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性肝炎

来源:好兔宠物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慢性肝炎 个月。(2)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4项(透明质 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氨 酶、总胆红素);B超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 慢性肝炎中医分型与客观化指标关系的探讨 ——崔丽安等(天津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300193);《山东中医杂志 ,2006,25 (1):23—26 Ix4 491例慢性肝炎、肝硬化中 医虚、实辨证与微观化指标,如:肝功能(ALT、 A/G),免疫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 、脏厚度;临床症状变化。(3)参照 中药新药临 床研究指导原则・黄疸 标准进行疗效判定,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 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Ⅳ型 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门静脉主干 群、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乙肝病毒 指标(HBsAg、HBeAg、Pre—S2、DNA—P、 内径、脾脏厚度亦见缩小,治疗组显效率提 HBV—DNA),肝脏病理组织学,肝纤维化指标 高、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 (hpcm、LN、HA),内分泌激素指标( 、 有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 ALD、皮质醇、INS、GR、胃泌素、T3、T4、 功能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总胆红素降低与 TSH)进行分析,发现一些相关性规律。初步揭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3.30±6.oi), 示:慢性肝炎偏实证者肝脏炎性活动明显,病 (19.13±9.61) mol/L,P<0.05]。(3)治疗组显 理损害较轻,但病毒复制活跃,肝纤维化指标 效l7例,有效l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3%; 明显升高,细胞免疫功能偏低,体液免疫功能 对照组显效ll例,有效l4例,无效6例,总有 偏亢,内分泌激素指标异常;而虚证组病理损 效率80.6%。(4)治疗组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 伤重,HBV复制反而减弱,免疫功能失调更严 应。结论:灵丹顺肝汤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重,内分泌激素指标异常更明显,纤维化指标 整体调节中医脏腑(肝脾)功能,明显缓解全身 升高较实证组低。说明中医分型与微观化指 乏力、腹胀、纳差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中医辨证的微观化 指标是中医四诊的发展和延伸,是中医现代 慢性肝炎临床与病理对照分析——孙利敏等 化的尝试,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温州瑞安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州 325200);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6,l8(4): 活血柔肝法改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一 250—251【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 一李锋等(陕西西安市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将28 1例病毒性肝炎临 西京医院中医科710033); 中国临床康复 , 床与病理资料用SPSS l1.5统计软件进行相 2006,10(23):96-98[目的:观察灵丹顺肝 关分析。结果:各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总符 汤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合率64.Oo/o’诊断符合率依次为肝硬化组(早 选择2001—01/2003-12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期)80.0%,慢性肝炎轻度组74.3%,慢性肝炎重 西京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病毒性肝炎的 度57.1%,慢性肝炎中度51.8%,急性肝炎组O%, 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1)按治疗先后顺序 脾厚是反映早期肝纤维化较敏感指标。结论: 分为灵丹顺肝汤治疗组(治疗组)34例,常规治 临床与病理结合,有助于提高病毒性肝炎诊 疗组(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云 断的准确率。】 芝胞内糖肽,2粒/次,3次/d;或50g/L葡萄糖 注射液250mL加甘利欣1 50mg静脉点滴,1 大黄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 次/d;维生素C、肌苷片与饮食调理。(2)治疗 察——黄灿等(武汉工程大学医院内科湖北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灵丹顺肝汤(灵芝、 省武汉市430073); 中国全科医学》,2006, 丹参、苦参等),50mL/次、3次/d。疗程共3 9(20):1728-1729[目的:观察大黄与甘草 .1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酸二铵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0例随机 分为A(n=92)、B(n=98)和C组(n=l oo),分别 给予大黄联合甘草酸二铵、甘草酸二铵及大 5)。有lO例重肝患者PTA>4O%,其中7例 STC<2.6mmol/L,6例死亡。结论:BLC、HBV DNA载量和STC有助于预测慢性乙肝(中 —度)的发展趋势,对早期诊断重型肝炎和判断 预后有重要价值。】 黄治疗,疗程l~2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 症状、肝功能、门静脉及脾静脉等恢复情况。 结果:3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ALT、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因素探讨——冯红萍 等(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东 TSB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 后,A、B两组患者ALT及其平均复常天数 优于C组,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A组患者的TSB及其平均复常天数优 于B、C两组,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 风公司总医院感染科442002);((中国药业 , 2006,l5(8):50-5l[目的:探讨影响慢性 乙型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按最后转归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 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 0.O1);3组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平均宽度治 疗前、后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 论:联合大黄和甘草酸二铵组治疗慢性乙型 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甘草酸二铵组和大黄 组。】 重型肝炎 死亡组,从年龄、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等 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年龄>50岁,入院时临 床症状(如发热、高度乏力)、各项临床检验指 标在两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动态 监测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该病转 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提示临床尽早做好 肝移植的准备工作,以挽救患者生命。】 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血液淋巴细胞计数、HBV—DNA载量、血清 总胆固醇对重型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陈美鸿等(海南海口中南大学湘雅医学 ——高洪波等(广东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重 院附属海口医院570208);(《临床消化病杂 志》,2006,l8(3):l66-168[目的:探讨血 液淋巴细胞计数(BLC)、HBV—DNA载量、 血清总胆醇(STC)在预示重型肝炎趋势,诊断 症肝病区510060);((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06,22(3):l75-l76[为了解重型肝炎(SH)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对疾病的预后 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肝炎病例(死 亡组29例,存活组l 7例)与40例慢乙肝(CHB) 早期重型肝炎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 择初诊慢性乙型肝炎(中度)84例,按最终演变 情况,分为慢性乙肝(重度)组和重型肝炎组,观 察两组BLC、HBV—DNA载量和STC的变 化情况,并对重肝患者持续追踪检测STC。结 果:与重度组比较,重型组的BLC和STC的异 常率较高(P<0.005和P<0.05),而BLC和STC 的抗凝血,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淋巴细胞 亚群,并与临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SH T淋 巴细胞亚群计数CD3’、CD4’CD8’、CD4一CD8 细胞明显低于CHB组(P<0.05),可检测到大 量幼稚的CD4’CD8’双阳细胞且其计数明显 高于慢乙肝组(P<O.oo1),SH死亡组CD3’细 胞明显低于存活组(P=0.04),CD4’CD8 双阳 细胞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5)。存活组随着 病程恢复,CD3’、CD4’CD8一、CD4一CD8’细胞 的均值较低(P<0.0005和P<0.05)。重度组的 HBV—DNA载量始终较高,在5.6×10 -3.1× 10 ̄copies/rnl,而重型组的HBV—DNA载量, 则显著降低,有20例阴性,其余l2例在1.1-8.2 ×103opicse/rnl。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组与死亡 缓慢上升,死亡组持续低水平;存活组病程恢 复时CD4’CD8’细胞逐渐下降,但死亡组反而 上升。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别是 CD4’CD8 细胞的上升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 组的STC水平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 -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