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厢记》与《玉娇梨》故事构建的解读

来源:好兔宠物网
第13卷第5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13 No.5 2013年10月 JOURNAL OF LIUZHOU VOCATIONAL& FECHNICAL COLLEGE oct.2013 [语言/文学/艺术研究] 《西厢记》与《玉娇梨》故事构建的解读 徐福义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交通分院,江苏 无锡 214151) 摘要:《西厢记》、 《玉娇梨》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写才子佳人的著作。一部是戏剧,一部是小说,体裁 不同.二者所叙述的故事和描写的人物在某些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从故事结构、人物设置、对爱 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 关键词:西厢记;玉娇梨;故事构建;相似性;不同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084(2013)05—0063—03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写道: 兵一一故人白马将军杜确解了围,但老夫人出尔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 反尔赖起了婚 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毫无 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 办法害起了相思。张生又写诗让红娘从中传递思 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1元代的戏剧和明清 念,莺莺怜惜感念张生的痴情,终于冲破封建婚 的小说都在各自朝代出现了繁荣景象。本文就讨 第观念写诗回赠,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私下幽会 论这段历史时期的两部作品。 《西厢记》又名 定了终身,冲破阻力,修得圆满。 《玉娇梨》描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元朝与关汉卿同时 写了 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官宦家庭出身的白红玉、 代稍晚一些的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戏剧,明 卢梦梨的爱情故事。在苏友白和白红玉的爱情道 初贾仲明赞其“天下夺魁”。 《玉娇梨》又名《双 路上.也是历经曲折。苏友白对白红玉的追求过 美奇缘》,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也是 程中.出现了张轨如的阻隔,貌才都不入流的张 作家天花藏主人张匀最有名的作品,属于鲁迅先 轨如骗得了苏友白的诗篇,捷足先登,博得白红 生所谓的“明之人情小说”12]范畴。二者所叙述的 玉及其父亲白太常的欢心,差点诡计得逞,吊足了 故事都是男才女貌,由相互爱慕到历经挫折,冲 读者的胃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又冒出名姓和 破层层阻力后又得大团圆的结局。两部描写爱情 苏友白近似的苏有德,仗着二人名字的谐音,苏有 的作品在我国乃至海外都有广泛的影响。通过阅 德也“请婚于白氏”,只不过“席上见张,互相攻 读我们发现,虽然一部是戏剧,一部是小说,但 讦,俱败。”才子佳人的姻缘最后也是化险为夷。 这两部作品在故事的构建方面有很多的相似性, 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以及苏友白和白红玉的 同时也有很多的相异点.本文就对二者的异和同 爱情,都是对男才女貌的描述和组合,他们在追 做一对比解读。 求爱情的过程中都遇到很多的困难及重重的阻力, 经过坚持和努力最后又能大团圆结局.二者的故 一、两部作品在故事安排方面的相似性 事结构十分相似。 (一)故事情节结构的相似 (二)人物设置方面的“雷同” 《西厢记》主要描写了书生张君瑞(张生) 在《西厢记》中,主要故事是围绕张生、崔莺莺 在普救寺偶遇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看到崔莺莺 和红娘之间展开的;《玉娇梨》中则是围绕苏友白、 的美貌后对其一见倾心.因莺莺受到封建家长的 白红玉和嫣素之间进行。通过阅读不难发现:张 严厉约束,所以,张君瑞对崔莺莺的追求就受到 生和苏友白都是父母双亡的“风流人物”,潇洒、 了阻碍。恰孙飞虎闻说莺莺的貌美来到寺里抢亲, 有才,对感情非常的执著:崔莺莺和白红玉开始 情急之下,崔老夫人听从莺莺的建议.将莺莺嫁 追求爱情时都是单亲,是官宦小姐,貌美无比, 给能退贼兵者,张生自是喜出望外,轻松搬来救 受过良好的封建传统教育.知书达理。除了才子 收稿日期:2013-04-23 作者简介:徐福义(1979一),男,山东菏泽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月 和佳人外,两部作品都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 色——小姐身边的侍女。红娘和嫣素都是官宦小 姐身边的贴身丫鬟,她们非常懂得小姐的心思, 总能把小姐对爱情中“欲说还休”的话一语道破. 又都机灵乖巧,在两对才子佳人的爱情中不仅起 到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也为故事本身增趣不少. 时常让人忍俊不禁。张生和崔莺莺是一见倾心, 彼此爱慕,苏友白和白红玉也都认为彼此才是自 己苦苦寻觅的另一半。虽然两部作品一个是元代 戏剧一部是清初小说,但二者在爱情故事的人物 设置方面有如此的“巧合”,不得不说是后人对前 人的继承或者说学习的结果。 二、两部作品的不同方面 (一)两个故事中女主人公家长对女儿爱情的 态度截然不同 在《西厢记》中,老夫人是封建家长的代表, “治家严肃”,她对女儿莺莺的管束非常严格,对 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也是压制的。所以,当莺莺和 张生刚开始接触时.红娘和莺莺对老夫人的态度 都非常的畏惧。红娘阻拦莺莺与张生的接触,并 且提醒莺莺“咱家去来,怕老夫人嗔着。”同时莺 莺也非常担心自己被母亲识破,便吩咐红娘“休 对夫人说”。在老夫人的阻止下,崔张爱情进展是 非常缓慢的.孙飞虎事件的出现为二人的爱情带 来了转机,但张生计退贼兵后,老夫人却出尔反 尔,本来答应的婚事却又变了卦——赖婚,老夫 人对莺莺婚姻的不支持由此可见一斑。当正常的 爱情得不到满足时.莺莺与张生通过努力在“酬 简”这一折“非法”如愿以偿。但当老夫人发现 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往日 不同”时.便气急败坏地开始“拷问”红娘,其 实老夫人也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崔张的爱情。 当老夫人怕“玷污家门”不得不同意崔张的关系 时,也还是有条件的。还在想着赖婚的法子。以 “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逼张生立刻赶考, “得官 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我们知道,在 古代一般的文人考中的毕竟是少数.提出这样的 条件,不为赖婚做准备又是为何?当张生科举考 中回来,大家都以为故事至此圆满结束时,却又 有了“亲上加亲”的郑恒事件的出现,这次老夫 人的赖婚就明目张胆了、肆无忌惮、态度决绝了。 尽管张生莺莺爱情坚固。红娘也据理力争,白马 将军也给予大力支持,但老夫人都没有“回心转 意”。最后还是郑恒甚觉自讨没趣,一头撞死,这 样无可奈何之下,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才修成正果。 《玉娇梨》中从一开始白太常就对女儿白红玉 的婚姻非常用心 当朝廷遭土木之难,起复旧臣 时,厌恶官场的白公也是带着为女儿觅一佳婿的 想法赴任的。 “吾欲选择佳婿,料此一乡一邑, 人才有限,怎如京师乃天下人文聚处。岂无东床 俊彦,何不借此一行?”当白公遭杨御史陷害“充 迎请上皇之使”后.唯一挂念的仍旧是女儿及女 儿的婚事,所以当他把白红玉托付给吴翰林时, 道出了心声, “若肯为小女择一佳婿。则小弟虽 死异域,亦含笑矣。”当白公安全返回自己的家乡 锦石村里时,对女儿的婚事更是时时刻刻放在心 上并严格把关,一定给女儿红玉找个“不论富贵, 只要人物风流、才学出众”的。所以当张轨如把 苏友白写的诗冒充自己的给白公看后,白公非常 喜欢,后为防万一有假遂把张轨如留下来做“西 宾”继续考察。后面又有设宴专门考察张轨如和 苏有德的情节.对女儿婚姻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遇到变故的才女佳丽卢梦梨投奔白公,白公“心 下甚是欢喜”,为了二女的选婿,特意去了人文聚 处的杭州西湖,可见其对白红玉婚事的用心良苦。 由此可见,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老夫人自始 至终都是不支持、不同意的,更是想方设法极力阻 止的。对女儿白红玉的爱情,白公是有着和白红玉 一致的观点的,那就是不必富贵,但须是才貌双全, 白公不但支持白红玉和苏友白的婚姻,更是为了给 女儿早点觅到像苏友白一样的佳婿而费尽周折。 (二)两部作品的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 进入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 繁荣发展,以及儒家的、封建的一些教条的逐渐 淡化,一些个人的感情乃至对欲望的追求,变得 真切起来.在勾栏市井、书场以及文学作品中, 更多地表达了“真情”。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就 是对张生崔莺莺真情的肯定,在第五本第四折他 就鲜明地提出了写这部作品的原因: “永志无别 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由于王实甫经常出入混迹于“风月营”、 “莺花 寨”等艺人官妓聚集的场所,是十分亲近市民大 众的,更了解普通人的真性情,也就更想把他们 的故事和愿望表述出来.因此可以说创作《西厢 记》是王实甫对普通老百姓追求美好爱情的真天 花藏主人在《合刻天花藏主人才子书序》中曾谈 到其创作的缘起: “若夫两眼浮六合之间,一心 在千秋之上,落笔时惊风雨,开口秀夺山川,每 当春花秋月之时,不禁淋漓感慨,此其才为何如? 徒以贫而在下,无一人知己之怜;不幸憔悴以死, 抱九原埋没之痛,岂不悲哉!”“顾时命不伦,即 第l3卷第5期 徐福义: 《西厢记》与《玉娇梨》故事构建的解读 65 间掷金声.时裁五色,而过者若罔闻罔见,淹忽 老矣。欲人致其身而既不能,欲自短其气而又不 忍.计无所之.不得已而借乌有先生以发泄其黄 粱事业。” 由此可知《玉娇梨》的作者是生活在明 末清初的落魄文人, “时命不伦”,怀才不遇,为 “发泄其黄粱事业”故才写起了才子佳人的小说, 以赢得广大老百姓的欢喜,为自己和书商赚个钵 满盆盈,他的创作除了排遣自己的不得志之外, 更多的是带有很大的功利心的。 (三)女主人公婚恋观的差异 是~: 这样追求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后半部 分描:写的卢梦梨更是直言其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当卢梦梨偶遇苏友白后,便被其才貌深深吸引, 然后进一步试探,得知苏友白并未娶亲,而喜欢 的是自己的表姐白红玉后。仍不放弃,进而做主 把虚构出来的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苏友白,虽 是许妹.实则嫁己,这种对自己喜欢的人果断地 以身:帽许的态度,表现了卢梦梨主动追求爱情的 自由婚恋观。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理解,崔莺莺对爱情的追 求是:苜所顾忌的.或者说是含蓄的,虽然较之以前 崔莺莺对爱情的态度可以说是有点自相矛盾 的。当崔莺莺带着青春的苦闷出现后,偶然遇到 风流貌美的张生时,就深深被吸引了。但当其发 现有男子注视自己时。故意表现得“只将花笑 捻”。由于长期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束缚,她明明 对张生很有好感.非常想亲近张生,却顾忌着红 娘、老夫人,甚至张生。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想 利用红娘从中传递爱意。但又觉“小梅香拘系得 紧”,对其遮遮掩掩,既想尽快追到爱情,又想要 保持富家小姐的矜持与尊严。在对张生的爱情越 来越深时.既想约会见到张生.但在后花园真正 见到张生后。忽又正JLA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观念有了进步.但仍旧 没有完全脱离封建家长的影响。相反,白红玉、卢 梦梨:有明确的爱情观,大胆、果敢地追求爱情,毫 不顾忌家长而能“以身相许”的行为.更能体现 时代的进步、女子思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 综上, 《西厢记》-、《玉娇梨》两部不同时 代、不同体裁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既有相似性又 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不同 的生活环境使然。这两部作品对后世都有很大的 影响。通过对比阅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才子佳 人题材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意义.也能更好 地理解我国传统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1 ̄国维.王国维美文经典全集[Ml_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165. 种种迹象和行为都表明崔莺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 上,充满急急切切,忐忐忑忑,犹犹豫豫,欲爱 还休的矛盾心理。 《玉娇梨》中白红玉对爱情的追求虽然过程复 杂,但对爱情的定位和态度是十分明确的。 “此 诗词意俱美,若非一个风雅文人,决做不出。为 何此人形象。说来却又不对?” “昨日见了此诗. 已万分满意,谁知又非佳婿!” “但闻此生有才无 貌,未免是美中不足,因此时时心下有几分不快,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116.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76. f41荑秋散人.玉娇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27— 228. [5】王实甫.西厢记[M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每日没精没神,只是闷闷不语。”文中随处可见红 玉对爱情的定义——才貌双全.正因如此,她也 [6]纪德君.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模式及其演变01.南京师大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3—139.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tory Building between ¨the Romance of Western Chamber¨and’’Yu JiaoU’’ XU Fu——yi (Wux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Wuxi Jiangsu 21415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r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tructure,character and attitude towards love between”the Romance of Western Chamber”and”Yu Jiaoli”in order to inspire more future discus— sion.”The Romance of Western Chamber”and”Yu Jiaoli”are both famous Chinese works on romance. 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 in genre,with the former being drama and the latter being novel,they share some similarities in plot and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s. Key words:”the Romance of Western Chamber”,”Yu JiaolJ”,story building,similarities,diference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