—V特性随日照强度S(W/m。)和电 池温度t(℃)而变化,即,=f(v, ,t)。根据电子学理论,当 (5) (6) )/G(…) (』 ( )一Isc( ))/(r2一 ) (7) 式中: G(nora):额定光照强度; 负载为纯电阻时,太阳电池的实际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_6刮。 Tl:温度1(25 ̄C) T2:温度2(75 ̄C) ” Id r T:周围环境温度 I 。(T 在温度为T 光照强度为额定强度时的短路电 流 亍 一 图1 光伏电池组件电路模型 Isc(T。):在温度为T。光照强度为额定强度时的短路电 流 对应的I—V函数如下: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方程为: I=I L—i d—I G:太阳辐射强度 唧(1) [ (8) , {e [ c +皿 )]一 ) ,0( )= c( )/( ̄xp[qvoc( )/nkr1]一1) (2) (9) 其中: Eg:禁带宽度 (3) VOC(T ):光电池在温度为T。的开路电压 收稿日期:2012—06—05 作者简介:费新华(1966一),男,长兴县科技信息中心,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应用技术。 80 中国水运 第12卷 串联等效电阻为: Rs=一d /d,一1/0 (10) 。。I o(TI) 。xp[q OC(TI) 七r 1】(11) 给出了光伏电池单体的数学模型,对于M×N(N个电 池串联然后M列并联)的光伏阵列来说,输出电流按照下面 公式得出: 加 一 Xp( )_1卜 2 通常情况 为千欧数量级的,所以公式12中的 为很小的值,可以省略。另本文以1×36的光伏阵列Solarex MSX60 60W作为仿真对象,所以公式12可以化解为: ,;,L一,。[exp(—V/ N+Rs1)II (13) 可以看出公式13是关于I的超越方程,可以用牛顿迭代 法对其进行求解。 Solarex MSX60的电气参数为W。=60W、Voc=2 1.0V、 Isc=3.74A、V =17.IV、Im=3.5A。将其带入公式(2)~(11) 算出公式(13)中的系数,再用牛顿迭代法求公式(13)的 解,得到光伏方阵仿真模型MSX60(V ,Suns,T ),通 过函数调用,由电压V 、光强Suns、温度T 就可计算出电 流l6】。 2.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太阳能最大功率点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改 变输出电压和电流值使太阳能电源输出最大功率的条件点。 从图2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功 率点不同。要使太阳电池板尽可能地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 就需要运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调节输出的电压和电流。 ∞ ∞ 襄∞ *4o 3o 图2不同光强下的太阳能电池的P-V曲线 爬山法是一种常见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它通 过将本次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和上次的相比较来确定增 加或减少太阳能电池板工作电压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如 图3,如果△P>0,说明太阳能电池板工作于上坡段,即最 大功率点P的左侧,需继续增大工作电压,从左边向最大功率 点靠近;若△P<0,减小工作电压,从右边向最大功率点靠 近;若△P<0 0,电池板工作于最大功率点附近,于是工 作电压在光强变化之前时保持不变。 爬山法只要选定初始工作电压u。,就可以逐步逼近最大 功率的工作电压u Ax,从而使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在最大工作 点附近。该方法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扰动步长A V,A V太大会 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波动过大而损失效率, AV太小会增加太阳能电池板逼近最大功率点的时间,从而 损失效率。所以,需要找到一种可以合理调节AV步长的方 法。模糊控制是其中的一种。 5045 竺 薹3:0 翟 : 崛地Piv 图3爬山法示意图 三、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控制方法, 它是模糊集合理论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模糊控制 器能对那些时变的、非线性,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的复 杂系统给出有效的控制,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光伏发电系 统正是这样一个强非线性系统,因此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来 进行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是较为合适的-7l。根据图3 的爬山法原理,论文[61给出了,图4的控制结构。 图4非对称模糊PID控制原理图 该结构尝试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运用PID控 制能使系统稳定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当外部环境突变时, 运用模糊控制器来快速、准确的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变化,具 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该结构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① <(AP/AV)< 中的K1和K2选择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需 要反复的调试,可以再增加一个模糊控制器进行优化选择。 ②PID控制器的中得微分环节的作用已经在“非对称模糊控 制器”中得到体现了,因此可以去掉PID控制器中的微分环 节,将PID控制器简化为PI控制器。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提出如下图5的控制结构。 图5双模糊PI控制原理图 二维非对称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包括两个分量:偏差和偏 差变化率。这等价于PID控制器中的比例和微分两个环节, 缺少积分环节。积分控制可以消除稳态误差,比例控制动态 响应较快,可以把比例、积分控制联合起来,组成PI控制器, 既能获得较高的稳定精度,又能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为了 弥补F控制器在平衡点附近出现的盲区缺陷,可以引入PI 控制环节,与模糊控制器联合构成F—F—PI复合控制器。其中, 模糊判断控制器可以根据输入的差值信号,决定控制系统的 第10期 费新华等:双模糊PI控制器在太阳能MPPT中的应用研究 81 输出是选择PI控制器的输出还是选择非对称模糊控制器的输 出,这样可以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精度的同时保持一 定的动态响应速度。 四、仿真结果 ode23可以得到如下的仿真结果见图7。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仿真时间在0.3s以后,太阳能 阵列仿真模型输出的功率可以稳定在最大功率点60w的位 置小幅波动。 五、结论 根据F—F—P1复合控制器的框图,在matlab搭建如下仿 真系统见图6。 粤 根据光伏阵列的物理特性,给出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 并设计基于F—F—PI复合控制器的太阳能最大功率点跟踪系 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既具备一定的动态响应速度,又能 保持较好的稳定精度。 参考文献 【1】王长江.基于MATLAB的光伏电池通用数学模型 .电 力科学与工程,2009,25(4);I卜13. (2J VIOREL B.Dynamic model of a complex system including PV cells,electric battery,electrical motor and water pump ;*● U】.Energy,2003,28(12):1165—1181. 图6实验原理图 【3】OMANH.Space solar power development U】.IEEEAES Systems Magazine,2000,15(2):3—8. [41陈正伟等.光伏阵列解析模型的研究【I].浙江科技学院学 报,2011,23(06). [5]冯地生.太阳能发电原理与应用[M1.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7:1-32. 『61张超,何湘宁.太阳能光伏系统MPPT控制算法的对比 研究 图7仿真结果图 太阳能学报,2006,27(6):533—540. 【7l虞正琦.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发电系统MPPT技术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设置仿真时间1S,仿真步长选择0.001,仿真算法为 (上接第78页) (桨后装有流线型舵)或a=O.7-0.9(桨 后装有平板舵),双桨t=0.25w+0.14(双螺旋桨具有轴包架) 或t=O.7w+0.06(双螺旋桨具有轴支架)。 综上所述,推进装置功率计算公式为: 傅汝德数Fn=o(gL)-0.5 g为重力加速度,由此可以 查表1,确定总阻力系数,从而计算推进装置功率。 三、实例估算 机的寿命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油耗也相对低。但是,查该 机型的推进曲线图_3 可知,当转速n=1,700r/min时,该机 型才能发挥出他的最佳能效,此时单位功率油耗最低,能发 挥出85%的额定功率。由上述实船测量和估算可知,该船在 设计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单台WD615.68C01N型柴油机 就能满足该船正常营运,然而实船却采用两台主机,不仅在 增加了初期成本投入,还增加了营运时维护修理的成本。 四、结语 现以辖区内最具有代表性10.80M多用途船作为验证箅 例,该船型基本参数如下,L=46.50m,B=10.80rn, D=3.50m,d=2.90m,LE/d=1.379,C:B=O.880,=1,289t, 该船采用WD615.68C0IN型柴油机双推进系统,双螺旋桨 本文采用近似阻力法计算主推进装置的功率,由于船舶 阻力计算的适用范围不完全与本航区货船船型相符合以及螺 旋桨的效率采用B型桨的最高效率,其计算结果存在一定误 差,但是本航区内货船船型肥大,推进功率大小对航速影响 不敏感,所以本方法用来在船舶初步设计时确定主推进装置 具有轴支架,桨后装有平板舵,主机单机额定功率200kw, 转速1,800r/min。对该船实船经济航速(正常航速,即设 计航速)进行测量,然后记录主机相应的转速,查该推进曲 线图I3 可知该转速时的主机功率。结果如下表2。 表2相关验证参数 N(测量) (测量)Fn ∞t C P(估算)P(查图) 124kw 55*2 kw 的功率是可行的。此外,还考虑储备功率以及本航区船东的 使用习惯,如轴带电机、轴带液压舵机油泵等。 参考文献 …小岩健【日】.“驳船”类的船体阻力近似计算*lJ1.船舶设 计通讯,1980,(1). 【2】朱珉虎.内河船舶设计手册.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1120r/rain 2 70m/s 0126 0 225 0 218 0 991 0 673 0 271 对比以上结果,估算与查推进曲线的结果存在12%的相 对误差,这对船舶初步设计估算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该船在 设计航速时,主机基本处于低负荷运转,虽然这对于延长主 【3】重汽杭发官方网站,http:// xx、asp?infokind=003005&ID--41. —.haep.corn.cn/product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